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百家號作者原創寫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圖所示就是今天的主角:羽衣甘藍了,又名葉牡丹。那它到底是菜還是花呢?看那形狀不就活脫脫的捲心菜嗎?沒錯,其實它確實是由捲心菜變種過來的,和捲心菜很相似,但它現在更多被當成觀賞性的花卉使用。細細觀察它們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首先是葉片的顏色,捲心菜呈現綠色,而羽衣甘藍中心的部分多呈粉紫色,另外,羽衣甘藍的中心部位並不是卷著生長的,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讓它擺脫了捲心菜的稱呼吧。
冬季,首都街頭不乏羽衣甘藍的身影,因它耐寒抗凍,且顏色豐富,成了北方綠化帶的主力軍,為寒冬送上了一股暖意。羽衣甘藍最早只在西歐栽種,但因為它的品性被包括我們國家在內的多個國家移栽,它被送上了餐桌,也成了冬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主角。
羽衣甘藍的顏色多樣,整株外圍多為綠色,中間部位葉片顏色豐富,主要以白、紫、粉為主。葉片的形狀也有變化,邊緣常呈現小鋸齒狀生長。就整顆而言,因為都是由葉片包圍而成,且形似牡丹的樣子,被愛花之人稱之為葉牡丹。葉牡丹在冬天綻放,代替了花園中柔軟的花朵,盛開在寒冬都市的街頭,為寒風白雪的北國之都添了一絲生機。
羽衣甘藍之所以受大眾的喜愛,無非就是它本身具有的食用價值及其作為花卉的觀賞價值。但相信很多人都不知羽衣甘藍富含的營養價值。據專家介紹,羽衣甘藍富含維生素,它的鈣質很高,熱量低,此外,蛋白質含量也很高,還富含膳食纖維,是不可多得的綠色蔬菜,這不,以為它的這些品質,讓它成了那些熱衷於減肥的女性所追捧的對象。在花藝界,花藝師們喜歡使用羽衣甘藍作為自己作品的主花,因為它的形狀及多變的色彩,和很多配花都能搭配,有它的作品常常會給人帶來驚喜。
羽衣甘藍是屬於冬天的植物,如果你也喜歡它可以到花卉市場購買,這個時候的羽衣甘藍顏色豐富,相信能夠滿足你的需求。但如果只是為了食用,不建議購買花卉市場上的品種,因為當成花卉用的羽衣甘藍多有化學試劑的催生,不利於身體健康。而作為觀賞及花藝作品中使用的羽衣甘藍建議親自去花卉市場中挑選,選好後帶回家中,如若帶回的是切花,將它插入小花瓶中就足以讓人駐足欣賞;若帶回的是盆栽,為了養植好它,應該為它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它能適應的生長環境。
雖然葉牡丹能耐寒冷,但它對溫度的要求也有它適用的範圍,且各個生長期的要求都有區別。葉牡丹種子的發芽溫度應控制在20-25攝氏度的範圍內,20度以下也可發芽,但速度緩慢,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它的發芽;莖及葉的生長對白天和黑夜的要求不同,白天溫度相對較高,宜控制在18-20攝氏度左右,夜晚的溫度可以比白天溫度低10度左右,它能在短時間的低溫中仍然可以存活,但必能長時間受凍。除此之外,值得提到的是葉牡丹不僅耐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耐熱,也就是說,在30左右的高溫中葉牡丹仍然可以正常生長,但是它的內部結構會因為環境變化而變化,體內纖維會大大增加,在食用上口感大打折扣。
葉牡丹喜陽,在催芽及生長初期應該保證足夠的陽光光照,以確保發芽花開的正常進行。但長時間的光照僅限於生長初期,待到葉牡丹葉片成形之後要慢慢減少光照量,以防止葉片的老化,特別是將葉牡丹做食用之用的人應特別注意這一點。
水量的控制往往會決定一棵植株能否存活,水量的控制得當的關鍵在於要對栽種植株的特性了如指掌,此外就是對土壤的溼度的了解了。葉牡丹偏好溼潤的環境,因此我們在栽種過程要時刻保證盆中土壤的潮溼及周邊空氣的溼潤,多多噴水即可,但切記忌積水。土壤溼度不夠往往是葉牡丹栽種失敗最主要的原因。
葉牡丹對土壤要求低,但如果有條件宜選擇使用有機質豐富的土壤,這樣對葉牡丹的成長更加有利。生長過程中應為葉牡丹多多施肥,它好氮肥,且在不同的生長期需肥料也有所差異,在栽種過程中嚴格按照肥料施予的指南施加即可。
很多人將葉牡丹細心栽種到春天之後,會認為它已經開完花了,活不成了,就會將它丟掉。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開過花的葉牡丹繼續用心照料,來年還會給你帶來觀賞價值。
將開過花的葉牡丹繼續施肥加水,有些老的花莖還會催生出新芽,這時候將不發芽的花莖修理掉,正常施加肥料及水分,待到秋天,我們就可以將發過芽的花莖通過扦插的方式進行繁殖。剪下帶有幾片葉子的花莖插到準備好的土壤中,施肥、澆水,之後將它放置於陰涼處,每日早晨讓它日曬一會,但要避免中午的烈日,根據土壤溼度情況調整澆水情況,保證土壤的潮溼。按照此法大概一周老莖會生出些許根系,再過一周將其移栽至花盆中即可。此後按著上述的方法悉心照料來年就又可以觀賞到羽衣甘藍的盛放之美啦。
若你鍾情於盆栽的養植,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栽種出好看的葉牡丹盆景。雖然葉牡丹製作的盆景沒有用樹樁製作的盆景那麼壯觀,但也有它的風採。如果喜歡它,不妨試試栽種看看,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