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靜定結構的受力分析、剪力圖與彎矩圖

2021-01-18 INTP建築工作室
點擊以上   INTP建築工作室  關注
進入主頁點擊右上角 設為星標                                         #以下為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連結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若違反聲明,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一級註冊建築師# 的 #建築結構# 根據教材和真題中知識點,將其分為4個部分來展現。


用鉸連接,分為基本部分和附屬部分。可以拆開,先分析附屬部分再分析基本部分。方法同求靜定梁。鉸接處的彎矩為0,支點處的剪力突變。彎矩有極值。

解析:BC段是0桿,沒有力,所有AB杆也沒有內力,DE段若有支座反力,則會逆時針轉動,所有DE段也沒有內力。只有CD段有內力,左邊的支座反力向下,右邊的支座反力向上。

解析:先取CD杆分析,MC=0,求得D處支座反力為6KN。再由MB=0,求得A處的支座反力為—10KN,B左側截面的剪力為-10KN,由AB段求得B處的彎矩為-60KN·m。
解析:為靜定結構,杆件的局部變形不會導致整體結構產生內力。圖中杆件局部荷載平衡,則僅僅在局部外力荷載範圍內有內力。所以只有CD杆有內力。單片鋼接杆件與基礎連接,有3個支座反力。彎矩M畫在受拉一側(人站在鋼架的內側看,規律跟前面的彎矩圖規則相同)。畫彎矩圖或剪力圖也是同樣的方法。整體法+截面法,先求支座反力,再分段畫出彎矩圖。

      



解析:MAB=2KN·3m-1KN·3m=3KN·m,左側受拉。


兩個剛接杆件與基礎通過三個鉸接而成,有4個支座反力。有水平推力。同樣分為基本部分和附加部分,方法同上。

兩個曲杆與基礎通過三個鉸鉸接而成。拱與梁的區別是是否產生水平推力。拱的合理軸線,在給定荷載作用下,只承受軸力,彎矩為0。


5:應力、慣性矩、極慣性矩、截面模量和面積矩(公式的理解)慣性矩、極慣性矩、截面模量和面積矩是與截面的形狀和尺寸有關。(積分)


EA是抗拉(壓)剛度,GA是抗剪剛度,GIp是抗扭剛度,EI是抗彎剛度。


例題:

相等。


1)梁。梁為受彎構件,由於其截面上的應力分布不均勻,故材料的效用得不到充分發揮。簡支梁一般多用於小跨度的情況。在同樣跨度並承受同樣均布荷載的情況下,懸臂梁的最大彎矩值和最大撓度值都遠大於簡支梁,故懸臂梁一般只宜作跨度很小的陽臺、雨篷、挑廊等承重結構。

2)桁架。在理想的情況下,桁架各杆只產生軸力,其截面上的應力分布均勻且能同時達到極限值,故材料效用能得到充分發揮,與梁相比它能跨越較大的跨度。

3)三鉸拱。三鉸拱也是受彎結構,由於有水平推力,所以拱的截面彎矩比相應簡支梁的彎矩要小,利用空間也比簡支梁優越,常用作屋面承重結構(圖8-59).

4)三鉸剛架。內力特點與三鉸拱類似,且具有較大的空間,多用於屋面的承重結構。


例題:

解析:M值不變




#以上為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連結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若違反聲明,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將文章右邊劃設為浮窗   點擊以下   在看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come on baby don’t be shy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1.靜力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靜定梁的受力分析、剪力圖與彎矩圖
    對比以下幾個圖,可以加深理解。杆件的軸力中壓力為負,拉力為正,不受力為零杆。總結:1)無荷載區段,V圖為平直線,M為斜直線;當V為正時,M圖線相對於基線為順時針旋轉(銳角方向),當V為負時,為逆時針轉。當V=0時,M為平直線。
  • 《工程力學》中剪力圖和彎矩圖的快易繪圖法
    在《工程力學》中,直梁的彎曲變形是杆件受力變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對梁進行強度和剛度計算時,通常要畫出剪力圖和彎矩圖(即把剪力方程和彎矩方程用函數圖像表示出來)以便清楚地看出梁的各個截面上剪力和彎矩的大小、正負以及最大值所在截面的位置。目前,繪製剪力圖和彎矩圖最常用的規律繪圖法中用到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和導數等相關知識,這對於數學基礎不很紮實的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
  • xxkj 梁的內力圖—剪力圖和彎矩圖
    這種圖線分別稱為剪力圖和彎矩圖,簡稱V圖和M圖。>分段建立方程,依方程而作圖例1   簡支梁受集中荷載作用,如圖示,作此梁的剪力圖和彎矩圖。:剪力圖為水平線,彎矩圖為斜直線,斜率的大小等於對應梁段上剪力的大小。
  • 建築一注[建築結構]精華筆記07:剪力彎矩圖,別再死記硬背
    由此可知,繪製剪力圖和彎矩圖,首先要計算截面的剪力和彎矩數值,其依據仍是杆件截面受力的計算方法:杆件某截面的剪力 = 將杆件沿截面截開,選擇截面任意一側的結構剩餘部分計算所有與截面平行的外力的累加。杆件某截面的彎矩 = 將杆件沿截面截開,選擇截面任意一側的結構剩餘部分計算所有外力對截面位置之力矩的累加。剪力圖和彎矩圖一般需要標明正負號。在繪製剪力圖時,若是水平杆件,一般把剪力值為正的圖形畫在杆件上方,把剪力值為負的圖形畫在杆件下方。
  • 結構力學—剪力圖
    今天我就來聊聊剪力圖的畫法。  在分享剪力圖畫法心得之前,了解三圖之間的關係尤為重要,對以後學習結構力學大有裨益。關係如下:彎矩圖 → 剪力圖 → 軸力圖  說白了,就是彎矩圖推出剪力圖 ,剪力圖推出軸力圖。注意要點:1.剪力圖數值如何確定?
  • 簡支梁、懸臂梁、外伸梁彎矩及剪力
    這三種梁的支座反力和彎矩、剪力只要建立平衡方程,就可以求解。圖 1.5.1左右兩列分別是簡支梁在均布荷載和集中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彎矩圖和剪力圖。圖1.5.3左右兩列分別是懸臂梁在均布荷載作用和一個端點集中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彎矩圖和剪力圖。
  • 剪力和彎矩正負的規定,以梁與梁鉸接為例
    利用ANSYS計算,練習梁與梁鉸接的處理方法,並畫剪力圖和彎矩圖,研究剪力圖和彎矩圖的正負規定。但是發現力學教材中剪力和彎矩正負的規定與ANSYS中正負的規定是不一樣的,那麼ANSYS是如何規定剪力和彎矩的正負的呢?例如圖3中彎矩圖的正負與劉鴻文版《材料力學》中規定一致,剪力圖的正負與規定的正負相反,這是為什麼呢?先分析得到圖3的建模過程,AC梁:1和2連線生成L1,2和3連線生成L2;CD梁:4和5連續生成L3。
  • 彎曲中的力學原理——彎矩和彎矩圖
    可是伴隨彎曲而來的彎矩你又是否了解呢?接下來不妨就讓小編帶領大家深入學習一下彎矩和彎矩圖。彎矩是伴隨著彎曲所產生的,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常見的例子。而此時的內力則是由截面上的剪力和彎矩所組成。剪力使截面不產生移動,而彎矩使截面不產生轉動。簡而言之,彎矩實則就是與橫截面垂直的分布內力系的合力偶矩。通過上述形象的解釋,相信大家對彎矩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接下來就讓我們再深入學習一下如何在工程運用中求解彎矩和彎矩圖。
  • 結構的彎矩圖和剪力圖的繪製及圖例!
    作為一名土木工程師,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候要對軟體(midas、sap2000、pkpm的計算結果有個判斷)就要對結構的彎矩和剪力圖有個大概的判斷
  • 材料力學1經典知識點及練習
    材料力學的基本任務就是研究構件在外力作用下的變形、受力與失效(即構件強度不夠、變形過大或失穩)的規律,為合理設計構件提供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公式2.3-4;2.3-2;2.3-3;2.3-4;2.3-5;2.5-1;2.5-2;2.6-1;2.6-2;2.7-2;2.7-5;
  • 梁端彎矩調幅,應該注意哪些? - 土木智庫
    工程概念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 3-2010 > 5 結構計算分析 > 5.2 計算參數5.2.3 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可考慮框架梁端塑性變形內力重分布對梁端負彎矩乘以調幅係數進行調幅,並應符合下列規定:1 裝配整體式框架梁端負彎矩調幅係數可取為0.7~0.8,現澆框架梁端負彎矩調幅係數可取為0.8~0.9;
  • 高速三角履帶總成機架靜載應力及模態分析*
    本文針對高速三角履帶總成機架,分析其靜載受力工況,仿真分析獲得其預應力狀態,並以此為基礎分析預應力條件下的機架模態特性。1 機架靜載受力分析依據三角履帶總成承載工況,分析三角履帶總成機架的結構受力邊界條件,有限元分析機架靜載應力分布狀態。
  • 各種彎矩圖匯總
    來源:建築施工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作為一名土木工程師,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候要對軟體(midas、sap2000、pkpm、Yjk)的計算結果有個判斷,就要對結構的彎矩和剪力圖有個大概的判斷下面總結各種結構彎矩圖的繪製及圖例:一、方法步驟1、確定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情況心算即可計算出支反力)●懸臂式剛架不必先求支反力;●簡支式剛架取整體為分離體求反力;●求三鉸式剛架的水平反力以中間鉸C的某一邊為分離體;●對於主從結構的複雜式剛架,注意「先從後主」的計算順序
  • 槓桿原理之下,隱藏著彎矩的秘密
    這一表述和彎矩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力矩是外力矩,彎矩是內力矩。但在分析一個杆件的受力狀態時,也沒有區分的必要。因為外內是內力的直接源頭,在一個平衡的系統裡,對一點的外力矩和內力矩是相等的。這樣講太繞了,我們看圖說話。
  • 矩形管在起重機端梁的受力分析
    圖1 端梁尺寸示意圖圖2 端梁總成3D 示意圖2 端梁計算對已經設計完成的端梁模型進行手工計算,可以初步確定是否可行,依據起重機設計規範FEM 內結構構件鋼材的許用應力,已知矩形管350 mm×250 mm×6 mm截面參數為Wx = 712 000 mm3,Wy = 594 000 mm3;基本受力為Fy = 5 000×9.81×1.2 = 58 860
  • 彎矩分配法的理解
    (如果實際端部彎矩比假定的固端小的,是跑到跨中了,比假定固端彎矩大的,是跨中減小了)。也就是各個不平衡彎矩互相影響的結果。誰相對剛度大,誰吸收多。如下圖:左梁是用固端彎矩公式求出來的122.05的彎矩,而實際上是彈性約束。
  • 搞定結構力學關鍵:快速畫彎矩圖
    那麼快速畫彎矩圖,就是學好結構力學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能順利掌握,為後面的解題能提供不少便利。考研拿個高分也是指日可待。今天,李老師就來帶大家一起學習快速畫彎矩圖,用一種比較新的方法。1.快速畫彎矩圖要點a.彎矩畫在受拉側(變形圖的重要性)b.彎矩與剪力的微分關係(剪力不變彎矩圖斜率不變)★★★c.基本結構與附屬結構d.突破口:簡支梁與懸臂梁★★e.分段疊加法★★★務必熟練掌握《材料力學》中簡支梁和懸臂梁在集中力、均布力、集中力偶作用下的彎矩圖。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