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思維可能是一種「思維陷阱」。
線性思維?
一種很簡單的解釋是,因為A所以B。
舉個例子,因為小明是律師,而律師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職業,所以小明老了肯定是一個很成功的人。
這就是典型的線性思維思考的體現。
那為什麼說線性思考是陷阱呢?
因為我們知道,很多事情都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
正如馬雲的成功,跟他的個人能力,情商以及格局都有關係,而絕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當時沒有電商。
如果我們執著於線性思考,那麼很有可能會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
雖然線性思維弊端明顯,但我們很難完全擺脫線性思維的控制。
因為線性思維是邏輯思維的基礎,這也跟我們接受的應試教育有關。
對於知識,我們通常是線性地輸入和輸出。
久而久之,這種線性的思維模式也就變得根深蒂固了。
所以想要躲開線性思維埋下地雷,我們就要學會多使用發散性思維去思考。
發散性思維是什麼?
發散性思維就是通過多角度多維度多途徑進行思考,從而讓問題獲得一個更全面更細緻的答案。
如何使用發散性思維進行思考?
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嘗試交叉使用知識。
舉個例子,我們讀書的時候,可以幾本一起讀,不必一本書一口氣讀完。
這樣在不同書籍上面吸收的知識,可以最大程度地流動起來。
專業話來講就是「讓知識能夠有更多更廣的關聯通道」。
這種頻繁的知識流動,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知識。
世界是複雜的,只有多用發散性思維去思考,才有可能真正了解世界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