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經濟學家的納什均衡

2021-01-13 搜狐網
【中華工商時報】經濟學家的納什均衡 2002年8月15日10:38  千龍新聞網

  中華工商時報

  周二在電視屏幕上見到了納什,不是電影《美麗心靈》中的男主角,而是生活中的納什,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和經濟學家。

  與我想像中的納什不一樣。電視中的納什並不木訥,平和中帶有理性,頗顯大家風範。納什是到中國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他的身份是數學家,不知他有沒有時間和中國的經濟學家們聊一聊。我想中國的「著名經濟學家」們應該不太忙,因為近來股市低迷,鼓譟的機會少,又趕上暑假,時間應該是有的,拿不準的是用什麼語言交流。用納什的語言顯然不行,因為他的語言過於理性,他的模型過於優雅。入鄉隨俗可能是最優戰略。

  央視國際網站是這樣介紹納什的:「納什被認為是一位數學天才,他在21歲時就提出了納什均衡理論,後來成為博弈論的兩大基礎之一。他的名字早已被寫進數學和經濟學的教科書,但30歲後,他不幸出現了精神分裂,從學術界消失。令人驚奇的是,在他的妻子艾麗西亞的照料下,納什30年後又逐漸恢復了健康,並於1994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故事片獎的影片《美麗心靈》正是根據他的傳奇經歷改編的。」

  讓納什成名的是他的著名定理「納什均衡」。經濟學的定義是:「納什均衡是指這樣一種均衡:在這一均衡中,每個博弈參與人都確信,在給定其他參與人戰略決定的情況下,他選擇了最優戰略以回應對手的戰略。」也就是說,所有人的戰略都是最優的。而講解「納什均衡」的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囚徒的困境」。而「囚徒的困境」在中國的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如彩電業喧噪一時的價格聯盟就像是一幫時刻想出賣同夥的囚徒。

  「納什均衡」讓納什一舉成名,也讓納什受用一輩子,這一點與吾國沒有多大區別。不過納什的著名與中國的著名還有點區別。納什是因為搞出了「均衡」而著名,而中國的一些「著名」經濟學家是因為著名而著名。中國的「著名經濟學家」沒有什麼「均衡」,也沒啥定理。他們著名是因為在報上寫了一些像我這樣的或還不如我的短文,或是在電視上被不如我的記者們採訪來採訪去而混個臉熟。如果用納什的語言來說,他們的最優戰略就是混個臉熟。因為臉熟是個寶,可以換來銀子。因為著名了,就有了話語權,就容易被善良的人們和愚蠢的媒體相信。他的經濟學句子或是經濟句子就成了思想,他就是著名經濟學家。

  思想是可怕的東西。我的同學,南開大學的經濟學博導高樂詠教授也有思想,但他不著名,因為他喜歡搞學問,不會混臉熟,我教他,他也不會。不過他有一個個人主頁,名叫「青年經濟論壇」。不知是他對青年人負責任還是別的,他在首頁上貼了一段凱恩斯的話。也是著名經濟學家的凱恩斯這樣說:「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們的思想,不論它們是在對的時候還是在錯的時候,都比一般所設想的要更有力量。的確,世界就是由他們統治著。講求實際的人自以為不受任何理論的影響,其實他們經常是某個已故的經濟學家的俘虜。在空中聽取意見的狂人們,他們的狂亂的想法也多半是從若干年前學術界拙劣的作家的作品中提取出來的。我確信,和思想的逐漸侵蝕相比,既得利益的力量是被過分誇大了。誠然,這不是就當前而言,而是指一段時期以後。因為在經濟學和政治哲學領域中,在25歲或30歲以後還受新理論影響的人是不多的。因此公職人員、政客甚至煽動者們所能運用的理論不大可能是最新的。但是,不論早晚,不論好壞,危險的東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凱恩斯的這段名言在中國可以有個推論,那就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的思想中的危險東西是既得利益和記得要得到的利益。

  股市中的思想是危險的,因為「思想者」乃既得利益者。如果股民們了解了納什的話,你可以與「著名經濟學家」進行博弈。最後的納什均衡是這樣的:著名的還想獲取既得利益,而你臊著他。

  希望納什的中國之行能給他的中國同行帶來美麗的心靈。(劉杉)

  請進入京華論壇參與討論
Untitled Document

相關焦點

  • 計算機科學家給經濟學家的教誨——納什均衡是NP問題
    以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命名的納什均衡是博弈論中的重要概念。納什證明每個博弈必定存在一個納什均衡點,其他經濟學則推測納什均衡點極難找到,但如果找到的話,它將能精確描述市場的行為。那麼找到納什均衡點的難度究竟有多大呢?
  • 約翰·納什:均衡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人物簡介   約翰·納什,全名約翰·福布斯·納什(John Forbes Nash,Jr。),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電影《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   均衡中的不均衡   「納什均衡」是指所有參與人戰略的這樣一種組合:在這一組合中,給定其他參與人的戰略,沒有任何人有積極性改變自己的戰略。換言之,構成納什均衡的戰略對每個人都是最優的。   常被提及的「囚徒困境」即是「納什均衡」理論的經典模型。即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
  • 納什均衡是約翰·納什一個人的
    兩周之後他拿著一份紐約時報,垂頭喪氣地走進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間坐滿教授的辦公室裡,對人們宣稱,他正通過手裡的報紙收到一些信息,要麼來自宇宙的神秘力量,要麼來自某些外國政府,而只有他能夠解讀外星人的密碼。 1960年夏天,納什32歲,他目光呆滯,蓬頭垢面,長髮披肩,鬍子猶如叢生的雜草,在Princeton的街頭上光著腳丫子晃晃悠悠,人們見了他都儘量躲著他。
  • 從「納什均衡」看質量博弈
    對於國人來說,認識這位經濟學家和數學家有可能更多來自於好萊塢電影《美麗心靈》,這部以納什為原型的著名傳記影片。隨著這位大師離世的消息,他的經典理論——納什均衡也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受到追捧。  納什均衡,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名。納什均衡指的是這樣一種戰略組合,這種策略組合由所有參與人最優策略組成。
  • 用「納什均衡」揭秘A股邏輯
    用「納什均衡」揭秘A股邏輯!  與其說剛剛因車禍謝世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住約翰-納什(John F. Nash)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倒不如說他是一位孤獨而偉大的、偏執而瘋狂的數學家和顛覆邏輯思維的另類哲學家,他對人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投機」哲學的貢獻不可估量。
  • 張維迎親筆悼念博弈論之父納什 詳解何為「納什均衡」
    1994年,納什教授和其他兩位博弈論學家海薩尼和澤爾騰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同樣是在1994年,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開始在北京大學為經濟學和管理學博士生講授博弈論。當時,博弈論在中國還少有人知,大學裡也沒有開設這門課。1994年,張維迎在《經濟學消息報》等報紙雜誌上向中國讀者介紹了博弈論。1996年,張維迎出版了《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一書。
  • 文揚:東北亞多邊格局中的納什均衡
    最近兩天,中國媒體上到處可見某位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借納什去世拋出的「大話」:「專制制度在中國盛行兩千多年,至今陰魂不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假定皇帝是『聖人』,治理國家的官員是『賢臣』。如果我們早就假定皇帝是『理性人』,是『自私的』,中國也許早就實行民主和法治了。全世界最早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正是那些最早不把國王當『聖人』、假定官員一有機會就會謀私利的國家。」
  • 納什均衡理論
    約翰·納什,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什均衡理論,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理論,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名。
  • 張維迎:中國壞的納什均衡太多
    按:博弈論大師納什近日不幸車禍身亡,享年86歲。北京大學國發院張維迎教授是最早將博弈論引進中國的經濟學家。怎麼理解納什均衡?怎麼用納什均衡來分析中國的經濟問題?為此財知道特地採訪了張維迎教授。張老師您是最早將博弈論引進中國的經濟學家,在1996年就出版了《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我們想了解一下您認識納什和博弈論的經歷?張維迎:我第一次接觸博弈論是1990年在牛津大學讀研究生期間。那個時候只有美國、英國的少數優秀大學,才會上博弈論課。
  • 納什均衡給經濟學帶來革命性變化
    博弈論引起大眾關注,還是因為在經濟學博弈論中享有國際聲譽的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由他提出「納什均衡」理論,通過以他為原型的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讓這個數學理論和方法得以廣泛普及。  博弈論就是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目的。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經濟學中,均衡意即相關量處於穩定值。
  • 問題來了,納什均衡究竟是什麼?
    「納什均衡」是「博弈論」中一個很著名的概念,它是由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首先提出的,並用它的名字來命名。關於它和它的創造者約翰·納什,還有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曲折傳奇故事。1948年納什到普林斯頓大學讀數學系的博士。那一年他還不到20歲。當時普林斯頓可謂人傑地靈,大師如雲。
  • 博弈,博弈中的納什均衡在哪裡?其中是否有納什均衡?
    在這一章裡,我們會接觸鬥雞博弈,由兩個純粹的納什均衡組成——使結果極難預測。該博弈與邊緣政策的藝術緊密相關。由兩人參加的鬥雞博弈有一個簡單且流行的版本。兩個摩託車手朝對方開過去(如果我們在拍電影,他們最好用的是偷來的車),首先逃避相撞的那方輸掉遊戲,並永遠被稱為"膽小鬼"。那個毫不退縮的車手在博弈中獲勝並成為鎮上的英雄。
  • 納什均衡理論告訴你,為什麼「A女配D男」
    每個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為了達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納什均衡是由數學家和經濟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提出的,納什曾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形片《美麗心靈》就是根據納什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的。
  • 約翰·納什的均衡與偏執
    他是約翰·納什,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什均衡」理論的提出者,也是一名「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  2015年5月23日,一場意外的車禍讓約翰·納什的生命歷程提前終止,但他的均衡理論和偏執人生,依然令人回味無窮。
  • 納什北京說「博奕」 闡明「納什均衡」研究過程(圖)
    納什被認為是一位數學天才,他在21歲時就提出了納什均衡理論,後來成為博弈論的兩大基礎之一。 新華網北京8月21日電(記者陳勇 韓潔 魏忠傑)「我聽懂了納什!」約翰·納什的公眾報告於今晚20點45分結束後一名聽眾興奮地告訴記者。納什僅用一個多小時,詳盡地向兩千多名聽眾闡明了為他贏得199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納什均衡」的研究過程。聽眾們說,大師並不深奧。
  • 什麼是「納什均衡」?電影《美麗心靈》完全搞錯了!
    我們常在著名概念「納什均衡」中聽到他的名字,但納什均衡究竟是什麼?大部分人都一知半解。(納什證明了,如果允許混合策略,那麼任何一個博弈,只要參與者數量是有限的、參與者可以選擇的純策略也是有限的,那麼這個博弈至少有一個納什均衡。)(另外,別把納什均衡和囚徒困境混了。納什均衡是個廣泛得多的概念。)例子:打獵。兩個獵人出發去打獵。
  • 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合著《好奇者的經濟學》 納什等12位大師帶你讀懂...
    而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卻說,經濟學是對人們維持生計的日常事務的研究,任何有好奇心的人都應該樂於了解。《好奇者的經濟學》便是12位諾貝爾獎權威經濟學家寫給好奇者的經濟學普及讀物。這部由一群傑出的經濟學家合著的書,旨在吸引大家學習經濟學,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 約翰·納什:走出「囚徒困境」的指路人
    數學家、納什的朋友與同事哈羅德·庫恩(HaroldW.Kuhn)說:「我真心地認為,20世紀真正偉大的思想其實並沒有多少,而在前十位中,可能就會有他的均衡理論。」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羅傑·邁爾森(RogerMyerson)把納什均衡比作「可與生物科學界發現DNA雙螺旋結構比肩的成就」。
  • 納什均衡:這盤棋總有個和法
    本報記者 高 博  約翰·納什車禍去世的消息,一天傳遍全世界。儘管諾貝爾獎不設數學獎,納什的數學研究卻因為描述了「絕對理性行為」而獲經濟學獎。納什22歲寫的幾篇論文,提出了「納什均衡」,開創了現代的博弈論。  博弈論,英文是「Game Theory」。英文的game,有人與人比拼的意思。翻譯成博弈論倒也貼切。
  • 納什均衡
    但是我們可以從「納什均衡」中引出「看不見的手」原理的一個悖論:從利己目的出發,結果損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