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等於慣性定律?這兩者區別大了,學會了不失分

2020-11-23 師說物理

有些同學在學習慣性和慣性定律時,以為這兩者是一樣的,其實這兩者的區別很大的。

慣性:物體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物體無論是否受力都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因此,牛頓第定律又稱慣性定律。

對慣性的三點認識

(1 )慣性的普遍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無論是固體、演體,還是氣體,無論物體質量大或小,是靜止還是運動,是受力還是不受力,物體都具有慣性。

(2)慣性大小的決定因素:慣性的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大小有關,質最越大,慣性越大,與物體的受力情況運動狀態以及運動速度大小無關。

(3)慣性與力的區別:慣性是物體固有的一種屬性,它不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慣性有大小無方向,力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兩者沒有必然聯繫,在解答問題時我們不能說「某物體受到慣性力作用」「某物體受慣性用」等,只能說物體具有慣性或由於慣性。

慣性現象的解釋

在人們的生活中,慣性現象非常普遍。例如,當汽車突然啟動時,車上乘客的腳與車之間存在摩擦力,隨車向前運動,而乘客的上半身由於具有慣性還要保持靜止狀態,這時乘客的腳相對於上半身向前運動,乘客就要向後倒;反之,當汽車突然剎車時,乘客的腳與車之間存在摩擦力,腳的速度隨車的速度減小而減小,因上半身具有慣性保持原速度不變,所以車上的乘客會向前倒。

慣性的利用和防止

有的慣性對人們有益,人們要利用;有的慣性對人們有害,人們要防止在體育課上,應用慣性的例子很多,例如:在跳遠時為了跳得更i可以進行助跑;投籃時,球脫手後由於慣性繼續向前運動;擲鉛球時,球由於慣性可以在空中前進等。慣性同時也是造成許多交通事故的原因,行駛中的車輛剎車時,慣性要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後才能停 下來。車的速度越大,剎車後向前動的距離越長。在交通要道對機動車輛行駛的速度有所限制,騎自千時不要騎得太快,都是為了避免剎車時剎車距離過長而造成交通事故。

相關焦點

  • 慣性定律的建立過程
    慣性定律是牛頓力學的重要基石之一,從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學轉變到牛頓的經典力學,最深刻的變化就在於建立了慣性定律。前者認為一切物體的運動都是由於其它物體的作用;而後者認為「每一個物體都會繼續保持其靜止或沿一直線作等速運動的狀態,除非有力加於其上,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這就是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作為第一條公理提出的基本原理。
  • 2018初中物理知識點:慣性和慣性定律
    下面是《2018初中物理知識點:慣性和慣性定律》,僅供參考!   慣性和慣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 。     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 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為何不同?如果兩者不相等會怎麼樣?
    當我第一次聽說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時非常驚訝,但是稍微一深究,就會發現兩者確實存在本質的區別。,當然是不同的物理量,所以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有本質區別的,兩者只是單位一樣而已。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都是質量,沒有區別。就如古人理所當然地認為:不受力的物體會向下落、只有力才能使物體運動、太陽繞著地球轉一樣。這就是一個常識誤區。
  • 慣性定律
    變速運動的物體有慣性嗎?牛頓定律說: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那麼做變速運動的物體慣性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呢?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實驗(下圖): 慣性篩選 如果我們不小心把黃豆和小米混在了一起,我們怎麼才能把他們在短時間內按類別分開呢?我們看下面的實驗:用吹風機吹黃豆小米混合物,由於黃豆的質量大慣性大運動狀態不易改變,就落在了近處。反之小米就落在了遠處。
  • 什麼是慣性系和非慣性系?為什麼牛頓定律只在慣性系中生效?
    靜止或「勻速運動」(或者稱為「無加速度」)的物體會按照牛頓運動定律相對這些網格運動。這些網格就構成了「慣性系」思想的基本骨架。將這個概念繼續延伸。任何在這個慣性系中勻速運動的物體,其本身也可以定義一個慣性系。比如當我們移動時,也帶動了我們自己的虛構網格。假設我開車在一條筆直的公路上以100英裡每小時的勻速狂飆。
  • 【知識點】中考常考的慣性和慣性定律考點匯總
    牛頓第一定律①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②說明:·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慣性系和非慣性系
    ;   (2)知道牛頓運動定律在慣性系中成立;   (3)知道什麼是慣性力.   (2)在授課時採用舉實例讓學生分析,發現問題:運動和力的關係出現矛盾的現象.從而再引導學生分析發生矛盾的癥結所在,和解決矛盾的方法.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辯證的科學思想.
  • 慣性有強度是怎樣提出來的
    即在地球上和月球上用相同大小的力加速相同質量的物體報獲得的加速度不同,月球上獲得的加速遠遠大於地球上獲得的加速度,如果不承認慣性強度的存在,那麼這種不同該做何解釋?顯然慣性質量就派上了用場,同一物體在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的慣性質量不同,這樣一來相同質量的物體就有了地球上的慣性質量和月球上的慣性質量之分了。那麼「同一物體的質量是不會隨著空間環境的變化而產生變化的。」是不是就有問題了?
  • 慣性定律~經典力學理論與自重健身的關係(一)
    接下來我將給大家帶來的是牛頓最負盛名的三大定律,並與自重健身相結合,希望對大家理解自重健身有所幫助哈~牛頓的第一運動定律 這條定律陳述如下內容: 「除非受到不平衡的力,否則靜息的物體永遠靜息,運動的物體永遠勻速直線運動。」
  • 大家知道慣性系,你了解非慣性系嗎?
    我們的物理課本中,在學習牛頓經典力學的時候,經常存在這樣一種形式,只有在宏觀,低速的慣性系中,我們的牛頓運動定律才成立。一般課本中都體現了慣性系的「優越性」,如果不是物理專業,我們的非慣性系都是不做考慮的。
  • 為什麼還有「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之分?
    因此,儘管枕套大小相同,填充程度相同,但其中一個枕套的質量要比另一個大得多。質量的物理學定義質量是物體所具有的慣性量(對加速度的阻力),或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力等於質量乘以加速度)中所指的力與加速度的比例。換句話說,物體的質量越大,移動物體所需的力就越大。
  • 物體是因為有質量所以有慣性,還是因為有慣性所以有質量?
    隨後,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定律表明質量是物體之間吸引力大小的度量,即質量越大,它們之間的引力越大。為了區別於慣性量度,人們把這個質量稱為「引力質量」,而把慣性量度的質量稱為「慣性質量」。牛頓並沒有把兩種質量聯繫起來,他把它們看成是相互獨立的物理現象。
  • 關於慣性的幾點思考
    特別地,第一定律中所述的「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狀態」和第二定律中的物體所受外力矢量和為零(合力為零)這一運動狀態不同,不能把第一定律F=0當成第二定律在時的特殊情況,因為F=0肯定導出加速度a=0,但 a=0的運動只能由第一定律本身徹底闡明其為慣性運動(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第一定律是完全獨立的基本定律,用其解決的問題,別的任何規律都無法解決,第二、第三定律根本不能取代第一定律。
  • No.141 在高考範圍內,如何理解慣性質量&引力質量的區別與聯繫?
    在初中,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更準確是物質的量);高中我們學習牛二定律後,更注重質量的慣性屬性,學習萬有引力定律後,我們開始關注質量的引力屬性;而大學低年級學習了狹義相對論後,我們了解到動質量和靜質量的區別,高年級學完廣義相對論,我們又會驚嘆質量與時空的聯繫。
  • 申文斌:引力與慣性力的分離
    因此,從本質上來說,引力與慣性力肯定是有區別的,二者是可分離的。但關鍵的問題是,能否製造一種儀器識別二者的區別,或者從理論上證明二者的區別。這是驅使我研究「引力與慣性力的分離問題」的原動力。引力場作用的本質是什麼,目前還是謎,也是物理學界待解決的科學難題之一。
  • 慣性不是力,為何還有慣性力?
    中世紀末期的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通過分析自己的設計的思想實驗,認為一個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到力的作用將會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之後牛頓在伽利略等人成就的基礎上總結出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有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只有作用在物體上面的力才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就是慣性。
  • 慣性不是力,為何還有慣性力?
    也有不成立的時候,哪怕是在低速宏觀世界裡。合力為0的物體卻在加速運動,這與牛頓運動定律相矛盾。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與選擇的參考系有關,在剛才的例子中涉及到兩種參考系——慣性系和非慣性系。車廂靜止時,合力為0的物體處在靜止狀態,此時符合牛頓運動定律,這時車廂就是一個慣性參考系。
  • 命題點——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請忽略圖片上的第二段文字哈嘍哈嘍,小夥伴們,讓我們每天一個命題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命題點 :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知識點儲備: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如圖是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桌球速度越大,慣性越大B.擊球時,球和拍都會發生彈性形變C.球在空中運動時,運動狀態不變D.球被水平擊出後,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球將立即豎直下落分析 : A、慣性只與質量有關,所以錯
  • 客觀來說,慣性成因至今是個謎題
    後來朗道在《場論》給出了慣性系定義 :牛頓第一定律成立的參照系叫做慣性系。 這一定義使我相信,牛頓第一定律本身字面上沒有循環論證的問題,但是在尋找慣性系的時候,它會出現這個問題。論證循環出現在定義慣性系需要依賴不受外力這個概念,定義不受外力又要依賴慣性系,這就是典型的循環論證。
  • 慣性定律與辯證法
    僅僅依靠直覺做交易是不是不靠譜,是不是「懸乎」了一點? 事實上這是一種很實在的方法,仔細分析一下,運用直覺做交易一點也不神秘。 我們用於下單的依據是,慣性定律和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