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GPS:人類記憶的管理辦法

2020-12-06 生物谷

(圖片來源:www.npr.org)

2015年11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幫助我們在超市裡尋找方向的大腦工作系統也同時幫助我們儲存與搜索一生的記憶。最近一項發表在《Neuron》雜誌上的大鼠水平的文章表明了這一觀點。

他們發現,一類能夠鎖定動物所在地理位置的的特殊大腦系統同時能夠追蹤時間與距離。這也許解釋了大鼠及人類大腦能夠有效管理包含時間與空間信息的記憶。

這類被稱為「網格」細胞(Grid cells),"能夠把一件事情發生的時間與空間信息線性化排列並儲存起來"。該文章的作者,來自波士頓大學腦與記憶研究中心的主任Howard Eichenbaum說到。

「網格」細胞於2005年首次由挪威科學家發現,他們在2014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至今,這類細胞被認為主要實現了類似GPS定位的作用,從而幫助大腦構建外部環境的地圖。

"這首次證明了該類細胞同時能夠記錄時間方面的信息,而時間是記憶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助理教授Joshua Jacobs說到。

這一發現使得許多關於導航與記憶相關的研究聯繫到了一起。

很多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大腦中負責導航的區域同時參與了記憶的形成。同時,他們也知道該區域,即海馬體與嗅內皮層區域影響了老年痴呆症的發生。

"患有阿茲海默症的患者同時也具有導航方面的缺陷", Eichenbaum說到,在缺乏GPS的情況下,他們難以將自己合理地定位於環境中,從而導致迷失的情況發生。

這項以大鼠為對象的研究希望了解更多關於導航與記憶之間的關係。他們研究團隊將大鼠放置於跑步機上,同時對GPS細胞進行檢測。

他們指出,即使動物們一直在跑步,他們的空間位移卻並沒有改變。因此,大腦中的GPS並不能夠僅僅通過運動模式或者環境的變化而激活大腦中的「網格」細胞。

然而,大部分坐「網格」細胞可以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受到激活。他們不再受到視覺信息的影響,而是受到奔跑的裡程或經歷的時間的影響。

"所以說,可能是在大鼠奔跑時間達到5秒時,大腦中的GPS細胞同時激活,而在跑步機上進行實驗,也會發現大鼠每經歷一段時間就會有GPS細胞激活的反應"。這說明網格細胞並不會記錄空間,而是會記錄時間。

時間是人類組織與管理記憶的重要工具。大腦通過這種方式吸納了人們一生中的種種經歷。

打個比方,你可以通過想像假如自己鑰匙放錯了地方之後將會發生什麼事情來了解記憶的管理方式。"你可能會想你是在哪裡把鑰匙放下的,然後可能會去想是什麼時間。最後,通過反覆地會想從而縮短那個可能的時空"。

你正在做的,就是尋找你的時空坐標,就像在城市中行駛的過程中尋找自己在哪裡一樣。

Jacobs認為進化導致了大腦產生了一類簡單的處理手段——"導航",用於處理一些十分複雜的問題,管理記憶。即便如此,他也懷疑僅僅從大鼠在跑步機上的這幾秒鐘得出這麼多的結論有點解讀過度。

如果位於海馬體與嗅內皮層的「網格」細胞真正幫助我們管理與探尋我們的記憶,它們所能表示的時間長度就不僅僅是幾秒而已,而是一生的長度。"這將會是科學研究的大飛躍"。 (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During Running in Place, Grid Cells Integrate Elapsed Time and Distance Run

DOI: http://dx.doi.org/10.1016/j.neuron.2015.09.031

Summary

The spatial scale of grid cells may be provided by self-generated motion information or by external sensory information from environmental cues. To determine whether grid cell activity reflects distance traveled or elapsed time independent of external information, we recorded grid cells as animals ran in place on a treadmill. Grid cell activity was only weakly influenced by location, but most grid cells and other neurons recorded from the same electrodes strongly signaled a combination of distance and time, with some signaling only distance or time. Grid cells were more sharply tuned to time and distance than non-grid cells. Many grid cells exhibited multiple firing fields during treadmill running, parallel to the periodic firing fields observed in open fields, suggesting a common mod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in the absence of external dynamic cues, grid cells integrate self-generated distance and time information to encode a representation of experience.

 

相關焦點

  • 尋烏公司車輛gps設備管理辦法GPS招商
    尋烏公司車輛gps設備管理辦法GPS招商一經查實,人還能獲得10—100元不等的現金紅包。據透露,半年中,通過「交通拍客」App上傳的有獎行為累計3552起,受理查處1080起,佔提交數的30.4%。包括吉利在內的G20保障用車上也將安裝設備,上路監督。
  • 防城港gps車輛管理終端GPS使用方法
    防城港gps車輛管理終端GPS使用方法配合高效節能技術,實現超長待機。鄭州德寶專業生產:跟蹤_gps車輛管理系統_gps車輛監控系統_gps車輛管理_gps汽車防盜器_gps車載定位_汽車_車載gps_gps防盜器_gps_gps定位_GPS,歡迎選購,n狡猾的毒販利用黑色包裹並用磁鐵將其吸附在大貨車底部,而且在大貨車上安裝了跟蹤,一旦位置發生變化。
  • 「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具有超強記憶能力的「最強大腦」是如何練就的?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團隊對「過目不忘」背後的神經機制進行了研究,認為這些其實都是人類的工作記憶,而工作記憶的好壞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 Nat Neurosci:電腦模型揭示大腦如何管理短期記憶
    2020年10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工作記憶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這種短期的記憶召回方式是人們如何解決問題或執行任務的關鍵。然而,大腦如何管理工作記憶卻一直是個謎。現在,Salk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計算模型,該模型顯示了大腦如何使用特定類型的神經元在短期內維持信息。
  • 植入大腦晶片可望使人類擁有超強記憶
    向人腦中植入大腦晶片、讓人類擁有超人的記憶力,這聽上去好似科幻片中的情節。
  • 新知|「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具有超強記憶能力的「最強大腦」是如何練就的?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團隊對「過目不忘」背後的神經機制進行了研究,認為這些其實都是人類的工作記憶,而工作記憶的好壞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把信息深深刻在腦海裡並不容易在生活中,從看到目標到記住目標,似乎是一個簡單且常見的過程,但這對人體來說卻是一個「浩大工程」。
  • 還有誰分得清東南西北 依賴GPS危害大
    迷失在自己很帥的世界裡無法自拔    UCL(倫敦大學學院)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該成果顯示使用衛星導航系統的駕駛員會降低我們的方向感,導致人腦對方位記憶的敏感度大大降低
  • 人類首次精確發現大腦記憶形成原理
    目前,科學家首次精確發現人類大腦記憶是如何形成的。英國萊斯特大學一支研究小組能夠探測到人們大腦記憶歸檔經歷事件所激活的神經細胞。這項「特殊發現」可能有助於更好地解釋記憶損失,以及研究新的方法治療阿爾茲海默症和其它神經系統疾病。研究小組發現當新的記憶形成時,大腦神經細胞如何有區別地立即激活。
  • 我們的大腦與記憶機制
    你對自己的大腦了解多少?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聰明的腦袋,擁有超強的記憶力,一旦需要哪方面的知識,就可以迅速提取並給出正確的答案。不管是學生,還是出來社會工作了,都是對記憶有要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記憶。那有的人就辯解說,我的記憶差,我有什麼辦法呢?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長記憶方面的高手,擁有很強的記憶能力的。這不是在說大話,是有科學根據的,只是你們缺乏對大腦的認知,不清楚它有什麼具體功能,不清楚它在記憶東西的時候是怎麼分工的,除了死記硬背,你別無其他辦法了,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記不住,記不久。大腦是分為左腦和右腦兩部分。
  • 新知|「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具有超強記憶能力的「最強大腦」是如何練就的?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團隊對「過目不忘」背後的神經機制進行了研究,認為這些其實都是人類的工作記憶,而工作記憶的好壞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 科學家發現記憶並不僅僅是儲存在大腦中的,而且記憶可以進行轉移
    有一種觀點認為,每個人之所以是獨特的,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擁有著不同的記憶,可以說一個人的行為處事與他所保有的記憶是密切相關的,不同的記憶會造就不同的人格。而這些珍貴的記憶都是保存在我們的大腦之中的。即使是一些認為意識與大腦獨立存在的科學家也毫無疑問的承認記憶是存在與大腦之中的,如果意識,也就是所謂的靈魂和大腦相脫離,那麼也會瞬間喪失所有的記憶。雖然人類的大腦構造極為複雜,而人類對於大腦的研究也極為有限,但是迄今為止我們還是知道記憶儲存在大腦的什麼地方。當然,人類存儲記憶並不只是為了存儲,而是為了使用,所以記憶會在大腦的神經突觸之間進行傳遞。也只能在神經突觸之間進行傳遞。
  • 科學家運用數學編碼來破解我們人類大腦的記憶
    我們人類大腦的記憶就像是一臺錄音機一樣,總是能夠盡職盡責地記錄著我們所看到以及聽到的所有信息,而且還能夠回放這些信息,並且我們研究發現人類大腦的記憶趨勢是可塑的,無論是我們自己的經歷還是他人的意思,相關的記憶都是可以被寫入和重寫。
  • 人類大腦記憶是如何產生的? 操控記憶的時代可能已經不遠了
    在腦科學領域的飛速發展的今天,或許操控人類記憶痕跡的時代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什麼是記憶?1904年,德國生物學家理察·西蒙(Richard Semon)提出了一個觀點,指出記憶的痕跡是由一組不連續的大腦細胞連接之後拼湊起來的。他將這種想像中的生理迴路稱為「engram」,即「記憶痕跡」。
  • 科學家藉助新技術「觀看」人類大腦記憶通道
    新華網洛杉磯8月10日電(記者高原)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歐文分校10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藉助最新發明的技術,看到人類大腦中通往記憶區域的一條通道
  • 大腦晶片首次進行人類測試,增強記憶指日可待?
    這一革命性的植入式設備已經有助於小鼠和猴子的記憶編碼,現在它正在人類癲癇症患者身上進行測試,這是令人非常興奮開端,會加速記憶修復領域的快速發展。然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團隊的首要工作是破解記憶編碼。解碼記憶一開始,Berger就知道他所面臨的是個大問題。
  • Cell·女朋友走丟了,大腦GPS這樣操作?科學家揭示記憶如何支撐大腦...
    土豪叫個滴答專車不用腦子直達,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啟動大腦內部GPS系統小毛驢找到目的地。首先大腦會搜索出與目的地B的海馬位置細胞,並啟動它,隨後另外一種能夠產生坐標體系的網格細胞開始工作,進行精確定位與路徑搜尋,並找到最短路逕到達目的地。
  • 不儲存記憶!人類大腦拋開後這樣 它本身是記憶
    大腦收集、聯繫並創造這些片段的能力便構成了每段回憶的基礎,往大了說,也就是構成你這個人的基礎。這不只是某種形上學的、詩意的表達方式。每段感覺經歷都會激發神經元細胞的變化,改變它們相互聯結的方式。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大腦便是由回憶構成的,而回憶又會不斷重塑你的大腦。
  • 大腦是如何進行記憶的?
    不管是學生,還是出來社會工作了,都是對記憶有要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記憶。比如說,公司領導交代你一件重要事情,你把它忘記了,導致公司損失了一個大客戶;你跟領導在開會,會議結束後你既然不知道領導講了什麼,布置了什麼工作等等,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現象。那有的人就辯解說,我的記憶差,我有什麼辦法呢?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長記憶方面的高手,擁有很強的記憶能力的。
  • 這款大腦晶片 讓人類擁有超能力和完美記憶
    但是之前都是把晶片植入到手臂、手腕等處,大腦作為人體的控制中心,對於人類來說至關重要,所以在人類大腦植入晶片一直以來都飽受爭議,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對於在大腦植入晶片會感到興奮與恐懼。在大腦植入技術方面,已經有多家企業進入該領域內。
  • 科學家聲稱:未來人類可將大腦記憶上傳下載
    目前科學家正逐步接近以計算機存儲方式複製人腦記憶的技術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記憶能否像計算機數據一樣上傳下載呢?科學家稱目前還無法實現,但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未來幾十年很可能實現,之後還能恢復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