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許多有過敏體質的人到郊區遊玩時會因一種叫三裂葉豚草的植物引起過敏性反應,於是,人們對三裂葉豚草產生了恐慌。那三裂葉豚草到底是何物?它有哪些危害?防控措施又有哪些?下面就來和您說說三裂葉豚草。
三裂葉豚草確實有危害
三裂葉豚草原產於北美,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從外形上看,植株高矮不一致,矮的30-50釐米,高的可達3米以上,葉片對生,深度裂分成三個部分,所以叫三裂葉豚草,少數葉片也有五裂或者不裂的現象。
三裂葉豚草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影響農業生產。豚草生命力旺盛,一旦在農田發生,將和農作物爭奪養分和水分,影響農作物的生長;二是影響生態環境。豚草可在各種肥沃或貧瘠的土壤中生存,生長迅速形成優勢種群,影響生物多樣性,破壞生態穩定;三是影響人體健康。其花粉富含水溶性蛋白,引起易感人群的過敏性反應,症狀主要表現在呼吸道反應,比如,連續性噴嚏、大量流鼻涕、引發過敏性鼻炎等,嚴重的可能出現哮喘。
三裂葉豚草控制難度大
三裂葉豚草是外來入侵物種。20世紀80年代傳入北京市,至今仍然存在。其分布在水源地周邊及山坡、荒地、林地、垃圾場等人跡罕至的區域。鑑於三裂葉豚草對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的潛在危害,北京市一直將其列為植物疫情進行檢疫控制。由於三裂葉豚草繁殖量大,單株產種子在2000粒以上,並且最為關鍵的是種子成熟後落入土中,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十多年,只要溫度、溼度及在土中深度等條件適合,就能逐漸萌發破土出苗生長。因此,同一塊豚草發生地要經過連續、多年、徹底地剷除才能逐漸降低其發生和為害,一旦剷除不徹底或某一年控制措施鬆懈,形成大量新的種子落入土壤,那麼多年的控制工作就會前功盡棄。三裂葉豚草的控制關鍵在於「徹底」和「堅持」四個字,因此,三裂葉豚草控制工作十分艱巨。
三裂葉豚草防除多舉措
多年來,尤其是2000年以後,在市、縣兩級植物檢疫部門通力合作,尤其是水務管理部門的積極配合下,豚草防控取得了明顯效果,全市豚草發生面積已經從高峰時期的4萬畝降低到現在的1.9萬畝。
人工剷除是主導
全市範圍內每年6月、8月進行兩次疫情普查,確定豚草發生地點和範圍,隨後組織力量進行兩次人工剷除,在開花之前把豚草剷除,不讓其形成新的種子。
生物控制是基礎
2009年,本市又引進鏽菌對三裂葉豚草進行生物控制,這種鏽菌專一性強,不為害其它植物,只侵染三裂葉豚草,可以引起30%的三裂葉豚草植株死亡,可減少三裂葉豚草生物量50%以上。
化學防治為補充
2013年,本市植保部門引入了一種植物源除草劑——壬酸,它是廣泛存在於動植物體內的脂肪酸,是一種觸殺性、非傳導、速效性的廣譜除草劑,它通過破壞細胞膜使植物細胞很快喪失生理功能。壬酸除草速度快,藥後2小時葉片開始失綠萎蔫;除草效果好,藥後7天防效超過90%;能使當年85.71%的三裂葉豚草不產生種子,殘存能結籽的植株結籽數量大幅減少,產生的少量種子其出苗率也大大降低。壬酸毒性低,分解快,對環境影響較小,為本市豚草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措施。
可以預見,在堅持人工剷除的基礎上,再配合應用天敵鏽菌和植物源除草劑的方法,本市的三裂葉豚草疫情將得到持續有效的控制。
三裂葉豚草防控莫放鬆
豚草已經入侵本市並成功定植,還將多年存在下去。所以,需要各區縣積極應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豚草發現力度,每年兩次加強豚草普查深度和廣度,做到不漏查,不漏報。
二是加大豚草防除力度,把人工防除技術、生物控制技術、化學控制技術科學有效地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防控效果。
三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準確掌握豚草分布情況,責任落實到區縣,屬地管理,防除中監督,防除後檢查。
四是積極爭取各方面配合,確保防控工作持續有效開展。鼓勵群眾提供發現豚草疫情線索,做到群防群治。
特別提示
豚草植株本身對人體沒有傷害,只是它的花粉能引起過敏體質人群的過敏性反應,大家對三裂葉豚草的危害要重視,但沒有必要恐慌。豚草是夏秋季引起花粉過敏的過敏源之一,豚草8月中旬以後進入開花期形成花粉,8月下旬達到高峰。花粉藉助風力,在空氣中可以傳播到幾百公裡以外。敏感人群外出進行戶外活動時可戴上口罩適當防範,出現類似感冒的不適症狀,及時去醫院就診。
丁建雲 崔建臣
本文來源:京郊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