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學在學習慣性和慣性定律時,以為這兩者是一樣的,其實這兩者的區別很大的。
慣性:物體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物體無論是否受力都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因此,牛頓第定律又稱慣性定律。
對慣性的三點認識
(1 )慣性的普遍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無論是固體、演體,還是氣體,無論物體質量大或小,是靜止還是運動,是受力還是不受力,物體都具有慣性。
(2)慣性大小的決定因素:慣性的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大小有關,質最越大,慣性越大,與物體的受力情況運動狀態以及運動速度大小無關。
(3)慣性與力的區別:慣性是物體固有的一種屬性,它不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慣性有大小無方向,力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兩者沒有必然聯繫,在解答問題時我們不能說「某物體受到慣性力作用」「某物體受慣性用」等,只能說物體具有慣性或由於慣性。
慣性現象的解釋
在人們的生活中,慣性現象非常普遍。例如,當汽車突然啟動時,車上乘客的腳與車之間存在摩擦力,隨車向前運動,而乘客的上半身由於具有慣性還要保持靜止狀態,這時乘客的腳相對於上半身向前運動,乘客就要向後倒;反之,當汽車突然剎車時,乘客的腳與車之間存在摩擦力,腳的速度隨車的速度減小而減小,因上半身具有慣性保持原速度不變,所以車上的乘客會向前倒。
慣性的利用和防止
有的慣性對人們有益,人們要利用;有的慣性對人們有害,人們要防止在體育課上,應用慣性的例子很多,例如:在跳遠時為了跳得更i可以進行助跑;投籃時,球脫手後由於慣性繼續向前運動;擲鉛球時,球由於慣性可以在空中前進等。慣性同時也是造成許多交通事故的原因,行駛中的車輛剎車時,慣性要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後才能停 下來。車的速度越大,剎車後向前動的距離越長。在交通要道對機動車輛行駛的速度有所限制,騎自千時不要騎得太快,都是為了避免剎車時剎車距離過長而造成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