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展新型材料,可以用於火星居住區建設

2020-11-28 騰訊網

眾所周知,火星的表面並不適合人類生存——太冷了。但最終人類終會將其發展為探索太空的前哨站。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給它加點熱。如何才能做到呢?

火星極地冰蓋上的黑色區域,該區域由於二氧化碳而導致溫度升高。供圖: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

目前科學家嘗試使用一種絕緣且隔熱的氣凝膠在火星表面局部進行改造,以利於光合作用生命生存——通俗講,就是滿足植物生長需要。當然,這並不是計劃將火星的表面進行大規模的改造,而是建議在容易獲得融化水的火星極地冰蓋上覆蓋一層氣凝膠。這樣可以將這塊小區域改造為適宜居住區,以供長期任務人員及植物生存。

「如果採用其他方式進行此類規模的行星改造,現有技術遠遠不能滿足要求,這個計劃最讓人興奮的地方在於其易實現性。」美國航天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蘿拉.科伯對「小創造」網站說,「多孔矽氣凝膠遠非尖端科學,它是一種已經存在的小型、可擴展的技術。」

人類已經很好的示範了如何將一個行星加熱,感謝溫室效應——即某類物質(如二氧化碳),一方面吸收陽光能量,另一方面吸收地面被加熱後的再輻射能量。該物質覆蓋區域的溫度將明顯升高。

但是加熱整個行星是不可能的。過去的研究結果表明,火星上並沒有充足的二氧化碳通過現有技術進行行星改造。因此研究人員現在集中精力在可能情況下加熱火星的一個小區域,作為未來的研究前哨站。

多孔矽氣凝膠也可以產生溫室效益。這是一種在二氧化矽中充滿了大量空氣的材料。由於其優秀特性,幾釐米厚的多孔矽氣凝膠將既可以保證足夠的光通量滿足植物光合作用,又可以屏蔽掉有害的紫外線,並將內部區域保持溫暖。

實驗團隊建設了一個裝置,模擬火星的光照強度對多孔矽氣凝膠進行照射,並測量到底部和頂部有超過50攝氏度(90華氏度)的溫差。因此這種材料將可能有效的提升火星極地溫度。科伯指出,生產由這種材料製成的瓷磚可以組裝成類似的溫室的結構。

一個未參與該研究的研究員說,這是一個「聰明」並「有潛力」的方案。科羅拉多波德分校德一名教授布魯斯.賈克斯基告訴「小創造」網站說,這並不意味著會把整個火星改造成地球一樣,此前有些媒體這樣宣傳過。研究人員建議先將一個小區域加熱到足以使冰融化的程度。研究團隊在《自然天文學》在上發表論文指出,溫室雖然能夠提高溫度,但並不能提供所有生命所需的所有條件,比如合適的大氣壓力。另外,科伯指出多孔矽氣凝膠材料易碎,因此需要加入一些如聚合物增加其強度。

但是,在我們考慮火星表面的宜居性改造之前,還有大量的事情需要考慮。目前僅僅是計劃在火星上建立一個基地就引發了一場關於誰應該去的討論,因為目前的火星上可能存在著自己的生命,但是地球上的生命(人類、植物或微生物)侵入將導致火星生命的搜索更為困難。科伯也指出對火星的改造可能將破壞科學家想要研究的「原始」火星環境。

火星改造可能是一個壞主意。賈克斯基說:「這很危險,這可能會傳達一個危險理念——我們不用再擔心如何保護地球的環境,這不是一個好的理念。」但是如果建立一個小一點的結構,可以使研究員在沒有潛在危害的情況下進行實驗研究。

最後,這仍然是一個概念性研究,人類在火星定居還是一個遙遠的目標。但現在,研究人員仍然希望可以在地球惡劣的環境測試材料,比如南極洲或智利。與那種改造整個行星的投機技術不同,僅僅建立一個溫室的材料已經具備,因此並不會特別困難。

作者: Ryan F. Mandelbaum

FY: 大衛高怕飛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展新型材料,可以用於火星居住區建設
    眾所周知,火星的表面並不適合人類生存——太冷了。但最終人類終會將其發展為探索太空的前哨站。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給它加點熱。如何才能做到呢?供圖: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 目前科學家嘗試使用一種絕緣且隔熱的氣凝膠在火星表面局部進行改造,以利於光合作用生命生存——通俗講,就是滿足植物生長需要。當然,這並不是計劃將火星的表面進行大規模的改造,而是建議在容易獲得融化水的火星極地冰蓋上覆蓋一層氣凝膠。這樣可以將這塊小區域改造為適宜居住區,以供長期任務人員及植物生存。
  • 建設首個火星基地材料怎麼來?科學家:送點細菌上去,自動生產鐵
    埃隆·馬斯克曾經宣布稱,希望他們公司的載人飛船未來能抵達火星並建立火星基地;史蒂芬·霍金教授生前也盼望能看到在這顆紅色行星上建立人類家園;美國宇航局正在建造新型太空發動機,能夠在未來運送人類抵達火星。但是,想在火星上建造人類基地真的很容易嗎?當然不是!恰恰相反,是十分困難!
  • 看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拜登要認真準備登火星了嗎
    火星居住區據美國《航空航天技術周刊》報導,的資源為地球所用,而是就地取材,供火星居住區使用。根據目前各國探測火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經可以明確在火星上生產一些工業原料的技術手段。根據NASA專家的設想,火星基地中的一切都必須遵循「太空規則」:每天食用少量食物;時刻保持與地球控制中心的通信暢通;人員外出必須穿上太空服、戴上頭盔、背上呼吸裝置。
  • 火星多能源水培基地:火星上的可持續發展|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本次活動的主題為「人類移居火星」,要求學生以火星城市建設與規劃為切入點,基於智能硬體進行創作,為星際移民計劃助力。自公布獲獎名單後,想必大家對這些同學以及他們的獲獎作品一定充滿了好奇,那就跟著小編一起聽一聽獲獎者背後的故事吧!
  • 科學家發明多功能新型材料,未來或可用於各類場景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一種特定的材料往往只具備某種特定的屬性。也正因如此,這種材料只能某一個或少數領域得以應用,不具備更廣的通用性。那麼,有沒有可能研發出一種同時擁有多種屬性,且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的新型材料呢?一直以來,全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們都在探索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 新型隱身材料研製成功 主要用於電磁領域
    這種新型人工電磁材料(或稱超材料,英文名稱:Metamaterial)有可能使隱身夢想成真。  使用新型人工電磁材料 引導電磁波轉向  「隱身大衣」是新型人工電磁材料的最重要應用之一。所謂隱身大衣,實際上是一種可以按特定方式導行電磁波的中空材料。
  •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產業融合發展與學科建設研討會在蘇州召開
    12月12日,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產業融合發展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暨蘇州工業園區生物材料表界面工程研究院籌備會在蘇州召開,共話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產業最新進展。在開幕儀式致辭中,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紅指出,生物材料表界面工程對生物醫藥領域等健康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生物醫用材料是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載體,這些材料在應用過程中面向生物環境時都會通過其表界面發揮作用,因此,生物材料表界面問題在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過程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生物材料表界面工程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重要而獨特的領域。
  • NASA公布用於2024年載人登月計劃的太空衣,未來或將用於火星探索
    昨天,美國NASA公布了他們為了月球任務和火星探索新研發的太空衣。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主持了這場最新的新聞發布會,並揭開了新太空衣的神秘面紗。此次公開的太空衣總共有兩套,一套是紅色、白色、藍色相間,負責探索艙外時穿著的太空衣,主要用途用於月球漫步;另外一套太空衣則是橙色的,是給獵戶座太空人提供生存系統的套裝,用於發射和重返獵戶座飛船時穿著的,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太空人6天的生命支持。
  • 科學家研製出可用於高容量雷射應用的新型納米複合陶瓷
    近期有報導稱,由遠東聯邦大學的材料科學家與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合作完成了一項壯舉,他們研製的新型納米複合陶瓷(Ho3+:Y2O3-MgO)已被設計用於在2-6微米中紅外輻射(IR)範圍內工作的高容量雷射儀器。目前相關論文已發表在《國際陶瓷》雜誌上。
  • 研究成果:多種屬性的新型材料 可用於各類場景
    原標題:研究成果:多種屬性的新型材料,可用於各類場景   在我們的傳統
  • 德國科學家研發一種新型氣體透析膜材料
    德國馬普學會高聚物研究所(MPI-P)最近研製出一種新型膜材料,具有優良的氣體透析能力,可用於醫療和環保設備製造。科學家們在碳黑細微顆粒形成的多孔材料上噴鍍氧化矽,然後進行煅燒,最終形成厚度約20納米的氧化矽表面層,再將含氟的矽化合物引入表面層,形成所謂的雙疏表面層,這種納米結構的材料具有即不親水也不親脂的特性,所以不受水也不受脂肪類液體的浸潤,將其覆蓋在不鏽鋼製成的網狀基底上製成膜材料。
  • 200年後火星會成為第二地球?科學家制定火星改造計劃
    人類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擴張史,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步入了擴張之旅,人類要發展就必須要擴張自己的生存空間,以此來滿足隨發展而生的新型需求。現在,對於擁有先進科學技術的人類來說,地球上已經沒有空白的區域了,下一步就是要向宇宙擴張了。向宇宙擴張,開發新的星球並不是人類的野心所致,而是發展的必然需求。
  • 火星一片荒蕪,為什麼有的科學家想去火星發展?
    火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氣候條件最為相似、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因此人們對火星充滿了無限幻想與好奇。1984年,科學家在地球南極發現一個編號ALH84001火星隕石,上面有細菌留下的痕跡,這極大增強了人們對火星的興趣,或許地球物種是起源於火星呢?
  •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發布時間: 2020-05-09 11:46:50   來源:科技部  作者:
  • 科學家發明新型透明材料可作太陽能發電(圖)
    導讀: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和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透明材料來吸收太陽能,這一新的發明,有望在將來使整棟房子都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人們可能聽說過薄膜太陽能電池,但透明的材料做成的電池肯定沒聽過。
  • 恆星「可居住區」重新劃分 地球位於邊緣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科研人員通過更新更精確的計算重新定義了恆星「可居住區」的邊界,並驚訝的發現地球恰好位於可居住區的邊界。可居住區,又稱為宜居帶,是指行星距離自身恆星不遠也不近,恰好適合生命存在。研究小組表示,這項研究將對搜尋外星生命的活動具有重大啟示意義。
  • 為什麼人類在火星生育會面臨巨大困難?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資源的過度開發,環境的惡化,全球人口的不斷增加,未來的地球面臨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通過移民外星球來減輕地球的壓力,而在人類有能力探索的外星球裡,只有火星還算可以,科學家現在正加緊對火星的探索。
  • 科學家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科學家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2018-09-26 人民日報 孫振 【字體:大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今日材料》上,為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發展開闢了高效環保的全新材料方向。  量子點顯示(QLED)被認為是繼有機發光顯示(OLED)之後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具有色純度高、色域寬、成本低等優點,易於實現大屏幕、全彩色、柔性顯示,是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和智能可穿戴顯示設備的理想之選。
  • 物理學家破解了導體,絕緣體的新型量子材料,更好地用於電子設備
    物理學家破解了導體,絕緣體的新型量子材料,更好地用於電子設備。量子材料是一種奇怪的物質,通過我們的iPhone傳導電能的效率可以比常用的導體矽高很多倍 - 如果只有物理學家可以破解這些物質的工作方式。密西根大學的一位物理學家在詳細介紹一種新型量子材料 - 十二硼化鐿或YbB12方面已經向前邁進了一步,並對通過這種材料傳導電能的效率進行了成像。這種材料導電性的證明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這些電磁材料中的自旋,電荷和能量流動。YbB12是一種非常乾淨的晶體,它與導體和絕緣體的特性相同。
  • 俄羅斯研發新型玻璃材料,適合建造外星基地
    ,經過大量實驗後,最終於近日研發出全新的防輻射玻璃,根據資料顯示,這款新型的玻璃材料防輻射效果是現有產品的3倍左右,這項研究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材料研究與技術》雜誌上。新型防輻射玻璃的作用有哪些?在報導中,來自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的科研人員,為大家詳細介紹了這款新型的防輻射玻璃。簡單來說,這種玻璃與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見的玻璃有著較大的區別,它不僅可以起到隔絕環境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對很多放射性射線進行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