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關於大腦的研究有新突破,未來人類能夠保存大腦記憶?

2020-12-03 趣味科學人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在人體死亡後還會持續運行一段時間,這是通過對人死亡後依然記錄到的腦電波分析後得出的結果,以前認為這些電波只是大腦在生物放電,然而研究發現這些腦電波是有意識地思考,特別是那些在睡眠中死亡的人在一段時間裡大腦似乎並不知道身體機能已經停止,而依舊呈現中睡夢中的腦電波狀態,在正常狀態下如果停止供血五分鐘大腦就會缺氧死亡。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醫院裡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在觀察的4個患者裡只有一名患者在心臟停止跳動後大腦依然在活動,似乎大腦不知道身體死亡就會繼續工作,這或許意味著每個人會經歷到不同的死亡過程,這項研究結果引出了另一個與生命相關的問題,如何判定人真正死亡的時間?尤其在器官捐獻上,這項指標非常重要,這意味著器官捐獻者的大腦可能會體驗到整個手術的過程。

人類對於大腦的研究非常久遠,尤其是馬斯克投資的神經網絡公司Neuralink在去年公布了一項腦機接口技術——在大腦裡植入智能晶片幫助殘疾人控制電器,這項技術在影視作品經常可以看到,但要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還處於摸索的階段,人們尤其害怕這種植入晶片會不受控制而反過來控制人類行為,在現在一些智能機器身上就能看到AI技術的強大,雖然馬斯克的人機接口技術技術還處於實驗階段,但未來真正應用到人類身上只是時間問題了。

大腦控制著人體的大多數功能,其實發現大腦比身體晚死亡並不奇怪,在理論上大腦甚至可以脫離人體在合適的環境中獨立存活下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已經有人為了治療腦損傷在嘗試把大腦中的記憶複製到電腦中,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這些保存的記憶甚至可以藉助設備重新「活」過來,或許未來的人類會藉助這種方式實現「永生」的目的。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世界!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擬將微晶片植入大腦 可保存十年記憶信息
    科學家正在研究大腦海馬體組織,它負責大腦形成長期記憶,可持續10年時間【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認為一種晶片能夠在受損大腦組織保存記憶信息長達10年,未來兩年有望植入中風和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恢復他們的記憶。
  • 科學家聲稱:未來人類可將大腦記憶上傳下載
    目前科學家正逐步接近以計算機存儲方式複製人腦記憶的技術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記憶能否像計算機數據一樣上傳下載呢?科學家稱目前還無法實現,但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未來幾十年很可能實現,之後還能恢復檢索。
  • 大腦記憶永久保存?
    大腦是人類最重要的器官,有可能永久保存,把記憶上傳到網絡雲端嗎?美國一間新創公司正在研發這種保存大腦記憶的技術,不過想參加的人得三思,因為一旦開刀,實驗者死亡後恐怕永遠無法復活。外媒報導,一間由2位MIT畢業生成立的新創公司要給大眾一個機會來永久保存記憶,但首先他們要先把你殺了。加州的新創公司Nectome推出保存大腦計劃,他們稱你喜歡書本上那些章節、蘋果派的經驗、跟家人朋友一起吃飯的回憶等等,都能透過低溫防腐技術保存下來。計劃的目標是那些絕症患者,這間新創公司已有人排隊等開刀,有大約25人已付1萬美元訂金。
  • 科學家剖開大腦深入研究記憶過程:操控人的記憶可行
    正是有了用光激活的「鑷子」,科學家才得以對記憶痕跡迴路進行精細的剖析。2012年,日本生物學家利根川進利用光遺傳學技術,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裡首次揭示了記憶痕跡的真實存在。在去年4月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利根川進的實驗室又揭示了記憶痕跡如何在大腦海馬產生,然後上傳、存儲到大腦皮層的詳細過程。對記憶保存細節的解析,為扭轉記憶失敗或記憶過於活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微晶片植入大腦可保存5到10年的記憶—新聞—科學網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一支美國研究小組認為,一種微晶片能夠有助於建立受損大腦組織的記憶,預計未來兩年內將植入志願者大腦。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記憶的奧秘!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人類大腦記憶的奧秘,分享給大家!Hippocampal Pathway Gates Novelty-Induced Contextual Memory Form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開了記憶形成的新基石,文章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大腦中海馬體區域的特殊信號通路,同時還揭示了該通路如何控制機體經歷新環境時形成的新記憶。
  • 人類大腦記憶是如何產生的? 操控記憶的時代可能已經不遠了
    隨著時間推移,它們會被轉移到大腦的外層——大腦皮層。在早前的研究中,如果對患者的大腦皮層進行電刺激,他們就會喚起特定的記憶。  這些記憶的上傳通常與信息的壓縮有關,有點類似我們壓縮電腦文件,以進行長期保存的方式。此前研究者認為,這一過程發生在數天時間內。這種粗線條的認識直到5年前才有所改變。
  • 人類大腦十大未解之謎:關於人類的大腦其實很可怕
    這是因為目前科學家還沒有揭開這個謎底。一種可能是:做夢過程中通過刺激大腦分子間的信息神經鍵對大腦進行鍛鍊。另一個理論是,人們夢到白天不能顧及的任務和情感,這個過程可以幫助人們鞏固思想和記憶。一般而言,科學家贊同夢境會在淺睡時發生的觀點,他們稱這一時期為雷姆期睡眠。  人類大腦十大未解之謎之:睡眠  人的一生要花費四分之一的時間睡覺。
  • 新研究 | 揭示成年後人類大腦神經元仍可再生
    去年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說,早在青春期到來之前,人類大腦中具有學習和記憶功能的海馬體就不再產生新細胞了。不過,《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近日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類在90多歲高齡時依舊能產生新的腦細胞。
  • 「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反之,如果不能將新的知識內化於已有的知識當中(即無法與原有的神經網絡形成有效的連接),則很難被吸收,就會出現「總是記不住」的情況。此外,許順江表示,日常生活中年齡(腦老化)、壓力、腦外傷、缺氧和糖尿病等多種因素都會對人的記憶力產生影響。工作記憶背後的「關鍵人物」研究大腦的科學家之間有個玩笑:如果神燈只能增進你的一種能力,那麼就請將你的工作記憶能力提高一倍。
  • 科學家運用數學編碼來破解我們人類大腦的記憶
    如果我們的大腦能夠像是手機的存儲卡一般有選擇性的記憶,而且不會丟失那麼我們就不會擔心以後想要記住的那些信息會被丟失而不想,畢竟記憶可直接被刪除這樣的一種新的方式應該是人們都非常嚮往的,科學家首先是在小老鼠以及猴子的身上做了相關的實驗,結果發現這種大腦晶片真的能夠幫助這些小動物的記憶力。
  • 新知|「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具有超強記憶能力的「最強大腦」是如何練就的?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團隊對「過目不忘」背後的神經機制進行了研究,認為這些其實都是人類的工作記憶,而工作記憶的好壞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把信息深深刻在腦海裡並不容易在生活中,從看到目標到記住目標,似乎是一個簡單且常見的過程,但這對人體來說卻是一個「浩大工程」。
  • 從保存記憶到超級大腦!人類「永生」在望?馬斯克面臨最大攔路虎
    一石激起千層浪,瞬間所有人都在幻想從保存記憶到超級大腦再到人類但是現如今Neuralink的技術真的能帶領人類直接達到科幻般的未來嗎?分析其實驗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依舊很遙遠。科學院大學博士介紹說,神經元方面,活體神經元經過電刺激之後的放電反應其實也並不新鮮,同時還指出,對於整個行業的現狀來說,並沒有出現太意外的東西,遠遠談不上腦機接口的和手機通訊的重大突破
  • 研究新發現!刺激大腦海馬體的不同部位可以增強或控制記憶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你知道大腦海馬體的哪些區域需要刺激,那麼記憶是有可塑性的。這一發現有一天可能為PTSD、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如果科學家可以操縱你的大腦,讓創傷記憶失去對你心靈的情感控制,結果會怎樣?
  • 植入大腦的微晶片可保存人們的大腦記憶內容
    這項研究令研究小組非常興奮,他們認為一種記憶設備可能複製患者5-10年的記憶存儲。南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神經系統科學家特德-伯傑(Ted Berger)教授指出,我們並不是將某人的記憶返回至大腦,而是通過一個晶片植入器複製大腦記憶。
  • 未來大腦將植入記憶晶片
    人類的大腦是最複雜的器官,以至於到現在我們對自己大腦的真正了解還知之甚少,但是這似乎並沒有停止人們對探尋自己大腦的腳步。最近來自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正在致力於研發出一款超迷你微型晶片,可以將它植入到人類的大腦中來恢復記憶神經細胞,未來將會幫助由於疾病、意外或戰爭導致的大腦受損者恢復記憶。
  • 新知|「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具有超強記憶能力的「最強大腦」是如何練就的?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團隊對「過目不忘」背後的神經機制進行了研究,認為這些其實都是人類的工作記憶,而工作記憶的好壞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 Cell:研究揭示大腦工作記憶新圖譜
    2020年10月1日訊/生物谷BIOON/---在《細胞》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提供了證據,表明工作記憶並不是整齊地局限在一個大腦區域,而是需要至少兩個大腦的同步活動。這一發現挑戰了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工作記憶只是大腦一部分的假設,並有助於科學家查明其遺傳和機制基礎。
  • 科學家藉助新技術「觀看」人類大腦記憶通道
    新華網洛杉磯8月10日電(記者高原)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歐文分校10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藉助最新發明的技術,看到人類大腦中通往記憶區域的一條通道
  • 大腦GPS:人類記憶的管理辦法
    他們發現,一類能夠鎖定動物所在地理位置的的特殊大腦系統同時能夠追蹤時間與距離。這也許解釋了大鼠及人類大腦能夠有效管理包含時間與空間信息的記憶。這類被稱為「網格」細胞(Grid cells),"能夠把一件事情發生的時間與空間信息線性化排列並儲存起來"。該文章的作者,來自波士頓大學腦與記憶研究中心的主任Howard Eichenbaum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