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12月16日賈言編譯】坐落在中國西南部貴州群山之中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體量相當於30個足球場,中方已決定將於2021年向外國天文學家開放使用這個能力強大的中國射電望遠鏡。
法國BFMTV電視臺援引法新社報導,為了更好地了解宇宙,甚至去探測外星人,中國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直徑500米),標誌著中國已躋身世界科研領先行列。
圖為在FAST周圍一座山頂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圖片來源:中新社)
望遠鏡旋轉一周需20分鐘
12月初,坐落在波多黎各的美國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Arecibo)發生坍塌,這讓自今年1月已全面投入應用的中國射電望遠鏡顯得尤為珍貴。「這一事件非常令人遺憾」,中國射電望遠鏡運營與發展中心負責人王啟明在接待外國媒體參觀時對法新社表示:「我去參觀過阿雷西博。我們從它的構造中汲取了很多靈感,並對其構造逐步改良,最終建成我們自己的望遠鏡。」
由於這座巨型天文望遠鏡體量偏大,以至於其旋轉一周需要大約20分鐘,其靈敏度也比美國的阿雷西博高出三倍。為了避免人類及其他設備(智慧型手機、汽車、燈泡以及電腦等)發出的幹擾波影響到探測,中國在望遠鏡周圍建立了一個半徑為5公裡的「無線電靜默區」。
外國科學家可提出申請
中國射電望遠鏡有何功用?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捕捉天體,特別是捕捉脈衝星發出的無線電信號。這些信號有助於將發現的天體復原成像;而且,所收集到的數據也會幫助天文學家們更好地了解宇宙起源。至於另外一個目的則是「探測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王啟明補充說。
根據國際慣例,從2021年起,中方將接受有意來此進行科研的外國科學家提出的申請,中方相關委員會將通過討論後做出批准與否的決定。
」創新在中國無處不在「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Université de Tasmanie)物理學教授迪基(John Dickey)對這座新的天文望遠鏡盛讚不已。「到目前為止,中國射電望遠鏡獲得了一些非常出色的成果」,特別是已經發現了200多個脈衝星,他告訴法新社,「我非常想去使用它做科研」。
這位天文學家近幾十年來一直關注中國——這個亞洲巨人的發展。「很顯然,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科研中心,與北美或西歐處於同一水平」,迪基認為,「中國科研人員已走在世界科技前沿,具有與世界任何一個先進國家科研人員一樣的創造力和組織能力。」
由於缺乏資金,中國科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處於落後狀態。20年來,中國努力追趕,以減少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如今,中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網絡(超過35000公裡),並完成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而且還正在執行將月球採樣帶回地球計劃。
「如今,創新在中國無處不在」,美國杜克大學(Université Duke)中國科技政策專家西蒙(Denis Simon)強調「科學家和工程師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決策權和科技創新自由,為科研創新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