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周豪慎揭示全固態電池內空間電荷層對鋰離子輸運的影響機制

2021-01-10 澎湃新聞

昨日小南推文

看 · 專業的精彩!物理學院:從你的科研世界路過!

全固態鋰電池擁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等優勢,成為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但是全固態電池內正極和電解質的固/固界面還存在諸多難題,尤其是空間電荷層效應。

由於難以將空間電荷層與界面處其他影響鋰離子輸運的因素分離開,所以此前關於空間電荷層對鋰離子輸運影響的研究結果存在大量的分歧。如何選擇性地、定量地研究空間電荷層效應,是理解全固態電池內界面鋰離子輸運行為的一大關鍵。

現代工學院何平教授和周豪慎教授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Marnix Wagemaker教授合作,通過固態核磁共振二維交換實驗和模型計算定量地揭示了空間電荷層在全固態鋰電池內對鋰離子輸運的影響,指出減輕正極和固態電解質之間空間電荷層效應的重要性。

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5月7日在 Cell 系列刊物、國際著名能源期刊 Joule 上以"Revealing the Impact of Space-Charge Layers on the Li-Ion Transport in All-Solid-State Batteries"為題在線發表。(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0.04.002)

圖1. 固態核磁二維交換實驗定量監測LixV2O5-LAGP界面自發的鋰離子交換。(A)LiV2O5-LAGP和(C)Li2V2O5-LAGP的一維核磁共振譜;(B)LiV2O5-LAGP和(C)Li2V2O5-LAGP的二維核磁共振交換譜。

何平教授和周豪慎教授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Marnix Wagemaker教授合作,通過調控正極材料LixV2O5的化學勢,同時巧妙地利用二維核磁交換實驗能夠監測離子在不同化學環境中交換的特性,對LixV2O5正極和LAGP固態電解質界面的空間電荷層效應進行了定量研究。

研究表明,雖然Li2V2O5體相內鋰離子擴散活化能比LiV2O5更低,但是由於其化學勢比LAGP高,導致Li2V2O5-LAGP界面生成空間電荷層,鋰離子在該界面處交換受到阻礙,核磁交換峰強度較弱。而LiV2O5與LAGP化學勢相同,在LiV2O5-LAGP界面處不存在空間電荷層,因此其二維核磁交換譜表現出強度很高的非對角交換峰。

研究人員通過變溫二維核磁交換實驗進一步定量地計算了鋰離子在有無空間電荷層界面處的交換活化能和交換電流密度,結果表明存在空間電荷層的界面鋰離子的交換活化能更低,交換電流密度也更小。

空間電荷層模型的理論計算也表明空間電荷層引起的界面阻抗比不存在空間電荷層的界面阻抗高了4倍多。這一工作通過巧妙而嚴謹的實驗設計和詳細的定量計算,揭示了空間電荷層效應在全固態電池內對鋰離子輸運的影響,從而指出了界面修飾工作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完善了對全固態電池內空間電荷層效應的理解。

圖2.(A)LiV2O5-LAGP和(B)Li2V2O5-LAGP樣品在不同溫度下二維核磁交換峰歸一化強度對混合時間函數圖;(C-D)空間電荷層對界面處鋰離子輸運影響示意圖。

該論文通訊作者為南京大學何平教授、周豪慎教授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Marnix Wagemaker教授。論文第一作者是南京大學現代工學院博士研究生程鑄,該生於2016年從南京大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專項、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基金委重點項目、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以及國家留學基金委(CSC)和荷蘭先進能源材料研究等基金的資助。

原標題:《探索·收穫!現代工學院何平、周豪慎揭示全固態電池內空間電荷層對鋰離子輸運的影響機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現代工學院何平、周豪慎揭示全固態電池內空間電荷層對...
    全固態鋰電池擁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等優勢,成為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但是全固態電池內正極和電解質的固/固界面還存在諸多難題,尤其是空間電荷層效應。由於難以將空間電荷層與界面處其他影響鋰離子輸運的因素分離開,所以此前關於空間電荷層對鋰離子輸運影響的研究結果存在大量的分歧。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刺穿隔膜引起電池內短路,所以基於有機電解液的傳統鋰離子電池不能採用金屬鋰作為負極,限制了電池能量密度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提高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固-固界面的穩定性是提升全固態鋰離子電池電化學性能的關鍵。 然而,對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固-固界面基礎科學問題的認識不清限制了其性能的進一步提升。本文將對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化學穩定性、電化學穩定性、機械穩定性和熱穩定性的機理問題進行探討,對不同影響因素和優化方法進行總結和討論,為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開發和應用提供參考。
  • 關於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淺析
    快隨小編來了解一下關於動力電池的知識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3965.htm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採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有機液態電解液,有望從根本主解決電池安全性問題,是電動汽車和規模化儲能理想的化學電源。
  • 學術前沿|近期頂刊固態電池研究進展
    來源-能源谷-1.Nature Communications:全固態電池中空間電荷層對鋰離子界面傳輸的影響的原位可視化空間電荷層(SCL)通常被認為是全固態鋰離子電池(ASSLIBs)中緩慢的界面鋰離子傳輸的起源之一
  • 固態電池什麼時候可以商用_全固態電池電極材料
    目前,固態電池的發展之路仍充滿荊棘,但並不妨礙其巨大市場潛力的逐步釋放。預計到2030年,固態電池有望可以商用。   近年來,隨著電動化趨勢愈發凸顯,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市場上對於電池技術發展的要求越發急迫。業內專家表示,就現在來看,鋰離子電池已經達到瓶頸,必須加快發展新一代電池技術,而固態電池最受看好。   固態電池即是使用固體電極和固體電解質的電池。
  • 白瑩教授課題組在Advanced Science報導鋰離子電池界面離子輸運...
    LiTaO3壓電包覆層調控界面離子輸運示意圖近期,我校物理與電子學院白瑩教授課題組在調控鋰離子電池界面離子輸運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Local Electric-field-driven Fast Li
  • 周豪慎:去溶劑化鋰離子組成的新型液態電解液助力高比能鋰金屬電池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來自專輯Cell Press論文速遞物質科學Physical science近日,周豪慎教授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於去由去溶劑化鋰離子組成的電解液,用於高比能鋰金屬電池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到底是個什麼鬼?
    日前有海外媒體報導稱,寶馬正在研發一款更為先進的鋰離子電池,這款電池將用固態電解質代替現有的電解液,更輕、更安全、密度更高。據悉,新電池的量產時間或為2026年。看到這則新聞之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BMW什麼時候才能學會我朝的一貫作風啊?2026年還有9年時間呢,最差也要說(chui)是(niu)2020年量產讓我等先興奮幾分鐘吧?
  • 固態鋰離子電池的相關知識詳解
    你了解什麼是固態鋰離子電池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固態鋰離子電池也在快速發展,那麼你知道固態鋰離子電池的詳細資料解析嗎?接下來讓小編帶領大家來詳細地了解有關的知識。所謂「全固態鋰電池」是一種在工作溫度區間內所使用的電極和電解質材料均呈固態,不含任何液態組份的鋰電池,全稱是「全固態電解質鋰電池」。
  • 固態鋰離子電池的詳細資料解析
    打開APP 固態鋰離子電池的詳細資料解析 21IC 發表於 2021-01-03 13:52:00   你了解什麼是固態鋰離子電池嗎
  • ...儲能|負極|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高禾投資研究中心|正極材料|鋰...
    (二) 行業發展歷程固態電解質鋰離子電池的理論研究可以追溯到1972年在貝爾吉拉泰(Belgirate)召開的北約「固體中的快速離子輸運」會議上,斯蒂爾(Steele)討論了合適的固態電解質的基本標準,並指出了過渡金屬二硫化物作為電池正極材料的潛力。
  • 什麼是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技術
    如果通俗地講,全固態電池就是裡面沒有氣體、沒有液體,所有材料都以固態形式存在的電池。 而考慮到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電池為鋰離子電池,我們在這裡將默認把「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當做全固態電池的代表(暫時忽略全固態鋰硫等新型電池)。 本文也會著重介紹全固態鋰離子電池(以下將全部簡稱為「全固態電池」)的各方面,以饗讀者。
  • 光大證券:固態電池有望成為下一代鋰電技術制高點,可關注龍頭企業...
    (1)固態電池將液態電解質替換為固態電解質,安全性高,大大降低了電池熱失控的風險;(2)固態電池電化學窗口可達5V以上,允許匹配高能正極,電池負極可以採用金屬鋰,提升理論能量密度,有望解決新能源汽車裡程焦慮問題;(3)固態電池可簡化封裝、冷卻系統,電芯內部為串聯結構,在有限空間內進一步縮減電池重量,體積能量密度較液態鋰離子電池(石墨負極)可提升70%以上。
  • 新型鋰離子超導體可實現安全,高性能的全固態電池
    然而,由於最近已經多次提出電池安全性問題,因此對於使用可燃液體電解質的現有電池的使用的各種關注已經增加。為了解決該安全問題,近來,全固態電池技術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在該技術中,所有電池組件都被固態材料所替代。Kim博士在KIST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具有超離子傳導性的固體電解質,該電解質使用了一種基於硫化物的結晶結構,稱為銀輝石。
  • 動力電池之爭:鋰離子還是固態?
    除此之外,寶馬在2017年起就宣布與Solid Power公司合作開發固態電池,計劃在2026年實現量產。固態電池vs鋰離子電池電池除了容量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參數——能量密度。索尼在1991年首度商用的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為190 Wh/L,是當時鉛酸電池40Wh/L的四倍以上。
  • 鋰離子電池電化學測量方法概述
    鋰離子電池電極過程一般經歷複雜的多步驟電化學反應,並伴隨化學反應,電極是非均相多孔粉末電極。為了獲得可重現的、能反映材料與電池熱力學及動力學特徵的信息,需要對鋰離子電池電極過程本身有清楚的認識。
  • 如何解決全固態電池中界面問題?
    固態電池是被看做下一代最有希望替代液態鋰電池的動力來源。固態電池與現有量產的動力電池相比,採用了固態的電解質。不同於液態電解質易燃的特徵,固態電解質不可燃、無腐蝕、不揮發、不存在漏液問題,在高壓下更穩定,允許電池在高電壓下工作,這樣就會很大程度地提高鋰電池的比能量和安全性。
  • 研究揭示全固態合金金屬電池的微觀機理
    研究揭示全固態合金金屬電池的微觀機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26:20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文銳團隊從調節均勻鋰沉澱和柔性固體電解質界面演變方面揭示了全固態合金金屬電池的微觀機理。
  • 基於去溶劑化鋰離子的新型液態電解液為高比能鋰金屬電池助力
    這一系列問題使得基於使用常規「Li+溶劑化的電解液」的LIB/LMB體系變得不穩定,最終影響電池的容量和循環壽命。為了克服傳統的「Li+溶劑化電解液」的上述固有缺陷,開發新型電解液顯得尤為重要。在該工作中,周豪慎教授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於去由去溶劑化鋰離子組成的電解液,將其應用於高比能鋰金屬電池(NCM-811//Li)並獲得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半電池:在830次循環後容量保持約140 mAh g−1;全電池:在兩倍過量鋰的情況下,200次循環後容量保持在170 mAh g−1)。
  •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近期研究成果及國內電池供應商布局
    一、超薄柔性聚合物電解質助力高效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目前,對聚合物電解質的研究多聚焦在提高其離子電導率。離子電導率由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電導對電解質厚度和面積進行標準化處理計算得到。不同固態電解質的厚度相差較大,因此,即使電導率相近,厚度的差異導致了鋰離子在固態電解質中遷移距離的不同,直接影響了全固態電池電化學性能和能量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