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關節疼痛、周圍軟組織的腫脹等症狀,是最常見的累及肺的結締組織疾病,大多以多關節炎為特徵,主要累及手腳小關節。類風溼性關節炎在任何年齡都可以見到,但多見於20-40歲,女性患者多於男性。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診斷主要取決於特徵性臨床表現,結合自身抗體陽性和X線改變。
除了關節的受累外,類風溼引起的患者肺部受累的發生率高達47%,其中最常見的類風溼肺部表現為:
1、胸膜炎
胸膜炎是類風溼在肺部最常見的病變,約有三分之一的胸膜炎同時有肺內病變。常見的是壁層胸膜輕度糜爛性炎症、胸膜增厚。表面有許多散在的囊泡和結節,胸膜上也可見瘤樣和泡樣隆起。胸膜活檢可顯示非特異性炎症或肉芽腫,組織學表現與類風溼皮下切片相似。
2、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
有三分之一的類風溼患者會存在肺彌散性功能障礙,但在臨床上僅有5%的患者能被發現彌散性肺間質纖維化。該病多見於60歲以上男性患者,男女比例為(1.5~2):1。類風溼因子(RF)水平高,患有明顯關節外症狀。
3、類風溼結節
皮下結節、關節病變嚴重、類風溼因子高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常出現胸膜下或肺實質內的類風溼結節,結節通常為多發或偶有單發。結節直徑大約為0.5~7釐米,大多是2釐米左右。大結節可以形成空洞。結節常發生於胸膜下,也見於肺實質和心包。
4、類風溼塵肺
臨床上常稱為Caplan症候群。主要表現為類風溼患者合併塵肺,除塵肺外可見多發性圓形結節。此外,從事翻沙、石棉、陶瓷、紡織、花崗巖、鉛等職業的類風溼患者也可見到這類類似病變。
結節的特點是纖維化和容易在中心區域形成空洞。肉眼可見結節呈圓形或橢圓形,切面是黃黑相間的同心圓形狀。組織學類似於胸膜-肺結節的進行性壞死結節,但中心常見壞死、積灰,有時可見多核巨細胞。周圍有炎症區,有中性多形核白細胞和巨噬細胞。
5、肺血管炎和肺動脈高壓
肺動脈高壓比較少見,有肺動脈高壓者常合併雷諾現象。病理為動脈發生纖維素樣壞死,在疤痕處的肺葉內間隔中伴小動脈和靜脈閉塞。動脈管腔狹小。
類風溼性關節炎並不是一種病,往往會帶出一串病。因此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治療,我們一定要做到按時服藥,定期去醫院複查。如果出現關節外症狀,一定要及時跟醫生聯繫,通過相應的檢查,查明病因,方便醫生調整你的治療方案或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