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明並不是你心目中那種普普通通的巡迴賽球員,一點都不是。如今的大部分年輕球員都來自於大學校隊,早早為奪冠做好了準備,但在韓國出生的李真明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成長背景。
11歲時,因為父親生病,李真明跟全家一起搬到了紐西蘭。在父親接受癌症治療的六年裡,李真明在紐西蘭學會了高爾夫,這也造就了他那種奇特的說話方式。「他的韓式英語還混雜了紐西蘭口音。」18個月前開始執教李真明的教練德魯·斯特克爾說。
父親恢復之後,李真明全家移居美國。最開始,李真明師從於傳奇教練吉姆·弗裡克,並在18歲時贏得了2010年美國業餘錦標賽,成為該賽事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2012年,弗裡克去世,李真明也失去了方向,他在巡迴賽上掙扎,四處求師。「我找過很多教練,」李真明說,「但都不合拍,直到遇見了德魯。」
「我就像他的哥哥。」德魯說,「我知道他非常喜歡高爾夫。他的訓練比任何人都刻苦。」事實證明,李真明找回狀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今年7月,李真明在綠薔薇精英賽上實現了美巡賽首勝,他的未來值得期待。
頭部靠後
教練德魯很喜歡李真明定位時頭部的位置:很好地位於球後。「他的目光集中在球的後部。」德魯說,「這可以讓他更好地轉體,並且保持身體居中而不會發生側向擺動。」同時還可以帶來向上的擊球角度,讓距離最大化。
穩固上杆
在上杆過程中,李真明的下半身依然保持穩定。「上杆時,他的雙手沒有離開右腿太遠。」德魯說,「否則,他的重心會太靠右。我希望他能保持身體平衡和穩固。這可以讓他更好地扭轉上半身,並帶來穩定的下杆。」
充分扭轉
在上杆頂點處,李真明的髖關節轉動了約45度,同時他的肩膀轉動已超過90度。「自由轉動髖關節可以增加揮桿幅度。」德魯說。他還注意到李真明左手腕呈弓狀彎曲,杆面輕微關閉,這可以減少下杆時的手腕動作,提升穩定性。
踏實地面
下杆到一半時,他的頭部向右傾斜,身體留在球後。「從這裡開始,他就可以向右側揮桿,打出一記小左飛。」德魯說,「下杆時,他的身體非常穩定,雙膝間距保持得很好。」通過觸球區時,他的雙腳踏地,充分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
霍根式擊球
擊球時,李真明將力量完全釋放。「他的右臂位於右髖前方,這可以讓桿身平面變平緩,從而讓1號木更好地起球。」德魯說,「這個動作跟偉大的本·霍根很相似,就像棒球比賽中的低手投球一樣。」
自然收杆
通過觸球區後,李真明的身體姿勢和雙膝間距依然保持得很好。「他用雙腳感受地面的反作用力,雙臂揮桿通過身體,完全釋放球桿。」德魯說,「揮桿結束時,他能保持這個動作3秒鐘,讓他完成高位、平衡的收杆。」
李真明
DANNY LEE
25歲/1.80米/79公斤
德克薩斯州歐文
1號木
Callaway XR,9度
球
Callaway Chrome Soft
@Golf Digest China 2015
今日內容,敬請關注~
連續動作 | 總統杯新人李真明1號木揮桿大解析
收藏 | 保拉·克裡默親授果嶺邊短打技巧——沙坑球
高爾夫大師微信號前五日TOP 5熱讀
點擊即可閱讀
重磅|美國隊12名戰將揮桿動作大排名+名教練點評
總統杯課堂|學會福勒這三招,保你每推都上線
總統杯課堂|如何通過增加轉身幅度,加大開球距離?
重磅|國際隊12名戰將揮桿動作大排名+名教練點評
教球檯|漢克·海尼:跟右曲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