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納什均衡」揭秘A股邏輯

2021-01-09 和訊股票

  今日滬深兩市大盤繼續放量大漲,走勢非常強勁,可是周末消息面既有23家新股再獲發行批文,又有監管層嚴查場外配資等利空,大盤為何還暴漲呢?大盤暴漲的「神邏輯」是什麼呢?

  作者:江濡山

  今日大盤放量大漲156點,上漲幅度達到3.35%,很多人沒想到,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其邏輯

  神邏輯大猜想?

  其實這裡邊有個神邏輯:

  那就是在註冊製成功實施以前,發新股就是利好,發的越多利好越大。

  這也是去年七八月份以來,新股集中申購前後大盤絕大多數時候都很強的一個原因

  因為管理層希望市場不懼怕發新股,所以每當發新股基本都會有利好對衝,比如這次,有中國核電這麼個大傢伙,監管層擔心市場害怕,就用兩地基金互認這個利好對衝。

  而且一旦新股批文下來,很多投資者擔憂的利空可能就不出了,這對市場來說無疑也是一大利好。

  另外一個方面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那就是市場成交量為何創出了2萬億的歷史天量呢?

  大家想想,新股申購非常火爆,肯定會吸引大量的二級市場資金去申購,可是申購的時候如果錢不夠就要賣掉老股,而申購完了以後為了能打下一波新股又要入場買入籌碼,來獲得申購下一波新股的權利,以前每個月發行一次新股,折騰勁還小點,現在一個月兩次,很多投資者整天就幹買進賣出這點事了,成交量能不屢創新高嗎?

  其實這也是管理層願意看到的結果,因為不徹底消除市場對於新股的恐懼,那麼推行註冊制就是一句空話!!!

  用「納什均衡」揭秘A股邏輯!

  與其說剛剛因車禍謝世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住約翰-納什(John F. Nash)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倒不如說他是一位孤獨而偉大的、偏執而瘋狂的數學家和顛覆邏輯思維的另類哲學家,他對人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投機」哲學的貢獻不可估量。

  「納什均衡」的核心思想通俗解讀:

  「納什均衡」具有參與博弈者自我實現(self-enforcement)目的集約的特徵:如果多數人都認定某個結果會出現,這個結果就真的出現了。

  目前中國A股具有明顯的「納什均衡」博弈效應特徵:

  當初絕大多數投資者認定牛市會到來,於是看多者形成了「心裡默契」--入市騎牛,相當於絕大多數入市者有了一個「心理契約」,共同看多看漲A股。

  結果是:2000點時,看多者把看空者一舉打敗;

  但是股指剛過3000點,部分人心裡開始猶豫,等於已經形成的「納什均衡」可能被打破,於是出現了波動

  過了4000點之後又上演了一把波動,然後徑直上行。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牛市的「納什均衡」沒有被打破。

  第一、3000點和4000點兩個心理關口,短暫震蕩又上行,說明博弈雙方的非均衡趨勢能量偏弱,還是看多者的力量明顯多於看空者。

  此輪A股牛市與納什均衡理論不同的的一個特徵是:外部看多的助力因素比較明顯,即:國家政府力量看多主張明顯。這對「納什均衡」是個固化。

  如果用「納什均衡」博弈理論分析當下A股走勢特徵及未來大趨勢,則主要看「高處不勝寒」者持有資本的規模,對「看多方」撤離資本規模的削弱程度。即:多數資本持有者若持久看多,那麼牛市趨勢不可改變。

  第二、用「納什均衡」博弈理論來分析K線走勢:

  從目前處於上升通道的股指趨勢來看:

  博弈邏輯1:在大的政策環境趨好,而看空的負面因素幾乎沒有的情況下,如果您純碎因為「高處不勝寒」的恐高心態,而擔心意外大跌被套,選擇了出局,你可能選擇對了,避免了一次大跌,但是如果趨勢判定錯了,可能損失N次上漲;

  博弈邏輯2:如果你堅持持有,只有當周K線出現明顯掉頭信號時,再選擇出局,那麼你損失的可能只是三四次下跌,但此前你收穫了十幾次甚至幾十次上漲,哪個選擇是正確的呢?簡言之:「納什理論」顯示的向上挺進帶來的收益,大大超過及早出局避免一次性損失的概率。您會選擇哪個呢?

  綜合結論

  最近幾天,問我「後市如何」的股民甚多:

  1、有人問,在股市賺了一些,現在是不是該出來了?

  我倒想反問:出來的理由是什麼?其實,現在機構投資者也分為兩派,而且提出撤離的人越來越多,但畢竟是少數,不成氣候。我覺得這是個心態問題:恐高症!我以為,可以根據個股情況適當控制倉位,高拋低吸、波浪前行。不盲目出局。因為大勢依然是上行態勢。

  2、我一直強調此輪行情是「三市合一」:

  市場恢復型、政策推動型和政治博弈型。

  我總稱為:政治市。最近也有一些機構投資者的分析師對我說了八個字:雲裡霧裡、心驚肉跳。

  我說:順應大勢、大膽妄為。否則,錯失一次發財大機遇。股市本來就是賭場,中國股市更是如此。你來參賭,把錢留下,掙到的是看不見的「票」,只要不出具,留下的前交給上市公司去玩。

  上市公司給你份多少利潤不重要,重要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你趁機烤紅薯。

  3、從月球看地球:這是一次中國夢的盛宴。

  無論夢醒時分是否美夢成真,但是,在這個做夢的過程中,自上而下聲勢浩蕩、資金寬鬆潮來潮湧、賺錢效應無比瘋狂。你怕啥?只要你不是最後一波被砸進去的,就應該有一股子愣勁兒狠勁兒。

  4、橫向比較,中國雖然經濟競爭力不如美國,但是中國經濟實力不亞於美國,因為中國經濟果實是血汗結晶,美國經濟主要是技術結晶。

  中美股市品質雖有較大落差,但是匯率可以抵消很大泡沫。從國家大道來看,如果不縮小中美股市的差距,中國資本市場若是矮子,那能做出「高大上」的中國夢呢?

  5、此輪股市風險拐點在哪裡?對這個問題連上帝都不知曉,我怎知道?

  不過我有兩個基本判斷:

  一是只要習李執政地位穩定,不出現異常,股市就不會發生股災,最多到3000點、6000點、9000點一個關口哆嗦幾下。

  二是如果發生大幅震蕩回調,請根據周K線判定規避風險,目前看,日K線、周K線、月K線罕見高度一直,此乃世紀型大牛市,你怕甚?

  6、用剛剛意外逝世的美國著名博弈經濟學家納什老先生的「納什均衡」理論來判定,大牛市尚在「均衡上升」期,不要擔心諾米骨牌效應出現---若真出現諾米骨牌效應,倒掉的不是股市而是國家,可能性有多大呢?即使可能,離現在有多遠呢?(來源:跟我讀研報、新浪財經)

(責任編輯:馬傑 HN011)

相關焦點

  • 約翰·納什的均衡與偏執
    「我一直相信數字、方程式和邏輯關係。它們總是為我指引真理。但追求了一生真理之後,我問自己,什麼是真正的邏輯關係?真理又是由誰來決定?最終,我還是回到現實中,找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在愛的支持下,任何邏輯關係和真理都會被發掘。」   他,走了。一個數學天才、常人眼中的瘋子。
  • 納什均衡是約翰·納什一個人的
    納什組合知識A、知識B、知識C、知識D的過程中,甲也組合了知識A、知識B、知識C、知識D ,納什發現了納什均衡,甲發現了與納什發現的知識相同的知識。納什均衡是納什發現的,甲發現的知識不是納什均衡,甲發現的與納什均衡相同的知識可以以甲自己的名字命名。
  • 博弈,博弈中的納什均衡在哪裡?其中是否有納什均衡?
    在這一章裡,我們會接觸鬥雞博弈,由兩個純粹的納什均衡組成——使結果極難預測。該博弈與邊緣政策的藝術緊密相關。由兩人參加的鬥雞博弈有一個簡單且流行的版本。兩個摩託車手朝對方開過去(如果我們在拍電影,他們最好用的是偷來的車),首先逃避相撞的那方輸掉遊戲,並永遠被稱為"膽小鬼"。那個毫不退縮的車手在博弈中獲勝並成為鎮上的英雄。
  • 張維迎:中國壞的納什均衡太多
    按:博弈論大師納什近日不幸車禍身亡,享年86歲。北京大學國發院張維迎教授是最早將博弈論引進中國的經濟學家。怎麼理解納什均衡?怎麼用納什均衡來分析中國的經濟問題?為此財知道特地採訪了張維迎教授。我們現在中小學這種過重的負擔,這種應試教育就是壞的納什均衡,也就是說,一個人這樣做,每個人都會這樣做。這個概念的應用非常廣,好比說我們研究政府和老百姓之間的博弈,納什均衡告訴我們,當我們做一個決策的時候,我們必須考慮對方立場,而不是簡單地要求別人執行,因為別人也是理性的,他也有他的動機,用我們中國更通俗的話講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從「納什均衡」看質量博弈
    對於國人來說,認識這位經濟學家和數學家有可能更多來自於好萊塢電影《美麗心靈》,這部以納什為原型的著名傳記影片。隨著這位大師離世的消息,他的經典理論——納什均衡也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受到追捧。  納什均衡,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名。納什均衡指的是這樣一種戰略組合,這種策略組合由所有參與人最優策略組成。
  • 【中華工商時報】經濟學家的納什均衡
    與我想像中的納什不一樣。電視中的納什並不木訥,平和中帶有理性,頗顯大家風範。納什是到中國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他的身份是數學家,不知他有沒有時間和中國的經濟學家們聊一聊。我想中國的「著名經濟學家」們應該不太忙,因為近來股市低迷,鼓譟的機會少,又趕上暑假,時間應該是有的,拿不準的是用什麼語言交流。用納什的語言顯然不行,因為他的語言過於理性,他的模型過於優雅。入鄉隨俗可能是最優戰略。
  • 納什北京說「博奕」 闡明「納什均衡」研究過程(圖)
    納什被認為是一位數學天才,他在21歲時就提出了納什均衡理論,後來成為博弈論的兩大基礎之一。 新華網北京8月21日電(記者陳勇 韓潔 魏忠傑)「我聽懂了納什!」約翰·納什的公眾報告於今晚20點45分結束後一名聽眾興奮地告訴記者。納什僅用一個多小時,詳盡地向兩千多名聽眾闡明了為他贏得199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納什均衡」的研究過程。聽眾們說,大師並不深奧。
  • 納什均衡給經濟學帶來革命性變化
    博弈論引起大眾關注,還是因為在經濟學博弈論中享有國際聲譽的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由他提出「納什均衡」理論,通過以他為原型的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讓這個數學理論和方法得以廣泛普及。  博弈論就是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目的。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經濟學中,均衡意即相關量處於穩定值。
  • 張維迎親筆悼念博弈論之父納什 詳解何為「納什均衡」
    (本文摘選自《博弈與社會》,張維迎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版)    (1994年張維迎老師將博弈論引入中國《博弈與社會》引導你學會用博弈論分析和理解你所生活的世界在這本書中,張維迎對納什均衡做出了以下評價和解讀:  納什均衡是博弈論最重要、最一般化的均衡概念。它是指所有參與人戰略的這樣一種組合:在這一組合中,給定其他參與人的戰略,沒有任何人有積極性改變自己的戰略。換言之,構成納什均衡的戰略對每個人都是最優的。  納什均衡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即信念和選擇之間的一致性。
  • 約翰·納什:均衡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在學校裡,納什的社交障礙、特立獨行、不良的學習習慣等時常受到老師詬病。這些問題令他的父母憂慮,曾經想過很多辦法,但收效甚微。   然而納什的母親對他充滿信心,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另闢蹊徑恰恰是他數學才華的體現。高中階段,他常常可以用幾個簡單的步驟取代老師一黑板的推導和證明。
  • 什麼是「納什均衡」?電影《美麗心靈》完全搞錯了!
    我們常在著名概念「納什均衡」中聽到他的名字,但納什均衡究竟是什麼?大部分人都一知半解。下面這條問答就用最簡明的例子來解讀這個偉大的博弈論概念:問題:什麼是納什均衡?電影《美麗心靈》裡對納什均衡的表述,是對的嗎?
  • 文揚:東北亞多邊格局中的納什均衡
    約翰·納什(資料圖) 納什均衡作為一種分析工具 當然,把納什均衡應用到胡扯的地步,荒謬到企圖用一套數學模型評判兩千年中西文明史納什歸根結底就是個數學家,他1950年的博士論文《非合作博弈》,得出了「n人博弈中的均衡點」的數學通用解概念。 後來的故事眾所周知,以「納什均衡」命名的這一數學解,被廣泛應用於經濟學界。因為按自由市場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每個「經濟人」都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從理論上講,在一個包括n個「經濟人」的經濟活動中,會存在一個以上的納什均衡。
  • 納什均衡理論
    約翰·納什,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什均衡理論,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理論,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名。
  • 問題來了,納什均衡究竟是什麼?
    「納什均衡」是「博弈論」中一個很著名的概念,它是由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首先提出的,並用它的名字來命名。關於它和它的創造者約翰·納什,還有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曲折傳奇故事。1948年納什到普林斯頓大學讀數學系的博士。那一年他還不到20歲。當時普林斯頓可謂人傑地靈,大師如雲。
  • 計算機科學家給經濟學家的教誨——納什均衡是NP問題
    以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命名的納什均衡是博弈論中的重要概念。納什證明每個博弈必定存在一個納什均衡點,其他經濟學則推測納什均衡點極難找到,但如果找到的話,它將能精確描述市場的行為。那麼找到納什均衡點的難度究竟有多大呢?
  • 納什均衡:這盤棋總有個和法
    本報記者 高 博  約翰·納什車禍去世的消息,一天傳遍全世界。儘管諾貝爾獎不設數學獎,納什的數學研究卻因為描述了「絕對理性行為」而獲經濟學獎。納什22歲寫的幾篇論文,提出了「納什均衡」,開創了現代的博弈論。  博弈論,英文是「Game Theory」。英文的game,有人與人比拼的意思。翻譯成博弈論倒也貼切。
  • 納什均衡
    博弈論分析中一般都用這樣的表來表示。 該案例,顯然最好的策略是雙方都抵賴,結果是大家都只被判1年。但是由於兩人處於隔離的情況,首先應該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事雙方都會懷疑對方會出賣自己以求自保、其次才是亞當·斯密的理論,假設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都會從利己的目的出發進行選擇。
  • 約翰·納什:走出「囚徒困境」的指路人
    20歲出頭的納什就成為了聞名世界的數學家,然而,在他的理論蜚聲國際,廣受關注的時候,納什卻逐漸從數學界消聲匿跡了。由於受精神疾病的折磨,納什家庭和生活出現危機,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也在學術上毫無建樹,不知情的外人甚至以為他已經瘋了或者死了。幸好,在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支持下,納什用理智、愛和時間戰勝了病魔,經歷了離婚與復婚,生活回到了常軌。
  • 《美麗心靈》納什:只有在這神秘的愛情方程中,我才能找到邏輯或原由
    當夕陽裹著薄霧浸入黃昏時,當「納什均衡"替代」經濟人「在經濟生活中發揮作用時,那逝去的精魂可曾讓你迷失於腦間心靈中?!」上帝一定是個畫家,要不然我們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顏色。「上帝的確是個藝術家,他創造了眾多不同的靈魂,每一靈魂又是一幅色彩斑斕的藝術品。
  • 納什均衡理論告訴你,為什麼「A女配D男」
    每個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為了達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納什均衡是由數學家和經濟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提出的,納什曾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形片《美麗心靈》就是根據納什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