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指數型組織,這個對於創業者來說非常重要,否則的話根本沒法在這個行列當中做獨角獸,而且如果你混不進去的話,那麼你們的公司就只能佔下風,所以要創業的畫就要了解什麼是指數型組織。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教授,耶魯大學的理察弗思特教授,他說在500強的名單裡邊,1920年的時候平均的壽命是67歲,而最新的2015年的時候平均壽命只有12歲。現在500強當中有一大部分的企業的成立時間,到現在還不到十年,各位想想這數字有多麼可怕,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一批公司,都是在十幾年之內成長起來。那些老牌的大公司都哪去了?像柯達,像摩託羅拉這樣的公司,諾基亞這樣的公司,他們都逐漸的被這些新興的企業淘汰掉,那為什麼企業會發生這麼大的巨變,這裡面非常核心的是兩個思想的決戰,一個叫做指數型思維,一個叫做線性思維。
那麼什麼叫做線性思維,舉一個例子,摩託羅拉是怎麼完蛋的呢?摩託羅拉耗資50億美元要做一個星計劃。摩託羅拉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像向天空發射77顆衛星,就能夠整個地球罩住,然後在還沒有發完的時候,這個公司就倒閉了,原因就在於摩託羅拉所說的發射77顆衛星涵蓋整個地球的這個想法,就是一個典型的線性思維的想法。用這種思維為什麼會完蛋呢?因為它被一個指數型的現象給打敗,這個指數型的現象就是花在地面上建基站的成本在以指數型的速度下降。但是當時摩託羅拉在發射這個衛星的時候,建一個地面的基站需要花10萬美元,10萬美元才能建一個基站,還要加上維護的七七八八的費用,所以大概需要花更多的錢,所以說這不行,只要把全球都覆蓋了,得花多少錢,比這個高多了,所以他不如就把衛星直接打到天上去,這樣算帳是沒問題的,只用線性的方法來算帳。但問題是他沒有想到所有科技類的產品成本下降的速度是以指數級別的,隨之建這個基站變得越來越便宜,甚至體積都變得越來越小,然後不需要花太多錢就把整個世界覆蓋。所以摩託羅拉花了大量的錢做了無用功。
另外一家步其後塵的公司諾基亞,也是線性思維。諾基亞當時看到這個智慧型手機要登場了,然後蘋果也宣布自己要做智慧型手機,所以諾基亞說不行,我們得先布局好。他認為未來是智慧型手機的決戰,一定是在地圖領域,所以他需要收購全世界最好的地圖公司,這家公司的辦法是在地上挖一個坑,然後埋一個傳感器進去,然後過一點再挖一個坑,再埋一個進去,在街道兩邊埋了大量的傳感器,這時候才能夠獲得這個街道的信息。在諾基亞收購它的時候,埋了13個國家35個城市,一共40萬公裡的道路,諾基亞一算花了80億美元。買到這家公司以後,他認為這是一個大手筆,因為這樣做下來以後在地圖領域沒有人能夠跟我競爭,因為我擁有所有地圖最新的數據。
這時候谷歌出現,谷歌說他買了一個公司獲得了5000萬用戶,然後他從5000萬用戶的智慧型手機上採集位置,然後獲得整個道路,而且最要命的是這些智慧型手機在以每年100%的速度在增長,所以他的用戶很快就不斷增加,可能是一億兩億,而人基本換手機的頻率也很高,這人一旦換手機又來了新的信號,更強大的信號。所以諾基亞沒有大量的傳感器沒有線性的資產去獲得線性的增長,他的辦法是指數型的用戶量在不斷下降,在國外沒有人用的,造成後來諾基亞被賣掉的時候,才賣了72億美元,所以造成諾基亞最後虧得體無完膚。
所以創業者應該運用指數型思維去判斷問題,顯示市場變幻莫測,更需要進行深入的市場調查,綜合條件做出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