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出乎意料的優勢!從位錯角度揭示合金變形機理

2020-10-04 材料material

導讀:本文揭示了非螺旋位錯以及眾多位錯滑移面出乎意料的優勢,為解釋類似合金的異常高溫強度的理論提供了依據。為合金設計策略提供了一個位錯認識視角,使材料能夠在不同的溫度範圍表現優異。


難熔多主元合金(MPEAs)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材料,可以滿足很多結構應用要求,但在這些合金的體心立方(bcc)變體中,需要從根本上不同的途徑來適應塑性變形。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Daniel S. Gianola等研究者,在bcc難熔多主元合金MoNbTi中展示了均勻塑性變形能力和強度的理想組合,這是由崎嶇的原子環境實現的,從位錯角度對變形進行了進一步闡釋。相關論文以題為「Multiplicity of dislocation pathways in a refractory multiprincipal element alloy」於10月2日發表在Science上。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2/95


幾個世紀以來,材料進步的歷史一直被這樣的原則所固定:利用一種主要元素,並添加稀釋的合金元素,以達到感興趣的性能。過去的十年見證了合金設計策略的轉變,聚焦於多組分合金,被稱為多主元素合金(MPEAs)、複雜濃縮合金或最常見的高熵合金,就是這些材料的一個子類,其中一些材料表現出特殊的強度、延展性和耐損傷性組合。耐高溫合金是極具吸引力的候選材料,這是許多技術應用的要求,特別是在航空航天和發電部門。然而,這類材料的合金開發進展緩慢。


對具有熱穩定微觀結構和溫度不敏感特性的材料需求,激發了以體心立方(bcc)難熔MPEAs家族的發展。這些合金組成了難熔金屬元素的近乎等原子的混合物。特別是在高溫下所表現出的高強度非常吸引人,因為它們在某些情況下超過了最先進的鎳基高溫合金,後者在溫度超過1200℃時往往會失去強度。能夠在高溫下保持強度的合金能夠提高工作溫度,提高能源、航空航天和核應用的效率。具有bcc晶體結構的合金,包括鋼,隨處可見。這些合金,由於其經濟規模,是大量結構和技術的基礎。然而,傳統的bcc合金的力學性能嚴重依賴於溫度,通常表現為隨溫度降低而出現的韌脆轉變。


以上行為的起源與螺旋位錯的緩慢運動有關,螺旋位錯是一種線性晶體缺陷,由於位錯核心的原子鍵合的性質,以及/或由C、O和N等間隙元素的脆性而允許塑性應變調節。升高的溫度可使螺旋錯位產生非災難性的形狀變化,但會降低強度。與許多bcc純金屬和稀合金相比,一些bcc難熔MPEAs,如MoNbTaW和MoNbTaVW,強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逐漸下降,甚至在600~1000℃的中間溫度範圍內強度趨於穩定(圖1)。對表現出弱溫度依賴行為的bcc MPEAs的獨特性質的力學起源的有力理解,將極大地指導合金的設計原則。


本文中,研究者實驗中證明了MPEA MoNbTi合金與傳統的bcc位錯行為的顯著背離,該合金在低溫下表現出良好的強度和中等的溫度強度平臺,但密度卻相當低(ρ= 7.67 g/cm3)(圖1A和B)。此外,這三種元素的組合反映了所報導的難熔MPEAs中最常用的基塊之一,其中有韌性強的HfMoNbTiZr和MoNbTiV。研究者對位錯運動的觀察和原子計算揭示了非螺旋位錯以及位錯滑移的眾多滑移面出乎意料的優勢。這種行為為解釋類似合金的異常高溫強度的理論提供了依據。(文:水生)


圖1 等原子MoNbTi合金屈服應力的溫度依賴性。


圖2 納米壓痕引起的位錯。


圖3 透射模式下掃描電子顯微鏡中位錯彎曲的動態觀察。


圖4 在測量區域和測試應力值上的滑移活動的分布。


圖5 模擬MoNbTi中{110}、{112}和{123}面螺旋和邊緣位錯的LSR。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湖南大學《IJP》:揭示高熵合金位錯和析出物相互作用機理
    為了深入理解沉澱-位錯相互作用的機理,溶質原子嵌入的沉澱物會產生強烈的晶格畸變,從而增強高溫下的位錯滑動性。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HEA的強度,沉澱物強化的HEA迅速發展,析出物不僅與位錯相互作用,而且還促進了反相疇界(APB)的形成以增強強度。
  • 《Acta Mater》晶格畸變和化學短程序對中熵合金變形機理的影響
    Beyerlein教授課題組與華南理工大學姚小虎教授課題組開展合作,使用大規模分子動力學(MD)、動態蒙特卡羅(MC)和晶體結構缺陷分析方法,對中熵合金CoCrNi中晶格畸變(LD)和化學短程有序(CSRO)在位錯成核與擴展以及變形孿晶演化過程所產生的作用進行研究。
  • 金屬頂刊:晶格畸變和化學短程序對中熵合金變形機理的影響
    Beyerlein教授課題組與華南理工大學姚小虎教授課題組開展合作,使用大規模分子動力學(MD)、動態蒙特卡羅(MC)和晶體結構缺陷分析方法,對中熵合金CoCrNi中晶格畸變(LD)和化學短程有序(CSRO)在位錯成核與擴展以及變形孿晶演化過程所產生的作用進行研究。
  • Science重大發現!解密難熔高熵合金異常高溫強度根源
    導讀:難熔多主元合金(MPEAs)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材料,可以滿足惡劣條件結構應用的要求,但在這些合金的體心立方(bcc)變體中,需要不同的途徑來適應塑性變形。本文在Bcc MPEA MoNbTi合金中實現了均勻塑性變形能力和強度的理想結合,這是由位錯必須通過崎嶇的原子環境實現的。本文對位錯運動的觀察和原子計算揭示了非螺旋位錯以及眾多位錯滑移面的出乎意料的優勢。
  • 新型鋁-鋰-銅基合金的析出強化機理與熱變形行為!
    新型Al-Li-Cu基合金的相變和強化機理研究還不深入,本文確定了新型Al-Li-Cu合金AA2070在250°C-450°C溫度範圍內的主要強化沉澱相演變,發現動態回復是溫度低於450°C時的主要軟化機制,構建了偽加工圖確定最佳工藝,為製造出經濟便捷的鋁合金材料提供了參考
  • 《MSEA》新型鋁-鋰-銅基合金的析出強化機理與熱變形行為!
    鋁鋰(Al-Li)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模量,高比強度和良好的耐腐蝕性而備受交通運輸行業,尤其是航空航天行業的關注。早期的Al-Li合金通常具有較高的鋰含量(超過2wt%)。鋁鋰合金的應用由於其低的斷裂韌性,差的延展性和可成形性,特別是機械性能的各向異性而受到限制。
  • 2020年金屬材料領域,15篇《Nature》、《Science》!
    結果表明,氫原子被釘扎在鋼中位錯、晶界、析出相等位置不同界面。在富碳的位錯和晶界處直接觀察到了氫,這為氫脆模型提供了實驗證據。在NbC析出相與鋼基體不相連的界面處也觀察到了氫。這直接證明了不相連的界面處可成為氫陷阱,這一發現對於設計抗脆性鋼具有重要重義。3、鋼鐵再發《Science》!
  • 《MSEA》鋅合金劇烈塑性變形的組織性能研究!
    鋅合金是前景可觀的可生物降解的結構材料,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Zn基合金的製造和加工上。鋅合金通常使用常規的熱軋、冷軋或擠壓工藝進行加工,而劇烈塑性變形加工方法的應用較少,目前關於使用高壓扭轉加工Zn及其合金的報導非常少。
  • 金屬頂刊:定量研究鎂合金高速變形下的位錯和孿晶演化!
    導讀:本文採用EBSD,中子衍射和Hopkinson拉杆實驗,首次定量研究了ATZ311鎂合金在不同應變速率下孿晶密度和位錯密度的變化。為分析應變速率對鎂合金微觀結構的影響方面起到了指導作用,為後續分析合金不同應變速率下的微觀變化提供了研究方法。滑移和孿晶是鎂及其合金中兩種主要的塑性變形機制。
  • 金屬頂刊:定量研究鎂合金高速變形下的位錯和孿晶演化
    導讀:本文採用EBSD,中子衍射和Hopkinson拉杆實驗,首次定量研究了ATZ311鎂合金在不同應變速率下孿晶密度和位錯密度的變化。為分析應變速率對鎂合金微觀結構的影響方面起到了指導作用,為後續分析合金不同應變速率下的微觀變化提供了研究方法。
  • 西安交大研究人員揭示體心立方結構高熵合金的特殊位錯動力學機制
    體心立方結構(BCC)金屬及合金作為一類重要的結構材料,自鐵器時代以來就被人類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的強度和塑性與內部缺陷位錯的運動密切相關,研究位錯的動力學行為對於揭示材料變形的微觀機制、優化力學性能極為重要。
  • 力學所等在多級結構高強高韌金屬動態變形機理研究中獲進展
    針對梯度結構,科研人員設計了一套新的動態剪切試驗手段,首次揭示了梯度納米結構的動態剪切變形機理:由於各層之間在動態變形過程中發生應變分配,產生了額外的加工硬化,能夠延遲剪切帶在納米晶表層的萌生,以及限制剪切帶從表面到芯部的擴展(其傳播速度相比均質結構低一個數量級),梯度納米結構金屬能夠獲得比均質結構優越的動態剪切性能,同時發現廣為人知的剪切帶萌生的最大應力準則在梯度結構中不再適用。
  • 北理工《MSEA》:動態塑性變形對Al-Zn-Mg合金組織性能影響
    迄今為止,關於Al-Zn-Mg合金在不同應變速率下的微觀結構和力學行為報導較少。本研究中,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利用SHPB研究了動態塑性變形對Al-Zn-Mg合金的組織和力學行為影響。實驗表明,在DPD壓縮過程中,高應變產生的高位錯密度會重新排列,形成具有低角度晶界(LAGBs)且剪切力強的蜂窩狀亞結構和細晶粒。
  • 發一篇Science和Nat. Mater只用了半個國慶假期
    前言10月2日,國慶假期的第二天,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難熔多主元合金」的論文,從位錯角度揭示合金變形機理;僅僅過去4天,Nature Materials上又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Ti-Al合金因電塑性引起的缺陷重構,下面進行詳細介紹。
  • 一篇Science、一篇Nat.Mater只用半個國慶假期?
    背景介紹10月2日,國慶假期的第二天,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難熔多主元合金」的論文,從位錯角度揭示合金變形機理;僅僅過去4天,Nature Materials上又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Ti-Al合金因電塑性引起的缺陷重構,下面進行詳細介紹。
  • 一篇Science、一篇Nat.Mater只用半個國慶假期?
    背景介紹10月2日,國慶假期的第二天,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難熔多主元合金」的論文,從位錯角度揭示合金變形機理;僅僅過去4天,Nature Materials上又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Ti-Al合金因電塑性引起的缺陷重構,下面進行詳細介紹。
  • 《Science Advances》:晶界阻礙位錯滑移,可以直接觀察到了
    導讀:文中通過透射電鏡內的原位納米壓痕實驗,直接觀察了高角度和低角度晶界阻礙SrTiO3中各個位錯的運動的過程。結果發現,高、低角度晶界都會阻礙位錯滑移,這不僅僅源於幾何效應,也是晶界處局部結構穩定效應的結果,尤其是對於低角度晶界。研究結果表明,對於定量理解晶界位錯阻礙過程,需要同時考慮幾何效應和穩定效應。晶體材料的塑性變形受位錯滑移的控制。
  • 中美聯合研究晶格畸變和化學短程序對中熵合金變形機制的影響
    作為一類新型的金屬晶體材料,多主元合金(MPEAs)也被稱為三元系的中熵合金(MEA)和四元、五元或三元系的高熵合金(HEAs),一直受到結構金屬研究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已有充分的實驗研究和模擬計算結果表明中、高熵合金中確實存在晶格畸變(lattice distortion, LD)和化學短程有序(chemical short-range order, CSRO)特性,且對材料性能有重要影響,但是二者在材料變形的不同階段各自產生的作用仍缺乏系統的研究和解釋
  • 香港城大-北科大-南京理工等:首次揭示高熵合金超低溫變形機制
    對同一合金,當試驗溫度從室溫降至77 K時,其抗拉強度和極限抗拉強度增加了約80%。在較低的溫度下,位錯運動由於內能的降低而受到阻礙,從而使材料的強度增加,而且延展性也顯著提高。延性的改善與不同的變形機制的激活有關。儘管有對HEA低溫性能的研究,但在超低溫度下對HEAs的位錯密度的定量評估還沒有報導,低溫變形過程中各機制的協同作用仍不明確。
  • 香港城大-北科大-南京理工等:首次揭示高熵合金超低溫變形機制
    延性的改善與不同的變形機制的激活有關。儘管有對HEA低溫性能的研究,但在超低溫度下對HEAs的位錯密度的定量評估還沒有報導,低溫變形過程中各機制的協同作用仍不明確。 研究人員結合應力-應變曲線、層錯機率(SFP)和平均位錯密度,確定了CrMnFeCoNi HEA在15K時的變形路徑,首先為彈性變形區,此時SFP為零;從合金屈服開始進入第二個區域,塑性變形始於位錯滑移,SFP仍可忽略不計,當應變達到14%後,SFP開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