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藉助新技術「觀看」人類大腦記憶通道

2020-12-03 cnBeta
新華網洛杉磯8月10日電(記者高原)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歐文分校10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藉助最新發明的技術,看到人類大腦中通往記憶區域的一條通道,這一發現將有助於及早診斷阿爾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

公報說,藉助這項新技術,研究人員利用核磁共振儀,拍攝到負責大腦記憶的一條通道的清晰圖像。研究人員對一批18歲至89歲的志願者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測試,取得滿意效果。

負責這項研究的神經生物學家斯塔克說,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通過非侵入方法直接觀察人類大腦中的通道,現在終於實現了這一目標。過去,研究人員只能通過解剖實驗鼠或靈長類動物大腦的方法,才能看到這條通道。

斯塔克說,隨著年齡增長,人類大腦會逐漸退化,從而影響記憶力。通過直接觀察大腦中的這條記憶通道,醫務人員可判斷被觀察者記憶能力的退化程度,這將有助於及早診斷阿爾茨海默氏症。

相關焦點

  • 美發現大腦中通往記憶區域的通道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歐文分校10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藉助最新發明的技術,看到人類大腦中通往記憶區域的一條通道,這一發現將有助於及早診斷阿爾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 公報說,藉助這項新技術,研究人員利用核磁共振儀,拍攝到負責大腦記憶的一條通道的清晰圖像。研究人員對一批18歲至89歲的志願者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測試,取得滿意效果。
  • 科學家聲稱:未來人類可將大腦記憶上傳下載
    目前科學家正逐步接近以計算機存儲方式複製人腦記憶的技術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記憶能否像計算機數據一樣上傳下載呢?科學家稱目前還無法實現,但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未來幾十年很可能實現,之後還能恢復檢索。
  • 科學家關於大腦的研究有新突破,未來人類能夠保存大腦記憶?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在人體死亡後還會持續運行一段時間,這是通過對人死亡後依然記錄到的腦電波分析後得出的結果,以前認為這些電波只是大腦在生物放電,然而研究發現這些腦電波是有意識地思考,特別是那些在睡眠中死亡的人在一段時間裡大腦似乎並不知道身體機能已經停止,而依舊呈現中睡夢中的腦電波狀態
  • 科學家剖開大腦深入研究記憶過程:操控人的記憶可行
    正是有了用光激活的「鑷子」,科學家才得以對記憶痕跡迴路進行精細的剖析。2012年,日本生物學家利根川進利用光遺傳學技術,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裡首次揭示了記憶痕跡的真實存在。在去年4月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利根川進的實驗室又揭示了記憶痕跡如何在大腦海馬產生,然後上傳、存儲到大腦皮層的詳細過程。對記憶保存細節的解析,為扭轉記憶失敗或記憶過於活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科學家運用數學編碼來破解我們人類大腦的記憶
    我們人類大腦的記憶就像是一臺錄音機一樣,總是能夠盡職盡責地記錄著我們所看到以及聽到的所有信息,而且還能夠回放這些信息,並且我們研究發現人類大腦的記憶趨勢是可塑的,無論是我們自己的經歷還是他人的意思,相關的記憶都是可以被寫入和重寫。
  • 人類首次精確發現大腦記憶形成原理
    目前,科學家首次精確發現人類大腦記憶是如何形成的。英國萊斯特大學一支研究小組能夠探測到人們大腦記憶歸檔經歷事件所激活的神經細胞。這項「特殊發現」可能有助於更好地解釋記憶損失,以及研究新的方法治療阿爾茲海默症和其它神經系統疾病。研究小組發現當新的記憶形成時,大腦神經細胞如何有區別地立即激活。
  • 人類大腦記憶是如何產生的? 操控記憶的時代可能已經不遠了
    在腦科學領域的飛速發展的今天,或許操控人類記憶痕跡的時代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什麼是記憶?1904年,德國生物學家理察·西蒙(Richard Semon)提出了一個觀點,指出記憶的痕跡是由一組不連續的大腦細胞連接之後拼湊起來的。他將這種想像中的生理迴路稱為「engram」,即「記憶痕跡」。
  • 人類的記憶能被提取出來嗎?科學家將通過機器揭開人類思維!
    對於記憶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他的研究,並且一直在尋找各種記憶方法。近年來很多國家的科學家開始在細胞甚至分子水平對記憶進行研究,試圖剖析記憶的奧秘。那麼記憶真的可以被人類提取嗎?而且有報導稱科學家將通過機械揭開人類思維!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記憶?
  • Nature Commun:科學家發現記憶在大腦產生了「指紋」
    Nature Commun:科學家發現記憶在大腦產生了「指紋」 2020-11-23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類大腦為什麼不能三心二意?科學家發現,大腦迫切需要注意力
    就人類文明而言,大腦的進化是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標誌。儘管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不能準確地描述人類大腦是如何開始進化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大腦在人類文明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最近幾年,藉助先進的科技,科學家們在大腦的研究中,發現了許多獨特的現象,例如,我們很難一心一意,而且非常需要注意力的幫助
  • 華東師大科學家破譯「大腦記憶密碼」(圖)
    該研究所林龍年副教授與美國波士頓大學錢卓教授合作,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大腦記憶的編碼單元,並使人類能夠通過儀器監控直接看到大腦在學習過程中是如何形成記憶的。這一重要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科學院院報》。  小鼠主演「恐怖片」  為了獲取大腦記憶的「密碼」,科學家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恐怖片」,讓幾隻試驗用的小鼠充當主角。
  • 研究新發現!刺激大腦海馬體的不同部位可以增強或控制記憶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你知道大腦海馬體的哪些區域需要刺激,那麼記憶是有可塑性的。這一發現有一天可能為PTSD、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如果科學家可以操縱你的大腦,讓創傷記憶失去對你心靈的情感控制,結果會怎樣?
  • 「記憶麵包」真的存在?科學家發現AI可激發大腦潛能
    說到「黑匣子」,人類大腦可能是其中最難解的。無數科學家感嘆,它的機理太過複雜,以至於我們無法窺見其中的門道。幸運的是,雖然僅靠自己我們無法解開這個謎團,但加上機器的力量,結果卻可能有所不同。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當他們在低官能期刺激大腦的記憶區域時,測試對象能獲得更高的分數(如果在高官能期施加刺激,效果則恰恰相反)。這是一項重大發現,可惜無益於治療。因為研究人員只有在做了記憶測試後,才能定義記憶力和大腦狀態之間的關係。而如果想要增強記憶力,就必須在記憶的過程中施加脈衝刺激。現在,Kahana和他的同事們藉助機器學習算法完成了閉環。
  • 神經科學家利用VR技術識別與記憶有關的大腦區域
    VR/AR是近年來的熱門技術,在國內也呈現出突飛猛進之勢。不僅僅是遊戲,VR/AR技術已經漸漸地滲透進許多行業,如醫療、教育、旅遊等等,相信不久的未來VR/AR技術將對我們每天生活的這個社會各方面造成影響。日前,加州大學研究員利用VR技術識別與記憶有關的大腦區域,幫助他們深入了解不同大腦區域如何在情景中收集記憶。
  • 滬科學家描繪大腦"記憶"路線圖
    東方網10月28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大腦的構造精微,每日事務重重。「工作記憶」是其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它是一種重要短時程記憶,將信息短暫儲存,以備後用。它如何在大腦中完成「路線圖」?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主持的一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科學》雜誌,該成果「定位」工作記憶在大腦前額葉中的區域。
  • 大腦如何處理轉瞬即逝的信息?滬科學家揭示「工作記憶」新發現
    (B)存在爭論的兩種工作記憶信息存儲機制。(C)頭部固定的小鼠行為訓練裝置。(D)一個基於嗅覺刺激的工作記憶行為範式。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供圖   大腦如何處理轉瞬即逝的信息?
  • 大腦把記憶存在哪兒了?技術複雜 但原理很簡單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一個神經元,只有在出現天行者盧克(Luke Skywalker,電影《星球大戰》中的角色)的圖片,或者計算機屏幕上顯示他的名字,以及播出由計算機合成的名字讀音時放電。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通過直接記錄單個神經元的放電情況,就可以實現這類觀察研究。另外一些更常用的技術,例如大腦功能成像技術,可以觀察受試者在執行一個特定任務時整個腦區的活動情況。
  • 新實驗成功從大腦記憶中提取出臉部圖像
    掃描人類大腦並直接提取其中記憶的圖像信息之可能存在於科幻片中嗎?當然不是,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在人類大腦視覺信息處理領域去得了巨大進展,他們能夠通過「讀心術」來還原大腦記憶中的一張人臉模型。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記憶的奧秘!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人類大腦記憶的奧秘,分享給大家!科學家成功揭示大腦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Hippocampal Pathway Gates Novelty-Induced Contextual Memory Form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開了記憶形成的新基石,文章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大腦中海馬體區域的特殊信號通路,同時還揭示了該通路如何控制機體經歷新環境時形成的新記憶。
  • 看到記憶的印跡:神經科學家們如何定位、喚醒甚至偷換記憶
    藉助新興的腦部成像技術,神經科學家們得以「看到」與特定記憶相關的特定神經細胞,了解記憶形成和喚起的規律,並成功地重新激活記憶通路。福爾摩斯對茉莉是粗魯,抑或只是無知無覺?不同的觀眾看完留下不同的記憶「我們正處於黃金時代」,Josselyn說道,「我們有了解答古老問題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