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僅18倍的工控板塊遺珠,外資把控98%的領域做到唯一國產替代,明年業績釋放
券商調研紀要分析指出,禾望電氣投入多年研發後,開始進入收穫期。
1)6年高強度硏發進入兌現期
工業大傳動這個領域一直是外資的地盤,國內廠商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技術拼命追趕。
招商電新分析師分享的紀要裡表示,經過了6年持續高強度的研發積累,禾望電氣今年可以做到盈虧平衡,進入收入和利潤釋放期,明年開始要不斷的釋放利潤了。
2)目前國產化率僅2%,替代空間大
為什麼公司這麼有信心未來能夠進入利潤兌現期呢?
主要是因為這個行業的國產化率實在是太低了,只有2%,而且壁壘非常高,目前只有幾家外資巨頭霸佔著,內資目前只有禾望一家突破了封鎖,隨著公司業務的推進,未來國產替代的市場空間基本上會全被公司吃掉。
3)今年訂單突破性進展,將取代全球龍頭ABB
今年是傳動板塊發力的元年,軋鋼10臺,海上風電21臺,加上其他應用一共40多臺大傳動設備。只要國內能替代進口。
風電訂單:工業大傳動整體(冶臺金、油氣、測試等,收入計入其它項目)方面一共有20臺的訂單,在海上風電領域上我們拿到了21臺(都是8-10MW級別的變流器訂單,收入計入新能源電控項目)訂單。今年風電行業一共需求31臺其中我們拿到21臺。Abb體積價格過高相關產品會逐漸消失完全被我們所取代。
冶金和軋鋼:今年我們做了5臺,公司剛剛拿到一個國內首次突破的軋鋼主線國產化訂單,下遊大型鋼廠客戶目前評價很高,未來這一塊訂單業績釋放有望加速。中國生產世界上55%的鋼,而軋鋼機存量市場2000臺全是進口產品,我們有望進行取代。這一塊市場存量空間150200億,分10年左右置換,每年市場空間10億+。
4)鋼廠整合潮帶來新機遇
除了既有的存量市場替代之外,公司還開拓了新的市場需求。
我國的鋼廠目前正處於整合期,搬遷合併是常有的事,鋼廠的傳動控制類需要重新上新的,這會帶來很大一部分新增需求,而且鋼廠大多是國資,市場中有國產品牌供給的話,會優先考慮國產品牌,公司很有機會。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