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加上國產汽車的崛起,也越來越多的朋友都擁有了自己的座駕。相信很多的司機朋友都有開車聽音樂的習慣,據調查72%的美國人、91%的英國人都有這習慣,咱們國人的比例也不在少數。
甚至咱們有些很喜愛聽歌的朋友還進行了改裝汽車音響(小編正是其中之一)。那麼開車聽音與究竟對駕駛安全有沒有影響?是利還是弊?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討論一下:
咱們先說開車聽音樂的好處:
1.放鬆心情、緩解疲勞
這是首先最明顯的,尤其是開長途的時候,音樂的旋律能疏導大腦,改善枯燥無味的感覺,讓人體分泌多巴胺,降低皮質醇,讓精神更加亢奮,提升工作效率(有研究顯示聽歌可以提高25%的工作效率),尤其是聽到自己喜愛的歌曲,更能引發腦內啡,讓人感覺」爽「。
2.改善氣氛
有時候同乘的乘客或者司機有可能是不是很熟悉的朋友、陌生人。那麼此時聽歌會改善下尷尬氣氛,也能增加話題。
現在我們說說開車聽音樂的弊端:
1.對耳朵、眼睛帶來直接影響
假如音樂音量在90分貝以上,相當於身處在嘈雜的環境中,此時耳朵就開始會覺得吵雜,而且會降低司機眼睛亮度區分敏感度,120分貝以上不僅耳朵比較難承受造成損害,而且眼睛亮度區分敏感度會降到22%。所以音量越大不僅對耳朵有影響,對眼睛清晰度也是有影響的。
而且有些節奏比較快、亢奮的歌曲會加快人的心跳,讓血液流動速度變快,從而影響人對速度的判斷,讓司機不自覺的加快車速。而有些節奏太過舒緩的音樂就不是提神了,相反則是催眠曲,會讓人更想打瞌睡。
其次據相關調查顯示,當音樂音量在75分貝以下時,司機對突發緊急情況判斷出錯率是低於24%,若是音樂音量增大到95分貝以上時候,則判斷出錯率會達到40%以上。
2.分散注意力:
很多司機朋友聽歌時候喜歡去撥弄調節音樂(音量、上下一曲、翻看),有多功能方向盤的車子還好,沒有的就是直接用手去操作,眼睛則不由自主離開駕駛視線,增加事故危險。
甚至有些朋友聽到比較亢奮的歌曲會激動得手舞足蹈,這也是大大增加了駕駛危險性。
還有些感性的司機朋友聽到某些歌曲時,會想起歌曲相關的事物、人和故事(例如前任)從而回憶或者聯想,注意力就自然被分散了。
3.複雜車況時幹擾了外界信息
當我們開車至交通複雜的環境時候,周邊環境車輛行駛的發動機聲音,汽笛,人聲等等都是會直接影響駕駛判斷的因素,當車內音量過大,相當於完全屏蔽掉這些信息,大大增加了駕駛危險,增加了事故率。
所以很多交警其實是很不提倡司機們在開車時候聽音樂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么正確聽音樂?
調小音量:這是首先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合適的音量對駕駛是有幫助,一般建議60分貝以下。人正常交談的音量是40-60分貝,一般我們不要蓋過這個分貝比較適宜,通俗點講就是不要連講話聲音都聽不清楚了。
複雜路況不要聽歌:上面已經說過了,所以複雜的路段是建議關閉音樂的,畢竟安全才是首位。
選擇合適的音樂:搖滾,DJ歌曲非常不適合開車的時候聽。根據英國心理學會西蒙·摩爾博士的研究,適合開車時候聽的音樂應該是跟人的心跳頻率差不多節奏、節拍的歌曲,即60-80次每分鐘。這樣的歌曲會讓人愉悅,專注,緩解疲勞等,對駕駛是有幫助的。下面為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適合開車時候聽的歌單。
綜上所述:合理正確的聽歌對我們開車是有幫助的,作為交通的直接參與者,開車始終都是要安全第一,這是每位司機都需要謹記的。
今天的汽車乾貨就給大家分享到這,歡迎大家關注、分享轉發、討論交流!
骨頭撩車原創,抄襲必究!
也可以關注私信直接發送歌單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