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紐約時報》網站發布壯觀太空照片(組圖)

2020-11-22 搜狐網

  北京時間2月4日消息,美國《紐約時報》網站近日刊發了一組壯觀的太空照片,反映了浩瀚宇宙的美麗、神奇。

  1.仙女座星系

  如圖所示,這是壯美的仙女座星系。仙女座星系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是位於仙女星座的一個巨型旋渦星系。仙女座星系是根據其所在的仙女星座命名的,又名M31,因為它是著名的梅西耶星團星雲表中的第31號瀰漫天體。仙女座星系直徑為22萬光年,而銀河系直徑為10萬光年。  

2.貓爪星雲

  因為宛若巨大的貓爪,這一星雲被稱為貓爪星雲,其實是由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結合成的雲霧狀天體。貓爪星雲堪稱「宇宙託兒所」,在過去數百萬年間,這一區域誕生了大量質量可達太陽10倍的恆星。貓爪星雲之所以呈現圖中所示顏色,是由電離的氫氣所致。  

3.相互碰撞的觸角星系

  如圖所示,這兩個長有「觸角」的星系正在發生碰撞。這兩個星系分別為NGC4038和NGC4039星系,是目前已知的互相之間距離最近的星系。科學家通過研究後發現它們在數億年以前便開始合併,而且在宇宙中展現了無比壯觀的景象。科學家認為,這兩個長「觸角」的星系合併是研究星系合併最好的例子。而且科學家還認為,星系長「觸角」是兩個星系之間相互撞擊的結果。通過研究這兩個觸角星系相撞,可以更好地預測25億年後銀河系和我們的鄰居仙女座星系之間撞擊後會有什麼結果。  

4.船底座星雲博克球狀體

  如圖所示,這是船底座星雲中神奇懸浮的博克球狀體(BokGlobules)。所謂博克球狀體是由氫氣、氦氣和矽酸鹽塵埃形成的似巖漿的雲狀物,或許是恆星誕生的場所。在船底座星雲,類似的博克球狀體到處可見。在船底座星雲大恆星——船底座伊塔星(EtaCarina)輻射的雕刻下,博克球狀體更為凸顯。在圖中船底座伊塔星並不可見。  

5.創造之柱

  如圖所示,「創造之柱」是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為著名的照片。所謂「創造之柱」實際上是指天鷹座星雲中形成恆星的區域,它非常壯觀絢麗。藉助更為精確的色彩數據,這是對其色調進行調整後得到的圖片。圖中可以看到,電離的氫氣分子在星雲中心藍巨星發出的紫外線作用下,從由氣體和塵埃形成的柱狀物邊緣「蒸發」。  

6.女巫頭星雲

  在亮星參宿七的照射下,女巫頭星雲(WitchHeadNebula)好像一縷煙霧貫穿波江星座。波江星座距離地球約700光年。  

7.船底座星雲

  如圖所示,這是在船底座星雲奇特的雲體。在由塵埃和氣體構成的突出的末端,能夠看到赫比格-哈羅天體(Herbig-Harots)。所謂赫比格-哈羅天體是高速氣體噴流,是新恆星誕生的副產品,而新誕生的恆星還隱藏在雲體中,無法看見。  

8.錐體星雲

  如圖所示,錐體星雲(ConeNebula)絢麗的藍色和紅色交相輝映。錐體星雲又稱NGC2264號星雲。NGC2264區域有能量超強的藍色恆星,正是它們發出的藍光照亮了星際塵埃顆粒,使得該星雲部分呈現藍色,而紅色來自被電離的氫氣。  

9.蟹狀星雲

  像海綿般的蟹狀星雲是距地球6000光年的一顆恆星爆炸殘餘,有6光年寬。由於威力巨大,人們在公元1054年就發現了這場大爆炸。蟹狀星雲主要是由被電離的氫氣和氦氣構成,還有碳元素、氧元素、氮元素和其他原子的存在,因而產生了圖中所顯示的奇特色彩。  

10.馬頭星雲

  壯觀的馬頭星雲其實是從獵戶座分子雲延伸而出的寒冷的氣體和塵埃噴射。「馬頭星雲」也稱為巴納德(Barnard)天體33,是一寒冷的暗塵埃雲。暗色的馬頭高約1光年,主要來自濃密的塵埃遮掩了它後方的光,不過馬頸底部左方的陰影,是馬頸所造成的陰影。  

11.「貧血」星系

  旋渦星系NGC4921是一種罕見的旋渦星系,被科學家形象地描述為「貧血」星系。由於該星系幾乎不誕生新恆星,因此呈現出可怕的半透明狀態。  

12.NGC6559星雲

  NGC6559星雲很好地展現了恆星生命循環的早期狀態。在這裡有恆星生產線,星際分子雲崩塌形成新恆星,並漸漸將剩下的氣體和塵埃推回去。13.鵜鶘星雲

  如圖所示,這是鵜鶘星雲。因為看起來像一隻鵜鶘,所以被命名為鵜鶘星雲。在該星雲上部區域,似乎被雕琢過的形狀其實是氣體和塵埃在年輕、活躍的恆星的侵蝕下而形成的。從年輕亮星所發出的高能量光線漸漸地將鵜鶘星雲的冷氣體加熱成熱氣體,使得冷熱氣體之間,形成一層向前移動的電離氣體鋒面。電離氣體鋒面不斷後退,由於較冷氣體和塵埃填充電離氣體鋒面後退留下的真空,所以形成了延伸幾光年的「卷鬚」。  

14.蛇形星雲

  在蛇夫座可看到一條蜿蜒的暗帶,稱為「蛇形星雲」,又名為巴那德72號天體,是眾多由分子氣體和星際塵埃組成的暗黑吸收星雲之一。主要由碳組成的星際塵埃顆粒吸收了大部分的可見星光並在紅外波段輻射出去。象蛇形星雲這樣的分子雲是新生恆星可能誕生的地方。蛇形星雲距離我們650光年,在天空佔據了相當於滿月那麼大的地方。  

15.玫瑰星雲

  美麗的玫瑰星雲NGC2237,是一個距離我們三千光年的大型發射星雲。星雲內豐富的氫氣,在年輕亮星的激發下,讓NGC2237在大部份照片裡呈現紅色的色澤。玫瑰星雲中心有大恆星星團提供燃料。在玫瑰星雲中心,3000立方光年的氣體被加熱到華氏1000萬度高溫,不過這裡只有太陽核心溫度的一半。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刊發一組浩瀚宇宙壯觀照片
    北京時間2月4日消息,美國《紐約時報》網站近日刊發了一組壯觀的太空照片,反映了浩瀚宇宙的美麗、神奇。 1.
  • 紐約時報"雪崩"重新定義報導?
    如今《紐約時報》等老牌新聞機構面臨來自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和新聞博客網站《赫芬頓郵報》(TheHuffingtonPost)等新興媒體的激烈競爭,而《雪崩》代表了一個大有前途的發展方向——《紐約時報》的管理層真該賭一把:斥資2500萬美元打造100個類似《雪崩》的項目吧!
  • 美國展148張太空奇觀照片 透露古老自然力量
    據《紐約時報》7月28日報導,近日美國家太空博物館推出了一項名為「太陽系奇觀」的照片展覽,這次展覽首次以完整形式向公眾展現包括各大行星及其衛星在內的148張太空奇觀照片,其中對星球的取景涉及迷霧、沙丘、裂縫以及巖石等多個方面。
  • 荒涼、瑰麗、壯觀?看看太空人眼中的太空
    2013年6月,《紐約時報》發表他的回憶文章,如此開篇:「當我抬頭望月時,有時覺得自己仿佛置身於時間機器之中。我回到了過去的一個寶貴時刻,那一刻距今快要45年了。在被問起在月亮上是什麼感覺時,斯考特通常會儘可能給人描述月球表面山巒的壯觀,層層疊疊的火山巖漿鋪陳,還有月巖中閃爍的水晶。他感嘆,「只有藝術家或者詩人才可能如實描述傳達太空的瑰麗真容。」
  • 紐約時報:中國把月壤帶回地球,開啟了「太空競賽新時代」
    而在《紐約時報》眼裡,這個消息似乎象徵著一個「太空競爭的新時代」的到來。 文章認為,美國正在把中國看成是太空領域的「對手」,已對中國航天實施過長期的打壓,但隨著中國成功帶回月壤、在航天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美國以往的做法可能會招來中國的反擊,雙方的競爭會變得「日益激烈」。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這項「紐約脈搏」計劃並不成功,從1983年-1986年間,這個項目底下有25位編輯和十幾名技術人員,最終只有200~250名訂閱用戶。因此被關也是遲早的事情。1990年代,《紐約時報》重啟數位化。1996年《紐約時報》官網正式上線。當時網站只是照搬紙質版的內容。
  • 美工程師臨終前曝光外星人照片 曾與Quintumnia星球外星人交談(組圖)
    美工程師臨終前曝光外星人照片 曾與Quintumnia星球外星人交談(組圖) 2014/10/31 9:23:09   來源:光明網
  • 攀爬《紐約時報》大樓的美國人被困5樓外牆,被紐約警方當場逮捕
    10月15日, 周四晚上,紐約警方逮捕了一名美國男子,此前有人看到他攀爬爬曼哈頓《紐約時報》大樓的外牆。在街道上拍攝的監控視頻顯示,這位攀爬者在《紐約時報》大樓的一個角落向上爬了幾層樓。
  • 《紐約時報》官網遭受惡意攻擊 部分服務中斷
    網易科技訊 8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紐約時報》官方網站周二遭受外來惡意攻擊致部分伺服器宕機。
  • 《紐約時報》數位化專題"雪崩"獲得大讚(圖)
    這一故事性報導僅在發布後六天,就以出色的表現力獲得了290萬訪問量和350萬頁面瀏覽量(官方並未透露其自2012年12月至今獲得的總流量)。  《雪崩》(及其它類似的嘗試)意味著絕佳的良機,以及《紐約時報》等新聞機構的未來。在這個BuzzFeed(新聞聚合網站)和Huffington Post等新秀媒體崛起的時代,處於劣勢的傳統新聞機構更需要自己把握機會。
  • 美以製造病毒攻擊伊朗核設施被紐約時報曝光
    美國《紐約時報》15日披露,這種病毒由美國協助以色列技術人員開發,事先在以色列核基地內實施測試,旨在破壞伊朗核項目。英德提供幫助一些不願公開姓名的美國和以色列情報官員及計算機專家告訴《紐約時報》記者,這是一次機密行動,由美國和以色列聯手發起。
  • NASA發布這組照片,「揭秘」了太空生活
    NASA發布這組照片,「揭秘」了太空生活 2020-12-02 0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美國《紐約時報》發布最新一期暢銷書排行榜
    美國《紐約時報》發布最新一期暢銷書排行榜 2008年07月15日 15:12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發表評論   據新華社電 美國《紐約時報》13日發布了最新一期暢銷書排行榜
  • 美衛星太空捕捉到南大西洋偏遠火山噴發壯觀景象
    (原標題:美衛星太空捕捉到南大西洋偏遠火山噴發壯觀景象)
  • 從太空俯視地球:最壯觀的地形圖(組圖)
    非洲東部尼拉貢戈火山  據國外媒體報導,從太空對地球進行觀測是什麼樣的情景呢近年來,多個人造衛星探測器和多次航天任務成功地拍攝到壯觀的地球太空美景,此外,近期美國宇航局地球天文臺最新發布了地球表面上一些地區的詳細地質太空資料。
  • 川普競選陣營起訴《紐約時報》:故意發布虛假信息誹謗總統
    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 新媒稱,美國總統川普的競選陣營將起訴《紐約時報》公司,指責其聲稱川普陣營為擊敗希拉蕊與俄羅斯達成協議是在故意發布虛假和誹謗性聲明。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27日援引路透社報導稱,川普競選陣營2月26日發布的一份聲明說,這場針對美國最著名新聞機構《紐約時報》的訴訟,是讓該報紙「為故意發布針對川普總統競選活動的虛假陳述負責」。報導稱,該訴訟涉及馬克斯·弗蘭克爾在2019年3月27日發表的評論文章,弗蘭克爾在1986年至1994年擔任《紐約時報》的執行編輯。
  • 業內人士:《紐約時報》數位化專題報導「雪崩」難複製
    去年12月,《紐約時報》發表了其數位化專題報導——「雪崩」,該報導由專題記者、普利茲獲獎作家約翰·布蘭奇撰寫。報導的靈感來自於對滑雪場上高死亡率的關注,由6個故事組成。   與照搬紙質內容的新聞網站不同,打開這篇報導,呈現在眼前的首先是全屏循環播放的積雪滾落山坡的視頻。
  • 紐約時報,馳名雙標
    今天紐約時報兩篇推文火了前後只隔了20分鐘兩種完全不同角度的解讀:之前日報轉載過來自公眾號維京女俠的文章中這樣解讀紐約時報的歪曲報導:前些天看《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把我氣笑了。作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百年老報,《紐約時報》邁著『新聞自由』的小碎步,終於把自己整成了英文版《故事會》。為了將新冠塑造成『黃禍』,美媒的臉都不要了。
  • 一周太空圖片精選:太陽爆發壯觀景象-太空,圖片,精選 ——快科技...
    過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這些照片集中展現了美國宇航局及其他國家航天機構最新捕捉到的太陽劇烈爆發、太陽帆在太空完全展開等壯觀景象。1.南極光如蛇般蜿蜒 南極光如蛇般蜿蜒即便對見識多廣的太空人而言,這都是極為罕見的一幕:南極光如蛇般蜿蜒,停留於南印度洋上空。
  • 每年可賺近20億美元,《紐約時報》怎樣做到的?
    《紐約時報》的新舞步不僅僅體現在它的網站設計,它的優美的客戶端,以及它的移動應用上。它還大膽探索,進行各種跨平臺嘗試。現在,《紐約時報》就像一家製造工廠一樣,不斷嘗試新事物。而這樣做的唯一目的,是與各類完全不同的讀者群培育關係並建立信任,「以他們希望與之相遇的方式,到他們所在的地方去和他們會面」。未來方向:為有價值的內容收費往哪一個方向前進,這是百年老報《紐約時報》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紐約時報》的網站到底要不要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