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強聯:突破風電主軸國產化成國內唯一,價格低海外30%,擁有全球僅5臺的設備,單純國內市場對應15億利潤
風電主軸軸承是風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長期受制於海外供應商,國產化問題困擾多年。
新強聯多年積累,終於成為第一家也是目前國內唯―—家大功率主軸軸承達到量產公司,且價格至少低於海外30%。今年公司開始大批量量產,業績也由此爆發。據海通測算,僅考慮國產替代市場,把控六成份額即對應15億利潤。預估業績今年4億,明年7億,估值低,空間大,增速快,稀缺性明顯。
核心邏輯:
1、主軸軸承國產化一直是供應難點
風電軸承是風機核心部件,它主要由主軸軸承、變槳軸承、發電機軸承等五大部件構成,尤其其中的主軸軸承國產化是供應痛點,其設計難度高、需抗強衝擊且對壽命要求長(高達30年)。
2、大功率主軸軸承能夠國產化的中國公司僅有新強聯
目前成功攻克主軸軸承技術的國內公司僅新強聯一家,核心競爭力在於:
①擁有無軟帶淬火設備(全世界僅5臺),②自製鍛件調整配方,③長期積累(試錯風險高,客戶認證周期長且複雜)。
3、20年客戶大批放量
目前除了金風和上海電氣,國內主要風機公司都是新強聯客戶,包括明陽、航天萬源、東方電氣、遠景等,20年客戶大批放量,帶來公司業績噴發。前三季度利潤2.6億,同比增359%,單三季度加速實現1.6億,同比增525%。
國內普通軸承的價格相對比起海外要低10%左右,主軸預計低30%左右,價格與服務的優勢預計後續會持續進行進口替代。
4、新強聯面對的潛在市場空間?
只考慮國內市場替代:按中國風電年裝機40GW測算,主軸軸承行業國內空間68億,如果做到60%份額,對應新強聯風電主軸軸承收入規模41億,利潤15億。
考慮國際市場替代:若未來複製日月、天順等鑄件、風塔的發展路徑,開始替代海外企業在海外市場份額,面對的空間更大。按風電年均全球100Gw,新強聯如果做到50%份額,對應公司主軸收入規模85億,淨利空間30-35億。
風險提示:風電裝機量不及預期風險、國產替代不及預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