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荒山默默付出35年,引力波的發現,讓中國成為世界中心

2020-12-04 吉祥花卉園

中國著名的作家劉慈欣的著作「三體」的火熱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地轟動,書裡面那些波瀾壯闊的宇宙場景得描述以及一個個天馬行空的創意,小水滴、三體文明、降級打擊、小宇宙。等等這部作品不僅滿足了廣大讀者對科學的滿足,更有專家學者表示是,作者劉慈欣以一己之力把我國的科幻作品領域的成就和國際水平拉平。

我們人類是一個具有高度自我思維能力的一個物種,從古到今我們得偉大的先賢們和當代的哲學家們都在發出這樣的疑問。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那裡去? 而我國在35年前開啟的一個計劃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去理解這個世界,要說到這個裝置就必須提到一個偉大得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他的科學著作相對論中提到的一種現象。

但這只是一種理論從來沒有人看到和監測到他的存在,直到2017年10月16日,全球數十家權威的科研機構聯合發表申明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現了引力波,他是由距離地球大約1.3億光年外的兩個光子星相互融合碰撞產生的,哪麼他到底是什麼呢,其實說起來也簡單.

給大家舉一個通俗的例子,當輪船開國平靜的水面就會導致上面散發出一圈圈向外擴展的漣漪,而引力波就是宇宙中的星體在加速運動和發生碰撞時在宇宙這個大水面上蕩起的漣漪,而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我國從35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在1998年的時候,我國的科學羅俊發表的關於牛頓的萬有引力常數測試結果震驚世界,當時的測量精度已經達到了領先世界的水平,國外的專家學者甚至把這個建在深山放空洞裡的裝置,稱為世界的中心。

而在2015年我們又開啟了一項偉大的計劃。「天琴計劃」天琴計劃的目的和作用是以引力波做為研究的中心,展開宇宙空間引力波的探測任務,除了我們國內的多所頂級院校和科研機構外,有非常多的國外教授專家也希望能夠加入到我們的計劃當中,畢竟這些人究其一生都在探索神秘莫測的宇宙。

相關焦點

  • 新引力波發現中國又一次拯救了世界!
    近日中科院宣布新引力波發現,一時成為了大眾的焦點。這次新引力波發現,無論是對相對論,還是對世界天文學,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鑑於中國在此作出的貢獻,網友更是笑稱,中國又一次拯救了世界!新引力波發現北京時間10月16日22點,據中科院南極天文中心通報,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合作組織聯合召開發布會,宣布新引力波發現。新引力波發現引力波也被稱為「時空的漣漪」。1916年,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劇烈的天體活動會帶動周圍時空一起波動,這就是引力波的由來。
  • 「引力波新發現」彰顯中國科技創新實力
    10月16日22時,國際天文界宣布:首次直接探測到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及其伴隨的電磁信號。這標誌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引力波天文臺和其他望遠鏡觀測到同一天體物理事件,預示著天文學研究進入「多信使」階段。中國慧眼HXMT望遠鏡,也對此次引力波事件成功監測。
  • 全球人們每日必看的網站背後,是兩名中國博士生在默默付出!
    記錄人類戰勝它的過程據了解,這個被各大媒體報導時廣泛引用,甚至被美國疾控中心認為數據更新更加及時的地圖,是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CSSE)的兩位中國博士生董恩盛、杜鴻儒和導師勞倫·加德納一起開發的!兩位中國博士生,是如何建成全球70億人每日必看的網站的?事情還要從去年12月份說起。
  • 引力波發現團隊中的中國學生談發現之旅
    「不如向神秘的未知邁進一步」——引力波發現團隊中的中國學生談發現之旅  新華社廣州2月16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黃浩苑 霍思穎)日前,「引力波」成為社會最熱的話題之一,它的發現被視為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
  • LIGO發現新的引力波 中國慧眼衛星做出重要貢獻
    原標題:LIGO發現新的引力波 中國慧眼衛星做出重要貢獻 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rgo)於2017年8月17日首次發現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事件,國際引力波電磁對應體觀測聯盟發現該引力波事件的電磁對應體。
  • 中國航天日|Vlog《光陰的故事》致敬默默付出的航天人
    帶著對神秘事業的嚮往我成為一名航天工作者心中那些高大上的夢想照進現實卻充滿了失落平凡的崗位 簡單的工作單調、機械、重複好像是進入了單曲循環模式單一的壓抑未知的迷茫疫情的緊張擊破了我如薄紙般的堅強這真是我想要的嗎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如何選擇奇怪的是,周圍的人樂觀而堅定他們冒著疫情風險,依舊在崗位上衝鋒就是這些平凡的崗位就是這些重複的操作他們一幹就是十幾年、幾十年是什麼讓他們甘願在平凡中堅守李榮斌,已經堅守了23年他略顯滄桑的臉上
  • 中國「極目」衛星上天 全天候「追捕」引力波
    本報北京12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逐鹿空間引力波 中國「太極」穩紮穩打
    幾年前,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一舉摘下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桂冠。不過,該盛事發生在地球表面,在太空直接聆聽宇宙琴弦迄今還未實現。如今,後者正成為引力波科學界群雄競逐之鹿。4月17日至18日,香山科學會議聚焦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及國際協作聯盟。
  • 專家解析中國引力波探測設想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 近日,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第一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證實了愛因斯坦引力理論的最後一項預言,震動世界。引力波探測為人類開啟了宇宙觀測的全新窗口,中國科學家將在其中有何作為?怎樣才能探測到引力波?
  • 引力波的發現
    在完成原理的論證之後,韋斯、索恩和德雷弗分別申請基金建造這類幹涉儀,其名稱為「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英文縮寫為LIGO。相關部門要求2個小組共同建造,因此這3位科學家也就成為了LIGO項目的奠基人(索恩和韋斯因此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德雷弗因為不幸於2017年3月病逝而未獲獎)。
  • 中國引力波探測前景令人振奮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聰聰 見習記者 陳卓瓊 實習生 黃暢)「年輕的科學家不應該太『尊重』像我這樣的老科學家!」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索恩,11月6日在回答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提問時說,「根據我的經驗,尊重權威會損害創造力」。
  • 發現引力波團隊中有個中國少年
    2月11日正是中國農曆春節大年初四,一個來自大洋彼岸的喜訊讓還在假期的廣州市天河中學沸騰了起來——美國的科學家們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而這個人類重大發現成果的締造者中,有一個名字他們非常熟悉,他是天河中學2012屆畢業生、現就讀美國卡爾頓學院四年級學生羅家倫。
  • 雙中子星碰撞出的引力波被首次發現 中國做出重要貢獻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孜孜以求準備探測雙中子星合併的引力波,」美國加州理工學院LIGO數據分析小組負責人艾倫·溫斯坦教授說,「那天早上,我們所有的夢想成真。」  LIGO項目組在美國華盛頓發布這一重大發現。中國、德國、英國和法國等國科學家也各自舉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論文發表在《科學》《自然》等學術期刊上。
  • 法媒:中國已成為「世界科研中心」
    【歐洲時報12月16日賈言編譯】坐落在中國西南部貴州群山之中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體量相當於30個足球場,中方已決定將於2021年向外國天文學家開放使用這個能力強大的中國射電望遠鏡。 法國BFMTV電視臺援引法新社報導,為了更好地了解宇宙,甚至去探測外星人,中國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直徑500米),標誌著中國已躋身世界科研領先行列。
  • 為何又是美國人發現了引力波
    去年就有好幾個天文學重大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人們的興趣,包括發現1400光年外的「另一個地球」、「新視野號」抵達冥王星、以及NASA確認火星上有液態水等等。不過這些發現都及不上這次「探測到引力波」來得讓業界震撼,不僅證實了偉人愛因斯坦百年前關於引力波的預言,確認了雙黑洞碰撞這一模型,還為天文觀測帶來了新方法,開啟了新紀元。
  • 王建宇:探測引力波 中國有「神器」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近年來,引力波探測成為太空探測的熱點,已有多個國家紛紛啟動探測計劃。11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墨子號」量子衛星工程常務副總設計師、衛星系統總指揮王建宇在「改變世界的新興科技論壇」上表示,中國方案是推行「太極計劃」發展戰略。王建宇用「三步走路線圖」形象地闡釋了這一發展戰略。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於2001年首次投入運行,2015年升級重啟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就是專門為探測引力波而建設的。從2015年9月開始,關於它已經觀測到引力波的傳言不斷,而就在前不久,又有物理學家在網上流出小道消息,終於引爆了大量媒體的報導。那麼,引力波是什麼?為什麼探測引力波如此困難?用當前探測引力波的途徑和方法取得了哪些成果?發現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 荒山發現4000多公裡地下隧道,無數珍寶十分怪異,成為世界之謎
    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荒山發現4000多公裡地下隧道,無數珍寶十分怪異,成為世界之謎人類在世界歷史中發現了很多怪異的現象,有的被目前的科學以及科技手段給解釋清楚,而有的一些依然沒有下文。最終成為了世界上的最大謎團之一。1965年6月,阿根廷的考古學家莫裡茨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一條隧道!當然這莫裡茨認為這是古人所留下來的遺蹟,所以也是十分興奮的就帶著自己的夥伴往裡面跑,但是這跑的路上也是發現了異樣,怎麼沒有個盡頭呢?而這一條地下隧道自然也是讓莫裡茨有所發現,該地下隧道可是有著深入地下240米,比以往發現的一些古隧道都十分的龐大。
  • 張田勘:中國何時才能成為世界科技中心
    因為,現在的科技中心就是在美國。理工科類的頂級學術期刊幾乎都在歐美國家,在國際上享有權威地位,中國科研人員要想被承認和出人頭地,把論文發在英文期刊上就是首選。可以預見,此現象還將持續很長時間,除非世界的科技中心向中國發生轉移。只有當中國成為世界科技中心後,中國和世界的科研文章以及其他的文化交流交往才會以中文為載體。
  • 「中國天眼」4年迎成果井噴 迄今發現脈衝星超240顆
    中國蘭州網11月17日消息 神秘未知的事物,似乎總有一種魔力,吸引人類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赴後繼。天文便是如此:在廣袤的宇宙中,經常有一股電波襲來,僅僅閃現幾個毫秒。沒人知道,它究竟是什麼。2007年,天文學家在分析澳大利亞64米射電望遠鏡2001年記錄的信號中,發現了這樣的毫秒電波。隨後,天文學家一直試圖尋求真相:誰發出了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