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遊》導演庫布裡克對外星文明持友善態度的原因

2020-12-04 獨角獸影視

科幻電影在100多年的演變過程中,從廉價的B級片,到整個產業的中流砥柱。有一部經典電影卻從來都是科幻愛好者的心頭好,這就是《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的出現重新定義了科幻片。

1964年的庫布裡克,還不到36歲。和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籤訂了編劇合同,拍攝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

原本600萬美元的預算,被庫布裡克弄到2000萬美元,從拍攝到上映花了3,4年。

好萊塢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本片開始票房極差,直到快下線的時候,被美國新一代的嬉皮士挽救了這部電影。最終成為1968年的票房冠軍。

而根據《崗哨》改編的電影,黑石碑替代了金字塔,它指引了人類的幾次演化。

有人問庫布裡克,為什麼你會覺得外星人友善?

庫布裡克回答:「這是因為太陽系裡幾乎不可能存在會來拜訪我們的外星人。既然有地外文明跨越星系來造訪我們,那麼它肯定有著極高的技術水平來控制物質與能量。難道如此先進的文明艱苦跋涉到地球,只是為了來偷我們的黃金和石油?我很難想想一個遠遠優越於我們的種族,會費盡心機地來傷害我們。」

從1968年到2018年,50年過去了。人類已經登月成功,但還是沒有進入星系文明,只是在地球上生活。而科幻作品和科學家已經開始警告人們,地外文明可能具有危險。

剛剛去世的霍金就說過盲目地「主動」接觸外星人,有很大的可能會傷害到人類自身。而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就用《三體》給我們看到一個外星入侵的可能的未來。

你會相信外星人友善嗎?

相關焦點

  • 50年了,《2001: 太空漫遊》到底說了什麼
    1968年4月2日,以人類的後代嘗試與外星文明接觸作為背景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在洛杉磯潘太及斯劇院舉行了首映式,當時的好萊塢男星洛克·赫德森在放映中途沿著過道一邊往外走走一邊抱怨:「誰能告訴我這片子到底在講什麼
  • ...州發現神秘金屬物體 「撞衫」庫布裡克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並稱它是一種「外星生命體」,該部門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是誰將這一裝置安放在那裡,同時拒絕透露具體位置,以勸阻潛在遊客。媒體將這一發現與斯坦利·庫布裡克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的一幕相提並論,引起網友熱議。
  • TANC | NASA紀念「2001:太空漫遊」50周年,從它開始讀懂庫布裡克
    ▲ 《2001太空漫遊》電影海報,圖片來源:imdb▲ 庫布裡克(右)與克拉克(左)在電影拍攝現場《2001太空漫遊》的小說劇本由庫布裡克和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Arthur C. Clark)共同構思創作完成。
  • 冷門| [2001太空漫遊]中,庫布裡克的小心機
    1968年的今天,斯坦利·庫布裡克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在華盛頓特區的住宅區劇院首映。票房、評論皆輸(寶琳·凱爾當時還稱之為「非常缺乏想像力的電影」)。但是如今,這部被視為「世界上最偉大電影之一」的[2001太空漫遊]高高地供奉在神壇之上。
  • ...它依然是最偉大的科幻片 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周年...
    就在幾年前,美國總統甘迺迪信誓坦坦的在國會上表示,要在60年代結束前將美國太空人送上月球,宏偉的太空計劃縈繞在每個美國人的腦海裡,庫布裡克也不例外。在《奇愛博士》之後,他腦海中一直思考著關於外星文明的諸多想法,並有了想要把這些想法搬上銀幕的意願。
  • 《2001太空漫遊》:傑作何以能歷久彌新?
    看回這些手帳,到今年為止最佳的觀影體驗還是年初在香港電影節看《2001太空漫遊》4K修復版。文化中心的千人大劇場,超大寬銀幕,儘管以前看碟看過不止一次,然而我一直認為庫布裡克這部傑作只有在儘量大的寬銀幕,最大的影廳和最好的音效看過才算真正看過。不久前,曾傳言全國藝聯將引進《2001太空漫遊》修復版,這一被影迷刷屏的消息後來官方澄清消息不實,影迷空歡喜一場。
  • 美國猶他州發現神秘金屬物體「撞衫」庫布裡克科幻電影《2001:太空...
    並稱它是一種「外星生命體」,該部門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是誰將這一裝置安放在那裡,同時拒絕透露具體位置,以勸阻潛在遊客。媒體將這一發現與斯坦利·庫布裡克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的一幕相提並論,引起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實際,這不是世界電影大師庫布裡克第一次上熱搜了。
  • 上影節展映片|《2001:太空漫遊》有多貼近今天的生活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後來看到有些太空片裡的人沒有失重狀態,不似《2001:太空漫遊》裡一根筆那般飄浮,就感覺不自在,而看到《火星行動》裡的恩愛夫妻在飛船裡飄起太空舞就莫名感動。也許,庫布裡克已將「太空旅行是什麼樣」的種子植入我們的大腦。外星文明與我們人類的神秘聯繫,是實打實的大膽想像。
  • 諾蘭導演出席"2001太空漫遊"坎城重映
    還有什麼比這位拍出了《星際穿越》的導演,更適合用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無與倫比的視覺效果,來紀念庫布裡克的呢?  今年5月12日,《2001太空漫遊》的未修復70mm膠片版本首映禮,會是諾蘭第一次出席坎城。
  • 《2001太空漫遊》:庫布裡克充滿哲學命題的鴻篇巨製
    裸猿已經出現,文明正在形成。隨著動物思維的泉湧,骨頭被拋到空中,變成一個細長的宇宙飛船,進化的時代也隨之消失了。這是2001年,太空探險的新紀元。就像這部充滿矛盾的電影裡的許多場景一樣,靈長類動物的開場冗長而重複,儘管如此,它仍然有助於介紹電影的關鍵人物:閃亮的木星,一個自人類注意到它以來就一直監視著人類的外星球。
  • 唯一的2001太空漫遊
    猴子和人一樣,是這個文明的一種發展階段,並引出下一種發展形態。文明以一種磅礴氣勢延綿不斷,一步步擴大著自身的活動範圍。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東西在改變,也有些東西不變,並且反覆出現,呈現出復調的樣貌。太空漫遊因何而發生?庫布裡克試圖給出解答:那些緣由根植於人的基因,早在宇宙飛船被拋向太空之前就左右著人類文明的命運。
  • 《飛向太空》與《2001太空漫遊》:兩位大師的不同手法和同樣情懷
    有些電影自誕生之日起就無法避免被拿來比較,比如《飛向太空》和《2001太空漫遊》。有些導演一生都被外界拿來做對比,比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和比他大4歲的斯坦利.庫布裡克。與《飛向太空》相反,庫布裡克在《2001太空漫遊》花掉了1050萬美元製作特技效果,這在上世紀60年代是個天文數字。庫布裡克通過那些極具震撼的影像來激發觀眾的想像力,電影中也同樣有不少謎一樣的影像符號。骨頭——人類的武器和工具。
  • 《2001太空漫遊》,科學界史詩般的作品,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
    我們在這顆美麗的星球上似乎與其他的物種有一些格格不入,我們會使用工具,我們更擅長於信息交流,甚至我們在地球上建立了文明,並渴望探索地球之外生命的存在,我們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高處不勝寒的寂寞。《2001太空漫遊》的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給了我們答案,他大膽地將人類的起源想像為是地外文明的產物,而「智慧啟蒙」敘事段落便是庫布裡克想像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 在《2001太空漫遊》裡,被稱為眾神之神的庫布裡克究竟在講些什麼
    於是他們把目光放向了宇宙,歷時四年,才有了《2001太空漫遊》這部科幻影史上最經典的作品。而克拉克寫的小說版也跟電影一樣在1968年出版,所以兩者應該是同時進行創作的,而不是電影改編於小說。也正因為如此,影片才能高度還原太空環境,給觀眾呈現出十分逼真的月球。據說當年因為電影太過真實,一度讓國際社會認為美國阿波羅號登陸月球視頻是偽造的,而導演庫布裡克就是「幫兇」。這部除了真實,還有神秘。在2001之前,庫布裡克一直想創新電影的敘事方式。
  • 從低成本到獨立拍片,看靈感大師庫布裡克「太空漫遊」
    不過當時的夫婦檔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終達成了出演庫布裡克電影的宏願,因為在1999年完成《大開眼戒》後數日,七十歲高齡的庫布裡克在睡夢中離世。傑作中的傑作,庫布裡克的「未來三部曲」,即1963年的《奇愛博士》、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和1971年的《發條橙》,在影史中的影響力可謂空前絕後。
  • 庫布裡克,50年前的太空預言
    再加上後續的《上海堡壘》《拓星者》,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人將目光投向了太空、外星人、未來……2019年甚至因此被稱為中國科幻年。而提起科幻電影,就不得不提斯坦利·庫布裡克,還有他那部被稱為「神作」的《2001太空漫遊》——早在50多年前,這部電影已開始講述發生在外太空的故事。
  • 文藝批評·斜目而視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導演: 斯坦利·庫布裡克編劇: 亞瑟·克拉克 / 斯坦利·庫布裡克主演: 凱爾·杜拉 / 加裡·洛克伍德 / 威廉姆·西爾維斯特 / 丹尼爾·裡希特 / 雷納德·洛塞特類型: 科幻 / 驚悚 / 冒險
  • 《2001太空漫遊》開啟科幻電影新大門(圖)
    上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隨著人類進入外太空和實現登月等重大科技進展,世界影壇上掀起了一輪太空科幻電影的新高潮。而《2001太空漫遊》作為20世紀最經典的科幻片之首,給後世的很多作品以啟示,如史匹柏和喬治·盧卡斯,他們執導的《第三類接觸》和《星球大戰》系列就深受《2001太空漫遊》的影響。而像《機器人總動員》乾脆直接致敬了《2001太空漫遊》。
  • 《2010漫遊太空》,沒有庫布裡克,卻仍然堪稱科幻佳作
    長久以來,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科幻片《2001漫遊太空》,就以立意宏大,同時又晦澀難解而被奉為影史上排位第一的科幻神作。雖然影片拍攝於1968年,距離現在已經是半個世紀之前,然而影片前衛的服裝和嚴謹的制景,尤其是從宏觀宇宙的角度來解讀地球人類的文明,加之影片採用理查.施特勞斯大氣磅礴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日出」一章作為配樂主旋律,使得影片無論從題材,拍攝,配樂等各個方面,都讓後來的科幻片難以超越。
  • 江曉原評《太空漫遊》四部曲:一個舊傳統的絕響
    克拉克最著名的作品,當然是小說《2001太空漫遊》(2001: Space Odyssey,1968),以及另外三部一直寫到1997年才結束的續篇《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他自己認為不是續篇,而是「變奏」)。但這四部《太空漫遊》的名聲,很大程度上是拜庫布裡克導演的同名科幻影片《2001太空漫遊》之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