孩子就是從「線性思維」中成長起來的

2020-12-03 老楊學寫作

國慶放假,我來北京女兒家度假。昨天,我發現廁所門有問題,準備修理一下。

這個門是一種摺疊懸掛式推拉門,由於上邊的幾個螺絲鬆動了,門往下墜,所以,開關門時,阻力很大,很費勁,而且門還關不嚴實。

我和女婿在修理的過程中,八歲多的外孫,過來問我:「爺爺,你們在幹嘛?」我說,我們在修理這個推拉門。外孫在旁邊看了一會兒,又看到我是站在椅子上在幹活,外孫就說,「哦,爺爺,我知道了,是因為門上邊壞了,往下掉,所以,推拉時好費勁。」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線性思維,是孩子們所具有的思維方式。

萬維鋼老師在《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一書中,對線性思維做了很深刻的描述。線性思維,就是簡單明了的因果關係思維,也就是這樣的思維:既然有這麼一個結果,就一定有一個相應的原因;只要找到了原因,就能解決問題。

線性思維就是這麼直來直去,適合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線性思維相當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它是專門針對一個症狀,下手來解決問題的,而不是針對病因治療。所以,它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也就是說,它解決不了系統的問題。

對於成人來說,是需要用科學的思維方式,來解決系統的問題。

在修理推拉門的時候,我首先是做了認真的觀察,研究是哪裡出了問題,讓推拉門往下墜?

通過觀察,發現是推拉門活動的這頭,固定在推拉門上的那個機關出了問題。那就再看如何把這個機關和門頂上的固定機關分開,來固定好推拉門上的機關,讓鬆動的推拉門上的機關牢固了,問題肯定就解決了。

這就是科學的思維方式,是通過觀察和嘗試,最終發現推拉門上的機關螺絲鬆動了,用改錐上緊這兩個螺絲即可。

對於這些,八歲的外孫肯定是不會懂的,這需要他長大後,不斷地學習,把線性思維,變成科學思維,才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這也是一個人真正的成長過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系統思維會比線性思維更好用?
    努力有點像線性思維,很多時候孩子明明學習不好,作為家長著急的心態其實可以理解,但一味地在旁邊督促孩子努力往往收效甚微,原本晚上九點鐘應該完成的作業任務硬生生地會拖到十點。沒有人會承認是自己的孩子不行,畢竟這裡寄託了你所有的希望。如果你改變一種溝通方式,比如放學回家寫作業,你跟孩子承諾只要儘早完成作業,九點之前的時間你想怎樣玩耍都可以。就這一招,孩子的拖延症竟然不治自愈了。
  • 思維方式:線性思維並不足以支撐我們認識世界
    線性思維可能是一種「思維陷阱」。線性思維?一種很簡單的解釋是,因為A所以B。這就是典型的線性思維思考的體現。那為什麼說線性思考是陷阱呢?因為我們知道,很多事情都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正如馬雲的成功,跟他的個人能力,情商以及格局都有關係,而絕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當時沒有電商。
  • 初識:線性思維與非線性思維
    思維方式成一種直線、單向的、單維的、缺乏變化的,稱為線性思維。線性思維方式,把認識停留在對事物質的抽象,而不是本質的抽象,並以這樣的抽象為認識的出發點、片面、直線、直觀的思維方式,它的邏輯只是知性邏輯。
  • 小學成績很好,初中成績下降了,就是老師太渣?線性思維惹的禍!
    一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小學時候成績很好,上初中後成績差了,於是,便斷定是初中老師太渣,教的太次,不如孩子小學老師。聽著這樣的話,我覺得這位家長很可憐,這好像不是一個成人說的話,像是一個孩子說的話。如果家長思維這樣簡單線性,差的不是老師,而是家長的思維質量。
  • 有趣的線性思維模式
    線性思維是沿著一定的線型做直線性推理的思維方式,線性思維是沿著直線軌跡尋找解決問題方案的思維模式,線性思維是解決科學問題的重要思維方式,線性思維亦是解決日常問題的重要思維方式,線型思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有必要更多的了解線型思維的架構與釋義。
  • 線性思維是有多可怕?
    現在500強當中有一大部分的企業的成立時間,到現在還不到十年,各位想想這數字有多麼可怕,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一批公司,都是在十幾年之內成長起來。那些老牌的大公司都哪去了?像柯達,像摩託羅拉這樣的公司,諾基亞這樣的公司,他們都逐漸的被這些新興的企業淘汰掉,那為什麼企業會發生這麼大的巨變,這裡面非常核心的是兩個思想的決戰,一個叫做指數型思維,一個叫做線性思維。
  • 線性思維是怎麼形成的?
    在新生入學軍訓的時候,往往發現一些腦筋相對不夠靈活的童鞋,向左轉,向右轉,老是搞錯了,其實,很多人還是習慣了用直線的思維來思考,這類人,很多有小聰明的人會取笑他們叫做:死腦筋,方塊腦筋,意思就是說:腦筋轉不過彎來,
  • 優異學自學手冊,思維導圖讓孩子更聰明地學習!
    根據這兩個回答,大家做出了一個總結:回答樹上還有10隻的是線性思維的人,而回答樹上已經沒有鳥的是非線性思維的人。   何為線性思維,何為非線性思維?簡單點來說,線性思維是一種直接的思維方式,即只能看到事物表面的聯繫,對於事物的認識比較片面,俗話說的「一根筋」就是指線性思維的人。而非線性思維的人則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質,看到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思維更快更活躍。
  • 「線性思維」沒用了嗎?
    眼下,非線性思維盛行。那麼,線性思維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拋棄了呢?  世界著名組織理論家基佛說:「仍有許多問題用直線思維最恰當」。過去,線性是「正」,非線性是「奇」。非線性作戰方式多是以輔助線式作戰的形式而出現的。現在,可以反過來了,非線性是「正」,線性成為「奇」。
  • 思維升級第3講:線性思維被深度使用後,效果驚人的厲害
    線性思維:是最常用的思考方式,每天都在使用。基本上是一條線向前,用主線就可以串聯起來。線性思維是人類最本能的思維習慣。不需要過多的思考,比較適合人的理解。1,理論拆解:線性思維:一種直線的,單向的,單維的思維方式。線性思維就是我們從一點開始思考,逐步往前推斷的思考過程。舉例:先寫一個詞,再變成一個句子,句子改寫成一個段落,最後把段落寫成文章。這樣一個過程就是線性思維,線性思維通常善於處理一些因果關係的問題。
  • 思維進化:突破直覺思維、線性思維定勢,提升思考能力
    今天我在這裡先講人類三個初級的思維方式 初級思維一:直覺思維(單點反射)初級思維二:線性思維(從A到B)@科學思維探索者初級思維二:線性思維(從A到B)線性思維(圖片來自網絡)基本特徵: 直線均勻,單一維度,單一方向,片面的,通過簡單複製過去,判斷將來未來走出線性思維的案例二: 先有雞?
  • 「中心—邊緣」結構下政策過程的線性思維
    在中心—邊緣的結構之下,政策過程表現為一個單向度的流程,體現出一種線性思維。線性思維決定了政策過程本質上是一種控制導向,無論所遵循的程序如何完善,所應用的技術如何先進,都無法避免政策過程中的排斥和霸權。在線性思維下,民主失落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網絡結構顯示出其無比強大的生命力,「中心—邊緣」結構開始出現鬆動的跡象,這也推動政策過程中的線性思維被一種合作思維所取代。
  • 識別線性思維誤區,並如何跳出思維陷阱
    ……以上都是屬於線性思維產生的決策誤區,對很多人來說,一次次陷入困境,可能也不是別的,而是早就習以為常的線性思維。那麼,到底什麼是線性思維呢?線性思維是一種直線的、均勻的、不變的、單一的、單維的思維方式,一切都隨著初始條件的給定而給定。
  • 改變線性思維,才是認知升級第一步
    在這裡,農民B的思維模式就是直線的、不變的,就是線性思維。線性關係這個概念最初來自於數學,兩個變量之間如果存在一次方函數關係,就是線性關係,它的表現就是一條直線。因為之前對於「鐵飯碗」的推斷正是建立在「線性思維」上的:在過去幾十年裡,這些工作都非常穩定,是所有人心中的「鐵飯碗」,因此它們在未來也一定還是「鐵飯碗」。所以,他們自然無法預料「銀行裁員潮」的到來。表現2、 用已知結果得出單一原因在看到一個結果時,會找到與結果相關的因素,然後認為這個因素就是導致結果的唯一原因。這種蠻橫的單一歸因也是線性思維的具體體現。
  • 4種線性思維帶來的人生困境,你陷入過幾種?
    其實,這兩句話背後隱藏的正是很多人習以為常,卻不自知的「線性思維」。 數十年的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是很難理解非線性關係的。我們的大腦傾向於簡單的直線,也就是線性關係。而這種以線性關係為基礎的「線性思維」正是我們大多數人最擅長的,因為它最簡單、也最本能。
  • 線性思維:終點-中間點-起點這種線性的形式,完成對願景的布局
    溫馨提示,這一節,採用圖解法來闡述,設定終點、尋覓起點,把終點與起點銜接起來,完成對終點的布局。接著上一節,繼續往下探討,有了未來的終點,這是不夠的,還要把它跟現實的起點銜接起來。未來的終點與現實的起點往往不能直接銜接起來,就需要在」終點與起點之間插入一系列的中間點「,而整頓」終點、中間點、起點「之間的銜接就離不開邏輯思維!今天重點談線性思維,上一篇文章還沒觸及到邏輯思維是以「如何的方式」把」終點-中間點-起點「聯繫起來。
  • 突破線性思維的寫作利器 Milanote
    突破線性思維的寫作利器 Milanote 2020-08-30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通往複雜世界的死胡同:線性思維
    這就是科學,通過模型化簡複雜性。哲學則迥然不同,哲學通常將簡單的東西複雜化。科學家通過化簡,尋找所謂的自然規律(其實只是了科學規律,與自然規律還不是一回事),長久以來通過線性模型推動人類認知發展。從直觀上看,線性在圖形上呈直線、狀態可疊加;非線性圖形上看有拐彎、狀態不可疊加。
  • 網絡式閱讀:如何打破普通人「線性思維」的定式?
    編者按:你是否認定自己是一個習慣於利用線性思維來思考的人?又是否羨慕其它人能夠藉助於發散性思維,將知識儲備中的若干看似不相連的知識關聯在一起來理解和認知?這篇文章,原標題是Networked Reading: How to Think Like a Polymath,作者Zat Rana在文章中分享了如何做到像博學家一樣的思考方式。
  • 請正確認知線性思維這幾點
    這是因為土壤裡的有機質被過量的糞料破壞了,於是大豆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受到影響,也就是俗話說的被「燒死」了。其實導致這樣的結果,起因是這位村民的「線性思維」。這就是一種直線的思維方式,從初始條件出發,以為一切事物都是均勻的、不變的、單一的,但事實上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線性思維模式有兩個基本特點:第一,把多元問題變為一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