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90後小夥宮思遠捐獻骨髓救人:「沒想到願望實現得這麼快」

2020-11-23 中國文明網

  經過一年的等待,天津大學求是學部的90後男生宮思遠實現了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的願望。他說,一年前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時,就有了強烈的「救人」願望,「只是沒想到願望實現得這麼快!」

  9月16日上午11點半,宮思遠在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的捐獻。根據患者需要,宮思遠於17日上午接受第二次採集。17日晚,這些救命的「種子」將被移植進一名19歲的女性白血病患者體內。

  據悉,患者是一位90後的湖北女孩,這次愛心接力是天津市第142例捐獻造血幹細胞,也是全國第3715例非血緣捐獻造血幹細胞。

  「突然」的圓夢

  2012年中秋節剛過,從湖北荊州考入天津大學的宮思遠在校園內看見了一則招募中華骨髓庫志願者的海報,就立馬拉上同學填寫了報名表並採集了血樣。雖然當志願者的決定很突然,但他絲毫沒有低估配型成功的可能性,「我就是抱著一定要救人的念頭加入中華骨髓庫的。」

  事情順利得出乎意料。入庫僅10個月,2013年的暑假,在湖北老家參加同學聚會的宮思遠就接到了初配成功的消息。電話裡,天津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和他約定了進一步配型的時間,並介紹了整個捐獻流程。「聽說患者也是同齡人,我能夠體會到她的求生渴望。」

  8月初,患者情況突然惡化,需要儘快進行骨髓移植,原定的高配時間也提前了半個月。來不及趕回天津做配型,宮思遠就在湖北當地採集了血樣並郵寄到了北京。很快,他就接到了配型成功的消息,「真的能救人了!盼望了好久的事情終於要成真了!」

  小夥是個熱心腸

  剛剛結束了軍訓,宮思遠就住進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每天注射2針動員劑使骨髓大量增殖造血幹細胞,為捐獻做準備。與此同時,他的母親彭女士也從湖北趕來了天津。

  為了不讓家長擔心,宮思遠始終沒向家裡透露捐獻的事,直到高配成功才告訴父母。「兒子從小就很有主見,只要是他的決定,我們做家長的都會支持。」彭女士說。

  高中住校時,住在六樓的宮思遠看見二樓過道中有一堆碎玻璃碴,就拎著笤帚簸箕下來清理。「在老師同學和街坊鄰裡的眼裡,他是個熱心腸。他的正直、擔當讓我們做家長的都很佩服。」

  捐獻者還是太少

  據天津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依據個人體質的差異,捐獻者可能會有輕微的頭暈、手腳發麻或腰部不適症狀,但宮思遠體質較好,全程沒有出現不適。

  「別看只是個90後的孩子,但是宮思遠的捐獻意願極其堅定。這在我們接觸到的上百位捐獻者中比較少見。」天津市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管理中心負責人表示,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等血液性疾病的主要手段。

  據介紹,由於我國普遍存在的「獨生子女」現狀,在親屬間配型相合的概率非常渺茫,只能依靠非血緣的捐獻者捐獻配型相合的造血幹細胞。但非血緣關係中的配型相合率僅為1/400—1/10000,有些罕見基因型的患者其配型相合率只有幾十萬分之一。

  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身體無害,但由於許多人的觀念難以轉換,因此從2003年我國建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起至今,全國僅3700餘名志願者成功捐獻,供需差距很遠。

  據了解,宮思遠是天津市今年的第14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天津大學在校生捐獻的第七例。(朱虹 劉思思)

相關焦點

  • 骨髓捐獻亟待走出認識誤區
    一位澳門白血病患者急需造血幹細胞移植,經檢索後發現與海南萬寧籍志願者何羽(化名)配型相符合,何羽有心捐髓,卻遭到父母的極力反對,有關工作暫時擱淺。對此,有專家指出,捐獻造血幹細胞在我國剛剛起步,一些群眾因缺乏全面了解而產生錯誤認識可以理解,骨髓捐獻事業亟待走出認識誤區。
  • 【投票】無償捐獻骨髓 詮釋人間大愛——記仙下大學生村官雷響捐獻骨髓歷程
    他用愛心讓生命之花重新綻放,用行動把生命之燭再次點燃,愛心救人,傳播正能量。此次入選「於都好人」評選榜可謂實至名歸!快拉到文末點擊「閱讀原文」為14號雷響投上一篇吧!!!2013年4月,雷響被告知與一名寧夏籍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接到通知後,他二話沒說便同意為該名患者無償捐贈骨髓。2013年8月,前往天津第一中心醫院為患者捐獻骨髓,於8月7日下午6時完成了骨髓造血幹細胞的捐獻,重新點燃了患者生命的燭光。天津歸來,他又馬上投入到了為人民服務的村官崗位之中,紮根基層,讓愛在鄉間繼續流淌。
  •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要抽骨髓嗎 大學生直播捐獻全過程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要抽骨髓嗎   90後大學生直播捐獻全過程      「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想像中那麼恐怖,根本不是抽骨髓,現在都是採外周血……」近日,在某社交平臺,來自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工程力學專業的90後大學生王向東,開始直播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
  • 90後大學生為救人棄考捐骨髓 學校為此提前考試
    近日,一則短短的新聞溫暖了所有看到的人:「孝感學院大二學生楊力偉(化名)收到骨髓庫通知,他的骨髓和上海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為挽救病人生命,他必須在7月4日到達北京空軍總醫院。而此時正值小楊期末考試,棄考影響畢業。小楊毅然決定棄考救人。學校得知後決定,全係為此統一更改考試時間。」
  • 「一年多,我就實現了救人的心願!」寧波小夥捐獻造血幹細胞
    「一年多,我就實現了救人的心願!」今天是小孫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日子,躺在寧波市第一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裡,看著自己的鮮血在血細胞分離機中循環轉動,他仍然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一年多,我就實現了救人的心願,這也太幸運了!」小孫有點靦腆地告訴記者。
  • 醫院兩醫生捐獻骨髓 挽救生命義不容辭
    ■能救人一命 捐獻有痛苦也值得 8月上旬,市人民醫院特需醫療科的病房裡,曾慶往剛剛上完一個通宵夜班,下班後與梅州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一起趕赴廣州,為與他配型成功的患者捐贈骨髓。 「我大學的時候就開始獻血了,畢業來到醫院工作後,在一次獻血時,工作人員問我們願不願意加入中華骨髓庫,我想,也許有一天我的骨髓能與他人配上型,能夠救人一命,就加入了。」 曾慶往笑說,雖然自己是醫生,但他很長一段時間對捐贈骨髓都有著需要「鑽骨取髓」的舊觀念。「剛開始我以為捐獻骨髓要穿刺骨頭,穿刺之後會持續痛幾天。後面才知道它只是採外周血,不會有明顯痛苦。」
  • 為生命接力——湖州長興90後小夥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因為這次獻血,他得知了造血幹細胞捐獻的相關情況,經過慎重考慮,他填寫了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登記表,血樣信息錄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成為了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2019年11月,在與許多個往常一樣普通的日子裡,曹韌接到了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告知他的血樣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匹配,詢問是否願意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
  • 農電工李永久成為湖北省老河口市捐獻骨髓第一人
    與以往獻血不同,李永久這次要去武漢捐獻造血幹細胞,進行骨髓移植,救助廣州一名白血病患者。 為了不讓妻子擔心,不讓家裡年邁的父母擔心,李永久輕鬆地告訴家人,捐獻造血幹細胞與獻血差不多。 老河口市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一人 7月20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湖北分庫管理中心給老河口市供電公司郵寄了一份《關於李永久同志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白血病患者請假協商函》,單位領導和同事們才知道李永久打算捐骨髓救人事情。
  • 骨髓捐獻能反悔嗎?
    在白血病大學生吳志輝即將進行骨髓移植手術的關鍵時刻,兩個骨髓捐獻者都臨陣反悔,退出捐獻。而已進入移植倉的吳志輝,為了手術已接受大劑量化療,免疫系統已盡毀,如中途停止手術,將面臨生命危險。無奈之下,昨天中午,吳志輝的媽媽只好頂著風險與兒子進行半相合骨髓移植,成功率只有50%。
  • 海南兩名警察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
    9月30日上午,趙先生在海口市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海南省紅十字會提供救人的初心從未變 3年前曾有救人機會「當時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初心就是為了救人,一直沒改變過。」李先生說,當時參加無償獻血時,護士說捐獻造血幹細胞也可以挽救很多患者的生命,他就欣然同意了。
  • 湖北90後研究生寫4000字家書,說服家人同意其捐骨髓救人
    3月1日,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中心,「90後」大學生小彭捐出的115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浮液將被送往上海,輸入身患血液病的患兒體內,為其點燃生命的火種。為勸說家人支持,小彭寫了一封長達4000字的家書。最終,小彭堅定的態度終於說服了持反對意見的父親。小彭成為湖北省第33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全國第7132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
  • 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
    原標題: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服務窗) 隨著醫學的進步,被診斷為白血病,不再像被判了死刑,超過70%的患者可以通過骨髓移植實現長期生存,而且骨髓移植能救治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但是,不少人存在誤解,一聽捐獻骨髓,就害怕不敢。骨髓移植,真的需要獻骨髓嗎?
  • 捐獻骨髓如同「捐命」?拯救陌生患癌女孩兩次,捐獻者告訴你真相
    2014年,湖北武漢「80後」女孩胡磊患上了T母淋巴細胞淋巴瘤,醫生告訴她,想要活下去只有做造血幹細胞移植。但茫茫人海,和她配型相合的好心人在哪裡呢?就算找到一位同型供者,作為一個陌生人,他或者她會願意為自己捐獻骨髓嗎?
  • 瞞著外婆,長興小夥捐獻造血幹細胞,為蘇州患者送去了「生命火種」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李歡曹韌,是湖州城市集團蝴蝶公益志願者、資產公司下屬衡通公司員工,也是一名充滿熱情的90後小夥。201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正式加入造血幹細胞志願者組織,沒想到2年後,他完成了首次捐獻,把造血幹細胞輸送給了蘇州一位80後患者,完成了生命接力。
  • 中南大學醫學生為武漢少年捐獻骨髓
    新湖南客戶端12月9日訊(通訊員 高雯 李宜昕 李雲舒 記者 易禹琳)12月初,本該在外地醫院實習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16級學生付美晶再度回到長沙,為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獻骨髓。 「做這個決定其實內心想法很簡單,希望能夠盡己所能幫助別人,今後做醫生也是一樣。」付美晶說。
  • 8歲女孩捐髓救母續 骨髓捐獻的條件是什麼
    經過9次化療後病情再次復發,醫生建議他們考慮骨髓移植,這讓巴麗麗和丈夫肖大哥很為難。幸運的是,經過配型,巴麗麗的女兒玹玹和母親有5個點相匹配,達到半相合,可以進行手術。  2008年巴麗麗在自己生日那天生下了女兒玹玹,母女倆同一天生日已經是莫大的緣分。可是巴麗麗沒想到,8年後,女兒會再給自己一次生的機會。
  • 95後山東小夥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一次救人,像中彩票一樣幸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小蒙 實習生 劉一凡 任蘇倩12月1日,畢業一年多的山東小夥蔡雲峰,在山東省立醫院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今年1月加入中華骨髓庫,到9月份得知初配成功,12月成功捐獻,前後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 8年前小夥做骨髓捐獻救人一命,今來到骨髓庫工作:想幫助更多人
    8年前小夥做骨髓捐獻救人一命,今來到骨髓庫工作:想幫助更多人令人感動,吉林省長春市一名小夥決定辭去原有的工作,到中華骨髓庫任職。是什麼讓他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在吉林省長春市的倪先生,在八年前第一次捐獻骨髓之後,一直惦記著對方。想著對方是否康復,出於擔心,倪先生便聯繫了骨髓庫。通過聯繫骨髓庫,倪先生得知接受他骨髓的那個白血病人,身體已經好轉。再次聯繫的時候,倪先生得知接受他骨髓捐獻的那位病人已經完全康復,正是倪先生的骨髓,治癒了他身上的白血病。
  • 那個拒絕給妹妹捐骨髓的哥哥,出來回應了!他這麼說……
    本應是一件喜事,但令兩人沒想到的是,今年7月,懷孕3個月的妻子開始出現頭暈乏力等症狀。隨後,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的診斷下,王愛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範林俊稱,「醫生說還是要進行骨髓移植才能更好地活下來。」就這樣,帶著一絲希望,妻子的二哥和三哥做了骨髓配型。「比較好的是,配型非常成功,應該是有10個點都對得上,而且血型也一樣。」配型成功後,範林俊又帶著妻子到了航天中心醫院,準備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範林俊說,沒想到就在準備做手術前,王愛的二哥和三哥卻突然改變主意不願意給親妹妹捐獻骨髓。
  • 胥女士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 成為河北省第500例捐獻者
    12月29日,經過四個多小時的等待,12時30分,隨著血細胞分離機停止運轉,來自定州市的胥女士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以下簡稱省二院)成功捐出202毫升「生命種子」,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愛。胥女士不僅將挽救一個生命和一個家庭,與此同時,她還成為河北省第500例捐獻者,河北省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500例!17年來,這不僅是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更是一幅生命延續的精美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