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學家揭開哺乳動物流產之謎

2020-12-06 騰訊網

  中國科學家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出的克隆豬。(劉通宇/圖)

  絕大多數克隆動物在胚胎發育的早期即告流產,中美兩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與胚胎發育相關的一個重要基因的沉默是哺乳動物早期流產的關鍵原因,這一發現也為解決人類自發流產難題提供了新思路。

  2018年11月1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和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個與胚胎發育相關的重要基因RTL1的沉默是哺乳動物早期流產的關鍵原因;通過RTL1基因的補償表達,可顯著提高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克隆動物的繁殖效率,也為解決人類自發流產難題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克隆動物易流產

  經過基因改造的克隆豬,可為人類提供續命的器官,也可精準模擬人類遺傳病或癌症,以便科學家弄清楚這些複雜疾病的致病機理,或用以驗證新藥,已成為生命科學研究中最令人期待的熱門領域之一。

  一般情況下,克隆豬是由體細胞經過核移植操作培育出來的,不過基因修飾克隆豬則先需要對體細胞進行多次複雜的基因操作,絕大多數體細胞比較脆弱,壽命短,難以承受反覆「折騰」,因此利用體細胞很難培育出符合人們期望的基因修飾克隆豬,這正是目前該研究領域的主要難點之一。

  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教授團隊向小鼠的一種皮膚細胞——成纖維細胞中轉入四個轉錄因子基因,使得已高度分化的體細胞重新獲得全能性,即可分化成體內的任意一種細胞,包括神經細胞和生殖細胞等,這種幹細胞就是誘導多能幹細胞。山中伸彌教授也因為這一發現,與體細胞克隆技術的主要發明人、英國生物學家約翰·格登教授一起分享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iPS細胞技術誕生後,科學家很快發現其在人類治療性克隆、輔助生殖或基因修飾克隆動物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2009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員首次利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培育出健康小鼠,該研究成果入選《時代》周刊2009年度十大醫學突破。2018年10月,周琪院士作為通訊作者之一參與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再次引發關注,研究人員用兩個雄性小鼠的iPS細胞,培育出了健康小鼠,再次突破了同性生殖障礙。

  目前,國際上與iPS細胞相關的大多數研究成果均集中在小鼠身上,而利用豬、牛、羊等大動物的iPS細胞培育出健康克隆動物則鮮有報導。2012年12月,在中國農業大學李寧院士領導下,全國十幾家科研單位集中攻關,首次在國際上利用豬的iPS細胞培育出克隆豬。之後,國際上再無iPS細胞克隆豬誕生,更沒有iPS細胞克隆牛、羊等其它大動物的消息。

  為什麼iPS細胞克隆大動物如此難以培育呢?研究表明,iPS細胞核移植囊胚發育率可達10~30%,與體細胞克隆差不多,但是將這些源自iPS細胞的克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畜體內後,絕大多數克隆胚胎在胚胎發育的早期即告流產。

  大量的動物研究數據表明,體外生產的胚胎相比體內胚胎都具有更高的流產率。例如,自第一隻體細胞克隆哺乳動物多利綿羊誕生20多年以來,已有20多種哺乳動物得到克隆後代,包括2018年初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培育的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但是體細胞克隆技術的流產問題一直沒有得到顯著改善,不同動物的克隆胚胎流產率均在90%以上。

  流產的關鍵原因

  研究發現,表觀遺傳修飾的異常被認為可能是導致哺乳動物流產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輔助生殖技術過程中胚胎的體外培養和相關操作會導致甲基化修飾等表觀遺傳修飾異常,從而引發流產。

  這是因為動物發育過程是從單細胞受精卵,發育成胚胎幹細胞,幹細胞進一步分化成各種功能的體細胞,後者再組成各種組織器官。儘管同一動物內每個細胞的基因組都完全一樣,但是控制細胞分化和發育的基因因為受到某些表觀遺傳修飾,包括甲基化修飾、組蛋白修飾、基因印記、X染色體失活等,從而表現出不同的命運。如果說基因組決定細胞能表達什麼樣的功能蛋白,那麼表觀遺傳修飾則決定了每個基因什麼時候表達,表達水平高低等,後者就像給不同的胚胎細胞提前設置了「指令」,當胚胎細胞接到的「指令」是發育成神經細胞,那它只能發育成神經細胞,如果「指令」是心肌細胞,那它也只能發育成心肌細胞,如此,這些胚胎細胞會按照各自的「指令」發育成各種不同的組織器官。

  體細胞克隆和iPS細胞克隆等體外輔助生殖技術都涉及已高度分化的體細胞,要讓這些體細胞能發育成動物個體,重新恢復類似胚胎幹細胞的全能性,則需要讓這些細胞「恢復出廠設置」,使一些細胞分化關鍵基因的表觀遺傳修飾模式得以逆轉,但是有些基因的表觀遺傳修飾比較頑固,致使這些基因表達異常,最終導致動物流產。到底哪些基因在「搗亂」呢?

  為了找到哺乳動物流產的主要原因,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吳森教授、趙要風教授、杜旭光博士團隊與2007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猶他大學Mario Capecchi教授合作,以豬iPS細胞克隆胚胎作為實驗對象,建立了研究哺乳大動物早期流產的模型。中科院動物所北方大動物研究基地、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等單位的科學家也參與了這項工作。

  中美研究人員首先從豬的胎兒皮膚組織分離出成纖維細胞,借鑑山中伸彌的方法,向豬成纖維細胞加入四種轉錄因子,誘導其發育成多能幹細胞,並通過核移植獲得克隆胚胎。但是,當研究人員將這些克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豬子宮內後,流產率接近100%,特別是在早期妊娠(25-45天)階段,流產率高達90%以上,顯示胚胎發育早期是克隆胚胎能否發育到期的關鍵期,而體細胞克隆胚胎則能獲得健康存活的仔豬。

  研究人員進一步選取成纖維細胞、iPS細胞,以及這兩種細胞來源的克隆胎兒和胎盤進行了全基因組甲基化測序等分析,發現豬基因組甲基化修飾模式與小鼠和人類的存在顯著差異;同時發現了13個影響豬胚胎早期發育的重要印記基因。這些印記基因都容易受到甲基化等表觀遺傳修飾,有一些是受到父親基因的標記,稱為父本印記基因。研究發現,其中一個父本印記基因RTL1的異常沉默與豬iPS細胞克隆胚胎的發育異常極其相關,可能是克隆胚胎流產的重要因素。

  RTL1是逆轉錄轉座子衍生蛋白,對於哺乳動物胚胎微血管和胎盤形成至關重要,而且在正常胚胎發育後期表達水平會隨之提高,但是這些流產克隆胚胎RTL1含量卻顯著偏低,甚至檢測不到。研究人員不僅在豬的克隆胚胎髮現這一現象,在牛的體細胞克隆和體外受精胚胎中也發現了類似現象,這表明RTL1基因表達異常是哺乳動物流產的關鍵原因。

  為了證明上述推論,研究人員進行了RTL1基因敲除和補償表達試驗。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將iPS細胞的RTL1基因敲除時,這些iPS細胞克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豬體內後無一發育到出生;當將RTL1基因轉入這些iPS細胞克隆胚胎中,讓其表達RTL1蛋白以填補細胞內該蛋白的空缺,結果顯示,這些RTL1得到補償的iPS細胞克隆胚胎可成功發育出克隆小豬,克隆豬的出生存活率與體細胞克隆的效率相當,遠遠高出之前iPS細胞克隆豬出生率;而未轉入RTL1基因的iPS細胞克隆胚胎則全軍覆沒。這些研究進一步證明,RTL1基因的表達異常是克隆動物容易流產的關鍵原因,同時也為解決哺乳動物甚至人類的流產問題提供了較好的思路。

  或為人類流產提高解決方案

  隨著我國人口政策的調整,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我國新生兒的數量將會出現大幅的增長,但是隨之而來的產婦高齡化、環境汙染及工作壓力引起的男性精子活力低等現實問題,導致受精胚胎在植入後時期發育阻滯的概率大大增加。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從不同地區、不同階層及不同年齡的取樣分析,自然流產的發生率在15%-40%,約75%發生在妊娠16周以前,發生於妊娠12周前者佔62%。也就是說,在人類的妊娠終止事件中約有三分之二的胚胎在三個月前發生自發流產。

  其實,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也面臨同樣的流產難題。自1978年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以來,體外受精(IVF)、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胚胎移植等輔助生殖技術已在全球培育出超過650萬個試管嬰兒。據一份商業諮詢報告顯示,2016年-2024年,全球試管嬰兒需求量複合年增長率將保持在6%以上。

  但是,體外受精等輔助生殖技術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出生存活率偏低。據美國繁殖醫學協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體外受精胎兒出生成活率約為37%,這與年齡有較強的負相關,如35歲以下孕婦的胎兒出生成活率可達54%,而42歲以上孕婦的胎兒出生成活率不到4%,出生存活率隨著孕婦年齡增長而下降。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分析發現,人類妊娠早期自發流產胚胎的RTL1含量偏低,同時他們還注意到RTL1基因的表達會隨著母親年齡的增加而降低。此外,超過10%的男性不孕患者精子在RTL1基因及周邊序列存在異常的DNA甲基化模式。所有這些導致人類胚胎流產的數據都支持了該研究的假設,即RTL1基因可能是人類自發性流產的重要表觀遺傳決定因素。

  通過進一步研究RTL1的作用機制和調控網絡,有可能開發出針對RTL1基因靶點的藥物,將有望降低孕婦的自發流產率,為日益增多的高齡孕婦及家庭帶來新的希望。

相關焦點

  • 宇宙信號之謎揭開,中美聯手尋找地外生命,快速射電暴來源已證實
    眾所周知,中美兩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作為世界上體量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我們中國方面一直是很希望與美國合作發展的,但奈何美國的競爭意識過於強烈,又或者說競爭意識不到位,根本不希望出現另一個平等對話的存在,所以兩國間方方面面都是競爭居多。
  • 揭開基因印跡之謎 科學家研究罕見遺傳病發病機制
    原標題:揭開基因印跡之謎    當時,Harbison還沒有意識到在大西洋的另一邊,法國巴黎一名醫生也碰到了一個醫學之謎:原始侏儒症兒童的鏡像翻版。罹患貝克威斯—韋德曼氏症的兒童出生時體格異常大。他們非常容易患兒童腎癌和肝癌。和原始侏儒症一樣,這種症候群也出了囊胞性纖維症、血友病、家族黑蒙性白痴症等孟德爾疾病的範疇,該病緣於患兒父母體內存在異常基因組序列,並將其傳遞給後代。
  • 百慕達水晶金字塔之謎揭開,科學家稱是多維度時空?
    百慕達水晶金字塔之謎揭開,科學家稱是多維度時空?位於地球上的百慕達三角,一直都是充滿神秘色彩的詭異地帶,在過去的100年中,大量的飛機還有船在這裡相繼失蹤,這就讓很多人開始猜測,所以,在百慕達三角這裡,一直讓科學家研究了幾十年。至今還沒有更大的突破。
  • 瑞典美國科學家共同揭開酶複製基因之謎
    瑞典于默奧大學的研究人員與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合作揭開了酶複製基因之謎。  科學家已繪製出人類及其他生物體的基因組,但對於基因是如何被精確有效地複製和修復的卻知之甚少。這些過程總涉及一種執行新基因實際生長任務的所謂的DNA聚合酶。基因由兩條DNA鏈組成,但科學家不知道是什麼聚合酶複製這兩條DNA鏈。
  • 科學家揭開北極地區原始居民之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科學家揭開北極地區原始居民之謎 2008-06-03 13:08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克萊夫•庫克森(Clive
  • 世界未解之謎:這「一」東西被發現,金字塔之謎已被揭開!
    世界未解之謎:這「一」東西被發現,金字塔之謎已被揭開!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很多人開始追求精神層次的享受,旅遊就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一部分。很多的科學家和考古學家,也對於這個問題細細研究過,但是仍然沒有破解。但是現在就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了,這就是我們人類自己動手建設的,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神秘。相信大家在上學的時候也已經知道了,因為老師都跟我們說過,古埃及的人們把石灰巖和花崗巖搬運到吉薩,經過很多的困難,金字塔就這樣建成了。
  • 科學家揭開動物自帶導航之謎
    ----- 鳥類的遷徙,在令人驚嘆之餘,也讓科學家們迷惑不已:遷徙路徑那麼長,鳥類卻能準確地達到目的地,它們是如何在茫茫天地間確定自己飛行的方向呢?之所以叫這個名稱,是因為之前人們認為這類蛋白可以幫助諸如藻類、苔蘚類等不開花的植物(隱花植物)吸收藍光之用。
  • 能量通道——揭開日冕加熱與太陽爆發之謎的鑰匙
    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隨著人類對太陽的了解不斷加深,一些太陽問題的答案卻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引得科學家們競相追逐。 現在,這些問題的謎之面紗被漸漸揭開,讓我們看看科學家們是如何探索揭開日冕加熱與太陽爆發之謎的吧。
  • 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現已被揭開!真相甚是驚人!
    英媒稱,通過對這具遺骨的還原,或許能幫助人們揭開「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    據英國《每日郵報》18日報導,義大利一支考古隊日前宣布,在佛羅倫斯的聖厄休拉修道院挖掘到「蒙娜麗莎」的遺骸,並向人們揭開「蒙娜麗莎」本人的身世。原來,為達·文西不朽畫作《蒙娜麗莎》擔當模特的這名女士叫麗莎·格拉迪尼,曾經是佛羅倫斯絲綢富商弗朗西斯科的妻子。據史料記載,這名女子在丈夫死後就做了修女,並在聖厄休拉修道院度過餘生。
  • 狒狒叫聲或揭開人類語言起源之謎
    (原標題:狒狒叫聲 或揭開 人類語言起源之謎)
  • 金字塔建造之謎被揭開
    金字塔建造之謎被揭開  一名法國建築師3月30日提出新理論說,建造金字塔時運送材料的通道是建在金字塔內部。採用這一方法,巨大的金字塔只需要4000人就可以建成。  揭開秘密  法國建築師讓-皮埃爾·烏丹3月30日在巴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揭開了胡夫金字塔建造之謎。
  • 英國巨石陣石料來源之謎被揭開
    原標題:英國巨石陣石料來源之謎被揭開,和外星人無關!網友:英語書該改了英國天空新聞30日報導,研究人員憑藉一塊巨石陣石料樣本,確定英國著名遺蹟巨石陣石料來源於距離遺蹟15英裡遠的韋斯特伍茲。
  • 尼斯湖水怪千年之謎揭開?科學家:傳說中的怪物或為巨型鰻魚
    尼斯湖水怪是地球上最神秘的謎之一,如今,這個未解之謎似乎要被揭開了據英媒報導,近日,一位在尼斯湖收集DNA的科學家表示,湖中傳說中的怪物可能是巨型鰻魚。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團隊從2018年開始,在尼斯湖採集水樣分析動植物DNA,想從其中揭示水怪身份。 來自奧塔哥大學的教授戈梅爾表示,他的研究團隊在水中發現了大量的鰻魚DNA。
  • 最古老水生哺乳動物現身中國 和鴨嘴獸類似(圖)
    《科學》雜誌刊登中美科學家論文,介紹「獺形狸尾獸」化石  中國和美國科學家23日宣布發現了迄今最古老的水生哺乳動物。科學家認為,這一發現改變了古生物學界對早期哺乳動物進化的傳統認識。中國南京大學季強教授和美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羅哲西博士等科學家在於24日出版的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這種哺乳動物被命名為「獺形狸尾獸」,它生活在距今約1.64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  本報綜合報導 中美科學家23日宣布發現了迄今最古老水生哺乳動物「獺形狸尾獸」,它生活在侏羅紀時代。
  • 世界未解之謎,人類至今無法揭開的11大謎團...
    地球是個神秘的地方,在這裡存在著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很多都無法得到科學的解答,這些都被稱為世界未解之謎?>——— 江西廬山無蟑螂也是一個難解之謎,因為廬山腳下的九江的蟑螂特別多。已有不少科學家對廬山無蟑螂之謎做了考察和研究,但仍沒有將謎底揭開。生物學家認為,廬山上可能存在著一種蟑螂的天敵;植物學家則認為,廬山上可能長有一種或多種使蟑螂無法生存的植物.
  • 超質量黑洞來源之謎被揭開,日本科學家:它是宇宙中的瘋狂吞噬者
    超質量黑洞來源之謎被揭開,日本科學家:它是宇宙中的瘋狂吞噬者在宇宙中,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黑洞類型一共有三種,第一種是原初黑洞,它們誕生於宇宙初期,跟宇宙大爆炸初期暴漲的超高物質密度有關;第二種是超大質量黑洞,它的形成科學家們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
  •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揭開東湖水華消失之謎
    中新湖北網2月3日消息:東湖水華消失15年之謎被中科院水生所專家揭開。昨日,中科院院士劉建康稱,國際學術界認為該成果為世界湖泊生態保護指出了方向,具有重大環保意義。  負責該項研究的謝平博士獲得國際湖泊生態學大獎———第9屆日本琵琶湖生態學獎。  每到夏季湖面就會出現水華現象,是困擾東湖的環保難題。
  • 科學家試圖揭開車諾比核汙染區動植物繁盛之謎
    然而,二十多年以後,圍繞車諾比核汙染區是荒原還是奇境的爭論卻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如今,一個英國科學家小組即將再次踏上烏克蘭的土地,試圖揭開這個問題的真相。 野生動物的天堂? 「我們走進一片荒無人煙、陰沉悽涼的荒原。建築物遭到毀壞,窗戶碎成一片片。樹木茂盛,雜草叢生:這是一個『鬼城』。」
  • 未解之謎之海洋無底洞
    據估計,每天失蹤於這個「無底洞」裡的海水竟有3萬噸之多。為了揭開其秘密,科學家們把一種經久不變的深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觀察染料是如何隨海水一起沉下去的。接著又察看了附近的海面以及島上的各條河、湖,滿懷希望能發現這種染料的蹤跡和同染料在一起的那股神秘水流,然而這些實驗毫無結果。
  • [午間道]鑽探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揭開恐龍滅絕之謎
    [午間道]鑽探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揭開恐龍滅絕之謎 鑽探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揭開恐龍滅絕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