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疫情防範裡的優等生-虎嗅網

2021-01-11 虎嗅APP


壓平曲線


疫情爆發後,歐美國家經常用「壓平曲線」這個詞解釋它們的防疫策略。其原意是降低疫情傳播速度,避免醫療系統過載,從而逐漸度過疫情。


但是宣傳多了,這個詞逐漸脫離了其原有的意思,越來越像一句胡話,仿佛當咒語念,曲線就真的能被壓平。


具體採取什麼措施,真正談起它的時候,人們往往沉默,因為在選擇採取這一措施的時候,一些人的感染和死亡就已經被合法化了。


更讓人感到猶疑的是,最初「壓平曲線」和英國提出的「集體免疫」配合出現,帶著嚴重的綏靖味道,這很老英倫。其實選擇了壓平曲線,而不是採取極端封鎖措施,主動碾碎曲線的時候,政府就已經做出了一個倫理選擇:犧牲少數人生命權,保證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包括健康的和經濟的。


當然,「壓平曲線」本質上是個防疫原則,具體措施做得好,也可以達成較好的防疫效果。雖然確實很可惜,這次疫情註定會有人離世,但只要曲線別太高,早早壓平降低損失也是可以的。


就怕某些國家念著「壓平曲線」的經,早期幾乎什麼都不做,比如英國,喊起了「集體免疫」的口號,早期連檢測都做不好。在疫情初期的遲疑,讓1萬多人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世界,而且還沒結束。


其實英語國家裡防疫優等生也是有的,那就是澳大利亞。英美還在為疫情焦頭爛額,澳大利亞的曲線已經被壓平了。


如今澳大利亞的每日新增確診數已經被壓到了100例以下,總死亡人數並未超過70。澳大利亞衛生部長格雷格·亨特在4月13日對媒體的講話中確認:澳大利亞壓平了曲線,這是令人欣喜的。



首席衛生官在公布數據的時候,其實還是透露了很大的樂觀情緒:因為澳大利亞的現實情況比預估好了至少一倍不止。在3月下旬的日新增病例持續在四百左右時,當時澳大利亞健康保護高層委員會做出的最樂觀預估是累計病例到15000例的時候迎來疫情高峰,如果失控可能會上升到35000例左右,結果沒想到一系列措施讓新增速度在沒過5000例時就已經降了下來。



許多採取壓平曲線策略的國家在澳大利亞這裡看到了希望:不完全封城也是可行的,學校開放是可行的,基本買賣可以正常的,不必採取極端措施犧牲經濟的。


但實際上這種希望是很虛妄的。


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很適合防疫,而且澳大利亞為這場疫情做的準備是很周到的,措施也很得力。具體到澳大利亞做的好的地方,主要可以總結為以下三條:


尊重專家:醫學的事讓專業的人做

嚴格執法:政策的事讓普通的人懂

分段升級:經濟的事讓所有的人活


尊重專家


早在2006年的時候,澳大利亞健康保護高層委員會就已經成立,法律規定它是緊急衛生事件發生後的主要決策組織,由各州的首席衛生官和聯邦衛生官組成。而這些官員都是在不同醫療領域身經百戰的學者專家。


這相當於在疫情發生後,澳大利亞的張文宏和鍾南山們能迅速主導政策制定,所有決策部門圍繞他們給出的意見運作。


這個理想的體系,在現實中也是真槍實幹地執行了下去。


疫情中一個重大的分歧是澳大利亞中小學要不要停課,民眾們都希望課程能夠停止保證孩子們的安全,但政府沒有選擇停課。


如果學生在當時出現閃失,那麼這屆政府會賠上所有的政治生命。但這是委員會做出的專家意見,政府選擇執行下去。委員會當時給出的理由是:最可怕的情景是醫療系統過載,醫護人員此時是最珍貴的資源,假如學校停課,將會造成30%的醫務人員無法正常工作,加上國際上的數據表明兒童的死亡率和傳染率較低,所以學校必須開放。因為醫學專家的意見,政府不惜以停發補助為威脅,逼迫已經停課的學校重新開放。


對於專家意見的尊重,讓澳大利亞的抗疫政策執行起來沒有邏輯矛盾,也就保證了執行速度。從旅行禁令的宣布到全國施行社交禁令,中間沒有因為政治考量而影響執行進程的時刻。


還有一個細節,那就是4月1日,維州警方表示,在執行第三階段的社交禁令時,分居的情侶不可以串門,這是對剛發布不久的新規定的一個解釋說明。但是維州的首席衛生官員在當日下午表示,考慮到這個政策不太人道,且該行為帶來的大規模傳播風險較低,所以允許分居情侶見面。他的建議很快就得到了採納。



在這裡說這樣一個事,並不是要支持那些不顧健康風險為愛平山海的情侶們,而是想說明:在疫情控制上,澳大利亞政府完全聽從並信任來自首席衛生官員的決策和建議,這成為了澳大利亞抗擊疫情成功的重要基石。


這聽上去似乎沒什麼了不起,但事實上許多國家的悲劇,正是因為政治壓過了科學。美國在對抗疫情上的出師不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白宮對於疾控中心的意見搖擺不定,川普顯然一開始對股票指數比對防疫更上心,等到工作重心放到防疫上的時候又張口就來,現在福西在川普身邊站著如嘍囉,真是個悲劇。


但在政治和科學之間,澳大利亞選擇了聽取專家意見。政令能出於一,就能為之後的一切鋪平了道路。


選擇在關鍵時刻聽取專家意見,可被視作澳大利亞在防疫時的結構性勝利。


嚴格執法


面對爭論很多的口罩問題,澳大利亞像很多國家一樣選擇了不戴。當然這也不能怪澳大利亞政府什麼,因為全澳只有一個口罩工廠,年產量不超過1000萬,在疫情最初的時候政府還派了軍隊去幫忙監工,因為工廠實在太小了,最後只可憐巴巴地派了14個人過去。最後產量也沒提高多少——因為來自中國的無紡布不夠用。


這時候全民戴口罩肯定是不可能的了,最後衛生官員給出的建議是:人與人在交流的時候必須保持1.5米的距離,勤洗手,咳嗽用胳膊肘捂住口鼻。


澳大利亞和芬蘭不太像,不是人人都有社恐,平常人們打招呼還是喜歡握個手,聊個天,撞個肩。最初政策出臺的時候,支持走嚴格抗疫路線的華人社區都非常擔心:這種無法強制執行的社交距離令,能有人聽麼?


但令人欣慰的是,絕大多數人非常配合,不到幾周的時間裡人們就適應了新的社交規範,超市、銀行、郵局甚至畫下了地標,提醒人們遵守1.5米社交禁令。



這只是自覺的勝利嗎?倒也不是,這還多虧特殊時期執法嚴格,各州都撥付了警力專門進行執法。


墨爾本第一張罰單就開給了一家華人飯店。這罰款說來也很痛心,當時政府要求所有餐飲企業關閉堂食,只開放外賣。這家生意受到影響的餐館老闆,就和朋友在飯店裡喝起了悶酒,其實本身早都不對外開放了,但聚餐被警察現場抓包,就給這家餐廳開了5000多澳元的罰單。


對企業嚴格,對個人也一樣。維多利亞州一名市長,在街上喝了瓶啤酒,被視為了破壞社交禁令,被罰了款以後,還專門拍視頻道歉。最慘的是新南威爾斯州的藝術部長,獨自去了自己的度假小屋還撒了謊,被網友揪出來痛罵了一頓,最後還是被執行了罰款。


控制社區傳播出現的一個意外情景是鄰居舉報——國外玩舉報這一套也是相當熟練的。新南威爾斯州的數據是一天之內警方收到了500多個鄰居舉報,維多利亞州的數據是警方的罰款一半是鄰居舉報。搞得人盡皆知的一個例子是,墨爾本7個中國留學生偷偷摸摸地在一起聚到了家裡吃了頓火鍋,結果被鄰居檢舉,一口氣罰了1萬多澳元。


強烈的社會公民意識,嚴格的執法,再加上社區的嚴格監督,讓抗疫措施最後落實到了個人。


不過說到底還是嚴格執法,不留執法漏洞,才能在特殊時期養成良好的習慣。從上到下不開口子,不給權貴和外國人特權,這一點值得很多國家借鑑。


反觀英國,當鮑裡斯·詹森在3月中旬強烈建議民眾不要去餐廳和酒吧之後,他父親仍然表態要去酒吧。可見建議是沒什麼用的,還是需要強力的執法措施,一視同仁的罰款在澳大利亞起到了作用。


分段升級


在這場人類與病毒的戰鬥中,殺傷力更高的,很可能是活動限制帶來的經濟下滑。在財政政策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宣布關閉社會活動,影響可能比傳染病本身還來得大。在處理疫情時同時處理經濟問題,是相當嚴峻的考驗。


澳大利亞還是按照專家建議,封鎖國家的措施是分階段逐步升級的。


國際上,在處理最初來自中國、伊朗、韓國、義大利病例的時候,澳大利亞選擇了對這些主要輸入國宣布旅遊禁令,不允許來自這些國家的訪客進入澳大利亞;當國際疫情蔓延到歐美的時候,澳大利亞宣布了關閉國境,切斷了最大的海外感染源。防疫和國際交流之間澳大利亞取的是相對平衡的狀態。


當然,孤懸海外的澳大利亞封國也容易。封國措施在哪國都相對簡單粗暴。中國留學生先是必須在第三國隔離十四天,後來澳大利亞就宣布禁止所有外國人入境了。


在國內,防疫工作非常有條理地進行著。在沒有證據顯示社區傳播時,澳大利亞進入了第一階段的社會隔離,當時只要求關閉酒吧、俱樂部、賭場等公共娛樂休閒設施,將聚會人數設置到了500人左右。同時開始放寬銀行貸款門檻,給弱勢群體發放每人750澳元的福利金。


而之後的措施都沿用了這一順序:準備經濟措施-宣布抗疫措施-實施經濟措施。這不僅控制了疫情,還保障了民生。


等開始出現社區傳播後,澳大利亞進入了第二階段,當時將聚會人數降低至100人,關閉所有公共場所,並要求所有公民不得離境。經濟上則配合了「維持工作」的新福利政策:政府直接幫助企業給員工發工資,每人每周750澳元,保障了企業和個人不崩潰。


等到進入了第三階段,也就是大規模社區傳播出現時,政府要求民眾放棄所有非必要出行,一律在家隔離,除了購買物資、出門鍛鍊、看病和工作外,不得出行。在失業問題浮出水面時,又配套出了租房政策:凍結房東逐客的權力;如果房東減免房租,政府倒是可以減免房東要交的土地稅,獎善懲惡,撈了一波民心。


在最有效控制疫情的措施下,澳大利亞政府也緩和了經濟打擊。在這一系列的操作以後,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成為了10年來澳大利亞支持率最高的領袖。要知道去年大火時他去夏威夷度假,可被嘲諷得厲害。



從經濟和防疫的平衡來看,澳大利亞的防疫措施並未十分激進。這也難免會有一定的漏洞,比如快速追溯病患在當地無法完成。目前中國和新加坡的做法是使用健康碼,依靠手機APP強制完成,澳大利亞剛剛提出這個設想就遭到了民眾的強烈反對,看來西方人的隱私觀念還是重。


人們期待著澳大利亞能夠和一直以來一樣,找到自己獨特的應對方式應對這個難題。目前,醫療組正在對排汙系統進行測試,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追蹤下水道內的冠狀病毒,來追蹤新疫情的爆發。


成功的根源是什麼?


在4月7人的時候,聯邦首席衛生官對公眾展示了最新的預測:模型顯示義大利、紐約的可怕情況不會出現在澳大利亞,曲線被壓平,而且現實還要比預計好很多。


比起疫情還較為嚴重的歐美國家,澳大利亞如今能把曲線壓平,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成績了。


澳大利亞獨特的地理位置,遠離各大洲而且地廣人稀,算是澳大利亞壓平曲線的先天優勢。但也不可忽視,相比起它說英語的英美老乾爹,澳大利亞的政府早早做起了準備,而不是僅僅拋出概念就不再採取措施,寄希望於疫情「突然消失」。


回顧澳大利亞的準備工作,其實澳大利亞準備已經算比較早的了。


2月18日,離世界衛生組織在3月11日宣布新冠進入全球大流行,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天的時候莫裡森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在會前就放出風來將有重大的事件宣布。新聞發布會開始後,他對著全國的媒體說:我們不管世界衛生組織怎麼說,我們做的預測是疫情近在咫尺,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我們該問自己的問題不再是這件事會不會發生,而是這件事哪時候會發生,最壞怎麼樣。


在告知了公眾澳大利亞即將面對的嚴重問題後,他拿出了一份文件:《澳大利亞衛生部針對新冠病毒的緊急響應計劃》。



在病毒還未在澳大利亞本地傳播前,澳大利亞已經制定了從官僚系統運作、醫療資源調配、社區分工、甚至是疫情結束後如何恢復正常的全面計劃。


2月18日文件被公布的那一天起,澳大利亞整個社會都開始瘋狂運作起來,準備這一場艱難的戰役。


直到13天之後,到了三月份,澳大利亞才出現了第一例當地人傳人案例。


澳大利亞還迅速組成了一個應急決策組——國家內閣(National Cabinet),這個決策組由各州州長和聯邦總理組成,每周二、周四開會重新審議現狀和修訂決策,這保證了全國的政策的協調性和及時性。


之前的山火也成為了冥冥之中對澳大利亞的佑護。因為這場災難,澳大利亞官僚系統的組織能力和資源調配能力都得到了鍛鍊。當時,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都拉響了最高級別緊急狀態,總理還去夏威夷度了假。那時候出現的問題以及批評,成為了疫情中的寶貴經驗,逼迫沒有官員敢懈怠,甚至在周日晚間11點,總理都可能出現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新的抗疫措施。


「多難興邦」也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亞官僚系統的運行速度,最後跑贏了病毒傳播速度。


但澳大利亞和世界上其它基本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一樣,對疫情如何結束有著自己的難題。未來國境開放是否能夠應對輸入型病例,目前澳大利亞還沒有把握。


另外,正如我之前文章寫過的那樣,疫情在中國爆發時,澳大利亞的旅遊業就受到了衝擊。等到疫情全球暴發,澳大利亞哪怕再怎麼兼顧經濟,今年的經濟數據也不會太好看了。



相關焦點

  • 玉米 來自新大陸的「優等生」
    玉米,一年生禾本科植物,8000年前在美洲與人類相逢,此後憑藉著一張張優異的成績單,搭乘哥倫布的船隻橫渡大西洋,再從歐洲傳遍世界,是植物界「優等生」的典範。在10月16日的日記裡,他提到了玉米,將其稱為「印第安穀物」——「這個島(費迪南島)遍地蔥綠,他們全年都耕種和收穫印第安穀物」。1493年3月,哥倫布的探險隊返回西班牙時,獻給西班牙國王的異域禮物裡就有一包金黃的玉米粒,不過當時玉米並未引起重視。歐洲人對這種新穀物的態度雖然好奇,但也不乏傲慢。
  • 駐澳大利亞使館:參加涉水活動需防範海洋動物攻擊
    駐澳大利亞使館:參加涉水活動需防範海洋動物攻擊
  •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提醒防範假冒外交部12308熱線電信詐騙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3月2日訊 據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消息,近日,多名在澳中國公民或外籍華人致電外交部12308熱線稱,收到顯示為12308熱線號碼的來電。中國駐澳使領館謹提醒您切實防範,以免上當受騙。同時,您也可向澳大利亞網絡犯罪在線舉報網ACORN(Australia Cybercrime Online Reporting Network)舉報,涉及個人信息洩露的,可向公民身份和網絡支持服務IDCARE(National Identity and Cyber Support Service)尋求幫助。
  • 駐澳大利亞使館提醒在澳中國公民注意防範煙霾天氣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山林火災高發,目前仍有蔓延之勢。澳氣象局、各州、領地消防和應急部門發布不同級別預警。山火導致的煙霾頻發,空氣汙染加重,影響當地民眾身體健康和正常出行,澳首都地區緊急服務機構已宣布該地區進入戒備狀態。
  • 虎嗅網分析的智慧辦公如何實現?MAXHUB賦能多行業實現智慧辦公
    【天極網IT新聞頻道】今年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讓遠程辦公等線上辦公方式成為企業辦公的新常態。但近日,虎嗅網發布的一篇題為《智能設備一堆,咋還開不好會?》的文章卻指出,遠程辦公趨勢之下,還有個問題急需解決,那就是很多看似「智能」的硬體或軟體僅僅只滿足某一特定場景,割裂的使用體驗難以滿足開會多樣性。
  • 【澳大利亞總理疫情期間拒絕減薪】綜合澳聯社(AAP)、澳大利亞第七...
    【澳大利亞總理疫情期間拒絕減薪】綜合澳聯社(AAP)、澳大利亞第七頻道24日消息,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躋身全球薪水最高的領導人之列,位居全球第五,其年薪高達55萬澳元(約合262萬元人民幣)。
  • 曾向澳大利亞宣戰的小國,在疫情中亡國了 | 趣商業
    ——赫特河公國國歌《它是一塊堅實的土地》文 / 巴九靈在電影《幸福終點站》裡,男主角坐一趟飛機的工夫,他所在的小國家克羅西亞就發生政變了但是,現實生活中還真的有這樣一個小國家,大起大落的程度尤勝於電影裡虛構的克羅西亞:◎ 它國土面積很小,相當於兩個澳門,但政府、學校、郵局全都有;◎ 它沒有常備軍,卻單挑過澳大利亞;◎ 它只有26個常住居民和一些僑民,卻發生過權力的博弈。
  • 中使館籲在賴比瑞亞中國公民注意防範拉薩熱疫情
    中使館籲在賴比瑞亞中國公民注意防範拉薩熱疫情
  • 駐墨西哥使館提醒在墨中國公民加強疫情和安全防範
    駐墨西哥使館提醒在墨中國公民加強疫情和安全防範
  • 常名:非典疫情與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或也有直接關係
    內容提要:中國非典疫情可能屬於境外SARS病毒輸入事件。2001年底和2002年,澳大利亞分別發生歷史上罕見的森林大火,2002年年底中國就發生非典疫情。數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澳大利亞森林大火產生強烈的"蝙蝠衝擊波",可能因此造成蝙蝠病毒跨物種傳播。沾染蝙蝠病毒的肉類可能通過官方進口渠道或隱蔽走私渠道進入中國市場,數次引發中國非典疫情。
  • 澳大利亞保健品巨頭受疫情影響宣布將裁員
    澳大利亞保健品企業澳佳寶8月25日宣布,受新冠疫情影響,上一財年(2019年7月-2020年6月)利潤下降超過60%,企業因此將裁員約10%。 這是2019年8月29日拍攝的兩名工人在位於澳大利亞雪梨的澳佳寶總部工廠工作。
  • 法國多地氣溫突破40℃ 疫情防範面臨高溫考驗
    7月31日,法國遭遇熱浪襲擊,多地氣溫突破40攝氏度,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面臨高溫考驗。 中新社報導,法國氣象部門當天對全法多達32個省份發布橙色警報,要求人們警惕熱浪以及高溫導致的強對流天氣。由於新冠病毒在法國的傳播仍呈加速趨勢,防範疫情也由此面臨高溫考驗。卡斯泰在走訪期間再次強調,對新冠病毒保持警惕是「每個人的責任」。他表示,夏季假期仍然在繼續,但人們都應對疫情變化保持關注。 卡斯泰說,官方建議在今年夏天,民眾應儘量戴口罩,包括在不強制要求戴口罩的公共場所。法國一些地方已開始推行戶外強制戴口罩。
  • 騰訊優圖2020疫情下再出發!專利800+項,AI落地直面碎片化
    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經理吳運聲表示,優圖本次溝通會的主題是——「再出發」,意指在2020年疫情打亂各行各業節奏的背景下,優圖在以全新姿態重啟整個組織和團體。    比如在疫情中,優圖主導的人臉核身為主導的健康碼技術,在全國30多個省市、直轄市、區域得到應用,克服了許多困難。
  • 2020兩會 | 保底線、穩基盤,汽車業爭做優等生
    這是一次特殊背景下召開的全國兩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引發全球經濟動蕩,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並進入常態化,社會經濟逐步復甦,但薄弱環節尚存;這是一次具有特殊意義的全國兩會,除了疫情的偶發因素外,今年還是既定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
  • 港媒刊文抨擊澳大利亞對待中英疫情過於「雙標」 透露澳政府卑劣...
    近日,香港《南華早報》刊登了一篇抨擊澳大利亞政府在對待中國和對待英國的新冠疫情時過於「雙標」,甚至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不是種族主義在作祟的文章。而除此之外,這篇文章中還透露了許多澳大利亞政府近些年幹出的噁心卑劣的事情。
  • ……澳大利亞得了被迫害狂想症?
    這種被害妄想在疫情期間體現的更為明顯,一些澳大利亞政客和媒體反覆將病毒與武漢、中國掛鈎,推動所謂對新冠病毒源頭的獨立調查,甚至要求中國給每個澳大利亞人賠償2萬元。  按理說,中澳之間聯繫非常緊密,中國不僅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最大的旅遊收入和國際學生來源國。  這不免讓人困惑,那些荒誕言行,源自何處,又意欲何為?
  • 國家衛生健康委:本土現有確診病例連續3天上升 防範疫情反彈任務...
    來源標題:國家衛生健康委:本土現有確診病例連續3天上升 防範疫情反彈任務仍然艱巨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記者 邢翀)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宋樹立15日在北京表示,5月14日,全國現有確診病例降至100例以下
  • 蝙蝠「襲擊澳大利亞」,跟中國的疫情有關係嗎?
    最近,很多公眾號和新聞媒體都發表了關於「澳大利亞遭到蝙蝠襲擊」的文章。但具體蝙蝠的數目眾說紛紜,從 30 萬到 70 萬,不一而足。咱先不管多少萬隻,這些文章的內容都非常嚇人,宣稱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不少朋友會擔心,既然中國目前爆發的疫情,源頭(貯存宿主)很可能是蝙蝠,那麼,這種現象會不會導致疫情在澳洲散播開來呢?
  • 中國赴南蘇丹維和醫療隊紮實做好疫情防範工作
    新華網南蘇丹瓦烏1月18日電(彭振綱)針對近日南蘇丹東部湖區出現三例疑似病毒性出血熱致死病例,中國第八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醫療隊紮實做好各項疫情防範工作,確保營區公共衛生安全。據悉,此次疑似病例的出現點距離維和醫療隊所在任務區200餘公裡。
  • 智能體溫檢測紅外熱像儀——為抗疫而生
    2020年疫情以來多數企業面臨沉重的打擊,但也有一些企業站在了「風口」之上,對他們而言,挑戰與機遇,並存!自2020年元月疫情爆發以來,防疫物資必不可少,體溫檢測儀器——成為大多數企業疫情防控的「必備之需」。作為主要生產智能體溫檢測紅外熱像儀等產品的智能製造企業,武漢格物優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物優信」),關鍵時刻為武漢疫情防控貢獻了一份不可缺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