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思維是有多可怕?

2020-12-03 魅力的漂亮風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指數型組織,這個對於創業者來說非常重要,否則的話根本沒法在這個行列當中做獨角獸,而且如果你混不進去的話,那麼你們的公司就只能佔下風,所以要創業的畫就要了解什麼是指數型組織。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教授,耶魯大學的理察弗思特教授,他說在500強的名單裡邊,1920年的時候平均的壽命是67歲,而最新的2015年的時候平均壽命只有12歲。現在500強當中有一大部分的企業的成立時間,到現在還不到十年,各位想想這數字有多麼可怕,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一批公司,都是在十幾年之內成長起來。那些老牌的大公司都哪去了?像柯達,像摩託羅拉這樣的公司,諾基亞這樣的公司,他們都逐漸的被這些新興的企業淘汰掉,那為什麼企業會發生這麼大的巨變,這裡面非常核心的是兩個思想的決戰,一個叫做指數型思維,一個叫做線性思維。

那麼什麼叫做線性思維,舉一個例子,摩託羅拉是怎麼完蛋的呢?摩託羅拉耗資50億美元要做一個星計劃。摩託羅拉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像向天空發射77顆衛星,就能夠整個地球罩住,然後在還沒有發完的時候,這個公司就倒閉了,原因就在於摩託羅拉所說的發射77顆衛星涵蓋整個地球的這個想法,就是一個典型的線性思維的想法。用這種思維為什麼會完蛋呢?因為它被一個指數型的現象給打敗,這個指數型的現象就是花在地面上建基站的成本在以指數型的速度下降。但是當時摩託羅拉在發射這個衛星的時候,建一個地面的基站需要花10萬美元,10萬美元才能建一個基站,還要加上維護的七七八八的費用,所以大概需要花更多的錢,所以說這不行,只要把全球都覆蓋了,得花多少錢,比這個高多了,所以他不如就把衛星直接打到天上去,這樣算帳是沒問題的,只用線性的方法來算帳。但問題是他沒有想到所有科技類的產品成本下降的速度是以指數級別的,隨之建這個基站變得越來越便宜,甚至體積都變得越來越小,然後不需要花太多錢就把整個世界覆蓋。所以摩託羅拉花了大量的錢做了無用功。

另外一家步其後塵的公司諾基亞,也是線性思維。諾基亞當時看到這個智慧型手機要登場了,然後蘋果也宣布自己要做智慧型手機,所以諾基亞說不行,我們得先布局好。他認為未來是智慧型手機的決戰,一定是在地圖領域,所以他需要收購全世界最好的地圖公司,這家公司的辦法是在地上挖一個坑,然後埋一個傳感器進去,然後過一點再挖一個坑,再埋一個進去,在街道兩邊埋了大量的傳感器,這時候才能夠獲得這個街道的信息。在諾基亞收購它的時候,埋了13個國家35個城市,一共40萬公裡的道路,諾基亞一算花了80億美元。買到這家公司以後,他認為這是一個大手筆,因為這樣做下來以後在地圖領域沒有人能夠跟我競爭,因為我擁有所有地圖最新的數據。

這時候谷歌出現,谷歌說他買了一個公司獲得了5000萬用戶,然後他從5000萬用戶的智慧型手機上採集位置,然後獲得整個道路,而且最要命的是這些智慧型手機在以每年100%的速度在增長,所以他的用戶很快就不斷增加,可能是一億兩億,而人基本換手機的頻率也很高,這人一旦換手機又來了新的信號,更強大的信號。所以諾基亞沒有大量的傳感器沒有線性的資產去獲得線性的增長,他的辦法是指數型的用戶量在不斷下降,在國外沒有人用的,造成後來諾基亞被賣掉的時候,才賣了72億美元,所以造成諾基亞最後虧得體無完膚。

所以創業者應該運用指數型思維去判斷問題,顯示市場變幻莫測,更需要進行深入的市場調查,綜合條件做出準確的判斷。

相關焦點

  • 有趣的線性思維模式
    線性思維是沿著一定的線型做直線性推理的思維方式,線性思維是沿著直線軌跡尋找解決問題方案的思維模式,線性思維是解決科學問題的重要思維方式,線性思維亦是解決日常問題的重要思維方式,線型思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有必要更多的了解線型思維的架構與釋義。
  • 「線性思維」沒用了嗎?
    眼下,非線性思維盛行。那麼,線性思維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拋棄了呢?  世界著名組織理論家基佛說:「仍有許多問題用直線思維最恰當」。過去,線性是「正」,非線性是「奇」。非線性作戰方式多是以輔助線式作戰的形式而出現的。現在,可以反過來了,非線性是「正」,線性成為「奇」。
  • 初識:線性思維與非線性思維
    思維方式成一種直線、單向的、單維的、缺乏變化的,稱為線性思維。線性思維方式,把認識停留在對事物質的抽象,而不是本質的抽象,並以這樣的抽象為認識的出發點、片面、直線、直觀的思維方式,它的邏輯只是知性邏輯。
  • 思維方式:線性思維並不足以支撐我們認識世界
    線性思維可能是一種「思維陷阱」。線性思維?一種很簡單的解釋是,因為A所以B。這就是典型的線性思維思考的體現。那為什麼說線性思考是陷阱呢?因為我們知道,很多事情都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正如馬雲的成功,跟他的個人能力,情商以及格局都有關係,而絕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當時沒有電商。
  • 線性思維是怎麼形成的?
    對有正常邏輯能力的人們而言,小孩的時候,思維跳躍性很強,隨著年紀的長大,逐漸的訓練自己的思維,其實很多人根本沒有訓練思維的素養,要是隨便敢在不知道什麼叫做思維訓練的老師面前,還有工作操勞的父母面前談思維素養,看他會不會一個嘴巴子給過去。
  • 識別線性思維誤區,並如何跳出思維陷阱
    ……以上都是屬於線性思維產生的決策誤區,對很多人來說,一次次陷入困境,可能也不是別的,而是早就習以為常的線性思維。那麼,到底什麼是線性思維呢?線性思維是一種直線的、均勻的、不變的、單一的、單維的思維方式,一切都隨著初始條件的給定而給定。
  • 孩子就是從「線性思維」中成長起來的
    昨天,我發現廁所門有問題,準備修理一下。這個門是一種摺疊懸掛式推拉門,由於上邊的幾個螺絲鬆動了,門往下墜,所以,開關門時,阻力很大,很費勁,而且門還關不嚴實。我和女婿在修理的過程中,八歲多的外孫,過來問我:「爺爺,你們在幹嘛?」我說,我們在修理這個推拉門。
  • 為什麼系統思維會比線性思維更好用?
    努力有點像線性思維,很多時候孩子明明學習不好,作為家長著急的心態其實可以理解,但一味地在旁邊督促孩子努力往往收效甚微,原本晚上九點鐘應該完成的作業任務硬生生地會拖到十點。沒有人會承認是自己的孩子不行,畢竟這裡寄託了你所有的希望。如果你改變一種溝通方式,比如放學回家寫作業,你跟孩子承諾只要儘早完成作業,九點之前的時間你想怎樣玩耍都可以。就這一招,孩子的拖延症竟然不治自愈了。
  • 改變線性思維,才是認知升級第一步
    他想我乾脆再多施點肥吧,於是就施肥300磅,結果卻發現糧食減產了。糧食為什麼會減產呢?因為土壤裡的有機質被過多肥料破壞了,於是莊稼就被「燒死」了。其實,將莊稼「燒死」的原因不是別的,正是農民B的「線性思維」。什麼是線性思維?線性思維是一種直線的、均勻的、不變的、單一的、單維的思維方式,一切都隨著初始條件的給定而給定。
  • 思維進化:突破直覺思維、線性思維定勢,提升思考能力
    歷史上有無大型建築一開始就建造在沙漠上?只要多思考一下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在當時該地區不是沙漠!@科學思維探索者初級思維二:線性思維(從A到B)線性思維(圖片來自網絡)基本特徵: 直線均勻,單一維度,單一方向,片面的,通過簡單複製過去,判斷將來未來走出線性思維的案例二: 先有雞?
  • 思維升級第3講:線性思維被深度使用後,效果驚人的厲害
    線性思維:是最常用的思考方式,每天都在使用。基本上是一條線向前,用主線就可以串聯起來。線性思維是人類最本能的思維習慣。不需要過多的思考,比較適合人的理解。1,理論拆解:線性思維:一種直線的,單向的,單維的思維方式。線性思維就是我們從一點開始思考,逐步往前推斷的思考過程。舉例:先寫一個詞,再變成一個句子,句子改寫成一個段落,最後把段落寫成文章。這樣一個過程就是線性思維,線性思維通常善於處理一些因果關係的問題。
  • 突破線性思維的寫作利器 Milanote
    Milanote 是一款突破線性思維的寫作利器,它可以在任何平臺使用。在和編輯部同事討論選題時,常常會用到一個工具——白板。故事的不同切入角度、不同素材間的邏輯順序、受訪對象之間的關係等等,都可以通過在白板上的塗寫,一目了然的呈現在面前。
  • 「中心—邊緣」結構下政策過程的線性思維
    在中心—邊緣的結構之下,政策過程表現為一個單向度的流程,體現出一種線性思維。線性思維決定了政策過程本質上是一種控制導向,無論所遵循的程序如何完善,所應用的技術如何先進,都無法避免政策過程中的排斥和霸權。在線性思維下,民主失落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網絡結構顯示出其無比強大的生命力,「中心—邊緣」結構開始出現鬆動的跡象,這也推動政策過程中的線性思維被一種合作思維所取代。
  • 京華時報:拆遷利益博弈要擯棄線性思維
    擯棄這種線性思維,放棄拔釘子的思維方式,拆遷的道路會更寬闊。  ——六評廢止行政強拆  強拆所以成為常用手段、命案所以時有發生,與一些官員的線性思維模式高度相關。正是這種線性思維,官員認為釘子戶要價過高不能滿足,就必須通過強拆手段拔掉這顆釘子。戰爭年代,敵人當道,把釘子拔掉是必須的。但面對人民內部矛盾,如果讓拔釘子思維成為一種治政理念,則是要吃大虧的。
  • 做決策鑽進牛角尖,因為你錯用了「線性思維」
    這種蠻橫的單一歸因也是線性思維的具體體現。招人時,我們有時會聽到HR這樣說:「他是被上家公司解僱的,所以此人能力有問題,我們不能用。」當僅從一個人被解僱這件事中就得出此人能力有問題這一結論的時候,我們就陷入了「線性思考」的陷阱。在職場上待得久的人都知道,這個看似簡單的現象背後可能有著各種不為人知的原因。
  • 請正確認知線性思維這幾點
    這就是一種直線的思維方式,從初始條件出發,以為一切事物都是均勻的、不變的、單一的,但事實上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線性思維模式有兩個基本特點:第一,把多元問題變為一元問題。當僅從一個人成績好這件事中,得出是他家書桌貼了名言名句這一結論的時候,其實我就陷入了「線性思維」陷阱中。先不說「成績好」與貼「名言名句」本身就無關這個問題,即使有關,這個簡單的從結果得出單一原因本身就是錯的。一個人學習成績好,豈是貼幾張名言名句就可以了的?更多的是學習方法、努力學習、多做練習等等綜合因素。
  • 通證經濟模型設計:打破線性結構,樹立分布式思維
    不少探討通證經濟模型的言論,進入線性思維的誤區。通證經濟是分布式思維,與線性思維完全不同。通證經濟模型實際上是以通證為核心的商業模式設計。從商業模式的角度,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當前通證經濟模型設計該如何入手。
  • 三種方式,教你突破線性思維,看透事物本質讓別人刮目相看
    什麼是線性思維呢?從字面理解就是思考問題時,一條線的去思考,而沒有更深度的思考。從書面的定義是:線性思維方式,是把認知停留在對事物物質的抽象,而不是本質的抽象,並以這樣認識的出發點,片面,直線,直觀的思維方式。
  • 4種線性思維帶來的人生困境,你陷入過幾種?
    線性思維2、用已知結果得出單一原因線性思維的第二種表現是:用已知結果得出單一原因。 當看到一個結果時,假如你立刻就找到了一個與結果相關的因素,然後認定這個因素就是導致結果的唯一原因。那麼,這種蠻橫的單一歸因就是線性思維的一種具體表現。
  • 網絡式閱讀:如何打破普通人「線性思維」的定式?
    編者按:你是否認定自己是一個習慣於利用線性思維來思考的人?又是否羨慕其它人能夠藉助於發散性思維,將知識儲備中的若干看似不相連的知識關聯在一起來理解和認知?這篇文章,原標題是Networked Reading: How to Think Like a Polymath,作者Zat Rana在文章中分享了如何做到像博學家一樣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