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科普卡有能力贏下大滿貫,沒想到這位90後球員的勝利來得如此迅速如此猛烈。就在昨天,他贏下自己首場大滿貫,並以-16的成績打平了由小麥保持的美國公開賽最低奪冠杆數。在贏下這場比賽後,賽前排名第22位的科普卡首次進入世界前10名。
「基於他現代的擊球方式以及對待比賽的態度,科普卡完全有能力贏下一場大滿貫賽。」自2012年起執教科普卡的克勞德·哈蒙三世說,「他的開球非常棒,並且現在的他可以駕馭各種擊球。科普卡全面的技巧使得他的成績有了很大進步。」
克勞德·哈蒙表示,現在科普卡把他的球路調整為「左飛右曲球」,這種球會在一開始向左飛並逐漸拐向目標方向。科普卡的揮桿速度達到128英裡每小時,這使得他能擊出超過300碼以上的落點。「科普卡的開球非常有力,就像是拳擊手打出的重拳。」哈蒙說,「而且他的揮桿簡單易學。」
略微靠前
為了能打出320碼的擊球,科普卡做了一個「兩英寸」的調整。因為如果球位靠後,他會在觸球時非常掙扎。「當球位更靠左腳時,科普卡能感覺在通過觸球時身體可以更加充分地旋轉。」克勞德·哈蒙三世說,「如果球位靠後,就會擾亂他的揮桿軌跡。」
保持在前
科普卡揮桿的關鍵是需要確保球桿在上杆及下杆時始終保持在身體前方。這表示他沒有在上杆過程中把桿頭拉到內側。在下杆時,桿頭的位置會保持在雙手外側。「這使他能自由地揮桿並充分利用自身出色的運動能力。」哈蒙表示。
點到為止
「我的揮桿理念是永遠避免過度上杆。」科普卡說,「我需要讓自己感覺進行一次四分之三上杆,而不是完全轉動後再下杆。」哈蒙表示這樣的想法能讓科普卡保持寬幅的上杆,提醒他進行一次更有侵略性的轉動並觸球。
方正杆面
科普卡之所以能在巨大壓力下把球開得又遠又直,這是因為他可以混合各種因素並在觸球時方正杆面。哈蒙說:「科普卡的杆面有一些關閉,所以如果轉動身體並釋放時,他可以盡情發力,即便如此依然可以保持小球落上球道。」
又遠又直
想在觸球時更好地釋放?可以學學科普卡最喜歡的感覺。「他試著感覺握把在觸球時保持在很低的位置,而胸部則更多打開。」哈蒙說,「如果握把位置過高,就很難完全釋放。」這表示觸球時杆面沒有保持在正確的位置,這樣就無法打出科普卡可控的右曲球。
轉轉轉轉
看看科普卡的送杆,他的身體轉動很充分。「觸球後他的左臂並不會很快與身體分開。」哈蒙說,「如果觸球後雙臂很快與身體分開,就表示軀幹已經停止轉動。這樣的擊球會很難控制球路並把球送上球道。」
2017年美國公開賽數據統計
平均開球距離
布魯克斯·科普卡:322.1碼(第7位)
全場平均水平:307.18碼
卡梅隆·川普:337.3碼(第1位)
開球上球道率
布魯克斯·科普卡:87.5%(第4位)
全場平均水平:73%
切茲·裡維:91%(第1位)
標準桿上果嶺率
布魯克斯·科普卡:86.11%(第1位)
全場平均水平:64%
數據來源:USGA
布魯克斯·科普卡
勞力士代言人
27歲/1.82米/84公斤
1號木:TaylorMade M2
球:Titleist Pro V1x
©Golf Digest China 2017
今日內容,敬請關注~
新刊搶先看!全球最新科普卡連續動作+視頻,簡單動作輕鬆學
美國公開賽居然有這麼多球員使用它!你猜對了嗎?
高爾夫大師微信號前五日TOP 5熱讀
點擊即可閱讀
戰報|90後科普卡-16平美國公開賽紀錄,大滿貫迎來連續第7位新冠軍
戰報|託馬斯63桿破美國公開賽紀錄,哈曼領跑李昊桐爆洞
戰報|李昊桐成就首位晉級美國公開賽中國球員,世界前三出局
戰報|福勒領跑美國公開賽首輪還發狗糧,李昊桐表現超越三位世界第一
他1米78卻能開出300碼落點,獨家揭秘託馬斯爆紅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