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鳥神星嗎?它「長」什麼樣?這顆矮行星在哪裡?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矮行星——鳥神星

鳥神星與其他的矮行星冥王星、鬩神星和妊神星,一同位於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鳥神星比冥王星要稍微小一些,是柯伊伯帶從地球上看第二亮的天體(冥王星是最亮的)。這顆矮行星繞太陽一圈大約需要305年的時間。

妊神星(來源:universetoday)

鳥神星在太陽系研究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是因為它和鬩神星一同被發現,促使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重新考慮行星的定義,並且創建了新的矮行星研究小組。

鬩神星(來源:universetoday)

鳥神星是以生育之神拉帕努伊的名字命名的。

發現

2005年3月31日,在帕洛馬天文臺,鳥神星被麥可·E·布朗(M.E. Brown)、查德·特魯希略( C.A. Trujillo)和戴維·拉比諾維茨(D. Rabinowitz)三人發現了。

大小和距離

鳥神星的半徑約為444英裡(715公裡),是地球半徑的1/9。如果地球只有五分錢硬幣那麼大,鳥神星就和芥子一樣大。

鳥神星的平均距離為4 253 000 000 英裡(6 847 000 000 公裡),距離太陽45.8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簡稱AU)是從太陽到地球的距離遠。從這段距離看,太陽經過6小時20分鐘才能在鳥神星形成太陽光。

軌道和旋轉

鳥神星繞太陽一圈需要305個地球年。當鳥神星繞太陽運行時,它每22.5小時完成一次自轉,致使它的日長與我們的日長相似。

形成

矮行星鳥神星是天體中的一員,這些天體在海王星軌道之外的稱為柯伊伯帶一個圓盤區域內運行。這個遙遠的領域,居住著數千個微型冰世界,它們形成於太陽系大約45億年前的早期。這些冰冷的巖石被稱為柯伊伯帶天體、海外天體或者類冥天體。

柯伊伯帶(來源:zcool)

結構

科學家對鳥神星的結構知之甚少。

表面

我們從遠處看不到太多關於鳥神星表面的細節,但它看起來確實是一種紅褐色,類似於冥王星。科學家還檢測到了冰封的甲烷和乙烷。事實上,直徑達半英寸(1釐米)的冰凍甲烷顆粒可能停留在鳥神星寒冷的表面。

柯伊伯帶矮行星鳥神星的三維模型。來源:美國宇航局可視化技術應用與發展(VTAD)

大氣

鳥神星可能會在太陽的近日點附近處形成非常稀薄,由氮構成的大氣。

生命潛能

鳥神星的表面非常寒冷,因此那裡不太可能存在生命。

衛星

鳥神星有一個臨時衛星—S/2015(136472)1——暱稱為MK 2。它比鳥神星暗1300多倍。MK2距離矮行星約13000英裡,其半徑估計約為50英裡(80公裡)。

環狀物

鳥神星周圍沒有已知的環狀物。

磁層

科學家不知道鳥神星是否有磁層。

探索

2005年3月,鳥神星由麥可·E·布朗(M.E. Brown)、查德·特魯希略( C.A. Trujillo)和戴維·拉比諾維茨(D. Rabinowitz)在帕洛馬天文臺首次觀測到。在這顆矮行星被確認之前,它的非官方代號是伊斯特本尼( Easterbunny),臨時名稱是2005 FY9。

重要日期

2005年:在帕洛馬天文臺使用地面望遠鏡首次觀測鳥神星。 2008年:鳥神星被國際天文聯合會認定為矮行星。

2016年:美國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圍繞鳥神星運行小而暗的衛星,它是柯伊伯帶中僅次於冥王星的第二亮冰質矮行星。

作者: nasa

FY: 時影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鳥神星(Makemake)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和離我們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 還有那質量最大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
  • 太陽系的七顆矮行星
    美國小行星中心證實了它的存在,它有望成為太陽系的第7顆矮行星。科學家還推測,太陽系可能有數十顆,甚至超過100顆矮行星尚未被發現。   2005年7月29日,美國天文學家麥可·布朗宣布,他的團隊在太陽系柯伊伯帶發現了一個新天體2003UB313,暫起名為齊娜星。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
  • 這顆矮行星原來這麼大!太陽系究竟還隱藏了多少秘密?
    實際上,這顆矮行星僅僅比冥王星和鬩神星稍小一些,也就是說其大小在我們已知的矮行星中可以排第三。那麼,它為何一直以來會被忽略呢?其實這也並不難理解,和前段時間發現的銀河系的矮星系以及鳥神星的衛星一樣,這顆矮行星實在太暗淡了,以至於很難被發現。
  • 什麼是矮行星,它和行星的區別在哪裡?
    而且它必須已經「掃清了周圍」的軌道,這意味著它的引力已經掃除了任何其他類似的物體。矮行星通過了前兩個測試,但沒有通過第三個測試:它們與其他像它們一樣的物體共享太陽系的區域,因此它們缺乏地球或火星的獨特性。
  • 行星?矮行星?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太陽系的五大矮行星了解一下
    而作為行星,還必須滿足第三個標準:它們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的其他物體。由於矮行星經常與小行星、彗星、星際碎片甚至其他矮行星共用軌道,這第三點標準更容易分辨出行星和矮行星之間的區別。目前在太陽系中有五個官方認可的矮行星:穀神星、冥王星、鬩神星、妊神星以及鳥神星。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妊神星(Haumea)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和離我們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還有那質量最大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
  • 哈勃望遠鏡發現鳥神星衛星:鳥衛一
    北京時間4月29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官方網站報導,剛剛度過自己26歲生日的「老兵」哈勃空間望遠鏡近日再立新功:在外太陽系的矮行星之一——鳥神星的周圍發現了它的一顆衛星。鳥神星是太陽系內目前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正式承認的5顆矮行星之一,也是柯伊伯帶區域內亮度僅次於冥王星的第二亮天體。
  • 太陽系第十顆行星:鬩神星 Eris
    日的照片在2005年1月5日分析發現,被發現時臨時命名2003 UB313早期數據觀測估算比冥王星大,在公布發現時曾被其發現者和NASA等組織稱為「第十大行星」。在2006年8月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IAU)上,天文學家把2003 UB313劃入矮行星之列,賦與小行星編號「齊娜136199號」,並以希臘神話中的鬩神厄裡斯命名。根據IAU的行星定義,鬩神星目前是一個同冥王星、穀神星、妊神星、鳥神星一樣的矮行星。
  • 太陽系的矮行星有幾多,矮行星與衛星和小行星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而最大的小行星是灶神星,是一個不規則土豆型,大小約578×560×458 km,質量約27億億噸。矮行星要成為圓球型或者基本圓球形,小行星的形狀就亂七八糟,什麼樣子都有。矮行星,又稱「侏儒行星」,就是比行星小一號的意思。
  • 被拉長的星球,怪異的妊神星,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我們都知道,但你知道太陽系的五大矮行星嗎?這五大矮行星是:冥王星、穀神星、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就是這顆「妊神星」(Haumea)。因為妊神星的形狀並不是圓形,而是像一顆雞蛋的形狀,呈現橢圓狀。 這顆夜空中的純白雞蛋神奇在哪裡?它與土星一樣擁有自己的環系統,卻沒有土星龐大的質量。它的質量不大,只有冥王星的1/3,是一顆小小的矮行星。
  • 給孩子看的矮行星簡介(內含中文視頻)
    :穀神星冥王星,鬩神星,妊神星和鳥神星穀神星是最早被觀測到的矮行星,在1801年那是因為穀神星位於火星和木星的小行星帶上,使它較容易被當時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並且它是是唯一一顆在內太陽系的矮行星當它被發現時,穀神星被宣布是離太陽第五近的星球而木星被向後排到了第六位這個新的排序僅僅維持了一年
  • 「九大行星」再迎新成員?事實證明它只是一顆矮行星
    鬩神星的發現非常重要。這顆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迫使天文學家首次思考「行星到底是什麼」。鬩神星的發現鬩神星的全名是136199 Eris(厄裡斯)。鬩神星的發現,讓Brown和同事們都認為它是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因為它是柯伊伯帶中第一顆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這也得到了一些天文學家的認同。同時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他們聲稱,鬩神星甚至算不上一個真正的行星。在當時,對於「行星」的定義並不明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也從未發布過官方的「行星」定義。
  • 為什麼冥王星被取消行星身份?行星定義是怎樣的?矮行星又是什麼
    你也許聽說了冥王星被排除在八大行星之外。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ClydeTombaugh)於1930年發現了冥王星。於是在1930年到2006年間,冥王星輕輕鬆鬆成為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這一切的轉變發生在2006年。
  • 太陽系矮行星、小行星和大衛星排行榜(上篇)
    穀神星是小行星帶中唯一的矮行星,也是5顆矮行星中最小的一顆。由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於1801年發現。穀神星曾被認為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二、冥王星,直徑2370千米。冥王星處於柯伊伯帶,是最大的矮行星,主要由巖石和冰組成。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列為第九大行星。
  • 你知道,太陽系,有可能存在全新的行星嗎?
    因此在2006年把冥王星、鬩神星劃歸為矮行星,與鳥神星、穀神星、妊神星等一樣,所以冥王星被正式排出行星的隊伍(註:有相當一部分天文學家依然認為冥王星是一顆行星)。現在回頭,看看行星的定義第三條,發現了嗎?只有一顆合格的行星,才有能力造成這樣的情況,柯伊伯帶這種現象不太可能是自然形成。如果這顆行星存在,也許像地球一樣,也許像火星、水星一樣大,只有足夠大的行星天體,才有能力把特定區域裡的碎片一掃而光。
  • 最小矮行星頭銜或易主,揭開行星之外的隱秘世界
    最近,他們第一次以足夠高的解析度觀測到了非常接近球形的健神星,這可能是人類目前觀測到的最小的矮行星。在開始介紹今天的主角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問題:太陽系有多少顆行星?大家會脫口而出,答案是8顆。但在2006年8月24日之前,公認的答案是9顆,那也是很多人記憶中的「九大行星」。
  • 這顆矮行星4小時自轉一圈,轉成橄欖球,還打破科學認知自帶星環
    在冥王星稱老大的柯伊伯帶中,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矮行星,其他的行星都是球形的,但是這個矮行星的形狀卻是長條的橢球形,而且它的旋轉速度前所未見,甚至還有星環存在,這是真的嗎?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在柯伊伯帶,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矮行星,它是太陽系中第四大的矮行星,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妊神星。
  • 美國科學家在太陽系發現一顆新的矮行星
    2006年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冥王星被「開除」出九大行星序列。轉過身來,它又成了新的天體分類「矮行星」的一員大將,加上穀神星、鬩神星、鳥神星及妊神星,當前獲得「官方認證」的太陽系矮行星已有5顆。
  • 妊神星——首顆擁有星環的矮行星
    >這是迄今發現的第一顆擁有星環的矮行星。由微粒和碎屑組成的、69千米寬的星環,環繞著鵝卵形的星球妊神星。 撰文:Michelle Z. Donahue 天文學家在觀測一顆行星從遙遠恆星前經過的過程中,有了意外的發現:這顆鵝卵狀的行星周圍環繞著一條69千米寬的星環,星環由微粒和碎屑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