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7月29日12時14分訊(記者 徐焱)呼吸新鮮的空氣,喝上清潔的水,是每個老百姓關心的問題。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會上,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市人大代表頻頻發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的問題得到廣泛關注。市環保局副局長唐幸群表示,重慶1144個飲用水源中,河流型348個,湖庫型508個,地下水型飲用水源288個。因河流型飲用水源風險很高,建立省市間的上下聯動機制很重要。
據了解,國務院出臺的「水十條」要求,2020年以前,地級以上城市飲用水源地達到三類標準的要達到93%。至今,重慶61個飲用水源地的達標率已達到97.3%,但是,主城區14個集中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只有91%,較2013年下降8.9%。
針對重慶主城區14個集中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下降的問題,市環保局副局長唐幸群表示,2014年,重慶主城區飲用水源環境質量下降,主要的原因是上遊來水造成,2014年1月到6月總磷超標。主城區8個水廠水質下降,主要也是這個原因。
唐幸群說,目前,重慶和四川省籤訂了上下遊聯動機制,以及應急預案啟動機制。同時,在跨界斷面進行磷因子在線監測。2014年7月開始,水質已經達標,從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這段時間內,主城區水質達標率為100%。
唐幸群介紹,重慶情況比較特殊,1144個飲用水源中,河流型佔348個,湖庫型佔508個,地下水型飲用水源佔288個。河流型水庫風險很高,不完全由重慶控制。
為此,環保部門加強了監測能力建設,去年投入4000萬,對各區縣的飲用水源監測進行裝備,持續開展飲用水源地的汙染整治,對飲用水源地3000多個汙染源排汙口以及網箱養魚進行取締。下一步,將通過一些備用水源、通過嘉陵江和長江互濟,防止飲用水源風險。同時,將對1144個飲用水源加強在線監測,像空氣品質一樣實時公布數據,確保飲用水安全。
(如果你有感人事、新鮮事、煩心事,可點擊重慶網絡問政平臺報料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