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到底要不要聽音樂?對駕駛有什麼影響?附贈歌單

2020-11-27 骨頭撩車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加上國產汽車的崛起,也越來越多的朋友都擁有了自己的座駕。相信很多的司機朋友都有開車聽音樂的習慣,據調查72%的美國人、91%的英國人都有這習慣,咱們國人的比例也不在少數。

甚至咱們有些很喜愛聽歌的朋友還進行了改裝汽車音響(小編正是其中之一)。那麼開車聽音與究竟對駕駛安全有沒有影響?是利還是弊?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討論一下:

咱們先說開車聽音樂的好處:

1.放鬆心情、緩解疲勞

這是首先最明顯的,尤其是開長途的時候,音樂的旋律能疏導大腦,改善枯燥無味的感覺,讓人體分泌多巴胺,降低皮質醇,讓精神更加亢奮,提升工作效率(有研究顯示聽歌可以提高25%的工作效率),尤其是聽到自己喜愛的歌曲,更能引發腦內啡,讓人感覺」爽「。

2.改善氣氛

有時候同乘的乘客或者司機有可能是不是很熟悉的朋友、陌生人。那麼此時聽歌會改善下尷尬氣氛,也能增加話題。

現在我們說說開車聽音樂的弊端:

1.對耳朵、眼睛帶來直接影響

假如音樂音量在90分貝以上,相當於身處在嘈雜的環境中,此時耳朵就開始會覺得吵雜,而且會降低司機眼睛亮度區分敏感度,120分貝以上不僅耳朵比較難承受造成損害,而且眼睛亮度區分敏感度會降到22%。所以音量越大不僅對耳朵有影響,對眼睛清晰度也是有影響的。

而且有些節奏比較快、亢奮的歌曲會加快人的心跳,讓血液流動速度變快,從而影響人對速度的判斷,讓司機不自覺的加快車速。而有些節奏太過舒緩的音樂就不是提神了,相反則是催眠曲,會讓人更想打瞌睡。

其次據相關調查顯示,當音樂音量在75分貝以下時,司機對突發緊急情況判斷出錯率是低於24%,若是音樂音量增大到95分貝以上時候,則判斷出錯率會達到40%以上。

2.分散注意力:

很多司機朋友聽歌時候喜歡去撥弄調節音樂(音量、上下一曲、翻看),有多功能方向盤的車子還好,沒有的就是直接用手去操作,眼睛則不由自主離開駕駛視線,增加事故危險。

甚至有些朋友聽到比較亢奮的歌曲會激動得手舞足蹈,這也是大大增加了駕駛危險性。

還有些感性的司機朋友聽到某些歌曲時,會想起歌曲相關的事物、人和故事(例如前任)從而回憶或者聯想,注意力就自然被分散了。

3.複雜車況時幹擾了外界信息

當我們開車至交通複雜的環境時候,周邊環境車輛行駛的發動機聲音,汽笛,人聲等等都是會直接影響駕駛判斷的因素,當車內音量過大,相當於完全屏蔽掉這些信息,大大增加了駕駛危險,增加了事故率。

所以很多交警其實是很不提倡司機們在開車時候聽音樂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么正確聽音樂?

調小音量:這是首先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合適的音量對駕駛是有幫助,一般建議60分貝以下。人正常交談的音量是40-60分貝,一般我們不要蓋過這個分貝比較適宜,通俗點講就是不要連講話聲音都聽不清楚了。

複雜路況不要聽歌:上面已經說過了,所以複雜的路段是建議關閉音樂的,畢竟安全才是首位。

選擇合適的音樂:搖滾,DJ歌曲非常不適合開車的時候聽。根據英國心理學會西蒙·摩爾博士的研究,適合開車時候聽的音樂應該是跟人的心跳頻率差不多節奏、節拍的歌曲,即60-80次每分鐘。這樣的歌曲會讓人愉悅,專注,緩解疲勞等,對駕駛是有幫助的。下面為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適合開車時候聽的歌單。

綜上所述:合理正確的聽歌對我們開車是有幫助的,作為交通的直接參與者,開車始終都是要安全第一,這是每位司機都需要謹記的。

今天的汽車乾貨就給大家分享到這,歡迎大家關注、分享轉發、討論交流!

骨頭撩車原創,抄襲必究!

也可以關注私信直接發送歌單喲!

相關焦點

  • 開車聽音樂會對駕駛產生什麼影響?
    聽音樂對駕駛有什麼影響?對駕駛沒有直接幫助那麼它對我們的駕駛,是沒有直接幫助的,幾乎所有的研究都證明聽音樂是不會直接提高或者降低駕駛者駕駛水平的。也就是說我們開車的時候放個音樂,它是不會突然把一個新手變成一個熟練的老司機,對提升駕駛水平沒有幫助。
  • 老鼠為什麼要學習開車?手動駕駛,還會倒車的老鼠更快活
    練車場是一塊150cm*60cm的平整場地,很安全,四周有保護牆。當老鼠學會開車,成功啟動汽車後,會獲得脆麥圈當獎勵。開動汽車有獎勵,把車開得越遠獎勵越多。如果學會轉彎駕駛的話,有最多的獎勵。
  • 盲人到底是怎麼開車的?
    盲人開車主要有兩種方式。有的是根據副駕發出的導盲指令進行方向和油門的操作。還有一種是使用手杖作為行動輔助工具進行探測、保護和辨識環境路況。自由主義者有多屌的寫實鏡頭無論採用哪種方式,也不管他們開的是法拉利Mondial還是標誌206,從方向盤後面的表情上都明白無誤地顯示出,開車對盲人來說是種無與倫比的極樂快感。
  • 夢見開車撞死人,對現實生活有影響嗎?
    而在現在,出門有滴滴,騎車有共享單車等等。不過隨著汽車數量的不斷加大,所帶來的影響並不好,城市人口的不斷飽和,交通擁擠,人口複雜,還時常發生交通事故。對於開車的人而言,交通事故是最嚴重的噩夢,不是給他人帶來傷害,就是讓自己的後半生無法選擇。那麼如果我們在夢境中開車撞死人,對現實生活有什麼影響嗎?它是否在提醒我們要開車小心呢?本文將對夢見自己開車撞死人進行預示的解析。
  • 開車學英語 事故隱患多
    昨天,讀者王先生致電本報,對不少司機邊開車邊學英語提出質疑。他認為這樣會嚴重分散司機的注意力、導致事故發生。相關專家表示,此種做法不值得提倡。  每天開車上下班的王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曾試聽過一段時間英語教材,「開始就像聽音樂一樣,沒專心聽過,個把月下來,感覺英語水平幾乎沒有提高。」王先生坦言,自己在開車時收聽英語,曾有兩次險些發生追尾、刮蹭事故。
  • 烈日下車內溫度超60℃ 酷暑開車十不要
    微博上,南寧鐵路公安的一則「高溫天汽車變毒氣室,開車的親們傷不起」的微博,引來粉絲們極大關注。高溫天,什麼能做,什麼最好不要做,親們應該多知道一些。烈日下車內溫度可達63.5℃赤日炎炎,開動在烈日下停放的的愛車,往往令人痛苦,打開車門,車內會有一股熱氣衝出。如果是新車,車內的新車味也會格外濃重。
  • 懷孕期間到底適不適合聽音樂呢?答案就在這裡
    不管是電影裡面,還是電視、書籍上面都會建議孕婦,可以適量的放一些音樂讓小寶寶感知到外面的世界,有可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小孩出生以後會有這方面的天賦,但媽媽們,只知道了放音樂,但並不知道什麼樣的音樂是適合你自己的孩子的,又在什麼時間放是最佳的,今天小編就給媽媽們了解一下,什麼方法是最好的
  • 服務區爆滿,油耗子猖狂,到底是什麼「迫使」貨車司機疲勞駕駛?
    「不說了,跑車吧,希望有關部門能站在咱司機的立場上想想,吃的喝的不還是要指望我們拉嗎」疲勞駕駛有多危險?所有卡車司機都知道,專業點講,輕微的疲勞駕駛可能會導致換擋不及時,動作遲緩,重度的疲勞駕駛會導致失去對車輛的控制,後果不堪設想。
  • 喜多嫂丨寶寶多聽音樂,到底有沒有用?
    時下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讓寶寶多聽音樂,能讓寶寶變得更聰明伶俐,智慧超絕,以後,也會變得更加有音樂天賦。這樣的說法到底是不是空穴來風?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寶寶在出生之後,離開了媽媽溫暖的子宮,對於外部的陌生環境,需要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此時的小寶寶需要一個好的環境,而舒適動聽的音樂,可以更好地安撫小寶寶。
  • 帶病開車很嚇人 身體「亮黃燈」最好也別開車
    喻紅旗連忙上前詢問,發現開車的是一名中年女司機,此時,該女士臉色發白渾身在抽搐。女士斷斷續續告訴他,她家住吳江區盛澤,今年45歲,姓周,上午出門的時候並沒感到身體有什麼異樣,沒想到,車子開上高架沒多久,就感覺全身開始發麻,完全使不上勁,勉強到石湖路段時,手腳已經不聽使喚了,於是只能停車。見對方情況非常嚴重,喻紅旗連忙將警車停在路邊,將周女士攙扶到後座,緊急駕駛周女士轎車趕往就近的中醫醫院急救。
  • 孩子,從小聽音樂與不聽音樂有2大差別!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你會經常讓孩子聽音樂嗎?從小聽音樂的孩子,會有什麼不一樣?你知道不同年齡的孩子聽什麼音樂最好?後來有不少世界各地的心理學家多次研究,得到的結論也不一致。有些研究結果證實「莫扎特效應」真實存在,有些研究結論認為「莫扎特效應」純屬瞎扯。最新的有關研究來自2016年中國的科學家堯德中的研究,他創意性地讓一群小老鼠聽莫扎特的音樂,發現小老鼠的新生神經元有所增加,證實「莫扎特效應」的確對兒童智力有正面的影響。或許沒過多久又有新的結論。
  • 開車大聲聽音樂致車主耳聾 壞習慣傷聽力
    很多人都有這麼個習慣:一上車就喜歡把音樂打開,而且聲音還開得很響。專家說,這是個很不好的開車習慣。有位長途車司機就因為長期有這個壞習慣,聽力出現了問題,昨天,他在市中醫院,被醫生診斷為噪聲性耳聾。
  • 開車的時候為何有人一踩一松油門?這樣對車子好嗎?為何要這樣?
    也即勻速給油是最省油的一種開車方式。加速松油空檔滑行再加速的駕駛模式,在手動擋車型中,肯定是比勻速駕駛要省油的,當然這是不安全也不提倡的。這裡面一定要強調空擋滑行,發動機在任何轉速檔位下勻速行駛,都脫不開一個自身轉化效率和傳動係數阻力的魔咒。只要不影響行駛感覺,怎麼舒服怎麼來。
  • 不唬你,3.8億駕駛人,2.5億輛汽車,它們才是傷人的老虎!
    侃天侃地侃汽車,東西南北有正宗!我是侃車官。近日,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全國機動車與駕駛人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億輛,其中汽車2.5億輛;機動車駕駛人4.2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3.8億人。
  • 偏光鏡和普通墨鏡到底有什麼區別?為什麼開車戴偏光鏡更安全?
    那麼偏光鏡有什麼特殊之處呢?偏光鏡偏光鏡是一種可以讓定向光線透過的鏡片,如果生動一點的形容可以理解為百葉窗效果,把百葉窗調整為水平狀態,可以看到窗外的景色,同時還能不受刺眼陽光的影響,所以有偏光功能的鏡片可以過濾散射、屈折、反射等各種因素所造成的刺眼眩光,最終的效果就是跟影響觀察的雜光強光說再見,而整體環境的光線並不會大幅度變暗,需要觀察的東西還能看的真真的。
  • 新手開車怎麼判斷兩邊車輪位置,在窄路彎急怎樣通過才不會刮蹭?
    為了杜絕疲勞駕駛,我研究了十幾年,從剛開始吃辣椒,扇耳光,擰大腿,大聲聽音樂(後來發現音樂聲越大,反而越容易疲勞),故意回憶痛苦的往事轉移睡意,還用磁帶錄製玻璃破碎的聲音,,,。目前全人類解決疲勞駕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停車休息,可是人們的投機意識和僥倖心理太重,總覺得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然後,就,,永遠都不用堅持了。
  • 交警怒斥:根本就不懂開車!
    對於許多司機更是討厭下雨天了,雨水會造成他們視野受阻,前方道路的可見度就極大的縮短,對行車有著很大的影響,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所以在下雨天有很多的行車規矩,例如正確的使用閃光燈,開車多年的老司機自然是知道的,但對於一些沒有經驗的司機卻並不知道下雨天到底要怎樣正確使用閃光燈。有很多的司機認為,看得見就可以不用開燈了。
  • 是什麼偷走了你的聽力?常坐地鐵戴耳機聽音樂的你,要注意
    到底多久時間、多大音量會導致聽力損失風險?有數據顯示,90-100分貝會使人的聽力受損,100-120分貝使人難以忍受,幾分鐘就可暫時致聾。研究則表明,入耳式耳機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70%以內時,使用時長應該控制在4-6小時以內;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80%以內時,使用時長應該控制在1-2小時以內。頭戴式耳機調到最大音量的60%時,每天應該控制在1小時內。
  • 醉酒駕駛開車回家,交警夜查把他「拿下」
    「開車不飲酒,酒後不開車」,這是一句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宣傳語,但仍有個別駕駛員抱有僥倖心理。近日,哈爾濱交警部門在開展夜查工作中,查獲一名醉酒駕駛人,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厲處罰。駕駛人動作僵硬的打開車門,搖晃了半天才勉強站定,面對現場交警的詢問,十分誠實的交代了自己酒駕的違法事實。據駕駛人任某供述,當晚與幾個朋友在附近吃飯,本打算如果喝了酒便不再開車,可能是聊的過於投機,幾個人前前後後點了許多酒,最後喝了多少自己都已記不清楚。
  • 開車進隧道注意事項有哪些
    開車進隧道注意事項有哪些即將進入隧道標誌是在隧道入口之前的標配,通常要求限速40或者60,看到隧道標誌牌一定要提前進行減速,千萬不要急速駛入。因為隧道入口處會有一個短暫的視力盲區,你根本無法判斷隧道內的情況,等到能看清的時候已經根本來不及剎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