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氣候變化曾持續影響全球變暖趨勢長達數千年

2020-12-05 騰訊網

據科學家稱,古地球溫度的迅速上升引發了氣候反應,這可能使氣候變暖持續了數千年。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網站上的一項研究,為氣候反饋提供了新的證據,可以解釋古新世-始新世熱最大值(petm)的長期存在,這被認為是現代氣候變化的最佳模擬物。

研究結果還表明,即使人類能夠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今天的氣候變化也可能對全球溫度產生長期影響。

研究人員說,大約5600萬年前,PETM的侵蝕加劇,釋放了大量儲存在巖石中的化石碳,並向大氣釋放了足夠的二氧化碳,這長期的影響了氣溫。

科學家們在海岸沉積物化石核心中發現了大量碳釋放的痕跡證據。他們使用一種創新的分子技術分析了樣本,使他們能夠追蹤侵蝕等過程是如何在很長時間內驅動碳的。在petm期間,全球溫度上升了約9至14.4華氏度,地球上的條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強烈的風暴和洪水變得更加普遍,溫暖潮溼的天氣導致巖石侵蝕加劇。

幾千年來,隨著侵蝕作用逐漸侵蝕山脈,碳從巖石中釋放出來,並通過河流輸送到海洋,其中一些被重新沉積在海岸沉積物中。另一些碳則以溫室氣體的形式進入大氣。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混合模型來區分碳的來源。根據較古老樣本中的碳含量,科學家能夠估計從巖石到海洋沉積物的轉變過程中逃逸了多少二氧化碳。他們估計,氣候反饋可能已經釋放了足夠的二氧化碳,這可以解釋PETM長達大約20萬年的持續時間,這一點先前還沒有被很好地解釋過。

這些發現對現代氣候變化提出了警告。如果升溫達到一定的臨界點,就會觸發反饋,從而導致更猛烈的溫度變化。

從這項研究中我們可以學到的一個教訓是,當氣候變溼變熱時,碳在陸地上的儲存不是很好。然而今天,我們正把這個系統推向不平衡的境地,即使我們現在開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現在的情況也不會馬上好轉。

本文譯自 phys,由譯者 利維坦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相關焦點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全球變暖趨勢在持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向社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以下稱藍皮書),其中提到,我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候極端性增強,降水變化區域差異明顯、暴雨日數增多;我國生態氣候總體趨好,區域生態環境不穩定性加大
  • 氣候變化影響我國古代瘟疫爆發——來自千年歷史記錄的復原
    任何一個時間序列,都包含長期喝短期趨勢的信號。基於大尺度的研究發現,從長期趨勢看,氣候變冷也會導致更多的疾病流行,主要是通過旱、澇、蝗災加劇、農業歉收,使人們營養匱乏、免疫力下降這個間接路徑,最後導致更多疫病發生。  21世紀,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來自哪裡?  不少科學家認為是氣候變化,比如醫學期刊《柳葉刀》就刊文表示氣候變化已對全球數百萬人口構成傷害。
  • 研究顯示:氣候變暖扭轉了6500年的全球降溫趨勢
    外媒稱,一項研究表明,過去150年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已抵消此前6500年自然降溫過程的結果。據《今日美國報》網站7月1日報導,科學家重現了過去1.2萬年的全球平均氣溫,以此得出結論。他們通過研究來自世界各地的「古氣候」數據推斷歷史溫度變化。這些「古氣候」數據包括湖泊沉積物、海洋沉積物、泥炭和冰川冰等。
  •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持續 氣候風險不斷上升
    來源:經濟日報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日前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召開,全球氣候變暖、氣候風險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世界氣象組織的氣候狀況監測表明,全球氣候系統的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2018年的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0℃左右,位於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第四位;2018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海洋熱含量最高的一年,海平面持續上升,南極和北極海冰範圍遠低於平均值;全球天氣、氣候災害帶來的損失在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的90%以上,發生次數為1980年以來最多。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日益凸顯,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
  • 全球變暖仍在持續 中國處氣候變化敏感區
    【財新網】(實習記者 趙煊)全球變暖趨勢仍在繼續,而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4月3日發布2018年《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下稱《藍皮書》)指出,2017年,氣候系統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並伴隨全球海洋熱含量創新高、北極地區異常偏暖、海冰急劇消融等現象,而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  氣溫和降水等氣候要素是反映氣候變化的核心指標。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發布: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
    本文圖均為 國家氣候中心微信公眾號 圖為滿足低碳、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現予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提供中國、亞洲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變化的基本事實。
  • 全球氣候變異圖景出爐 過去兩千年最嚴重變暖事件就發生在最近
    圖片來自網絡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張夢然  科學家們繪製了一幅從工業革命前到20世紀的詳細氣候變異圖景。  7月24日,同時公開的3項研究分別發表在英國《自然》及《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科學家們考察了公元元年至今(過去兩千年)的氣溫趨勢,結論顯示,接近20世紀末的全球氣溫變化速度和區域範圍,遠超過去其他時期的氣候波動。
  • 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全球變暖直接影響健康
    通過谷歌趨勢的搜尋引擎可以發現,在2007年及之前對於「climate and health」(氣候與健康)的搜索為0,從2008年2月開始,針對這個關鍵詞組的搜索開始出現,迅速攀上了一個高峰,並在近兩年來居高不下。  氣象與環境科學家們逐漸意識到,全球氣候變化已經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類的健康甚至生存產生了重要影響。
  • 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
    不過有觀點提出,氣候變化是地球自身運轉規律的體現,就算有化學變量的存在,碳排放也只是眾多作用因素中的一個方面。那麼請問,大氣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如何才能更為準確地觀測和分析氣候變化?———上海臨沂北路何大舟答:早在上世紀中葉,大氣科學界就已明確提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含碳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可通過輻射強迫引起氣候變暖。
  • 全球變暖對農業影響最大 日本遭遇全面負面影響
    類似的現象在全球普遍存在。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毫無爭議」的事實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日發表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梗概得出了這個結論。  全球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  人為活動很可能是導致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 氣候變暖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近一年來,國外的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頻頻地報導討論溫室效應引起的全球性氣候變暖問題。一些國際組織、國家和學術團體以此為主題組織了多次國際會議。各國政府已把保護氣候列入議事日程。  筆者曾就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及可能產生的影響在中國氣象報上發表過文章。
  • 水蒸氣是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主要影響因素
    科學家使用新的觀測手段,通過實驗驗證:現有的氣候模式是如何影響全球變暖的。研究人員利用美國航天局的AQUA衛星上大氣紅外探測器( AIRS )所捕獲的最新數據,對大氣最低層的10公裡範圍內的溼度進行精確測量,結合全球觀測的溫度變化,從而使研究人員能夠建立一個對水蒸汽、二氧化碳和其它大氣變暖的氣體的排放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獲得全面的更多的了解。
  • 應對氣候變暖還需持續攻堅
    「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引起的溫室效應,疊加在地球自然變化因素之上,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驅動因子」  「中國所做出的承諾會百分之百完成,而且會爭取做得更好一些」  「投入其中,參與進去,從身邊小事做起,我們都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影響:未來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大
  •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隨著全球氣溫逐年攀升,由氣候變暖引發的風雹、乾旱、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事件愈加頻繁,使得全球各地都面臨嚴峻的氣候災難。氣候變化不僅威脅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
  • 硬核知識分享大賽 全球變暖:過去是什麼影響著氣候變化?
    二氧化碳的自然變化每年,隨著植物在春季和夏季生長,並在秋季和冬季死亡,二氧化碳濃度會略有上升和下降。這種季節性上升和下降的時間與北半球的季節有關,因為地球上大多數陸地表面都在那兒。海洋在碳循環中也起著積極的作用,導致幾個月的變化以緩和數百年來的變化。
  • 關於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與防災對策建議
    關鍵詞 氣候,防災,對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未來100年全球氣候還將持續變暖,並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產生巨大影響。我國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尤其是自然災害的嚴峻挑戰。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 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凸顯全球變暖危害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本報訊 根據聯合國3月31日在日本橫濱發布的一份最新氣候科學報告,從冰川收縮到海洋酸化,氣候變化已經給地球的自然系統留下了顯著印記。該報告首次提出氣候變化對人類安全的影響,並強調將平均氣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上升不到2攝氏度的重要性。
  • 地球氣候的自然變化方式,以及我們是否應該對全球變暖負責
    ,那我們如何能確信自己應該為全球變暖負責呢?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可以清晰的得到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與工業化以來1.28攝氏度(持續上升中)的全球暖化之間的因果聯繫。二氧化碳分子可以吸收地表反射的紅外輻射,所以隨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將會有更多的熱量被保留在地球中。古氣候學家們對地球歷史上的氣候變化也做了詳盡的研究,以下是主要的10種氣候自然變化方式,以及它們與當今氣候變化的對比。
  • 世界氣象組織:2018年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
    (來源:世界氣象組織官網)新華社日內瓦11月29日電(記者劉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在即,世界氣象組織29日發布報告稱,2018年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海平面上升、海洋升溫和酸化、極端天氣等並無弱化跡象,要實現控制全球升溫的既定目標,必須做出前所未有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