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MSEA》:動態塑性變形對Al-Zn-Mg合金組織性能影響

2021-01-15 騰訊網

動態塑性變形(DPD)是一種有吸引力的技術,可以在102-103s-1的應變速率變形後實現晶粒細化的能力。目前已經開發了許多不同的DPD方法,包括分離式霍普金森壓杆(SHPB)或高速錘衝擊,動態通道角擠壓(DCAP)和動態高壓扭轉(DHPT)。在這些方法中,SHPB衝擊是通過矩形樣品的多軸衝擊或通過圓柱形樣品在103s-1數量級的高應變速率下單向衝擊產生超細晶粒(UFG)材料的一種特別有效的方法。迄今為止,關於Al-Zn-Mg合金在不同應變速率下的微觀結構和力學行為報導較少。

本研究中,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利用SHPB研究了動態塑性變形對Al-Zn-Mg合金的組織和力學行為影響。相關論文以題為「Effect of dynamic plastic deforma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 Al-Zn-Mg alloy」發表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1509320303701

該研究使用SHPB方法,壓縮不同道次以獲得應變範圍為0.5~1.5,以1×10-3~4×103s-1的應變速率進行壓縮測試。實驗表明,在DPD壓縮過程中,高應變產生的高位錯密度會重新排列,形成具有低角度晶界(LAGBs)且剪切力強的蜂窩狀亞結構和細晶粒。

圖1原始應變和SS-DPD處理後的Al-Zn-Mg合金的真實應力-真實應變曲線 (a)1.0×10-3,(b)2.0×103和(c)4.0×103s-1

在鋁合金的DPD處理過程中會動態形成細小η'和η的析出。在位錯附近或跨晶界形成粗大的T相和E相。可動位錯有助於析出相的成核和生長,這可以進一步導致析出相的聚集。析出過程中的位錯會剪切析出相,並使其破碎,形成球形形態。固溶處理後,DPD處理的試樣強度比峰值時效的合金要高。這歸因於晶粒細化,位錯密度增加和DPD處理產生的大量細小析出物的結合。

圖2 EBSD取向圖(a)原樣;(b)2,(c)4和(d)6道次SS-DPD處理的合金

圖3定向角分布的直方圖(a)原樣;(b)2,(c)4和(d)6道次SS-DPD處理的合金

圖4. SS-DPD處理後的Al-Zn-Mg合金的典型TEM顯微照片

將應變率從1×10-3增加到2×103s-1,隨著壓縮道次的增加,應變速率敏感指數(SRS)保持恆定,這是因為位錯釘扎導致SRS減小,而晶粒細化增大SRS。應變率為2.0×103s-1至4.0×103s-1時,SRS隨著道次的增大而降低,這是由於位錯密度增加和位錯遷移率降低導致的。DPD壓力機的數量增加,SRS從。由於通不同機制的位錯運動,應變速率2.0×103s-1至4.0×103s-1時的SRS比1.0×10-3至2.0×103s-1的更高。

圖5 SS-DPD加工鋁合金的屈服點應力與應變率在1.0×10-3、2.0×103和4.0×103s-1的對數圖

(文:33)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MSEA》鋅合金劇烈塑性變形的組織性能研究!
    劇烈塑性變形(SPD)作為一種新興的塑性變形方法,可以在變形過程中引入大的應變量,從而有效細化晶粒,在變形過程中通過控制微觀組織,可以獲得同時具有高強度與大塑性的塊體材料。其中高壓扭轉(HPT)與等徑角擠壓變形(ECAP)是目前研究最熱最多的兩種劇烈塑性變形方法。
  • 《MSEA》Al3(Sc,Zr)彌散相對6系鋁合金熱變形行為的影響
    然而,由於工業化發展對材料機械性能和外形複雜程度的需求越來越高,需要一系列具有更強加工性能的新型高性能合金。目前高強度6xxx系鋁合金中含有大量的鎂(Mg)、矽(Si)以及銅(Cu)、錳(Mn)和鉻(Cr)。這些元素在提高合金室溫強度的同時,也顯著提高了變形抗力,從而限制了擠壓或熱軋等製造工藝允許的工藝參數範圍。
  • 東北大學研究出製備具有良好塑性的大型非晶合金板材的有效方法
    非晶態合金具有多種獨特的力學性能,如高彈性極限(2%)、高強度和高硬度,作為結構材料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然而,非晶合金產品尺寸和形狀的限制以及非晶合金缺乏塑性,阻礙了其廣泛應用,同時目前還沒有成熟的工藝來連續生產非晶態合金的板材或板材產品。
  • 《MSEA》粉末冶金工藝,製備高強高塑性異質結構材料
    一般來說具備包括梯度結構,諧波結構,異構層狀結構,雙峰結構,雙相結構和層壓結構等特殊結構的材料均被認為是異質結構材料,其中異構層狀結構(HLS)被認為是近乎理想的結構,具有出色的機械性能,在工程應用中極具潛力,為了進一步研究HLS材料的異質變形引起的強化機理並優化其機械性能,從這三個方面(界面密度,強度差異以及幾何形狀)對HLS進行優化。
  • 《MSEA》粉末冶金工藝,製備高強高塑性異質結構材料
    一般來說具備包括梯度結構,諧波結構,異構層狀結構,雙峰結構,雙相結構和層壓結構等特殊結構的材料均被認為是異質結構材料,其中異構層狀結構(HLS)被認為是近乎理想的結構,具有出色的機械性能,在工程應用中極具潛力,為了進一步研究HLS材料的異質變形引起的強化機理並優化其機械性能,從這三個方面(界面密度,強度差異以及幾何形狀)對HLS進行優化。
  • 超塑性變形技術應用於GH4169合金
    GH4169合金細晶工藝的難度大、成本高,直接影響了超塑成形工藝的推廣應用。恆速、恆應變速率超塑性變形為大多數研究者所採用。相關研究表明,最大m值法及應變誘發超塑性法的拉伸變形可以提高合金的超塑性能,在鈦合金中效果較明顯,最大m值法是通過超塑拉伸過程的應變速率始終在最大m值相對應的最佳應變速率附近循環變化。
  • 《MSEA》穩定的中熵合金!1000°C時效1000小時,強度幾乎不變
    高熵合金(high entropyalloys,HEA)的概念在2004年出現,經過多年的論證應用,被認為是通過組合設計全面提高工程合金潛在性能的有用的可行方法,高熵合金的最初想法是設計一種熱力學穩定的單相固溶體,不易析出的合金。而且,由於晶格畸變的增加以及元素的協同效應,機械強度會有改善。
  • 主要合金元素對鎳基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先進航空發動機的燃氣進口溫度已達到1370℃,推力已達22.6噸,一般葉身部分的溫度為650~980℃,葉根部分的溫度為760℃左右。由於渦輪葉片承受氣動力和離心力的作用,產生拉應力和彎曲應力,同時燃氣流的高速脈衝,使葉片產生震動應力。葉身部分承受的拉應力平均為14kg/mm2,葉根部分承受的拉應力為28kg/mm2~56kg/mm2。
  • 中南大學劉楚明團隊:動態析出與晶粒細化協同提高合金強塑性!
    鎂合金的應用由於力學性能差而受到阻礙,目前很多晶粒細化工藝都不適合大規模工業製造。本文利用多方向鍛造方法對Mg-9Al加工,在動態析出強化和細晶強化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合金的強塑性。相比時效而言,可以將時間從幾天縮短為幾分鐘。
  • 難熔高熵合金獨特的彈塑性變形行為
    導讀:刃型位錯被認為是BCC難熔高熵合金的主要位錯類型,與傳統的BCC合金不同。BCC結構NbTaTiV難熔高熵合金,獨特的彈性和塑性變形行為新發現,可能是導致其整體力學性能優異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也為新型多晶材料的開發和生產提供了用於結構材料應用的路線。
  • 北科大呂昭平團隊:高熵合金最新展望,短程序及其對力學性能影響
    微量摻雜一些小原子,如C,N和O,也可能形成短程序結構,如在TiZrHfNb合金中,摻入2%的O,可形成一種富含Ti/Zr的間隙有序氧複合體結構,有趣的是,這種有序結構能夠同時提高了合金的強度與塑性:拉伸強度提高了48.5%,拉伸塑性提高了近一倍(詳見Lei et al, Nature, 2018)。
  • 常規擠壓工藝,獲得又強又韌的含少量Mn的鎂鋁合金
    嚴重塑性變形(SPD),如等通道角壓、高壓扭轉等,是鎂合金細化組織的常用方法。然而,通過SPD得到的細晶鎂合金在變形後仍存在大量的缺陷,阻礙進一步變形,因此其延展性有限。為了消除缺陷並形成再結晶組織,通常需要退火。這些過程顯著提高了SPD的成本,使其難以規模化用於工業生產。
  • 難熔高熵合金獨特的彈塑性變形行為!
    導讀:刃型位錯被認為是BCC難熔高熵合金的主要位錯類型,與傳統的BCC合金不同。BCC結構NbTaTiV難熔高熵合金,獨特的彈性和塑性變形行為新發現,可能是導致其整體力學性能優異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也為新型多晶材料的開發和生產提供了用於結構材料應用的路線。
  • 《MSEA》新型鋁-鋰-銅基合金的析出強化機理與熱變形行為!
    鋁鋰(Al-Li)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模量,高比強度和良好的耐腐蝕性而備受交通運輸行業,尤其是航空航天行業的關注。早期的Al-Li合金通常具有較高的鋰含量(超過2wt%)。鋁鋰合金的應用由於其低的斷裂韌性,差的延展性和可成形性,特別是機械性能的各向異性而受到限制。
  • 高溫合金焊接性的影響
    高溫合金的化學成分,隨著使用溫度的升高,變的愈來愈複雜,因而焊接時越來越困難。影響焊接性能的四大因素是材料因素、設計因素、工藝因素和服役環境。高溫合金的焊接性是指在某一焊接工藝條件下,對合金產生裂紋的敏感性、焊後接頭組織的均勻性、焊接接頭力學性能和採取工藝措施的可行性的綜合評價。
  • 弘益大學:強塑性變形+退火製備高熵合金!性能堪比TWIP鋼
    導讀:本文通過對Al0.5CoCrFeMnNi高比例差速軋制(HRDSR)的強塑性變形(SPD),然後進行退火處理,以設計可同時實現高強度和高均勻應變的顯微組織。這些拉伸性能可與相變誘發塑性鋼相媲美。通過嚴重塑性變形(SPD)製成的超細晶粒合金具有較高的強度,但通常具有較差的均勻延展性。這些原因之一是SPD期間高位錯密度的積累,這降低了拉伸變形過程中的應變硬化能力和均勻的延伸率。
  • 力學所等在多級結構高強高韌金屬動態變形機理研究中獲進展
    均勻結構由於其結構均勻,動態變形和剪切帶演化機理相對成熟,但缺乏加工硬化能力,在動態條件下缺乏均勻塑性。近年來研究表明,多級結構是高強度金屬突破其塑性瓶頸的一個重要途徑。  多級結構在準靜態條件下具有優於均勻結構的力學性能,那麼其在動態條件下是否同樣具有優越的力學性能?各級結構及其協調變形如何影響動態力學性能?多級結構動態變形行為的微結構機理是什麼?
  • 固溶強化變形鈷基高溫合金鈷合金GH5188/HS-188合金
    GH5188合金中加入的La雖然只有0.03%~0.12%,但對力學性能特別是塑性影響很大,改善塑性的效果非常明顯,同時,也有效改善抗氧化性能。加入合金中的La形成富La的化合物,它與MC結合成La,M,相,作為一種夾雜物相存在於γ奧氏體,其餘的La主要富集在晶界。
  • 東北大學:晶界工程改善金屬材料高溫強塑性和腐蝕性能新進展!
    最近,該課題組在「GBE對低層錯能Cu-16.at%Al合金高溫力學性能和高氮無鎳奧氏體不鏽鋼抗晶間腐蝕性能影響」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研究進展,為同步提高金屬材料的高溫強塑性以及耐晶間腐蝕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 《Acta》大塑性變形製備高強高熱穩定性的新型鋁合金
    編輯推薦:本文提出了一種利用大塑性變形製備具有高強度和高熱穩定性的新型可時效強化鋁合金的方法。通過高壓扭轉使合金得到40000左右的剪切應變。理論分析了大塑性變形對顯微結構和性能的影響。本研究提出的改善Al-Zr合金的處理方法,大大提高了合金性能。高強度鋁合金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得到多種應用,尤其是汽車和航空工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