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應用於IPS及On Cell的Back Side ITO鍍膜工藝

2020-11-22 中國觸控螢幕網

    北京時間01月08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      低溫鍍膜工藝應用於面板Backside ITO可提高顯示面板價值,近來成為觸控及顯示同業間常被提及的課題。勤友光電設備及技術團隊具備多年開發經驗,實際應用於國際級客戶的小尺寸智能型手機面板以及中大尺寸平板計算機/筆記本電腦面板等產品中。現有方案已解決電性、光學、大面積均勻度及破片率等量產瓶頸,自有製程團隊也可協助客戶要求,提供客制化功能,共同開發高性價比工藝。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material/news/dynamic/2015/0108/33758.html

       隨著面板技術快速發展及趨於成熟,顯示產品必須不斷提升顯示效果及整合其他功能。業者近期比較矚目的發展包含改善廣視角色差的IPS工藝、集成觸控功能的In-Cell/On-Cell面板顯示模塊等。

 

       IPS LCD強調廣視角,電極採取並排陳列所以容易受到外界噪聲幹擾,因此需要在濾光片背後再上一層ITO鍍膜作為噪聲屏障(ShieldingITO);而On Cell LCD需要在濾光片背面製作ITO線路作為觸控感應線路。因為在濾光片背面,一般稱作Back SideITO。

 

       Back Side ITO鍍膜,工藝程序是先完成Cell、化學薄化製程後,才進行ITO鍍膜,得以滿足輕薄化的產品要求,並顧及Cell製程中移載的便利性。但是ITO鍍膜製程必須在低溫(80°C)下進行,否則封裝好的液晶受到壓力、高溫影響可能膨脹、溢出造成模塊損壞。

 

       一、高溫與低溫ITO成膜特性差異

 

       一般ITO在200°C以上成膜排列整齊,屬於多晶質,具有較好的導電性;而在100°C以下成膜排列成不規則狀,屬於非晶質,導電效果較差;100至200°C則介於前述兩者之間,是非晶質與多晶質的混合體。

 

       因為工藝程序的要求,BackSide ITO必須使用低溫工藝,但又希望達到良好的導電性,這就是低溫ITO鍍膜工藝的困難點。另外,低溫ITO還有顏色偏黃且透明度較低的問題。

 

       不同Back SideITO鍍膜位置相同,但電性與光學特性要求不同,鍍膜厚度相異。IPS LCD的Shielding ITO追求透光度,厚度約16~18奈米;On-Cell ITO追求導電性,厚度約在70~150奈米,實際厚度視規格與製程能力而定。

 

       二、電阻率的突破

 

       低溫ITO因結晶性質電阻率高約為10-3Ω-cm左右。勤友光電提出的解決方向是改變製程氣體配方以及調整磁場,增加濺射能量,使非晶質ITO結晶狀態更為緻密、整齊,提升導電性。

       一般業界較高水平的低溫ITO鍍膜性能為電阻率6*10-4Ω-cm均勻性±7%,而勤友光電低溫ITO鍍膜工藝經多年應用在國際領先面板廠,電阻率可達到5*10-4Ω-cm且電阻均勻性為±2.19%的水平。

 

       三、光學性能的提升

 

       低溫成膜ITO結晶的穿透率較低且顏色偏黃,加上ITO(1.7~2.2)與玻璃(1.5~1.9)的折射率差異大,蝕刻痕常常顯而易見。

 

       為了彌補低溫ITO光學特性上的缺陷,對應作法是採取IM層的光學補償。搭配不同折射率的塗層(Index Matching,IM),可提升穿透率並校正ITO顏色,同時縮小ITO與IM的折射率差異,降低蝕刻痕可視程度。

 

       勤友光電完整的IM ITO能力,可依照客戶對ITO厚度、透光率等規格要求,並簡化工序的IM組合,解決蝕刻痕問題。

 

       四、膜厚均勻性

 

       同一片基板的膜厚均勻性影響LCD色彩的顯示效果;不同基板間的膜厚均勻度影響產出良率。因此鍍膜厚度均勻性越高,表示生產效益越好。

 

       製程氣體、磁場、溫度都會影響鍍膜均勻度。勤友的膜厚均勻度可達±3.09%,遠優於市場±5%的水平。

 

       (一)製程氣體均勻性

 

       設計氣體配方以及管線分布,調配出最適製程氣體組合,並使用實時監控系統調節氣體濃度,以及追速系統避免載板間的空間不一致影響氣體分布。

 

       (二)磁力均勻性

 

       調整各磁鐵與靶材之間的距離,使得靶材與玻璃基板之間的磁力場接近。

 

       (三)基板溫度均勻性

 

       使用多組加熱器監測整體玻璃基板溫度,避免使用單一加熱器無法掌控基板角落的溫度。

 

       (四)屏蔽

 

       根據磁力場分布設計對應造型屏蔽,遮蔽電子濃度較高的區域,避免局部濺鍍厚度過厚。

 

       五、傳輸穩定性減少破片

 

       LCD模塊屬於高單價(30~50 USD/片)組件,加上產品越趨輕薄(0.2mm)更顯得脆弱,因此確保傳輸過程穩定性,避免造成模塊破損是重要課題。增加傳輸穩定性從傳輸機構與氣流控制系統著手。

 

       (一) 傾斜式載板(Carrier)設計

 

       水平式載板全面性支撐玻璃基板,提高運送的穩定度,惟此法基板容易沾染落塵;垂直式載板可以減少落塵沾附機會,但玻璃基板無法穩固的平躺在載板上方,僅依靠夾持方式固定基板;傾斜式的載板綜合前述兩種載板優點,能支持基板也減少落塵機會。

 

       (二)軌道設計

 

       除了固定載板與基板,傳輸過程的穩定性還得依賴軌道設計。例如:磁浮上軌道(勤友專利)運用同極相斥的特性平衡載板,以非接觸力控制載板運送,降低接觸力造成的變異性以及落塵堆積的機會;U型下滾輪能限制載板前進時左右滑動,並固定靶材與玻璃基板的距離。

觸控螢幕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控螢幕材料、觸控螢幕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控螢幕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裡查看詳細步驟

相關焦點

  • Cell Stem Cell:挑戰常規!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2019年11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如今是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負責人)發現了一種將完全分化的細胞引導回多能性狀態的方法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他的配方來產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 TN/IPS/PLS/VA屏有啥區別?顯示器面板解析
    由於低廉的生產成本使TN成為了應用最廣泛的入門級液晶面板。TN面板的特點是液晶分子偏轉速度快,因此在響應時間上容易提高。不過它在色彩的表現上要差一些。TN面板屬於軟屏,用手輕輕劃會出現類似的水紋。由於可視角度的不足目前這樣類型的面板顯示器正在逐漸退出主流市場。
  • 玻璃鍍膜的主要工藝有哪些?
    在線CVD法鍍膜技術,是在浮法玻璃生產過程中,連續沉積化合物薄膜的CVD工藝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鍍膜玻璃生產技術。它是以潔淨、高速牽引(8-15m/min)、高溫(600℃)的浮法玻璃為沉積襯底。換言之,薄膜沉積前,玻璃襯底即將離開錫槽但尚未進人退火窯,且未被處理淨化。國外最早採用在線CVD法連續沉積Sn02薄膜,而我國最早是用該法生產矽質鍍膜玻璃。
  • ITO鍍膜技術 大突破
    發表於:2010-07-07 08:57:45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  工研院跨領域研發「低溫大氣壓電漿透明導電鍍膜製程與設備」,這項研究獲選工研院今年的「傑出研究金牌獎」,昨天在工研院37周年院慶中獲得表揚。
  • PVD鍍膜工藝技術
    一、真空蒸發鍍膜電阻加熱蒸發和電子束加熱蒸發:1、基本原理:把待鍍膜的基片或工件置於高真空室內,通過加熱使成膜材料氣化(或升華)而澱積到基片或工件表面上,從而形成一層薄膜的工藝過程.二、磁控濺射鍍膜磁控濺射是70年代在陰極濺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濺射鍍膜法,由於它有效地克服了陰極濺射速率低和電子使基片溫度升高的致命弱點,因此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濺射機理入射離子轟擊靶面時,將其部分能量傳輸給表層晶格原子,引起靶材中原子的運動。
  • 淺談ITO薄膜的製造工藝
    其中磁控濺射工藝具有沉積速率高均勻性好等優點而成為一種廣泛應用的成膜方法。對磁控濺射的原理、磁控濺射具有的特點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敘述。 多種工藝可以用來製備透明導電薄膜,如磁控濺射真空反應蒸發、化學氣相沉積、溶膠一凝膠法以及脈衝雷射沉積等。其中磁控濺射工藝具有沉積速率高均勻性好等優點而成為一種廣泛應用的成膜方法。
  • PVD鍍膜工藝介紹!
    四 、裝飾膜種類1.金屬件裝飾膜鍍制工藝比較成熟的鍍膜技術有電弧離子鍍下面分別從各類鍍膜技術中選取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鍍制工藝進行介紹。1.1用電弧離子鍍的方法為黃銅電鍍亮鉻或鎳手錶殼鍍制TiCN膜。採用小弧源鍍膜機和脈衝偏壓電源;(1)工件清洗、上架、入爐工件在入爐之前要經過超聲波清洗、酸洗和漂洗三道工序。
  • 鍍膜玻璃的技術工藝及產品性能比較
    鍍膜玻璃通過真空法或化學鍍膜法等工藝方法在玻璃表面塗以金、銀、鉻、鈦、鎳、不鏽鋼等金屬或氧化物薄膜或非金屬氧化物薄膜,或採用等離子交換方法,向玻璃表面滲入金屬離子以置換玻璃表面層原有的離子而形成反射膜,製造出鍍膜玻璃,它的顏色有灰色、金色、藍色、綠色、棕色等多種顏色。鍍膜玻璃的性能原理主要是薄膜光學原理。
  • 對PECVD工序鍍膜工藝的優化分析
    在現行的鍍膜工藝中要使用矽片鍍膜,需進行兩次鍍膜才能完成飽合的過程,詳細步驟如下圖。  結合下圖,一次鍍膜工藝的時間5410S≈89min,如果用矽片鍍,剛要在兩次鍍膜之間增加等待時間和換片時間(如果連續使用同一組矽片鍍兩次,會使得矽片變成彎曲的廢片,無法使用),再加上膜的放置時間及矽片約20分鐘,共計約178+20 min,約3.3小時。
  • 真空半導體鍍膜的應用有哪些
    近年來,真空半導體鍍膜在各大半導體企業中,顯然其地位是越來越高的,特別是在一些大規模集成系統電路的開發技術研究方法以及磁電變換器件、發光器件等研製工作方面的體現尤為明顯,真空半導體鍍膜具有重要的作用。半導體根據其固有的性質、溫度和雜質濃度來確定它的特徵表現。
  • PVD鍍膜的基礎工藝和應用
    gh_ded0df3fbb7f About Feature 最新的薄膜材料技術,溶膠凝膠法鍍膜
  • 鍍膜應用中常見離子源簡介
    離子源是使中性原子或分子電離,並從中引出離子束流的裝置,隨著離子源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鍍膜中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對離子源本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 快速了解PVD鍍膜工藝
    2、真空蒸發鍍膜的定義真空蒸發鍍膜是在真空條件下,用蒸發器加熱蒸發物質使之汽化,蒸發粒子流直接射向基片並在基片上沉積形成固態薄膜的技術。包括熱蒸發和EB蒸發(電子束蒸發)。3、真空蒸發鍍膜主要過程1)採用各種能源方式轉成熱能,加熱膜材使之蒸發或升華,成為具有一定能量的氣態粒子(原子、分子和原子團);2)離開膜材表面,具有相當運動速度的氣態粒子以基本上無碰撞的直線飛行輸運到基體表面;3)到達基體表面的氣態粒子凝聚形成核後生長成固相薄膜;4)組成薄膜的原子重組排列或產生化學鍵合。
  • Cell子刊:探究太空飛行對人iPS細胞衍生性心肌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斯坦福心血管研究所主任Joseph Wu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近期將由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也稱為ipsC)產生的心肌細胞與太空人一起送往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以研究這些細胞發生的變化。
  • 鍍膜工藝:光學薄膜在高真空度的鍍膜腔中實現
    常規鍍膜工藝要求升高基底溫度;而較先進的技術,如離子輔助沉積(IAD)可在室溫下進行。IAD工藝不但生產比常規鍍膜工藝具有更好物理特性的薄膜,而且可以應用於塑料製成的基底。若加上一層鍍膜(折射率1.5),則透光度可達91%。可見光學鍍膜的重要性。
  • 應用於磁控濺射鍍膜生產線的計算機監控系統的設計
    摘 要:本文介紹了一種成功應用的磁控濺射鍍膜生產線計算機監控系統的設計,重點討論了計算機監控系統的硬體配置、軟體設計、通信協議、控制過程實現以及軟體編程的控制算法。
  • ITO透明導電膜玻璃生產及應用2
    TD - 750 型設備的主要特點:生產能力高(雙面鍍膜的基片架) ,基片立式裝夾,傳動系統在基片架下部,片狀加熱器(溫度均勻) 、軟抽氣系統(減少空間塵埃) ,低返油率的油擴散泵加低溫冷阱的真空系統,生產工藝靈活,在線可調,自動化程度高,強磁場陰極低電壓濺射,維修方便,造價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五分之一。目前在國內ITO 玻璃企業運行良好。
  • PVD鍍膜的基礎工藝和應用簡介
    PVD鍍膜 Weixin ID gh_49e473ea17d9
  • 把行李箱變成藝術,和ito一起即刻啟程
    不過放眼那麼多行李箱,選擇起來實在讓人頭禿,為了解決選擇困難症的煩惱,小編經過仔細的研究和比對,終於找到一款及美貌和實用於一身的行李箱—ito。ito,2007年成立於上海,是專注於旅行方式的獨立設計品牌。所有系列以堅果命名,寓意ito的產品兼有堅果般堅固的外殼和細膩的內心。ito關注旅行者的需求,以簡約獨特的設計和創新的功能性,帶來自由、輕盈、與眾不同的旅行新體驗。
  • 無滷電鍍除油劑在UV真空鍍膜前處理工藝中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在UV真空電鍍前處理工藝中,塑料注塑之後殘留在表面的油汙或者脫模劑導致真空電鍍後產品表面出現油窩、針孔等不良現象,此時需要電鍍除油劑,在鍍膜前處理工藝把殘留的油汙清理乾淨再進行真空電鍍,而且環保意識的提升,在真空電鍍的鍍膜製品對於滷素含量有著嚴格要求(滷素四項是:氟,氯,溴,碘,大多只管控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