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放假,我來北京女兒家度假。昨天,我發現廁所門有問題,準備修理一下。
這個門是一種摺疊懸掛式推拉門,由於上邊的幾個螺絲鬆動了,門往下墜,所以,開關門時,阻力很大,很費勁,而且門還關不嚴實。
我和女婿在修理的過程中,八歲多的外孫,過來問我:「爺爺,你們在幹嘛?」我說,我們在修理這個推拉門。外孫在旁邊看了一會兒,又看到我是站在椅子上在幹活,外孫就說,「哦,爺爺,我知道了,是因為門上邊壞了,往下掉,所以,推拉時好費勁。」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線性思維,是孩子們所具有的思維方式。
萬維鋼老師在《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一書中,對線性思維做了很深刻的描述。線性思維,就是簡單明了的因果關係思維,也就是這樣的思維:既然有這麼一個結果,就一定有一個相應的原因;只要找到了原因,就能解決問題。
線性思維就是這麼直來直去,適合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線性思維相當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它是專門針對一個症狀,下手來解決問題的,而不是針對病因治療。所以,它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也就是說,它解決不了系統的問題。
對於成人來說,是需要用科學的思維方式,來解決系統的問題。
在修理推拉門的時候,我首先是做了認真的觀察,研究是哪裡出了問題,讓推拉門往下墜?
通過觀察,發現是推拉門活動的這頭,固定在推拉門上的那個機關出了問題。那就再看如何把這個機關和門頂上的固定機關分開,來固定好推拉門上的機關,讓鬆動的推拉門上的機關牢固了,問題肯定就解決了。
這就是科學的思維方式,是通過觀察和嘗試,最終發現推拉門上的機關螺絲鬆動了,用改錐上緊這兩個螺絲即可。
對於這些,八歲的外孫肯定是不會懂的,這需要他長大後,不斷地學習,把線性思維,變成科學思維,才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這也是一個人真正的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