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異圖景出爐 過去兩千年最嚴重變暖事件就發生在最近

2020-11-25 央視網

全球氣候變異圖景出爐 過去兩千年最嚴重變暖事件就發生在最近

原標題:

  氣候變暖使南極半島西部地區降水大量增加,許多企鵝雛鳥的抗潮羽毛還沒有長出來,在極地的風中被淋溼,然後凍死。圖片來自網絡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張夢然

  科學家們繪製了一幅從工業革命前到20世紀的詳細氣候變異圖景。

  7月24日,同時公開的3項研究分別發表在英國《自然》及《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科學家們考察了公元元年至今(過去兩千年)的氣溫趨勢,結論顯示,接近20世紀末的全球氣溫變化速度和區域範圍,遠超過去其他時期的氣候波動。

  換句話說,過去兩千年最嚴重的變暖事件就發生在最近!

  更嚴重的是,目前的氣候變化速度,業已超過了部分動物物種可適應的速度,它們「跟不上」了。

  評估公元元年以來的氣候變化

  過去兩千年的氣候變異一直是爭論的焦點。

  產生爭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中幾個關鍵時期的影響範圍和導致氣候變異的因素,一直都無法確定,以至於研究人員無法判斷這一時間點或事件,對未來氣候模式產生了什麼影響。

  這幾個值得注意的時期包括「中世紀氣候異常期」「小冰期」以及因人類影響導致氣候迅速變暖的過去150年。

  但此次,瑞士伯爾尼大學科學家拉斐爾·尼爾科姆及其同事,藉助由近700種氣溫變化的替代記錄編制而成的數據,對公元元年以來的全球氣候變異模式進行了評估。

  他們的研究指出:和之前所想的不同,20世紀以前的各種氣候時期並非同時在全球出現。比如,公元元年至今的最冷氣溫分別出現在15世紀的太平洋中部和東部,17世紀的歐洲西北部和北美東南部,以及19世紀的其他地區。同樣的,全球在工業革命前也從未同時出現過較長的溫暖期。

  20世紀後期的變暖速度最快

  這份研究稱,相比之下,全球98%的地區自公元元年以來的最暖期集中在最後幾十年。

  尼爾科姆及團隊同時考察了數十年間的地表平均變暖速度和驅動因子。分析顯示,在20年以上的時間尺度上,20世紀後期的變暖速度最快;且工業革命前的氣溫波動主要由火山活動驅動。研究團隊發現重建與模擬存在一致性,這也說明,該研究對今後幾十年的氣候預測也將具有實際意義。

  而伯爾尼大學斯蒂凡·布朗尼曼及其同事進行的另一項研究,則分析了19世紀早期的火山噴發對氣候的影響。他們發現,在一連串的火山噴發後,曾出現過持續的全球變冷和氣候劇變,包括非洲乾旱和季風減弱。從這次變冷中的恢復,剛好過渡到了一個對工業革命有早期影響的時期,他們認為,這一原因也導致了長期以來研究人員更難確定這些因子的相對影響。

  物種「跟不上」氣候變化的腳步

  嚴重的氣候變化,意味著物種的歷史物候(繁殖和遷徙等周期性活動與季節氣候的關係)與目前的氣候條件不匹配。物種有可能通過改變自身的物候來對此做出響應——其前提是,物種的行為及發育具有充分的遺傳多樣性或塑性。

  然而,已經有部分動物物種的適應速度跟不上氣候變化速度。

  一項最新的元分析稱,儘管隨著氣溫上升,部分物種加快了其季節性生命周期循環,但結果表明,這些適應性變化的發生速度可能不足以保證這些群體長期存活。目前面臨風險的種群包括西方狍、北美歌雀、崖海鴉和喜鵲。

  德國萊布尼茲動物園與野生生物研究所(IZW)的科學家們查閱了10090篇科學摘要,並從71項已發表的研究(覆蓋13個國家的17個物種)中提取數據,以鳥類為重點,評估了動物對氣候變化的響應。他們發現物候變化傾向於適應氣候變化,即朝著適應全球變暖的方向改變。不過,他們沒有發現動物形態有類似的適應變化。

  物候轉變或許能緩解氣候變化的部分有害影響。但是現在,物候轉變的速度遠不及氣候變化的速度——且計算顯示對許多種群而言都是如此。科學家指出,這兩者之間的速度差可能已經過大,危及到了種群的持續生存。(科技日報北京7月24日電)

相關焦點

  • 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大部分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概率增加
    在過去,科學家一般會避免將單個極端天氣事件與氣候變化聯繫起來,因為將人類活動影響從天氣氣候系統的自然變率中分離出來十分困難,但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研究者提出了一種「四步框架法」,以檢驗全球變暖是否促進了破紀錄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
  • 末次冰期時全球氣候突變事件是同步發生
    :一項新的研究披露,在末次冰期時發生在格陵蘭的氣候突然變暖事件與在低緯度地區的古氣候記錄中所見的其它氣候速變事件發生的時間非常接近,它揭示了近乎同步的跨越地球南北半球氣候事件的遠程關聯。這些擺動也被稱為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其特徵是氣候突然轉變至某個快速變暖的時期,然後則是一個較為逐步的、進而又變得遽然的回覆至較冷的氣候狀態。發生這些擺動的周期尺度似乎為百年至千年。在末次冰期時,在北極之外的類似氣候突變事件也見於地球其它多個遐方絕域。雖然對導致突然轉變的諸過程知之甚少,但它們被認為是相互關聯的。
  • 丁一匯院士解析全球變暖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之關係
    跨越北極和赤道的南北溫度梯度、行星尺度的西風帶與極地冷空氣南下讓我們先拋開看到的一個個極端低溫數字,以及從衣櫃中拖出的最厚羽絨服,從個體的「冷」中暫且跳出,把視野擴展到行星尺度,來理解冬季的冷空氣以及最近這場寒潮。在地球的最北端——北極地區,是北半球冷空氣的發源地。
  •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持續 氣候風險不斷上升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2019》指出,氣候變化,相關的熱帶氣旋、高溫熱浪、乾旱等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的頻發,以及氣候政策無法達到預期等環境風險日益突出並將繼續發展,未來氣候將持續變暖並可能造成全球風險加劇,引發系統性風險的改變,對全球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 海洋變暖加速 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成裡京  本期觀點:海洋變暖引發一系列嚴重後果,包括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溶解氧下降、珊瑚白化等。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列出的5個1971年至2010年間海洋熱含量變化趨勢估算中,最小的估計值竟然只有最大估計值的一半!這嚴重限制了人們對全球變暖的科學認知。「海洋面積異常廣闊,平均深度達4000米,人類目前的觀測手段僅僅集中在上層2000米。在2005年Argo浮標觀測網建成之前,在南半球以及全球700米以下深海的觀測都較為稀少。」成裡京說。
  • 全球變暖是騙局?科學家預警:全球變暖正改變中國氣候格局
    作者:臉哥「那些否認氣候變化的人,其實並不關心氣候。」在某問答平臺看到這句話時,突然覺得非常適合回答全球變暖到底是不是騙局。前段時間,科學家推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太陽活動可能進入了極小期,太陽黑子以及太陽耀斑的程度可能不如從前。
  •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董文杰談全球變暖及中國氣候變化
    2007-07-26 15:00:59中國網: 董主任我們也知道,最近一段時間老天爺的脾氣不是特別好,像重慶、濟南都發生了特大暴雨,都是百年不遇的。而且像新疆烏魯木齊也受到了暴雨的洗刷。我們想問一下,這是不是全球變暖的後果?
  • 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原標題: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新華網日內瓦3月24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世界氣象組織24日發布年度氣候報告稱,2013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六熱的年份,全球變暖導致這一年乾旱、洪水、熱浪和熱帶氣旋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 硬核知識分享大賽 全球變暖:過去是什麼影響著氣候變化?
    在過去的幾百萬年中,地球在大氣和高溫中有幾次處於高二氧化碳水平的時期。鑑於在這段時間內沒有化石燃料燃燒或其他人類創造的二氧化碳排放源,您能解釋造成這些時期的原因嗎?總體而言,生物圈(陸地和土壤中的生態系統)和海洋正在吸收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的大約一半,這減緩了氣候變化的速度。但是隨著氣候的變化和海洋的進一步變暖,目前尚不清楚生物圈和海洋是否會繼續吸收我們排放的很大一部分。隨著水的變暖,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並且隨著氣候變化,許多生態系統變得壓力很大,並且無法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 全球氣候變暖,為何寒潮頻頻來襲?權威解析來了
    最近,北半球多地冷空氣輪番上陣:日本多地連降大雪,韓國多處水管凍裂,中國大江南北一起喊「冷」,就連赤道邊上的新加坡也連續暴雨降溫。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為何寒潮頻頻來襲?具體來看,近日的寒潮受「一北一南」兩大因素雙向夾擊影響。首先是北極海冰因素。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研究緣起和簡要歷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變暖」爭論愈演愈烈,現今已是一個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但在40-50年以前,科學家群體談論的題目並非「全球變暖」,而是「全球變冷」,原因有三。
  • 全球變暖引發極端氣候 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
    多個氣象機構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將是一個 長期的過程。由此引發的極端氣候將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應當引起各國高度重視。厄爾尼諾事件助長全球氣溫創新高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領銜撰寫的地球年度「體檢報告」顯示,2015年超過2014年成為現代歷史上的最熱年。這一題為《2015年氣候 狀況》的報告由來自62個國家的450多名科學家共同完成。
  • 被嚴重低估的威脅:全球變暖
    這些都是全球變暖導致的!世界氣象組織10日發布最新報告說,2019年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由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新的「史上最熱年」可能在5年內出現。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1攝氏度,僅次於2016年創下的高溫紀錄。
  •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隨著全球氣溫逐年攀升,由氣候變暖引發的風雹、乾旱、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事件愈加頻繁,使得全球各地都面臨嚴峻的氣候災難。氣候變化不僅威脅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
  •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破壞的嗎?
    自1977年以來的每一年都比20世紀的平均溫度要高,有記錄的17個最溫暖年份中有16個是自2001年以來發生的,而2016年則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一年。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沒有燃燒煤炭和石油的排放,有記錄的15個最暖年中有13個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圖註:全球變暖的10個跡象。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黃恩清、田軍: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一是1970年代人類有了航天遙感技術,首次可以進行全球地表觀測,發現大規模工業粉塵排放阻擋了太陽光入射,引起北半球持續數年的降溫現象(圖1);二是古海洋學的發展揭示了地表氣候的冰期/間冰期旋迴規律,每個間冰期持續的時間都比較短。按照這個規律,目前已經持續了一萬多年的間冰期可能就要結束了,地表氣候將緩慢進入下一個冰期;三是當時美蘇兩大集團冷戰正酣,全社會被核大戰和核冬天的陰影籠罩。
  • 是什麼導致了6000萬年前的全球氣候變暖?
    在這一場發生在遠古時代被稱為「古新世-始新世大升溫(簡稱PETM)」的「全球變暖事件」期間,陸地遭受了強烈的傾盆大雨,而海洋酸化與溫度升高,導致許多海洋物種滅絕。同時,陸地動物也即將滅絕,取而代之的是體形矮小的物種,開始奪取陸上霸主的地位。如今,我們已經在北極地區發現大量目前常見於佛羅裡達地區的鱷魚、巨型烏龜與植被遺蹟,且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高出約300英尺。
  • 《瞭望》文章:極端氣候事件的全球責任
    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12艘船隻失事或遇險,有4艘沉沒,其中3艘斷成兩截,超過3000噸重油洩入海中,7000噸硫磺沉入海底;此外,至少有3人喪生,23人失蹤,12公裡長的海岸線受汙染,3萬隻海鳥死亡……11月11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風暴「光顧」了連接黑海與亞速海的刻赤海峽,造成近5年來世界上最嚴重的海上生態汙染事故。
  • 全球變暖為何冬天更冷
    近年來連續出現的「寒冷事件」是由氣候變化的自然規律決定的,在不同時間尺度和周期上,氣候會表現出變冷和變暖的不同階段性趨勢。            問:新年伊始,歐美等地出現多年未見的冰雪災害,我國也經歷了大範圍的暴雪嚴寒天氣。在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下,為何冬天變得更冷了?
  • 全球變暖引起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科學家已證實
    全球變暖引起的氣候變化,已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目前地球氣候變化主要體現在全球氣候變暖這個問題上,所以大家對這個現狀也並不陌生,並且就氣候發展趨勢來說變暖的程度也只會隨著時間而變得愈加嚴重。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全球變暖波及的是多少年後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類,因為,目前溫度升高就已經將天氣狀況給篡改了,正如現在野火更容易被引發,而風暴和洪災這樣的自然災害也更加頻繁的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