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來自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圖像顯示了英仙座分子雲,這是一個橫跨500光年的氣體和塵埃巨大集合體,它也是年輕恆星的誕生地,幾十年來一直吸引著天文學家的注意。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多波段成像光度計(MIPS)儀器在斯皮策的「冷任務」期間拍攝了這張照片,從2003年太空飛行器發射到2009年,太空望遠鏡耗盡了液氦冷卻劑的供應,這標誌著斯皮策「溫暖使命」的開始。紅外光肉眼是看不見的,但溫暖的物體,從人體到星際塵埃雲,都會發出紅外光。
來自溫暖塵埃的紅外線輻射產生了這裡所看到英仙座分子雲的大部分光芒。星團,如圖像左側附近的亮點,會產生更多的紅外線,並照亮周圍的雲層,就像太陽在日落時照亮多雲的天空一樣。這裡看到許多塵埃發出的可見光很少,甚至沒有(事實上,塵埃阻擋了可見光),因此像斯皮策這樣的紅外天文臺揭示得最清楚。圖像右側是一團明亮的年輕恆星,被稱為NGC1333,斯皮策已經多次觀測到了這一點,它距離地球約1000光年。
這聽起來很遠,但與我們銀河系的大小相比已經很接近了,銀河系的直徑約為10萬光年。NGC1333的接近和強紅外線發射使天文學家使用一些最早的紅外線儀器可以看到它。事實上,一些恆星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通過紅外天文觀測(IRAS)首次觀測到,IRAS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英國和荷蘭的聯合任務。第一架紅外衛星望遠鏡,它用被地球大氣層阻擋的紅外波長觀測天空,提供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用這些波長觀察宇宙的景象。
關於NGC1333的同行評議研究論文已經寫了1200多篇,而且還研究了其他波長的光,包括主要探測可見光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和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星團中許多年輕恆星正在將大量物質(形成恆星的相同物質)送入太空。當物質被拋出時,它被加熱並撞擊周圍的星際介質。這些因素導致噴流輻射明亮,在對該區域近距離研究中可以看到它們。這為天文學家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機會,讓他們了解恆星是如何從有時動蕩的青春期進入更平靜的成年期。
一個不斷演變的謎團
這張圖片中NGC1333下方看到的其他星團,給天文學家帶來了一個迷人的謎團:它們似乎包含了恆星中的嬰兒、青少年和成年恆星。加州理工學院NASA紅外科學檔案館的天體物理學家路易莎·雷布爾(Luisa Rebull)研究過NGC1333及其下面的一些星系團,她表示:如此密集的年齡混合非常奇怪。雖然許多恆星兄弟姐妹可能一起形成緊密的星團,但恆星總是在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往往會移動得越來越遠。
發現如此密集的表觀年齡混合物,與目前關於恆星如何演化的觀點不符。這個區域告訴天文學家,關於恆星的形成,有一些我們不了解的東西。這個區域帶來的謎團是讓天文學家們不斷回到這裡的原因之一。自從IRAS的早期觀測以來,該區域已經進入了更清晰的焦點,這一過程在天文學中很常見。新儀器帶來了更高的靈敏度和新技術,故事隨著每一代新一代天文臺的出現而變得更加清晰。
博科園|研究/來自:美國宇航局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