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拜登要認真準備登火星了嗎

2021-01-07 制度開門

7月23日,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中國正式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目前,美國、俄羅斯、印度和日本等國都在推進「火星計劃」。人類把目光投向火星,是為未來大規模開發這顆星球乃至實施星際移民作準備,火星還可以作為人類走向宇宙更深處的前進基地。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需要在3個領域推進一系列蘊含高科技的開發項目。

火星居住區

據美國《航空航天技術周刊》報導,的資源為地球所用,而是就地取材,供火星居住區使用。根據目前各國探測火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經可以明確在火星上生產一些工業原料的技術手段。

根據NASA專家的設想,火星基地中的一切都必須遵循「太空規則」:每天食用少量食物;時刻保持與地球控制中心的通信暢通;人員外出必須穿上太空服、戴上頭盔、背上呼吸裝置。

俄羅斯的火星基地計劃也頗具亮點。

俄羅斯、西班牙和芬蘭的研究人員正在聯合設計火星氣象觀測站,該項目的獨特之處是,從地球上向火星發射一顆繞火星飛行的衛星,以便測量火星表面的溫度、氣壓和風速等數據,然後傳輸給火星氣象觀測站。氣象站可以對火星的大氣、磁場和地質信息進行探測,從而為火星基地的運行提供支持。

但是,俄羅斯在火星上建立氣象站面臨一定的困難。火星晝夜的溫度在零下90攝氏度到零上10攝氏度之間變化。因此,所有設備都必須經受嚴峻的低溫考驗。俄羅斯先進的電子設備所能承受的溫度範圍為零下55攝氏度至零上125攝氏度。目前俄羅斯正在進行耐低溫材料的研究開發工作。

初期工業開發方案

據西班牙《五日報》報導,開發火星,資源為先。這並不是說要開發火星上的資源為地球所用,而是就地取材,供火星居住區使用。根據目前各國探測火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經可以明確在火星上生產一些工業原料的技術手段。

首先是輸電線。在地球上,輸電線主要採用兩種金屬——銅和鋁。在火星土壤中,氧化鋁的含量達到10%,因此,用鋁生產輸電線是最佳選擇。在傳輸等量電流的情況下,所需鋁線的質量約為銅線的一半。在火星的初期工業開發中,從地球上運送銅料到火星上,不如直接從火星土壤中電解鋁來得經濟。

其次是電池。鑑於火星上的大氣環境,內燃機和燃料電池都無法使用,只能選擇封閉式的蓄電池。地球上主要的蓄電池有鉛酸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和鈉硫高溫電池。火星的礦物中目前沒有發現鋰元素,而火星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鉀、氧化鈉;火星南北極的冰可以提供氫;

另外,火星巖石中鎳的含量約為5%。鎳氫電池所需的電解質是氫氧化鉀,用氫和氧化鉀就可以生成。綜合火星上易獲取氧化鉀、鎳和氫來看,未來的主要蓄能裝置應該是鎳氫電池。最後是電機。地球上使用的電機主要為銅線電機和鋁線電機,雖然銅線電機具有節能、高效、壽命長的特點,但火星上缺少銅,而氧化鋁儲量較大,所以工業上應以使用鋁線電機為主。另外,在缺乏橡膠、塑料等絕緣材料的情況下,在鋁線表面通過化學作用產生氧化鋁,可以直接充當絕緣材料。

另據日本《神戶新聞》報導,火星上還有一些資源可以為人類所用。火星北極地區發現了高氯酸鹽,這是生物進行新陳代謝所需要的一種化合物,可用於配製強化人類生命系統的製劑;火星土壤在理論上可以耕種作物,只是需要進行一些處理,去除不利於作物生長的成分;火星上的矽酸鹽可用於生產3D列印材料;儘管火星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很稀薄,但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仍然可以生產甲烷,以作為火星基地的燃料。

「地—火」運輸動力系統人類建立火星基地後,地球與火星之間如何實施人員和物資運輸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需要開發高效的「地—火」運輸動力系統。

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各國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大都採用肼類燃料。肼又稱聯氨,它有一個可怕的缺點——劇毒。人類無論是吸入揮發的肼類氣體,還是與液態肼接觸,都會受傷。肼尤其對眼睛有刺激作用,還對人體皮膚和肝臟有強烈腐蝕作用。這一特性導致肼類火箭燃料較難進行運輸和儲存。未來的載人火星飛船,以及往返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貨運飛船,都要使用大量燃料,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據美國《航空航天技術周刊》報導,美國空軍科學實驗室找到了替代肼的新型燃料。它比肼更安全,釋放的能量也更大。這種新的火箭推進劑名為「高能量離子液體」(EIL),它以液體形式存在,便於運輸和存儲。美國科學家霍金斯表示:「EIL的主要成分包括經過特殊處理的硝酸羥胺等,是頗具潛力的火箭燃料。它非常穩定,便於使用。另外,EIL的毒性低於咖啡因,對人體沒有危害。它還是一種綠色環保燃料,燃燒後僅排放水蒸氣等無毒氣體。」

(保留所有權利,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制度開門」。資料來源:邱林:「火星計劃」背後的高科技,檢察風雲2020年第17期)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
    央視網消息:關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天(23日)中午12時41分左右,「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星:人類走出地月系統的首選目標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發射升空,我們希望它一切順利。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剛剛,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明年將登上火星
    剛剛,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正式踏上探索火星之旅。就在昨天下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對外發布了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火星車模型。一旦錯過就要再等兩年多,最近阿聯發射的「希望號」火星探測設備就是錯過了上個窗口期,直到近期才發射升空。而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天問一號」還要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飛行近7個月的時間,進入火星軌道範圍。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拉開行星探測序幕,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進入準備階段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人類即將開啟火星探測的序幕。據報導今年除了中國,還有美國和阿聯都將發射火星探測器。據悉7月14日,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進行相關準備工作。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
    央視網消息:關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天(23日)中午12時41分左右,「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星:人類走出地月系統的首選目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發射升空,我們希望它一切順利。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在哪裡發射天問一號?中國的長徵五2016年11月首次發射就是在海南文昌,長徵五號B是長徵五號系列的第二個型號,今年5月5日首次在文昌發射成功,海南文昌是中國最新建設的一個航天發射場,是專為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新建的發射場。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它真的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嗎?並非如此
    2020年7月,可以說是全球航天愛好者的福音——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的火星探測窗口期如期到來,阿聯、中國、美國紛紛摩拳擦掌,準備進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7 月 20 日,阿聯先行一步,藉助日本H2A運載火箭,從日本鹿兒島將阿拉伯世界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送上太空。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芯級直徑達5米,捆綁4個3.35米助推器,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肩負著我國火星探測工程、探月三期工程和載人空間站工程等大型載荷和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任務。根據發射任務要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 火星移民開始了嗎?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近期多國陸續發射火星探測器,其中包括咱們中國也是首次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讓我們不經要問,火星移民開始了嗎?我是館長,關注我來一探究竟!首先我們按照各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來看,搶先咱們中國的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發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由日本三菱重工火箭搭載,成功發射升空。
  • 火星,我們來了!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報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天問一號飛行任務是中國航天強國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標誌性工程,也是中國航天向太空進一步深入發展的裡程碑工程。」如果這三個任務都成功發射,它們將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其中天問一號計劃進入橢圓軌道2至3個月,然後嘗試在行星表面著陸。2011年,中國螢火一號曾作為第一次火星任務,通過俄羅斯火箭發射,但是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無法逃脫地球的引力,太空飛行器最終在大氣層中燒毀。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在這個歷史性時刻,「央視頻」VR直播向全國人民展現了360°無死角的「奔赴火星」升空精彩瞬間,圓周率作為VR全景設備提供商,獨家見證5G+VR全景直播「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見證中國開啟火星時代。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
    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原標題: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來源:央視新聞
  •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能在火星上做什麼
    在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前幾天,一篇新的論文稱,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可能會嘗試在火星東北部的某個地點著陸。這篇論文於上周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由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小組成員撰寫。「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計劃的目標是將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架著陸器/火星車送往火星。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美國人:中國會宣稱火星是他們的嗎?
    發射成功近期都被火星探測器這一話題所圍繞,甚至一直延伸到數月後的成功登陸。所有人歡欣雀躍,7月23日12:41分,中國製造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已順利升空,踏上徵程。此外,19號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搭乘日本的H-2A火箭順利升空,NASA在7月30號也有一個火星探測任務。這都意味著「地球人」的火星時光將增加一段又一段新奇、難忘的探索經歷。但美國人,不這麼看,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人類探索火星上的「奇蹟」事業又多了一份助力。而是想,中國會宣稱火星是他們的嗎?這一論調就很有意思,似乎忘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的故事。
  • 海南文昌: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中國「天問一號」升空,中阿美火星探測器同期發射,中國落後了嗎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目前在太空爭奪戰中,已經由月球轉向了火星,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發射成功,那同時角逐火星的中國、美國以及阿聯,三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都有什麼不同之處呢?而在這個時間段內,中國的天問一號以及美國的毅力號、再加上阿聯的希望號,都將在這個時間段內完成發射,目前阿聯和中國已經完成了發射目標,美國的毅力號也將於本月30號完成發射任務。早在7月13號的時候,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已經運抵文昌發射基地,為最終的發射做準備。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根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任務擁有國際夥伴的推動
    在完成多次綜合演練後,中國已準備就緒,可以啟動其首個完全本土化的火星飛行任務。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的數據,由軌道器,著陸器和流動站組成的 Tianwen-1號計劃於7月下旬或8月初升空。猜測是該發射定於7月23日窗口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