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一口為什麼能滿血復活?母乳了解一下

2020-12-01 澎湃新聞

原創 任廣旭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收錄於話題#我是科學家 · 演講合集97個

我們剛出生就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抉擇——要在食物、微生物和免疫這三者之間達到一個平衡。

平衡怎麼做到呢?僅僅靠我們母親的乳汁就能很好的解決了。

它基本上涵蓋了嬰兒出生期間,所有需要的營養素,而且還含有一些免疫相關的物質,幫助對抗微生物感染的同時,也防止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給機體帶來傷害。

2020年9月19日,「我是科學家」第25期演講現場,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任廣旭,帶來演講《每天早上送到你家門口的牛奶,裡面都有啥》。

任廣旭演講視頻:

以下為任廣旭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叫任廣旭,來自農業農村部食物營養發展研究所,這次我主要給大家分享一下:乳製品與健康的關係。

故事首先從母乳和人體免疫系統開始——在我們呱呱墜地之前,經過10個月的懷胎,其實早已習慣了母親子宮裡,既乾淨又整潔的環境。但這種環境隨著出生被打破了,我們就會暴露在一個充滿微生物的世界。

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危機:出生過程中,我們在產道裡會受到母親的擠壓,產道裡面的微生物就會進入身體;與此同時我們還會第一次使用肺,肺部的呼吸也會讓空氣中的微生物進入身體。

嬰兒剛出生,就已經被扔到了一個充滿微生物的泥潭中——而這讓免疫系統壓力非常大。因為免疫細胞從胸腺分泌出來後,就一直沒有受到微生物的挑戰。

胸腺是什麼器官?是一個培養免疫系統的軍校。

免疫細胞在媽媽肚子裡時,沒有見過這些微生物,所以出生後,暴露在微生物裡,相當於敵人已經瀕臨城下了。

這麼多微生物都來了,我們的免疫系統怎麼辦?

沒有在戰場上經歷過這種洗禮,也必須在戰場上成長起來。所以這些微生物就發揮自己在軍校學的這些本事,比如說它會分泌一些伽馬乾擾素和炎性細胞因子。

炎性細胞因子會把遇到的微生物殺死,但是這些免疫細胞畢竟很年輕,它們的主要目的是把這些微生物都殺死,不會考慮戰場是不是過大,於是就會造成一個現象——它們進行攻擊時,由於沒有考慮到身體組織的損傷,有可能會造成新生兒腸道的炎症。

如果炎症的局勢沒有被有效控制,還可能會發生致死性新生兒腸炎。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所以說,我們剛出生就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抉擇——要在食物、微生物和免疫這三者之間達到一個平衡。

平衡怎麼做到呢?

僅僅靠母親的乳汁就能很好的解決了。

首先,食物其實不是新生兒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小孩在出生前,要從母親的胎盤裡吸收很多營養物質,將它們轉化成可以儲藏的脂肪,讓自己變得肥嘟嘟。這種肥嘟嘟並不是可愛,而是嬰兒出生自帶的三天乾糧。

這時最重要的問題是啥呢?

是要解決微生物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矛盾。

免疫系統需要這些微生物。比如說,腸道裡的微生物,可以吸收一些人體不能吸收的物質,例如膳食纖維。但是免疫系統又要攻擊微生物,這就是一個很矛盾的體系。

怎麼解決這對矛盾呢?

對於嬰兒來說還是那句話:沒有一口奶所解決不了的問題。它基本上涵蓋了嬰兒出生期間,所有需要的營養素,而且能隨著嬰兒發育的各個階段,調整所需的營養含量。

比如說,在出生前5天,母親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初乳裡邊其實營養成分不佔主要地方,它的主要成分是一些免疫相關的物質。比如可溶性抗體,它在嬰兒體內可以幫助對抗病原體;母親的乳汁裡還含有少量的免疫細胞,但這些免疫細胞來自母親身體,非常成熟,有的還帶有一些記憶性,所以這些免疫細胞進入到新生兒體內後,就像我們國家派出去的維和部隊一樣,幫助新生兒解決他們無法處理的微生物感染。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乳汁不是還要經過一個胃嗎?胃裡面有很強的鹽酸,pH值非常低,這些活性物質為什麼不會被殺掉呢?

其實大自然真的很神奇,它已經提前設計好了——新生兒胃裡的pH值近於中性,而且他們口腔到胃這段距離非常短,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乳汁裡的活性物質,讓這些活性物質進入到新生兒腸道裡提供保護。

除此之外,母乳中還含有乳鐵蛋白,最新研究發現,它能幫助嬰兒體內的免疫系統,抑制過度免疫反應。就好比我們免疫系統在打仗,打完以後,有消防員上去,把場面給清掉,不要讓戰爭波及太大。

所以說,母乳對於嬰幼兒來說,不僅能提供生命早期的營養,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個免疫穩態的保護作用。

長大以後是不是就沒有母乳的保護了呢?

其實不會,因為長大以後,有眾多乳製品可以選擇,比如常溫奶、低溫奶、脫脂奶等等。

很有人會有一個疑問:常溫奶為什麼能在常溫下保持那麼長時間呢?是不是有防腐劑?

其實常溫奶能常溫保存,主要是取決於牛奶的加工方式。牛奶剛擠出來時,裡邊含有大量微生物,需要通過食品工業技術消除它們。

目前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巴氏殺菌法,另外一個是超高溫滅菌法。巴氏殺菌法用相對較低的溫度來消毒,大概是72~85度,這個溫度既能把病原微生物給殺死,但是又保留大量有益或者是中性的微生物。所以它對乳製品的保存時間、保存地點有很強要求。

超高溫滅菌奶用瞬時超高溫殺菌的方法,基本上把牛奶裡所有的微生物都給殺死,讓牛奶處於一種近無菌狀態,如果沒有外援的汙染,理論上它能保持很長時間,半年甚至一年都可以。

那麼,這兩種奶應該選擇哪種呢?

其實各有利弊。低溫奶最大的優勢就是:原封不動地保存了牛奶裡很多生物活性物質。但是它的保存條件很苛刻,所以在長途旅行或者是抗震救災時,這種奶就不太適合。而常溫奶雖然可以解決長期保存問題,但是它裡邊很多生物活性物質,或者營養素在某種程度上被破壞了。

所以選擇什麼樣的牛奶,取決於用在什麼樣的場合。不過,如果去超市選擇了低溫奶,回家以後千萬不要煮沸它。因為這樣會把低溫奶裡的生物活性物質滅活,等於花了低溫奶的價格,買了常溫奶。

我們團隊主要研究牛奶的營養成分,以及喝進去以後,如何通過胃腸道的微生物影響人的健康。

比如說我們關注乳製品如何影響肌肉健康。生理活動各個方面都需要肌肉,舉個例子,人類耳朵裡有一塊很小的肌肉,它的作用就是將聲音信號傳遞給大腦。老年人隨著生年齡增長,肌肉會發生一定的萎縮。如果這個肌肉發生萎縮,就會造成老年人聽不太清楚。

我們課題組希望通過天然的乳製品,來做一些營養幹預,那麼我們首先瞄準的就是肌肉健康。

哪一類人最需要這種肌肉健康的關愛?

癌症人群。因為癌症人群的肌肉會被大量地消損。肌肉裡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它不僅與運動相關,在一些應急情況下,它還會分泌一些物質把自己降解掉、犧牲掉。犧牲的產品——大量蛋白質,尤其是一些優質蛋白質,會提供給人體的其他重要器官,讓它們正常工作。

舉個例子,一個擁有非常強勁肌肉的男人得了新冠,等他很幸運地康復後,他的肌肉消減了到比正常人還要低。但是多虧了他強大的肌肉保護,否則他其實很難熬過這一段時間。

下面這張照片是我們用牛奶,對癌症人群進行肌肉乾預。癌症人群的大腿肌萎縮的很厲害,理論來說這塊肌肉應該非常豐富。通過兩個月的幹預,我們取得了一個很好的幹預效果。局部肌肉的組織切片顯示,幹預以後肌肉纖維之間的距離會增大。

做這種人群幹預,尤其是牛奶營養幹預,需要注意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雙盲原則。所謂雙盲原則,就是實驗的設計者跟最後實驗數據的獲取者,中間要通過一個密碼轉移的過程。轉移的啥?轉移的是分組信息。除了實驗研究者,所有的參試者也不知道自己用的到底是哪一種乳製品。

雙盲機制就是為了避免研究者或者參試者的主觀影響。比如我覺得吃這種食品好,然後就會心理暗示自己——而這會影響數據的準確性。

我是一個交叉學科培養出來的科研工作者,本科學植物,碩士和博士主要是在基礎醫學院,學微生物與免疫的相互作用。畢業以後去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腸道的微生物如何調控免疫發育。

2014年我進入了營養所,主要開展乳製品營養的相關研究。

為什麼我會選擇乳製品?因為我覺得以牛奶為代表的乳製品,其實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食物體系。乳製品裡含有很多營養素,或者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生物活性物質的成分和含量,都會因不同的乳製品有波動性變化,所以很有多樣性。

另外一方面,我們研究的關注點是人群健康。人是非常複雜的有機體,父母給的基因都不一樣,腸道裡的微生物組成也不一樣,每個微生物自己也攜帶基因,所以它們組成的基因組又不一樣。

我們整個人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每天喜歡吃啥、生活習慣、以及情緒都不一樣,這些都會影響到健康的諸多方面。所以這個研究就變成了一個多因素對多因素的研究。

在以前,其實這種多因素的研究很難,因為沒辦法鎖定其中一個變量。但是隨著科學發展,尤其是交叉學科的融入,給這種多因素對多因素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或者是方法。我們可以利用多組學、生物信息學、甚至機器學習,它們的交叉融合,使我們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了解多體系的協作作用。

所以我們團隊的主要任務或者說使命,是希望讓每一個人根據自己的基因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乳製品,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享受到乳製品帶來的健康效應。

亞洲人有一個特點叫做乳糖不耐,很多人想喝牛奶,但是因為體內缺少一種乳糖酶,所以一喝牛奶就容易發生腹瀉。這也嚴重影響了飲奶體驗。

怎麼辦?我們有一個想法,腸道微生物是人體裡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中有一些很常見的益生菌,我們能不能讓它們攜帶乳糖酶,再將它做成類似牛奶伴侶的東西,放在牛奶中。

這樣的話,乳糖不耐的人喝牛奶的話就很容易了,因為益生菌就能分解掉乳糖,至少可以最大限度減少牛奶帶來的不好體驗,享受它給人類帶來的營養。

謝謝大家。

演講嘉賓任廣旭:《每天早上七點送到你家門口的牛奶,裡面都有啥?》 | 攝影:VPhoto

作者:任廣旭

監製:吳歐

策劃:麥芽楊

編輯:範可鑫

排版:雷昱兒

原標題:《奶一口為什麼能滿血復活?母乳了解一下 | 任廣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母乳真的比動物奶好嗎?
    確切地說,如果能屏蔽一切其他相關因素的話,不用人奶餵的孩子還真就輸在起跑線上了。Q&AQ: 同是哺乳動物的奶,人奶是不是比牛奶、羊奶更好?母乳餵大的孩子會更聰明健康嗎?A: 同是哺乳動物的腦袋,人腦袋和牛腦袋、羊腦袋差別大了,奶怎麼會一樣呢?若要將其全部成分做個比較需要費很大的篇幅,我們先只看下母乳的成分之一——蛋白質。按每100克奶計算,人乳的蛋白含量是09克,而牛乳的蛋白含量是33克。咦?居然是牛乳的蛋白含量高!不過,多多益善不是在什麼時候都成立的。
  • 奶太多=母乳餵養順利?不要被無良催乳師帶偏了
    4.這位媽媽每天花這麼多時間排空乳房,她是否能愉快地與寶寶相處、輕鬆享受生活?很多母乳餵養的專業人士都會感嘆當今母乳餵養的大環境差,科學的母乳餵養知識科普不到位、家庭和社會對母乳媽媽支持不夠、母乳餵養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太多等等。
  • QQ 影音滿血「復活」,是情懷還是「最後掙扎」?
    12 月 28 日消息,兩年前被騰訊放棄的「QQ影音」突然滿血復活,推出了號稱「久別重逢,煥新而來」的 V4.0 版本更新,QQ 影音官方網站也進行了全新改版,據官方介紹 QQ 影音 4.0 是新一代純淨播放器,新版對視覺性能進行了全面升級,能夠支持播放更多的視頻格式,重新定義了流暢清晰。
  • 海賊王中能滿血復活的6種特殊能力,1種靠眼淚,1種靠打針
    今天筆者要為您介紹《火影忍者》中能滿血復活的特殊能力。一般來說,人受傷斷骨基本上都是要依靠手術,吃藥,打點滴,而後加上細細調養方能痊癒,但在動漫中,就是有一些奇怪的人設,他們有的用自己能力特性滿血復活,有的靠著自己獨有的身體結構來滿血復活,所以接下來筆者就為您介紹動漫中能使人滿血復活的6種特殊能力,還望喜歡。
  • 你的母乳是什麼顏色?哪種更有營養?黃、灰、白、綠顏色大起底
    不少母乳餵養的媽媽們說:「我感覺我的奶水特別稀」「我的奶水比較黃」「我奶水顏色很淡」「家裡人跟我說,你的奶水怎麼跟水似的?」每次吸奶,出來的母乳顏色總有些不一樣,為了能讓寶寶吃上一口放心的口糧,為了能讓寶寶營養跟得上,媽媽們沒少操心。各種顏色的母乳到底是不是正常?又為什麼我們奶水會變成這樣的顏色?
  • 一口毒奶是什麼梗 從電競術語延伸到網絡用語
    毒奶這個詞源自於電競,遊戲中負責加血的輔助角色為隊友恢復生命值, 被簡稱為「奶」,那麼毒奶顧名思義,就是「奶裡有毒」,食用就死翹翹了,現在泛指反向加油的意思,表面在鼓勵你,實際上卻越鼓勵越輸。
  • 手機快充大揭秘:一分鐘原地滿血復活是不是夢?
    其實這也是我們離不開手機的現代人的夢想,大多數人巴不得一分鐘原地滿血復活! 用戶的強烈需求,讓快充技術應運而生。那麼到底什麼是快充,它是如何實現的呢?將來能不能實現一分鐘原地滿血復活呢?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現代手機電池——鋰離子電池。
  • 泰國特色「毒奶按摩」,遊客點名要體驗,服務完身體滿血復活!
    引言:「泰國特色「毒奶按摩」,遊客點名要體驗,服務完身體滿血復活!」歡迎收看本期本期內容,小編在此感謝觀眾大大們的賞臉,小編致力於傳播最優質的旅遊內容,讓你足不出戶,看遍世界!有人經常問小編,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 觀賞魚突然暴斃很常見,為什麼有些快死的魚,很快又滿血復活了?
    看到這個題目很多魚友一定會說,突然暴斃的觀賞魚倒是很常見,但是已經不行的觀賞魚,突然間又滿血復活的,我們幾乎看不到,這種情況怕是少之又少吧?即使在太陽下暴曬一兩個小時之後,再把它們放到魚缸裡也會存活,這樣的魚我們就不要被它們給輕易欺騙了,它們是完全可以滿血復活的。
  • 這6種情況下,母乳會變成毒奶,母乳媽媽一定要慎重!
    母乳,被稱作「上帝的禮物」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母乳是任何代乳品都無法比擬的營養聖品,是寶寶從出生到初步成長期的最佳食物。不過人吃五穀雜糧,總會患病,寶媽和寶寶也不例外。 所以在生病的時候到底要不要餵母乳,成了寶媽們最關注的事。
  • 日本打造新版《哥斯拉》 時隔12年怪獸滿血復活
    日本打造新版《哥斯拉》 時隔12年怪獸滿血復活 時間:2014.12.0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姬忠鵬 夏澤
  • 米粉可以用母乳或配方奶衝調嗎?關於米粉輔食五大問題,一次說清
    編輯:邱寫寫輔食是寶寶從母乳到自然食物的重要過渡,輔食的引入不僅肩負著鍛鍊寶寶牙齒咬合、臉部肌肉發育的重要使命,更是和營養攝入、身體發育息息相關。輔食的第一餐也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育兒領域的主流觀點是,輔食第一餐選擇含鐵米粉,但是米粉究竟如何選、怎樣衝調,也是一個大問題。米粉可以用母乳或配方奶衝調嗎?
  • 非洲「逆天」的怪魚,土裡沉睡4年,遇水「滿血復活」
    我們一起來看看,非洲「逆天」的怪魚,土裡沉睡4年,遇水「滿血復活」!>原因這種休眠時期一般能長達幾個與、甚至幾年,最多的能不吃不喝長達4-5年,因此也被非洲人民稱為「活化石」。在這休眠時期,他們的代謝率會降低到原來的六十分之一,消耗量極低,是一種通過調慢生物鐘的方式來延長壽命,重點是土裡沉睡4年,遇水「滿血復活」,就像這樣,完全的活躍,看不出來是吃土好幾年的魚,但是如果因為連續多年的乾旱,那麼這個肺魚也會涼的。
  • 毅力號火星車滿血復活,NASA:已退出安全模式
    在普通吃瓜群眾看來,這似乎是一個天大的問題,因為對於一項耗資高達27億美元的火星探測項目來說,剛剛發射升空,就遇到莫名其妙的問題,實在是令人不敢相信,甚至一些群眾驚呼:這還沒到火星上呢,就已經凍僵了,毅力號真能在火星上工作?
  • 百聞牌不夜之火:日和坊雖不能直接秒殺,能給主C滿血秒殺的能力
    祝福之水:帶兩張,瞬發,全體回血。可以搭配覺醒後的海坊主,給全體加3點攻擊力。也可以在三費前一回合或關鍵時候,奶一口,保護一下我方下回合爆發的式神。還可以在有禪心的時候幫助過牌。巨浪:帶兩張,打快攻神技,快攻式神一般是4血,直接巨浪加A,不僅能解對面戰鬥區式神,還能留著盾站場。三費時還可以幫忙海坊主疊攻擊力。
  • 「小眾奶」火了!低脂、減肥、能代替母乳……功效真這麼神奇?
    「小眾奶」真相大揭秘1「奶中之王」——羊奶 更接近母乳?網傳「羊奶更容易吸收,營養更好,適合新生兒飲用」,並稱羊奶在國際營養學界被譽為「奶中之王」。在特種奶中,我國只允許羊奶和犛牛奶用於生產嬰幼兒奶粉。一些推銷羊奶粉的微商,稱羊奶粉比牛奶粉更接近母乳。美國、歐洲的部分國家均把羊奶視為營養佳品,歐洲鮮羊奶的售價是牛奶的7倍。還有人建議患有過敏症、胃腸疾病、支氣管炎症或身體虛弱的人群以及嬰兒飲用羊奶。
  • 腦供血不足,如何讓大腦「滿血復活」?不妨每天做好3件事
    事實上有很多好的習慣都能促進大腦的供血,下面3件事簡單的事就能達到這樣的需求,讓大腦快速「滿血復活」。均衡飲食調理:好的飲食習慣對於讓大腦滿血復活的意義是非常大的,腦供血不足最直接的原因是血液不足或者供血輸送不上,而這兩點通過飲食均衡調理的作用都是非常顯著的。
  • 母乳不夠怎麼辦?做好五點,讓母乳源源不絕
    對胎寶寶來說,母乳是最完美的食物,一般來說,大多數寶媽在生產完後都能提供足夠的奶水給寶寶,但也有少數媽媽因為奶水太少甚至沒有奶水,不得不放棄母乳餵養。母乳不夠怎麼辦?其實只要做好母乳餵養的關鍵點,讓母乳回歸,甚至源源不絕並不難。
  • 中國移動滿血復活?5G用戶淨增1187萬,網友:說好的攜號轉網呢?
    中國移動滿血復活?5G用戶淨增1187萬,網友:說好的攜號轉網呢?說起移動,小夥伴們都很熟悉,畢竟在國內三大運營商的當中,移動的用戶是最多的,用戶總量已經超過聯通、電信的總和,當然也是「套路」最多的存在,很多看似正常的套餐和活動的背後,往往有各種套路,也難怪攜號轉網後,移動短短幾個月就有數百萬用戶轉出,然而到如今,中國移動滿血復活?5G用戶淨增1186萬,網友:說好的攜號轉網呢?
  • 媒體調查成都媽媽賣奶:每天富餘200ml奶
    奶太多了,孩子吃不完,每天都要擠兩三遍,基本每袋都是100ml左右,自己吃的東西很平淡,反正我的小孩長得很好,用具也經常消毒。每袋賣20元左右,按量算。日期新鮮。」「本人奶水較多,冰櫃已經存滿,倒了又可惜,希望可以幫到奶水不足的寶媽們。奶水是一個月內的,每袋180毫升左右,需要的請聯繫。」這些媽媽在吆喝的同時會留下微信,邀請需要購買奶水的媽媽們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