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生物人類學家德斯蒙德.莫利斯《裸猿》三部曲,出版於60年代末,他說「儘管人博學多才,可他仍然是一種沒有體毛的猿類;儘管他獲得了高尚的動機,可是他並未丟掉自己更為土氣而悠久的動機。」無論人創造了多麼瑰麗的文明,但是那基本的生物特徵,祖先的基本行為模式處處露出馬腳,我們一次又一次在動物本能面前低頭認輸,暗中承認自己體內躁動著複雜的動物本性。這樣驚世駭俗挑戰身而為人的尊嚴的論調,無怪乎一再被爭論乃至查禁。
我們在狩獵生活中加強了合作精神,這對叢林生活有利,但是反過來,這成了我們的報應。它使我們產生強烈的互助衝動,這種衝動容易被煽動起來去幹同種相殘的進攻行為,狩獵時的忠誠變成同類相爭的真誠。地位不穩的領袖格外需要外來的威脅,戰爭的勝利使領袖既當霸主,又受敬愛,這是兩者皆得的唯一機會。外群體的威脅使內群體的紐帶更加牢固,共同敵人的存在會抑制內鬥。
人們通常把住宅裝飾解釋成使住房「好看」。事實上這和動物在居穴附近留下氣味標示領地範圍的行為,完全是一回事。你在大門掛上名牌、在牆上掛上繪畫作品時,如果用狗和狼的行為來說實際上就和翹起後腿撒尿留下自己的印記是一回事。收藏物品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他們要用這種方式來給自己的家居領地劃界,也藉此界定個體的身份。
在生物學上,作為結偶配對、群居生活的靈長目,天生的任務就是守護三種東西:自己、家庭和部落。這是非常強大的驅力。
作者將通常會不治而愈的一類問題,如感冒、頭痛、腸胃不適等稱作「與整飾性邀請有關的小恙」,他認為這些病實際上與動物原始的「整飾要求」的關係更為密切。這一類的症狀表現為身體不適,但並非真是身體出了問題,它反映的是行為問題。尋求安撫的要求越強烈,疾病就越嚴重。實際上這是我們需要的強烈安全感,安全感能治癒我們的疾病。這並不是在暗示我們裝病,無需裝病,症狀是真實的;但病症行為是因,不是果。
所以寵物最是安撫人心,小動物的皮毛是很好的宣洩渠道,能滿足我們悠久的靈長目動物的整飾衝動。生病時記得心疼地抱抱自己~。
這套書實是對治我執的一劑良方。太把自己當回事兒、對眼前的紛爭太較真、總覺得「所有人都想害朕」時,能夠換一種眼光來看待權力博弈,認清其本質是基本的動物行為。放下執念回到猿點,想到此時的煩惱和遠古那隻剛從樹上爬下、走出森林的猿猴同款,趕緊點一支煙壓壓驚……嗯,作者用了好幾頁篇幅試圖向我們證明,香菸是成年人的安撫奶嘴……
我們必須長期而又嚴肅地把自己看作一種生物,以此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這有助於我們把握分寸且知道天高地厚,保持頭腦清醒。
你是曠世無雙、無與倫比的物種裡的一員,請理解你的動物本性並予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