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三十二中學校簡史(1953年-2017年)

2021-01-08 華龍網

重慶市第三十二中學校位於重慶市沙坪垻區雙碑,環境幽靜,交通方便,從1953年秋季建校至今,近六十五個春秋。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在上級黨政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學校逐步發展壯大,由當初的初級中學發展成為一所老高完中、重慶市聯招學校、沙坪垻區重點中學,具有環保教育、外語教學、自助教育、國際跳棋等辦學特色。1993年至1998年,學校增辦了四個廣播電視中專財會專業班;2007年與原嘉陵中學合併,2013年再度與原雙碑中學合併,從而"三校合一",擴大了重慶三十二中的辦學規模,增強了學校的辦學綜合實力。六十多年來,教師愛崗敬業辛勤耕耘,學生立志成才努力學習,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合格的高、初中畢業生,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眾多德才兼備的勞動者,也為高等學校輸送了大量的優秀學生,為人民教育事業作出了應有的突出貢獻.

一、建校創業,艱苦奮鬥  (1953年—1957年)

1953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為解決雙碑、井口地區廣大工農子弟進入中學就讀的需要,由當時重慶市教育局局長鄧墾親自勘察選址並主持制定了建校規劃,於1953年動工興建,1954年夏建成兩層共12間教室的教學樓一幢,平整操場一個。1954年秋季開始招生,招收八個初中班,學生400人左右,教職工30餘人,定名為「四川省重慶第三十二初級中學校」。三年後即1958年起招收高中新生兩個班,教學樓擴建為三層;同時,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確認為一所完全中學,改校名為「四川省重慶第三十二中學校」,直屬市教育局管理。

1954年學校由文靜波任校長,1955年文靜波調離學校,由教導主任王乾發主持學校工作;不久,調來市教育局黨委候補委員黃芸輝任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

1955年,四川省教育廳發出了「做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應是學校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的指示,學校認真貫徹,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確保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蘇聯教育專家凱洛夫的教育學、普希金及安娜的講學材料,狠抓教育質量的提高,首先是鑽研新教學大綱和新教材,要求教師「精通教材、掌握基礎知識」,改進教學方法,並按期檢查教學質量。同時,全校分學科建立了教研組,制定了教研活動制度,開展經常性的改進教學方法的競賽活動。在日常教學中,堅持集體備課,組織觀摩教學,聽課風氣蔚然興起,從而推動了各科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與此同時,學校狠抓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貫徹執行第一次頒布的中學《學生守則》,加強共產主義品德教育和整頓學習紀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這個時期,毛主席向青少年發出「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 (即「三好」)的號召,鼓舞了廣大學生為爭創「三好」而奮發學習。學校內課外興趣小組和體育鍛鍊小組蓬勃興起,各項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在「三好」號召的鼓舞下,師生員工中湧現了不少先進人物、優秀事跡。此時,學校建立了黨組織。建校初期,由31中、32中、24中和8中四校的黨員組成聯合支部,黃芸輝任支部書記,定期在8中過組織生活。1955年學校發展了第一批黨員,1956年始建獨立支部。

1956年國家進行了工資改革,評定級別,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

1957年夏,第一屆初中學生畢業,但當時尚不具備辦高中的條件。

1957年「反右派鬥爭」時,學校錯劃了常青、何維幹、夏炎、周梅影、漆成志、張述渝等6人為右派分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得到全部改正。

二、初具規模,逐步發展  (1958年—1966年)

1957年,毛主席提出了我國的教育方針:「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1958年初,鄧墾副市長親臨學校視察,決定增辦高中班。是年秋招收高中新生,學校辦學規模由16個班增至20個班,教職工增至80餘人。教學設施及實驗室也相繼建立起來。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工作方針.學校在工作中認真貫徹了這一方針。

當時全國掀起了歌頌「三面紅旗」的熱潮,學校也不例外,語文教師及班主任鼓勵同學們創作。一時間,帶有民歌風味的短詩和富有生活氣息的文章不斷湧現.四開油印小報<躍進報>,應運而生,更加激發了師生的創作熱情,油印報辦了幾十期,探受師生喜愛.此時各種興趣小組,如歌詠隊,樂器小組、攝影組紛紛建立,各項體育活動也廣泛開展起來。60年代,每年寒假,學鉸組織了文藝演出隊,到附近廠礦、農村進行慰問演出,受到工農群眾的歡迎。教師的教研活動也十分活躍,探討教學藝術的空氣十分濃厚。1958年上學期,市裡在學校組織了一次大型的全市性的作文公開課,由富有救學經驗的湯樹林老師執教,效果良好,受到聽課者的肯定。

1958年10月,中央發出了「全民大辦鋼鐵」的號召,學校師生員工投入了全民大煉鋼鐵的活動,在全市評比中,學校居領先地位,奪得「鋼鐵帥旗」。接著實行廠校掛鈎,學校與嘉陵廠聯合辦廠,生產鐵殼開關;同時,在102廠(原重慶特鋼公司)15車間的支持下,利用學校近旁的溪流,辦起了小型水力發電站。由於大辦鋼鐵及辦電卓有成效,獲得市級獎旗,黃芸輝校長還攜帶展品上北京參加全國勤工儉學成績展覽會。其後,學校又正式建立了耐火磚車間,燎鋼車間及矽礦沙車間。井口公社撥出一部分土地,學校又辦起了農場,種糧種菜,養雞養牛,平時有兩個班停課輪流參加工農業生產。另外,學校還定期組織學生到102鋼廠參加生產勞動,農忙季節,組織全校師生到附近光明大隊參加搶種搶收勞動。

這段時間的勤工儉學活動,使廣大師生得到了鍛鍊,受到了教育,養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培養了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及勤儉樸實的作風.同時,學校在經濟上也得到一些收益.但是,「大辦鋼鐵」、勤工儉學,學生參加過多勞動,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學生的學習質量有所下降。

1959年至1962年的批判「白專道路」,「拔白旗」,「反右傾』鬥爭,涉及到一些幹部和教師,傷害了一些知識分子,影響了教學。1963年5月公布了《全日制工作條例》(簡稱「五十條」),總結了過去違反教育規律辦學帶來的教訓,明確了對教師中的思想認識問題,應從團結的願望出發,採用和風細雨的方式,執行治病救人的方針。經過做思想工作,教師心情比較舒暢,增添了幹勁,穩定了教學秩序。

1964年,學校按上級部署開展以階級教育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解決意識形態領域裡的問題。個別幹部及一些非工農家庭出身或親屬中所謂有問題的教師受到清理,致使「五十條」未能得到很好貫徹執行。「文革」中,還錯誤地把「五十條」當作修正主義鋼領進行批判。

1965年,傳達學習了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的幾個問題》(簡稱「二十三」條),對受清理的同志進行了平反。為了減輕學生負擔,批判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思想,精簡了教材.隨後,毛主席發布了「七·三」指示,主張將教材砍掉三分之一,使學生德智體都能生動活潑地全面發展。

這段時期,在極「左」路線影響下,教育工作受到嚴重幹擾,但是學校領導還是積極帶領廣大師生員工,克服困難,努力工作。教職工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學生學習勤奮,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如高64級就有28人考入高等院校。

三、十年動亂,道路曲折  (1966年—1976年)

1966年6月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對學校是場災難,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受到嚴重幹擾破壞。在「火燒百分之百」的口號煽動下,領導幹部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師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學校黨政領導班子已不能行使自己的權力和職責。隨即「紅衛兵」組織起來,開始了全國性的大串連,「造反有理」的呼聲席捲全國,學校陷入混亂之中。校園財產遭到破壞,大部分圖書損失,一些教師被定為「牛鬼蛇神」關入牛棚,進行「勞動改造」。繼而學校分為兩派,社會上武鬥開始,少數學生捲入其中,有五人在武鬥中喪生。

1968年10月兩派聯合,成立「校革委」,由張明瑾任「革命委員會」主任。1969年3月「工宣隊」進駐學校搞複課鬧革命,稍後又派"軍宣隊"進駐,開展軍訓。1969年夏,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發表,開始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學校廣泛發動和組織了66、67、68級三屆高初中畢業生到通江、宣漢等地插隊落戶,並派教師或幹部護送。學校教師一方面參加鬥、批、改,一方面進行日常教學工作。

1973年恢復高中招生,高中實行兩年學制,班級改為排、連、營軍事建制,實行開門辦學,面向工廠農村。理化生教材改為「工基」, 「農基」,教「三機一泵」、化肥農藥等。考試改為開卷,師生輪番下鄉勞動,打亂了教學秩序,教育質量急劇下降。

1970年至1974年這段時間,「四人幫」炮製了「兩個估計」,攻擊教師的絕大多數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學校是「資產階級統治」的陣地。同時,他們還拋出了「白卷英雄」張鐵生,「反潮流」小將黃帥,搞了「馬振扶事件」,於是在「批判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反對『師道尊嚴」、反對「右傾回潮」口號的煽動下,教學秩序再次受到衝擊,學生中打架鬥毆事件不斷出現,師生對立,無政府主義思潮在學校泛濫成災。

這段時期,先後主持學校工作的是張銘瑾、祝華。

四、撥亂反正,穩步前進  (1976年—1984年)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後,結束了極左路線對學校教育的幹擾破壞。1977年即推倒壓在教師身上的「兩個估計」,對他們破壞學校的荒謬言論,進行了清查、批判,解放了思想。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座談會以及全國科學大會上的講話,使教師深受鼓舞,心情舒暢,知識和知識分子重新受到重視。1977年秋,全國高考制度恢復。1978年高等學校招收新生,恢復通過全省統—考試錄取新生的制度。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開始了撥亂反正的工作。首先,學校黨支部在上級部署下,抓緊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錯案,有幾位教師返回學校工作,接著對解放以後歷次運動中的冤假錯案進行清理,逐一落實了政策。前後共清理了36人的問題.並且按政策規定對一些教師在「文革」中被整的不實材料作了處理,從檔案中撤出,當面銷毀.1978年以來,還解決了教職工中21對夫妻兩地分居的困難,解決職工子女就業30餘人.

中學生「以學為主」的原則,長期以來,經常受到衝擊,以「文革」為最。粉碎「四人幫」後,1977年"工宣隊"撤出學校,學校首先堅持學生以學為主的原則,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重新學習「五十條」,取消排、連、營軍事建制,恢復班級建制.1980年,取消革委會,恢復校長制,取消教育革命組、後勤組,恢復教導處、總務處。高中學制由兩年恢復為三年,課程使用了國家統一編寫的教材,建立健全了教研組,開展集體備課,加強實驗教學,完善了教學管理制度,正常的教學秩序得到了保證。1978年後,每屆高中畢業生升入高校學習的人數,處於沙區同類學校的領先地位,教學質量有了穩步的提高。

1975年—1978年,先後在學校主持工作的校長為潘澤祥、吳清章、明靖。

五、體制改革,質量提高  (1984年—1993年) 

1984年經上級批准,學校組建了新的領導班子,明靖任校長兼支部書記,主持學校工作,曾西南作黨支部專職副書記。1992年學校領導班子調整,明靖任校長,曾西南任支部書記,1993年底因明靖即將退休,由副校長李緬儂主持學校工作。

1984年秋,為了探索教育改革之路,學校經上級領導部門批准,試行校長負責制,並就領導管理體制的改革進行探索,實行「上級黨政領導,校長全面負責,支部保證監督,教工民主管理」的「三位一體」的管理體制。

學校教代會,於1984年秋籌備,1985年1月正式成立。

學校在實行校長負責制和領導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探索並積累了一些經驗,有相當成效,學校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訪問人員,85年7月明靖出席了省工會組織的活動,參加了在青島召開的全國學校體制改革會議,就試行校長負責制的經驗進行了大會交流發言。

1985年3月,學校提出了「尚志勤學、文明守紀」的校訓。明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辦學理念。

1984年以來的這段時期,學校在上級黨政部門的領導下,在改革  大潮的推動下,進行了體制改革,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 學校工作全面推進,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發展。

1、加強思想工作,提高教師素質。黨支部加強了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政治上關心教師進步,開展黨課教育,積極慎重地發展新黨員,黨員人數由1976年的8名,發展到1994年的34名。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是關鍵。學校十分重視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為,提供機會,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在職進修學習,促進專任教師學歷達標。從1978年以來,先後通過脫產、半脫產或業餘進修,獲大學文憑的有9人,獲大專文憑的也有9人。到1990年,學校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在90%以上。在崗在冊的80多名教師中,評為高級教師職稱的12人、一級教師職稱的42人,獲市、區級表彰的教職工有101人次。1986年以來,學校加強了教師基本功訓練,每周定期開展三筆字、普通話、簡筆畫、教學論文撰寫等培訓活動,教師基本功考核全部合格。

2、堅持德育為首,校風不斷好轉.學校組建了德育領導小組、並以德育處為主,開展了一系列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強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著重在學生中開展了「特色理論」的宣傳學習,抓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及「兩史一情」教育,激勵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與此同時,還抓了德育系列化教育及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在教育管理上,制訂丁以「班級質量目標管理考核」為中心的—系列制度.教育方式多樣化,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變化特點,受到學生歡迎.開展了廣播宣傳和板報宣傳,創辦了校刊《芳草地》,舉辦了「業餘團校」,在高中團員中開展了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全校各班級廣泛舉行主題班會教育活動。此外,每年堅持開展幾項大型文體活動,如詩歌朗誦、演講比賽、徵文比賽、各學科的知識競賽,歌詠比賽、文藝匯演等等。群眾性的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佔領了課餘陣地,活躍了學生生活,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校園文化建設、清潔衛生等有很大發展,優化了育人環境,校風良好,校園寧靜,秩序井然,「尚志勤學、文明守紀」的校風不斷發展,每年有2—3個班級被評為區、市先進。學校德育工作受到上級肯定,全區在學校召開了現場會,交流了經驗。

3、學校堅持了以教學為中心,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加強教學管理,特別是貫徹「以目標教學為中心的教學常規管理」,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從高考的情況看,高85級有12人升入高校,高86級有11人升入高校,高88級更有13人升入高校。這幾年學校的高考升學率在全區同類學校中均位居前列。初92級畢業兼升學的會考,及格率,優生率、合格率與區平均水平比較,各項指標均有較大的超過,差生率為「0」。初84級畢業兼升學會考的合格率,仍超過區平均水平.為此學校獲得社會和學生家長的好評。

4、教改實驗,喜獲豐收。這個階段,學校十分重視教改,所開展的幾項實驗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數學科的「黎世法教學法」試驗及「中學自學輔導教學實驗」(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主辦)、「自學輔導」在初中進行三年實驗。畢業會考時,該實驗班數學成績比區平均水平高出18.2分。語文科的「加強常規訓練」,提高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經三年實驗,所寫的經驗論文獲區二等獎,該科的「黎世法六課型」實驗,其論文也獲區二等獎。「高中語文導讀法」實驗也獲成功,經三年實驗,該班語文高考及格率為100%,優生率為30%,實驗執教教師張成連所撰寫的教學實瞼論文<以問導讀> 被市區評為優秀論文,並被收入《語文導讀藝術》一書由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從1991年起,學校在高中一年級開設環保選修課實驗,共三年,該科教師胡國儒自編了教材《中學環境教育選修課讀本》,由國家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其教學論文《環境教育初探》,獲區論文獎,在《重慶環境科學)雜誌上發表。

5、合理規劃,校容校貌大改觀。全校佔地面積為42畝(27770平米),學校重視改變育人環境,制定了校園建設規劃,這段時期學校投入了約52萬元資金,平整了7200平方米的大操場,修建了一幢新教學樓啟智樓,排除了危房.新建了20號、21號兩幢教師宿舍樓,一個食堂,封閉了圍牆,堵塞了四個路口,排除了外界幹擾,翻修了校內長30米、寬6米的兩條水泥道路,方便了教學和生活,學生課桌椅全部更新,添置了圖書儀器、體育器材及教學設施。年年進行綠化,全校綠化面積達9000平方米,美化淨化了校園環境。學校辦學條件、教學環境、生活壞境得到改善。

由於學校領導管理體制的改革,理順了各種關係,明確了學校各類人員職責,加強和改善了黨的領導,擴大了辦學自主權,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學校各部門、各項工作都取得了程度不同的成績和進步:1985年學校被區委區府授予「文明單位」的光榮稱號,93年又再度評為區「文明單位」;1985年黨支部被區委評為「先進支部」,1989年又被區教育局評為「好支部」,1991年,學校工會評為區「先進職工之家」,1993年又評為區「先進工會組織」,校團委分別在1985年、1991年、1993年被評為區「先進團委」,計劃生育工作評為市先進,環保教育連年評為先進,1993年評為市先進單位。語文組、地理組在1993年被評為區先進教研組,獲一等獎,1992年校長責任書各項考核指標團滿完成,獲區一等獎,1992年還獲區普通高完中辦學水平評估綜合獎;1993年「普九達標」順利通過合格驗收,近十年來在教育教學、辦校育人活動中,學校湧現了不少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不少教師在教學或研究上頗有建樹,曾獲得市、區表彰獎勵。

六、自勵自強,拓展辦學  (1993年—1998年)

從1992年開始,學校領導班子形成共識,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與聲譽。通過努力,不到一年,教學質量大有起色,1993年初中畢業考試獲得豐收,當年大約有20人左右升入一、三、八中等名校,成績得到區教委肯定,獲區進步獎。以此為契機,學校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教學改革。從1993年開始,初中教育變化較大,生源質量和數量都明確提高。到1996年,三十二中初中教學質量大幅提升,生源基本穩定,形成良性循環,在周邊和全區獲得好評。與初中相比,三十二中高中的教育教學卻因為諸多原因短時期很難佔優勢,要想擴大生源,只有拓展辦學門路。1993到1996年,學校新開辦了四個廣播電視中專財會專業班,隸屬重慶廣播電視大學管理。

在這一階段,學校有了一些新變化新發展:

1、辦學設施進一步改善。

學校重視改變育人環境,制定了校園建設規劃,這段時期,學校採取自籌和財政劃撥的方式,投資了大量資金(約370萬元),於1993年創辦起了學校校辦工廠——電鍍廠,實行勤工儉學;該廠當年即被評為「市二級校辦企業」。同年,學生食堂竣工,改善了學生的生活條件;1994年,學校完成了兩個廁所和小賣部的修建;1995年—1996年,又集資修建了22號教師職工宿舍,24戶教師入住新居教師的後顧之憂得到解決,潛心教學,該年還平整了一個面積為8200平方米的大操場;1997年—1998年,學校興建了一幢6層樓的高中教學樓——德馨樓,增加了12間教室,使學校的教學設施有了較大改觀,校園環境得到了美化,學校有了名副其實的育人環境。接著學校電話上網,安裝了校內工作電話。

2、學校在沙坪垻區的辦學地位提高。

隨著32中的發展,學校在沙坪垻區的地位也有一定的提高。1993年—1995年間,由於諸多原因,學校在周邊的口碑不是很理想,1995年—1998年後學校工作有了較大起色,人們對32中的印象也有了一定改變,1998年後,學校領導班子解放了思想,調整了工作思路,推進了一系列改革,教育教學方面進入良性循環。同時,加強了校園建設,教職員工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巨大變化,教育教學質量迅速提高,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肯定。

3、師資條件進一步改善。1993年—1994年,全校教職工總人數111人,教師人數78人,其中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37人。學歷情況為本科34人,專科38人,中師中專14人。1995年—1996年,全校教職工總人數112人,教師人數81人,其中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32人。學歷情況為本科35人,專科30人,中師中專`13人。至1996年—1997年,全校教職工總人數119人,教師人數87人,其中高級職稱10人,中級職稱34人。學歷情況為本科44人,專科28人,中師中專11人。

4、五年來共培養千餘名學生。1993年—1997年,三十二中培養高初中畢業生1150多人,其中高中畢業生250多人,初中畢業生900多人。我校這幾年初中畢業的學生,不少人不僅升入市屬重點中學,以後還考上了全國名牌大學。僅以1997年為例,我校初97級1班、2班畢業的唐玉龍、楊曉莉、楊暢、唐譯翎、譚吉利、許亮、鄒陶等不僅當年被重慶一中、重慶三中、重慶八中、巴蜀中學等名校錄取,以後還分別考入了清華大學、北京師大、天津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等名牌大學深造。

這一段時期,主持學校工作的主要是李緬儂。

   

七 、銳意進取,突出特色  (1998年—2003年)

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導下,三十二中自勵自強,從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形成與國家、社會需要相適應,體現時代精神的辦學特點,成為沙坪垻區重點中學,重慶市聯招學校,環保教育和外語教學特色學校。對學校以前畢業的學生、以前的教師、領導和學校周邊群眾的問卷調查結果證明,我校的辦學水平和聲譽在逐步提高,被廣大群眾、家長、領導認可,學校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得到社會認同:1、堅持「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服務」的辦學理念,始終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2、堅持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根據各個時期的不同要求,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3、對教師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有一支事業心強,勤奮求實,團結進取,高水平的教師隊伍。4、優化育人環境,改善辦學條件,促進精神文明建設。5、善於總結經驗,按照教育規律提高管理水平,不斷使學校的工作系統化、科學化。6、學校採取外出學習、校本培訓等方式,打造優秀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2000年張連英到美國考察學習;2001年鄢家慧、艾玲到英國進修,陶文化到加拿大進修。學校先後選送了鄢家慧、艾玲、牟松等50餘名教師參加名師班、導師制和國家級奧賽教練等項目培訓學習。

2003年學校成為市聯招校和區重點後,加強了校園文化建設,以文化人,涵養教師隊伍。2004年學校隆重舉行了建校50周年慶典,邀請各界人士和知名校友參加了慶祝活動。設計製作了校徽,創作了校歌,編輯印發了紀念冊和教學論文集。不少從三十二中畢業的優秀學生、知名校友返校參加慶典,或者致電致信母校表達慶賀之情。例如:重慶市科協主席、市人大常委委員、重慶大學黨委書記祝家麟教授,重慶市防火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市公安局指揮中心主任劉重權政委,重慶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中冶賽迪工程技術公司副總經理餘維江,重慶三峽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吳鐵卿等等。祝家麟代表新老校友在慶典大會上致賀辭,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從1998年以來,我校初、高中的學生人數每年都在遞增,辦學規模在不斷擴大、學生的來源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井雙片區,已經擴大到了沙坪垻區的其他鄉鎮乃至附近的幾個區縣。生源的質量也上了一個新臺階,整體水平大有提升。

在這一時期,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成效顯著:

1、開展評選星級教師活動。

2003年,學校開始評選校級星級教師。那時學校的硬體設施較差,優秀教師不多。學校剛升格為重慶市聯招學校,學校領導班子為了改變現狀,打造優秀教師隊伍,啟動了名師工程,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評選星級教師。

學校年輕教師多,經驗不足,但他們有發展潛力。學校為了培養這一批年輕教師,提出每年評選一批德才兼備、工作成效突出的青年教師為星級教師,搭建平臺,使之健康成長,儘快成為學校的骨幹教師。同時也有利於做好因職稱暫未到位而受影響的少數骨幹教師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看到希望。

對星級教師,除每年教師節給予表彰、獎勵,每月發放相應津貼外,還在入黨、推薦表彰、評選先進、提供外出學習機會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起到了激勵作用。2002年至今,學校已評出傅凌雲等一星級教師11名,彭長勝等二星級教師6名,林玲等三星級教師3名。鄢家慧、牟松、萬寧等被評為重慶市骨幹教師。張靜等7名教師被評為區級骨幹教師。一支優秀青年骨幹教師隊伍正在學校茁壯成長,為推動學校工作做出了顯著貢獻。

在績效工資實行以前,這一措施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少教師未必看重物質獎勵,卻更注重精神鼓勵,認為自己的教學工作得到同行、學生、領導的認可,能體現人生價值。同時,這些星級教師也以此為動力,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起到表率示範作用,這樣也為以後的市、區骨幹教師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2002年以來,學校切實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堅持以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創新,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教職員工的精氣神得到了很大提升,學校的名聲也逐漸響亮,得到上級部門和兄弟學校的稱讚。學校這幾年的高考上線率也步步攀升,中考升率提高幅度也很大,幾乎年年被區教委評為突出貢獻獎。1998年中考上線54人,1999年中考上線70人,位居區同類學校第一,初中教學獲區綜合質量一等獎。由於我校教師結構上存在的歷史原因,年輕教師多,中級職稱名額較少,矛盾突出,很多教師可能要等上10年才能晉升為中級,大大地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學校的星級教師制度這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矛盾,為職稱低,工資低,業務能力強的一線教師解決了當前的一些問題,讓他們看到了前途,維護了學校的安定團結、穩定了局面,也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2、環保教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重慶32中的環保教育,從1985年開始,已走過十八個春秋,經歷了三個階段。1985年至1991年為第一階段,主要是參加一些市區組織的環保活動和在各學科中滲透環保知識;1991年至1997年為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又增添了環保選修課,使之成為一門學科從第二課堂走進了第一課堂;1997年至2003年在科教興國戰略思想的指引下,我校參加了國家教委美育科研,並承擔了環境審美化這一子課題的具體研究。教育科研的引入,大大的拓寬了我們的環保教育思路,使我校的環保教育成為了多層次、跨學科的綜合性教育。18年環保教育之積澱,形成了32中特有的「三全」環保教育模式,即全員參與、全面推進、全過程管理模式。

在環保教育方面我校取得了重慶市的「七個第一」、  「三個最高」。這「七個第一」是:第一個在重慶市獲得區級環保教育示範學校稱號;第一批開展環保教育並堅持環保教育時間最長的學校;第一個把環保選修課排入正式課表的學校;第一個自編環保教育選修課教材的學校;第一所國家環保總局授予的GLOBE學校;第一批獲重慶市「綠色學校」稱號的學校;第一個在中學教師中出現獲得「地球獎』』榮譽的學校。「三個最高」是指:最高的獲獎頻率,十幾年獲各級獎勵達170人次;最高的獲獎級別,學生獲國際優勝獎,教師獲「中國環境教育優秀教材評比」一等獎(這是四個一等獎中唯一的一本中學教材),獲環境教育審美化科研教案評比全國一等獎,獲環保科研結題全國二等獎;最高頻率的被媒體關注,我校被重慶電視臺製作的「當一天環保工作者」專題節目,不但在重慶電視臺播出,還被中央電視臺和廣東衛視轉播。我校先後接受日本朝日新聞社、日本中央新聞社、中國環境報、重慶環境導報、新華社、重慶日報採訪達30多次。環保教育是我校的光榮傳統,是我校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環保教育成為我校辦學的兩大特色之一。

3、英語教學形成特色。

英語教研組現有在職教師鄢家慧、錢光惠、雷雪梅、舒小兵、艾玲、林玲、廖青、李玉梅、楊莉、張靜、劉昭瓊、鄭富明、陳燕、吳娟、唐丹萍等15位教師。在歷屆老教師的帶領下,該教研組形成了互幫互助,團結奮進,積極務實,銳意創新的良好作風。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們緊跟時代的步伐,認真鑽研教材,授學生以最佳的學習方法、最新的英語知識,盡最大努力使學生受益。32中造就了一批高素質的英語教師。英語組歷年來的升學、競賽成績在沙區同類學校中都遙遙領先,還曾連續三年在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獲得特等獎和一等獎,名列沙區前茅。被沙區進修校喻為「競賽場上的一匹黑馬」。鄭富明老師在全校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中獲一等獎;張靜老師在《中學英語APT教學模式》科研課題的研究中撰寫的論文獲獎並在刊物上發表;鄢家慧老師主研的《開展課外活動促進課堂教學》科研課題在沙區獲科研獎;編出了校本教材《Our English Day》,在全校開闢了英語活動周新天地,掀起了學習英語的浪潮……

在這一時期,學校參加學科競賽的成績逐年上升,下列統計表中的數據,印證了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正在向高層次邁進。

獲 獎 情 況 統 計

4、學校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增加了硬體設施。1999年新建總面積為1169平方米的學生公寓,集資新建了22號教職工宿舍樓。學校投入18萬購進學生用兼容機60臺,完成了辦公樓、多功能教室裝修,更新了辦公家俱。2001年學校投入16萬購進40臺方正品牌電腦,2003年投入22萬購進60臺宏基品牌電腦。

2002年學校被沙坪垻區政府評為辦學規範級甲等。

2003年4月,學校榮升為市聯招學校,8月區政府正式批准學校成為區重點中學。從此,學校辦學邁上一個新臺階,進入一個新階段。

2003年學校高考上線100人,首次突破百人大關。中考上線63人,獲區綜合質量一等獎,全區初中工作會在學校召開。

1998年到2007年期間,張連英任校長。

八、擴大規模,內涵發展  (2004年一2011年)

2007年7月,我校迎來了建校以來歷史上新的發展機遇。 

為了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沙坪垻區政府實施了整合教育資源,調整校點布局的規劃,優化了全區教育資源的配置。經上級批准,2007年我校與原嘉陵中學合併辦學,新組建的學校仍然定名為重慶三十二中學校。

學校分A、B兩個校區,A區高中部,B區為初中部,校區總面積達70餘畝。教學班總計44個,在校學生總人數達1900餘人。學校現有教學班42個,在校學生1787人,在職教職工179人,其中高級教師38人,中級教師72人。辦學規模擴大,辦學力量增強。                

2013年再與原雙碑中學合併,進一步擴大了辦學規模,優化了辦學資源。合併後學校一共有25個初中班、35個高中班,在校學生總計2669人,在職教職工總計263人,成為沙坪垻區北部城區規模最大、辦學綜合實力最強的高完中。

新的校級領導班子,對全校的人、財、物合理調配,統籌安排,學校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教育教學秩序良好。

合併初期,學校黨支部加強了政治思想工作的針對性。強化了教職工的全局意識、合作意識,凝聚了人心,弘揚了團隊精神,工作上迅速形成了新的合力。

 辦學規模擴大以後,我校堅持走科研興校、內涵發展之路。在繼續發揮環保教育、外語教學兩大特色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又先後形成了「陽光教育」、「自助自勵自強」的辦學理念。圍繞這些辦學理念,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學科研活動,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學水平,把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推向了一個新階段。學校的辦學聲譽穩中有升,成績顯著,在全區同類學校中始終名列前茅。2009級高、初中畢業班,在升學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獲得了區教委表彰的「初中教學綜合質量一等獎」、「高考達標獎」。

這一時期,學校按上級的統一部署深化了人事工資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實施了學校領導幹部和教職工聘任制,落實了定編定崗政策。

2010年,事業單位職工績效工資政策兌現。我校制定了校級績效工資考核制度,全校教職工的經濟待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激發了教職工的工作熱情,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為了改變學校硬體設施不足的現狀,學校領導班子經過不懈的努力,在我校標準化建設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重要的一步。

2009年11月B區食堂遷址裝修到位;2010年 11 月,A區架空塑膠運動場工程啟動;2011年3月B區塑膠操場動工,到11月竣工;為了保障學校用電需求,2011年12月完成了A區電力增容工作;到2011年底A區車庫、食堂和塑膠運動場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這項投資為2000萬元、總面積達14602平方米的架空運動場,有效擴大了學校的辦學空間,改善了辦學條件,優化了學校環境。下一步準備新建教學綜合樓和學生宿舍樓,以滿足辦學規模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這一時期,學校組建了班子,組織了人力,啟動了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努力打造校園的理念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歷史文化。2011年底,進行了重慶三十二中校志(1953年-2012年)修訂續編工作,到2012年6月底完成了階段性任務。

九、與時俱進,再創佳績  (2012年一2017年)

2008年到2017年期間,校長數次變動。2008年到2010年陳凱任校長;2010年8月到2012年7月鄧仕民任校長;2012年8月到2016年6月李宗良任校長;2016年6月至今,李龍均主持學校工作。

從2010年至今這段時期,學校重點抓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1、建章立制,細化管理   學校建立「校長全面負責,支部監督,教工民主管理」三位一體管理體制。2011年,推動課程改革需要,成立課程中心。2015年,學校保留行政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德育處、教務處、體衛藝處、課程處、科信處、後勤處改為學生成長中心、教學服務中心、學生活動中心、課程研究處、信息服務中心、後勤服務中心。  

學校加強了制度建設,堅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制定《教師崗位職責》《職工崗位職責》《班級年級工作考核辦法》《教職工工作績效考核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改革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教職工聘任、工作量、工作態度、工作成果,考評獎懲、職務晉升有章可循,並與待遇掛鈎。建立機構管理制度,制定了各處室、年級、班級、教研組管理常規,明確了職責。建立了工作常規,要求工作有計劃、有總結,黨政辦公會議、班主任、教研組每周舉行一次例會,研究工作。校級領導輪流值日、巡查課堂。制定了工作手冊,要求如實填報,落實學期和年度考核評價,評選表彰先進教職工。建立了教學常規,要求老師提前候課,開學前備好三周以上課時教案接受檢查。上課情況由學生在教學日誌中填報。校級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教師聽課每月不少於4次,並做好聽課記錄上交。學校加強了對德育工作的管理,一是集中培訓班主任,明確具體要求,交流班務工作經驗;二是開展「老帶新」幫扶活動;三是加強班主任日常行為管理,要求班主任「五到場」,即升旗儀式、班校會、課間操、讀報課、清潔掃除必須到場;四是每月開展一次班級管理流動紅旗評比活動,激勵先進班級。

學校加強了對教學工作的管理,領導巡查課堂、下班聽課、檢查作業批改,考核統計分析教學成績。教務處不定期檢查教案、作業批改情況,每學期不少於2次。按時進行單元檢測、半期考試、期末考試,召開質量分析會,研討對策上報考試成績統計。

學校加強對高初三「出口年級」的管理工作,制定了對畢業年級工作的指導意見,成立了由校領導牽頭的畢業年級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抓早、抓嚴、抓實」的工作方針,紮實推進基礎複習、專題複習,強化訓練,綜合鞏固四個階段的工作,提升了出口年級的質量,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

 2、愛崗敬業,建設隊伍  學校先後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三講教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系列教育實踐活動,積極慎重地發展新黨員。黨員人數由1986年的28人,發展為1997年的36人,到2015年,黨員人數達到95人。

學校成立了師德師風教育領導小組,加強了師德師風教育,組織教師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要求教師為人師表,敬業愛生,教書育人。

    學校組織教師學習貫徹《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政策法規,強調禁止亂收費、亂訂資料、亂補課,禁止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學校加強了提升老師隊伍整體素質、整體能力的工作,持續開展了繼續教育的活動。加強了提升教師現代教學能力的工作。教師課件製作、多媒體教學的能力顯著增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能力增強,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逐步由「職業型」向「學者型」「專家型」轉化。

    3、以德育人,培育新風  學校建立德育工作領導小組,開展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活動,樹立優良學風,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 2011年,明確「潛心讀書,助人自助,個性發展,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以「安靜、秩序、禮儀」為準則開展德育系列化教育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開展合唱、動漫、街舞、美術、國際跳棋等30多種社團活動,豐富學生課餘生活,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就是從2012年開始的「走向自立」自助德育管理。由初一年級到高三年級圍繞「自信、自愛、自省、自律、自主、自立」六大主題詞開展活動研究。教師積極參與全校共編寫311份活動方案,結集為《走向自立—自助管理活動設計方案》一書由重慶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展示了自助教育的成果。

從2014年起,學校定期舉辦自助教育文化節,包括師生運動會,有學生德育課本劇、歷史課本劇、中英文朗誦、迎新詩會、書畫大賽、教師展評課、骨幹教師獻課、教案評比、命題大賽、論文大賽、畢業年級三課、學術講座活動,以及攝影大賽,促進師生身心健康、個性發展,優化師生的成長環境,展示學校自助教育文化建設的成果。

    4、質量立校,科研興校   學校堅持開展教育教學科研活動,以科研促進觀念更新,掌握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    量和整體辦學水平。

學校全面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大力推動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改革。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強調「以人為本,全面關懷」的教育理念,提出「加強學習,轉變觀念,注重管理,狠抓質量,穩步提高」的工作思路。要求教師在工作中關注學生的全體、關注學生的全面,關注學生的終生,提出了「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的辦學理念。

教師加強了對學生學習狀況、學習態度、心理素質、發展前景的觀察、分析、研究,增強了教育工作的人文關懷與針對性。

學校德育系統開展了學生綜合素質量化考核評價體系的課題研究,促進了素質教育。

2012年,學校深化課程改革,推進學本式卓越課堂,組織教師參與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活動,編寫校本教材。其中《高中數學ZHL教智拓展課學材》《走向自立--中學生自助管理活動》《初中美術手繪風景速寫教學課》等申報了沙坪垻區精品校本教材。《城鄉結合部高中生職業規劃教育》《自助學堂的實踐與研究》被重慶市教科院評為重慶市普通高中精品選修課程。

2011年至2015年,緊緊圍繞「自立、自信、自律、自省、自知、自尊、自愛」,全面開展「自助管理」德育活動。紮實推進學本式「卓越課堂」一年行動計劃,精心打磨《走向自立—自助管理活動設計方案》校本德育課程,並進行校本課程實踐探究。「『自助管理』的實踐與研究」成為重慶市「十二五」規劃課題。

學校制定了<<2013年-2016年內涵發展規劃>>,與時俱進,三易其稿,全面認真貫徹落實。堅持自助學堂引領,不斷深化課程改革,進行「自助學堂的實踐與研究」,開發高、初中各學科《自助學堂》校本課程。2015年5月,「自助學堂的實踐與研究」課題被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把課程改革推進到一個新階段。2011年、2013年學校連續被評為沙坪垻區中小學內涵發展三年規劃實施工作先進集體。

這一時期,學校逐步形成突出了自助教育自助管理的辦學特點,素質教育成果豐碩,成績顯著。 2013年、2014年,學校先後成為沙坪垻區體育後備人才籃球專項訓練基地和拳擊專項訓練基地,國際跳棋社團。2014年,參加全國國際跳棋比賽獲團體冠軍。2015年,學生熊雲博參加國際跳棋世界青少年錦標賽獲冠軍,成為中國國際跳棋第一個獲世界冠軍的男子棋手。國際跳棋社團先後獲世界冠軍1名,全國冠軍3名、亞軍2名、季軍3名,重慶市冠軍18名、亞軍6名、季軍7名。2015年,學校成為全國國際跳棋特色學校。

2011年至2016年,學校形成了「自助教育文化」「低進高出」的辦學特色。確定了辦學目標為把學校建成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化高完中;育人目標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中學生;教師發展目標是成為敢於自助,又善於助人自助的教育工作者。

李龍均主持學校工作後,學校黨委以黨建工作為龍頭,大力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深入開展了"三嚴三實""兩學一做"教育活動,強化了"四個意識",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建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師德師風建設,從而形成了優良的校風和學風,打造了一支銳意創新奮進求實的優秀骨幹教師隊伍,為深化教育改革推動素質教育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組織保證。

學校銳意創新,推動課程改革,在全國率先研究實踐"自助學堂"的教學模式,把傳統的講授教學模式改變為強化學生的自助活動、自助學習、自助發展、自助管理的模式,打破傳統教育,積極探索個性化教育,促進學生多方位成才。學校組建了40多個藝體社團,體育類涵蓋了田徑、籃球、足球、拳擊、跆拳道、健身操、國際跳棋等;藝術類涵蓋了聲樂、音樂素養、鋼琴、舞蹈、動漫、節目主持等,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特色發展提供了眾多平臺。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對辦學多年來積澱的辦學經驗、厚重的人文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進行了深入挖掘和提煉,凝聚成「潛心讀書,個性發展,助人自助,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學校秉承「下深水,講真話,求實效」的辦學精神,致力建設「尚愛、尚道、尚變」的校風,「激情、開放、優雅」的教風,「質疑、合作、擔當」的學風,「自助學堂」、「自助管理」、「社團建設」等方面亮點紛呈,形成自助文化品牌和新的辦學特色。

改革促發展,科研出成果。2016年,學校教育教學喜獲豐收,高考上線率達到98.8%,重點、本科上線率75.8%,與上年相比重點、本科上線增長率為150%。學校茯得區2016年高考達標獎。在2017年藝術專業高考中,重點、本科上線87人,上線率達到97%。     

教學科研在學校蔚然成風,教師積極參與面廣。僅在2014年至2016年間,學校開展了20多項教改課題研究。教師參加各種學科教學比賽,獲得國家級獎10多人次,市區級一等獎40多人次。張彬的論文<<關於中學數學教學的一些思考>>、劉昭瓊的論文<<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獲得國家級一等獎;李宗良、張光年、李常青、萬寧、參加全國性教學論文學術交流,分別獲得國家級二、三等獎;牟松、李常青、萬寧的教學論文獲得市級一等獎。

自助教育模式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與身心健康,一大批具有開放性國際視野的現代中學生正在三十二中茁壯成長。學生參加各種競賽活動總計獲獎100多人次,其中藝體類獲得的國際性和國家級獎項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點讚。

李龍均校長從教36年來,致力於教育管理與教學科研,已交流、發表論文40多篇,正式出版學術專著5本。由於他帶領團結全校教職工在課程改革和學校管理中成效突出,被評為沙坪垻區十佳校長。

2016年,重慶三十二中在學校標準化建設的歷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沙坪垻區政府投入巨資6500多萬元,在三十二中原校址拆除老舊校舍後,改擴建了校園,工程項目總用地2352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6253.8平方米。其中,新建綜合教學樓2棟,教師辦公樓1棟,行政辦公樓1棟,多功能學術報告廳1棟(內設70-80平方米LED顯示屏、590餘座位),同時配套建設了籃球場和環境綠化工程。整個新校區建成後可滿足26-30個教學班的日常教學需要,於2017年6月全部竣工並交付學校使用。

新校園高起點、高標準,具有鮮明的現代氣息,使校容校貌徹底改觀,煥然一新,進一步優化了辦學環境和硬體設施,為三十二中未來更大的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2016年底,學校按上級統一部署,組織力量,制定方案,再次啟動了重慶三十二中校志(1953年-2017年)修訂續編工作。到2017年6月底完成了本次修訂續編工作,推進了校園文化建設。

十、自助教育,成果斐然(2013年-2017年)

附錄一

重慶市第三十二中學校大事記(1953年-2017年)

1953年: 由時任重慶市教育局長鄧墾親自選址和主持制定規劃,動工興建校舍。

1954年秋: 建成一幢兩層教學樓,開始招收八個初中班,定名為「四川省重慶市第三十二初級中學」。

1954年: 由文靜波首任校長。

1955年: 文靜波調離,由市教育局黨委候補委員黃芸輝任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

1956年: 學校建立黨支部,校長黃芸輝兼任支部書記。

1957年夏: 第一屆初中生畢業。

1958年初: 重慶市鄧墾副市長親臨我校視察,決定在我校增辦高中,是年秋季招收高中新生,學校規模由16個班增至20個班,改名為「四川省重慶三十二中學」,直屬市教育局管理。

1958年上期: 市裡在學校組織了一次大型作文課教學公開賽,由湯樹林老師執教,效果良好。

1958年下期:  由於大辦鋼鐵及辦電卓有成效,學校獲得市級獎旗,黃芸輝校長攜帶展品去北京參加了全國勤工儉學成績展覽會。

1964年:  高64級有28人升入高等院校。

1966年6月:  「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陷入混亂,校產受到嚴重破壞,領導和一些教師受到衝擊。少數學生捲入社會上的武鬥,學生中有5人喪生。

1968年10月: 學校兩派成立「校革委」,由張明瑾任主任。

1969年3月: 「工宣隊」進駐搞複課鬧革命,稍後"軍宣隊"進駐,開展軍訓。

1969年夏: 根據毛主席「五七」指示,組織66、67、68級三屆初、高中畢業生到通江、宣漢等地下鄉插隊落戶。

1973年:  學校恢復高中招生,高中實行兩年制,班級改為排、連、營軍事建制,實行面向工廠農村開門辦學,考試改為開卷,教學秩序被再度擾亂。

1978年:  開始撥亂反正,為36名教職工落實了運動中受衝擊被清理的政策。

1980年: 取消革委會、教育革命組、後勤組,恢復校長制、教導處、總務處;取消排、連、營軍事建制,恢復班級制。高中學制由兩年恢復為三年,恢復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升入高校人數處於沙坪垻區領先地位。

1984年: 經上級領導部門批准,試行校長負責制(此時的校長是明靖)。

1984年秋: 學校教代會開始籌備,1985年1月正式成立。

1985年3月: 提出「尚志勤學,文明守紀」的校訓。

1985年: 學校被授予「文明單位」、「先進黨支部」光榮稱號。

1985年: 高85級12人升入高校。

1986年: 高86級11人升入高校。

1988年:  高88級13人升入高校。

1989年:  學校黨支部再度被評為區「好支部」。

1991年:  高一起開設環保選修課實驗,共三年。自編《中學環境教育選修課讀本》,由國家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教學論文《環境教育初探》,獲區優秀論文獎,並發表在《重慶環境科學》雜誌。

1992年:  初92級畢業會考兼升學考試,其優生率、合格率均大大超過區平均水平,差生率為「0」。

1992年:  試行校長負責制圓滿完成指標,獲區一等獎。

1992年: 獲區普通高完中辦學水平評估綜合獎。

1993年:學校再度被評為區「文明單位」。

1993年: 「普九達標」順利通過合格驗收。

1993年: 校辦電鍍廠獲「市二級校辦企業」稱號。

1993年秋: 開辦電視中專班計算機財會專業,受到區教委及市電大表彰。

1993年:  學校開展環保教育成績顯著,被評為市環保教育先進單位。

1993年:  學校工會繼91年之後,再度被評為區「先進職工之家」。校團委繼1985年、1991年之後,第三次被評為區「先進團委」。

1995年:  學校「普實達標」驗收合格。

1996年5月: 21號教職工宿舍樓竣工。

1996年6月-1998年7月:  總面積3615平方米的教學樓德馨樓和總面積為8850平方米的操場修建。

1997年: 學校花20萬元進行了配電房增容,解決了教學用電和生活用電。

1997年12月: 學校實行了電話上網(全區第一所學校電話上網)。

1997-1998年: 興建了一幢6層樓的教學樓——德馨樓。

1998年7月:  中考上線54人,在全區名列前茅:電視中專連續6年被評為市電大系統先進單位。

1998.12月:   沙坪垻區層次目標考核驗收,學校辦學水平達合格級。

1999年7月:  學校花18萬多購進供學生使用的60臺兼容機。

1999年7月:  中考上線70人,居同類學校第一,獲得區初中教學綜合質量一等獎。

1999年:  學校新修了總面積為1169平方米的學生公寓。

1999年:  22號教職工宿舍樓竣工。

1999年:  辦公樓裝修、更新辦公家俱。多功能教室裝修。

2000年:  沙坪垻區公派校長張連英赴美國考察。

2000年:  學校黨支部獲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00年:  學校花67萬多建立總面積為128平方米的多媒體演播廳。

2000年:  學校花近10萬元購進一輛一汽皮卡車

2000年:  學校榮獲首批重慶市「綠色學校」稱號(全市共17所)。

2000年:  學校新修了校門,進行了啟智樓外牆裝修。

2000年:  學校把燃煤鍋爐改換成了天然氣鍋爐。

2001年:  校級領導考核獲區一等獎。

2001年:  學校花16萬多購進40臺方正品牌電腦。

2001年3月:  學校辦學水平達規範級乙等。

2001年12月: 學校公派鄢家慧、艾玲兩位教師到英國進修。

2002年:  學校花18萬多購進方正品牌電腦並建立電子閱覽室。

2002年1月: 區教委公派劉浩書記到澳大利亞考察學習。

2002年2月: 學校創市足球重點學校申報成功。

2002年4月: 學校花近24萬元購進一輛全順汽車。

2002年: 學校花4萬多元購進移動多媒體。

2002年9月: 學校公派教師陶文化到加拿大進修半年。

2002年11月: 學校辦學水平達規範級甲等。

2002年11月: 代表沙坪垻區參加重慶市第二屆軍訓隊列比賽獲市一等獎。

2003年: 學校改原小賣部為德馨超市。

2003年: 學校花22萬多購進60臺宏機品牌機。

2003年4月: 學校榮升重慶市聯招學校。

2003年6月: 學校榮獲區人民政府頒發無毒害學校稱號。

2003年8月: 學校榮升區重點中學。

2003年10月: 高2003級高考上線100人。首次突破100人大關。

2003年11月: 中考上線63人,獲區綜合質量一等獎,全區初中工作會在本校召開。

2003年12月: 教職工參加區全民健身操、廣播操比賽獲區一等獎

2003年 : 學生機房上寬帶網(本校成為沙區信息中心的「校校通」工程三級節點)。

2003年 : 啟動評選星級教師活動,有效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到2011年,共評出一星級教師 11 名,二星級教師 6 名,三星級教師 3 名。

2003年 : 形成了32中特有的「三全」環境教育模式(全員參與,全面推進,全程管理)。取得了重慶市「七個第一」(第一批開展、第一個列入課表、第一個自編教材、第一所GCOBE學校、第一批市綠色學校、第一個在中學教師中獲「地球獎」);「三個最高」(獲獎頻率高達170人次、學生獲國際優勝獎、教師獲「中國環境教育優秀教材評比一等獎、教育教學獲教案評比全國一等獎、環保科研全國二等獎。先後接受日本的朝日新聞社、中央新聞社和中國重慶的環境報、環境導報、新華社、重慶日報採訪30多次。)

2003年:  英語教研組歷年來的升學、競賽成績在區同類學校中遙遙領先,連續三年在全國競賽中獲得特等獎和一等獎,名列本區前茅,被喻為「競賽場上的一匹黑馬」。

2004年 :  獲沙坪垻區民主管理示範學校稱號。

2005年:   獲沙坪垻區中小學德育示範學校。

2007年7 月:  經上級批准,與原嘉陵中學合併辦學,仍定名為重慶第三十二中學校。

2007年:  被評為沙坪垻區學校體育工作先進集體。

2007年12月:  學校被區教委評為課程改革先進集體。

2008年3月:  學校被區人民政府評為兩基工作先進集體。

2008年3月:  本校學生代表隊參加重慶市第九屆中學生足球運動會,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績,獲得市教委和市體育局表彰。

2008年:  學校獲得區初中教育教學綜合質量一等獎。

2008年:  學校提出「學校科學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全面發展」三發展的陽光教育理念。

2009年2月:  學校派胡楊老師到北京紅星中學學習國際跳棋,並開始學生的國際跳棋訓練。

2009年:  英國威爾斯基文尼.斐德中學RESS到我校交流訪學。

2009年10月:  學校國際跳棋社團成員廖航,胡峻滔,劉瀟蓮,陳淑馨代表重慶市參加了在浙江舉行的第一屆全國國際跳棋公開賽,獲得男子個人第16名,第29名,女子第12名,第17名的成績。

2009年:  獲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高考達標獎」。

2009年:  學校成立綜合治理辦公室。

2009年3月:  獲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體育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布局學校」。

2009年11月:  學校初中部食堂遷址裝修完工。

2010年1月:  獲沙坪垻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繼續教育先進單位」,全區繼續教育工作總結會在本校召開。

2010年6月:  學校國際跳棋社團成員萬鵬飛、張磊、劉瀟蓮代表重慶市參加了在天津舉行的全國國際跳棋團體賽,獲得團體第十名,並獲得了體育道德精神文明獎。

2010年7月:  我校國際跳棋社團成員胡峻滔,萬鵬飛,謝維維,陳淑馨參加了在成都舉行的全國青少年國際跳棋錦標賽,其中胡峻滔獲得了第四名,萬鵬飛和謝維維分別獲得了第九名、第十名的成績。8月,第一次參加天津全國團體賽,榮獲團體第13名。同年,重慶市棋牌運動管理中心授予我校「重慶市國際跳棋培訓基地」的稱號。

2010年:  被重慶市體育局批准成為「重慶市國際跳棋訓練基地」,成為重慶市唯一國際跳棋掛牌單位,由重慶市棋院楊一院長親赴我校初中部操場授牌。

2010年10月:   獲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2009-2010學年度初中教育綜合質量一等獎」、「高考達標獎」。

2010年11月:  學校老校區架空塑膠操場動工、新修地下停車場、學生食堂,至2011年12月塑膠操場主體工程竣工,2012年10月停車場和食堂裝修並完成檢查驗收。

2010年11月:  成立「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啟動。

2011年:  學校獲沙坪垻區"平安校園、健康校園、綠色校園、數字校園、人文校園"等"五個校園"稱號。

2011年3月:   初中部塑膠運動場動工,至2011年12月竣工。

2011年5月:  學校獲重慶市五一巾幗標兵崗稱號。

2011年:   學校國際跳棋隊包攬重慶市所有比賽的冠軍,有八名棋手入選全國智力運動會重慶市代表團國際跳棋隊,黃翊老師被邀請擔任主教練。7月,鄭州全國青少年錦標賽中,許富渝、謝維維、張磊同學分別獲得第三名,第四名和第六名的成績。在全國公開賽中,陳薪同學獲得第十名。

 2011年:  學校成立課程中心。

2011年9月:  獲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沙坪垻區推進學校內涵發展工作先進集體獎」。

2011年10月:   獲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2010-2011學年度初中教育綜合質量一等獎」、「高考達標獎」。

2011年:   學校提出了「潛心讀書,助人自助,個性發展,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構建並不斷完善自助教育文化體系。設計了學校的校徽、校旗。

2012年6月:  重慶32中簡史(1953年——2012年)完成初稿。

2012年10月:   獲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2011-2012學年度初中教育綜合質量一等獎」,「高考達標獎」。

2012年12月:   重慶三十二中學校報第一期正式出刊,印製600份,發送到區委、區政府、區教委、區進修學院和區內各中小學。

2012年12月:   學校第六屆二次教代會討論通過《重慶市第三十二中學校教師職務任職資格量化評審辦法》和《重慶市第三十二中學校關於職稱晉級的量化評審辦法》,職務晉升和職稱競級開始實施量化評審。

2012年:  吐魯番全國國際跳棋青少年邀請賽中,許富渝同學獲得64格冠軍,實現重慶市參加全國比賽冠軍「零」的突破,謝維維同學和華興梅同學分別獲得了百格男女亞軍。重慶市個人錦標賽中,我校包攬了男子百格的前六名,女子百格的前三名;64格男女冠軍。山東滕州全國團體賽上,我校榮獲全國第九名。

2013年2月:  獲中共沙坪垻區教育工委、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沙坪垻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沙坪垻區中小學內涵發展三年規劃(2010年~2012年)實施工作先進集體」。

2013年:  獲中國國際跳棋協會「2013年重慶市幼苗杯兒童棋類國際跳棋女子100格13歲組男子團體冠軍、13歲組女子團體冠軍」。

2013年:  獲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授牌「2013-2016教育科研實驗基地」。

2013年3月:  獲沙坪垻區「第一屆中小學體育教師基本素質比賽團體一等獎」。

2013年5月:   成為沙坪垻區體育局、沙坪垻區教委「沙坪垻區體育後備人才籃球專項訓練基地」。

2013年:  獲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2013年沙坪垻區第五屆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比賽第一名」。

2013年7月:  經上級批准,與原雙碑中學合併辦學,進一步擴大了辦學規模,仍定名為重慶市第三十二中學校。

2013年:  成都全國國際跳棋青少年錦標賽中,申渝楷同學獲得了男子64格亞軍,晉升為男子棋協候補大師;張珂、杜彩旺分別獲得了男子百格亞軍和季軍。浙江麗水國際跳棋中國國際公開賽中,我校棋手首次面對外國棋手,申渝楷同學獲第五名,陳薪同學獲第10名。

2013年10月:   學校李宗良校長公派到上海中國中學掛職進修,學校與上海中國中學結成姊妹學校。

2013年11月:   學校首次承辦重慶市國際跳棋錦標賽,辦賽規模和水平均向全國比賽看齊,獲得市棋牌運動管理中心、棋院和參賽棋手的一致好評。

2013年11月:   學校與雙碑中學合校後,召開第六屆五次教代會討論通過《重慶市第三十二中學校崗位競級量化評審辦法》和《重慶市第三十二中學校職稱競級量化評審辦法》。

2013年:  學校創作了校歌《自助之歌》。

2013年:  學校開發、出版了《自助學堂》系列校本教材20多種,和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材《鼓翼待高飛》,榮獲沙區校本課程一等獎。

2014年:  獲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沙坪垻區第二屆紅巖青少年文化藝術節社團風採展示活動特等獎」。

2014年4月:  獲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沙坪垻區特殊教育先進集體」。

2014年6月:  獲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重慶市沙坪垻區體育衛生藝術工作先進集體」。

2014年:  《自助學堂》校本教材獲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教育科研評比一等獎。

2014年9月:  學校首屆自助教育文化節開幕,文化節包括了:自助學堂展評課、「自助杯」命題基本功大賽、教案評比、科研節賽課、論文大賽、課本劇展演,田徑運動會、詩歌朗誦、攝影書畫作品展、迎新詩會、文藝匯演等豐富的內容,充分展示了學校「潛心讀書,助人自助,個性發展,追求卓越」的自助教育文化成果,引起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重慶日報、華龍網、重慶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專題報導。

2014年:  與《新校長》雜誌聯辦,引進蒲公英教育智庫「泉源實驗班」。

2014年9月:  學校創造性地增設了感動人物、突出貢獻人物、激情教師、優雅教師、影響力教師的獎項評選並進行表彰獎勵,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

2014年10月:   成為沙坪垻區體育局、沙坪垻區教委「沙坪垻區拳擊專項訓練基地」。

2014年:   國際跳棋隊在天津全國青少年錦標賽中,申渝楷獲男子64格冠軍,杜彩旺獲季軍,王可心獲女子第6名,三人組隊還獲得64格團體賽的冠軍,實現重慶市參加全國比賽團體冠軍「零」的突破。全國團體賽中,學校獲百格第8名,64格第十名的好成績。

2014年11月:   學校培養的國際跳棋手熊雲博代表中國參加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舉行的世界青少年錦標賽,獲11歲組第七名;棋手張磊在成都全國大學生錦標賽中,獲亞軍,並晉升最高稱號——「棋協大師」,成為重慶市唯一的棋協大師。學校榮獲64格團體賽冠軍,實現重慶市參加全國國際跳棋比賽團體冠軍「零」的突破。

2014年11月:   高中地理教研組被評為沙坪垻區「工人先鋒號」。

2014年11月:   高中2016年級工會小組被評為「2014年沙坪垻區先進職工小家」。

2014年:   學校工會被評為2014年度沙坪垻區教育系統工會工作先進集體。

2014年12月:   獲中國國際跳棋協會「全國國際跳棋特色學校」。由沙坪垻體育局批准成立重慶市沙坪垻區國際跳棋協會。

2014年12月:   學校工會《關於加大師培力度的提案》獲得重慶市「優秀職代會提案」表彰。

2015年1月:   榮獲首批「全國國際跳棋特色學校」。

2015年5月:  《城鄉結合部普通高中職業生涯規劃》課題、《自助學堂的實踐與研究》課題被重慶市教科院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

2015年5月:  退休教師合唱表演榮獲沙坪垻區紅五月文藝匯演特等獎。

2015年10月:  學校受到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表彰,獲得「普通高中高考達標獎」。

2015年5月:  《城鄉結合部高中生職業規劃教育》被評選為重慶市高中精品選修課程。

2015年6月:  學校校高考最高分649分!重點本科上線42人,本科上線130人,高考升學率98.8%!創造了本校歷史新高,學校榮獲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表彰「高考達標獎」。

2015年9月:  學校第二屆自助教育文化節開幕。

2015年:   獲沙坪垻區中小學生第36屆田徑運動會高中乙組第一名。

2015年:   學校投入20萬,進行高中部會議室音響視頻設備更換,實現三層樓會議室同步視頻會議,改善教職工大會會議條件。

2015年:   學校租用2300平方米,投入60萬新建高中部臨時停車場,徹底解決了困擾學校多年人車混行和教職工停車難的問題。

2015年9月:   學校高中部校區重新規劃建設設計,列入區教委十三五規劃。

2015年10月:   國際跳棋選手熊雲博參加荷蘭拜倫世界國際跳棋錦標賽獲得世界冠軍,為重慶市國際跳棋實現了世界冠軍零的突破。

2015年11月:  「重慶市第三十二中學」微信公眾號創立。

2015年12月:   美國帕特尼藝術學校到校交流,開展了書法、繪畫、歌舞、器樂、烹飪等系列交流活動,增進了友誼,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2015年12月:  區教育學院黨辦麥莉主任率區校長培訓班一行蒞臨我校考察交流、指導工作。

2015年:  學校李龍均副校長公派至北京育英學校掛職進修,學校與北京育英學校結成姊妹學校。

2016年3月:  學校代表隊參加區春季長跑比賽獲高中組笫二名,參加重慶市桌球比賽獲團體三等獎。學校參加區第四屆運動會,獲得中學生籃球賽第三名、足球賽第五名、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七名。學校參加區首屆師生書法繪畫攝影篆刻藝術大賽獲三等獎。

2016年4月:  學校參加區第36屆中小學生田徑賽,獲高中組第一名。

2016年4月:  全國中小學德育特色學校觀摩活動在我校成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德育工作者對我校工作予以高度評價與肯定。

2016年5月:  國家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主任葛峰、國家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國際跳棋部主任、中國國際跳棋協會秘書長夏金娟一行蒞臨我校視察指導國際跳棋工作開展情況,認為三十二中開展國際跳棋活動,領導重視舉措有力,學生積極性高參與面廣,成績突出。國家棋牌管理中心將繼續大力支持我校開展這項工作,加強對學校建立該活動培訓基地的指導。

2016年5月:  學校參加重慶市青少年拳擊錦標賽,獲第三名。

2016年5月至6月: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創新基地>>被評為區高中課程創新基地項目。<<高中太極拳術>>、<<走向自立--中學生自助管理活動>>、<<高中數學zhl教智拓展課學材>>(該課程同時成功申報為重慶市高中精品選修課程),立項為區高中精品校本課程;<<初中美術手繪風景速寫教學課>>立項為區初中精品校本課程。<<城鄉結合部高中生職業規劃教育實踐研究>>立項為區中學課程建設重點課題,同時成功申報為重慶市課程建設課題。<<以黨建為龍頭,引領學校自助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被區教委黨工委立為黨建重點項目。

    2016年7月:  高考再傳捷報,高考上線率達到98.8%,重點、本科上線率達75.8%,與上年相比增長率達150%。學校獲得2016年區高考達標獎。

2016年12月:  學校再次啟動校志修訂續編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並付諸實施。

2017年3月:  參加藝術專業高考,本校學生上線87人,上線率達到97%。

2017年6月:  重慶三十二中校志(1953年-2017年)修訂續編工作完成。     

2017年7月:  新校區改擴建工程竣工並交付學校使用,重慶三十二中標準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附錄二


(一)學校沿革

重慶市第三十二中學校是一所公辦高完中,位於沙坪垻區雙碑長春溝32號。1953年,由時任重慶市教育局長鄧墾考察選址並主持建校規劃設計,1954年建成,命名為重慶第三十二初級中學校。1958年,改名為四川省重慶三十二中學,隸屬重慶市教育局管理。當年開始招收高中新生,學校成為高完中。1993~1998年,學校拓寬辦學門路,招收4個財會專業電視中專班,隸屬重慶廣播電視大學管理。1997年後,更名為重慶市第三十二中學校。2003年成為重慶市聯招學校,沙坪垻區重點中學。

2007年,與嘉陵中學合併。2013年,與雙碑中學合併。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辦學質量效益穩步提高。


    (二)學校榮譽

1993年獲重慶市環保局、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環保教育先進單位」。

1994年獲沙坪垻區人民政府「文明單位」。

1999年12月獲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環境保護局「綠色學校」。

2000年榮獲重慶市環境保護局、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綠色學校」(全市共17所)。

2000年獲中國GLOBE計劃實施委員會「GLOBE學校」。

2002年1月被重慶市體育局、重慶市教委評為「重慶市足球重點學校」。

2002年獲沙坪垻區人民政府「規範級甲等學校」。

2003年獲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聯招學校」。

2003年獲沙坪垻區人民政府「沙坪垻區重點中學」。

2008年3月獲沙坪垻區人民政府「沙坪垻區兩基工作先進集體」。

2014年12月獲中國國際跳棋協會「全國國際跳棋特色學校」。)


    (三)學校正副職領導任職情況

校長:

明  靖,1978年9月~1993年10月;

龍  鋒,1984年9月~1987年4 月(原雙碑中學);

        1989年9月~1995年7 月(原雙碑中學);

        1998年9月~2000年8月(原雙碑中學);

丁道梅,1986年~1990年(原嘉陵中學);

崔  曉,1987年5月~1989年8月(原嘉陵中學);

李  康,1992年~1995年(原嘉陵中學);

李緬儂,1995年2月~1998年8月;

李  強,1995年~2007年7月(副校長主持工作,原嘉陵中學)

漆  武,1995年7月~1997年7月(原雙碑中學)

周金泉,1995年7月~2002.7月(原雙碑中學)

王志忠,1997年8月~1997.10月(原雙碑中學)

謝代鑫,女,1997年10月~1998.08月(原雙碑中學)

張連英,女,1998年8月~2009年8月

伍永剛,2000年9月~2002年8月(原雙碑中學)

馮仲婭,女,2002年9月~2005年8月(原雙碑中學)

餘華雲,2005年9月~2008年8月(原雙碑中學)

鄒盛銀,2008年8月~2013年8月(原雙碑中學)

陳  凱,2009年8月~2010年7月

鄧仕民,2010年7月~2012年7月

李宗良,2012年7月~2016年6月

李龍均,2015年6月~今(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

書  記:

任遠才,1984年~1986年(原嘉陵中學)

張黎黎,女,1984年4月~1996年10月(原雙碑中學)

明  靖,1984年6月~1993年6月

劉東豔,女,1986年~2007年8月   

曾西南,1993年6月~1995年7月

李緬儂,1995年7月~1998年8月

向  鳳,女,1998年8月~1997年7月(原雙碑中學)

        2005年8月~2007年7月(原雙碑中學)

劉  浩,2001年8月~2003年3月

劉登山,2002年8月~2004年8月(原雙碑中學)

何  躍,2003年3月~2007年; 

2007年8月~2009年(原雙碑中學)   

李  強,2007年7月~2009年8月

      2009年8月~2013年1月(原雙碑中學)

陳  凱,2009年7月~2010年7月

鄧仕民,2010年7月~2012年7月

李宗良,2012年7月~2014年1月

張衛民,2014年2月~2015年12月

副書記:

曾西南,1984年6月~1993年6月

陳  凱,2008年8月~2009年7月

副校長:

朱開菊,女,1979年~1989年

汪孝培,1984年~1994年

張述渝,1984年6月~1985年

譚興志,1984年9月~1995年7月(原雙碑中學)

劉學文,1984年~1990年(原嘉陵中學

李緬儂,1984年6月~1993年10月

李  康,1986年~1992年(原嘉陵中學)  

任心文,1986年~1992年

伍天明,1992年~1997年(原嘉陵中學)

        1997年~2013年(原雙碑中學)

            2013年~今                    

李  強,1992年~1995年(原嘉陵中學)  

張連英,女,1997年2月~1998年8月

許志碧,女,1998年8月

劉登山,1999年8月~2002年8月

劉  浩, 2001年8月~2003年3月

池鴻濱,2005年8月~2007年7月(原雙碑中學)

            2007年8月~2010年7月

王紅舉,2001年8月~2005年8月(原雙碑中學)

陳麗榮,女,2005年7月~2007年8月

陳  凱, 2008年8月~2009年7月

張永生,2008年7月~2010年7月

馬宗蓉,2008年7月~2015年2月

曾維明,2008年8月~2013年8月(原雙碑中學)

李  勇,2009年7月~2011年7月

李龍均,2010年7月~2015年6月

黎鑫毅,2011年7月~2013年1月

張  宇,女,2011年8月~今

霍  敏,女,2011年8月~2013年7月(原雙碑中學)

            2013年7月~今)

    (四)人物誌

(一)黨代表

鄧仕民  2012~2016年沙坪垻區第11屆黨代會代表

(二)人大代表

馮克烈  1983~1987年重慶市第8屆人大代表

張樹渝  1980~1984年沙坪垻區第13屆人大代表 

張黎黎  1987年~1990年  沙坪垻區第十二屆人大代表

        1991年~1994年  沙坪垻區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張成連  2003~2006年沙坪垻區第15屆人大代表

        2007~2011年沙坪垻區第16屆人大代表

        2012~2016年沙坪垻區第17屆人大代表

        2017~2021年沙坪垻區第18屆人大代表

李貴娟  2012~2016年沙坪垻區第17屆人大代表

        2017~2021年沙坪垻區第18屆人大代表

(三)政協委員

任心文 1987年~1992年沙坪垻區第7屆政協委員 

     (1987年~1989年任常委,1989~1992年任委員)

朱光宇  1994年~1998年沙坪垻區第9屆政協委員

      張黎黎  1994年~1997年  沙坪垻區第九屆政協委員

張成連  1998年~2003年沙坪垻區第10屆政協委員

張連英  2004~2006年沙坪垻區第11屆政協委員

        2007~2011年沙坪垻區第12屆政協委員

陳  凱  2007~2011年沙坪垻區第12屆政協委員)


           重慶三十二中校志編寫組

                           2017年6月修訂續編畢


相關焦點

  • 重慶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召開2017年學術年會
    華龍網11月24日21時50分訊 2017年11月18-19日,2017年重慶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學術年會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理科大樓一樓會議大廳(LA101)順利召開。副理事長陳國平、宋方洲、柴友榮、楊星勇、江渝、 戴雙雙、秘書長湯華以及其它理事和會員共220名出席了會議。
  • 2017年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公布 較前年有較大進步
    今(1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公布了2017年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今年我市具備科學素質公民的比例達到了7.5%。其中,從地域、性別、年齡等分類來看,我市不同分類群體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均有差別。
  • 重慶市沙坪垻區教育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現代學校治理高峰論壇圓滿
    2020年12月18-19日,重慶市沙坪垻區教育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現代學校治理高峰論壇在重慶南開中學隆重舉行,在西南教育界引起熱烈反響。本屆論壇由重慶市沙坪垻區教育學會及沙坪垻區教育基金會主辦、《學校品牌管理》雜誌承辦,重慶南開中學、重慶市第一中學校、重慶市沙坪垻區融匯沙坪垻小學校、重慶新東方教育培訓學校有限公司為支持單位。
  • 1953年人類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
    登山運動員埃德蒙·希拉蕊(左)與丹增  1953年5月29日,34歲來自紐西蘭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蕊(Edmund Hillary)作為英國登山隊隊員與39歲的尼泊爾嚮導丹增·諾爾蓋 en:Tenzing Norgay 一起沿東南山脊路線登上珠穆朗瑪峰
  • 2017十大科普圖書出爐 《航天育種簡史》上榜
    2017年十大科普圖書出爐《航天育種簡史》榜上有名  培養國人、特別是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對推動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十分重要。國人的科學素養與國家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而科普圖書作為向廣大讀者傳播科學知識、灌輸科學思想的重要渠道,對提升國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起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 《時間簡史》到中國10年了
    本報訊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今天,《時間簡史》中文版問世已有10年。值此之際,出版該書中文版的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又推出了升級版本——「《時間簡史》10年增訂版」。 很少有一本書賣得比《時間簡史》還好。作為一本科學著作,《時間簡史》無疑是一個裡程碑。 《時間簡史》在中國同樣創造了奇蹟。自從1991年湖南科技出版社推出該書中文版,並列入「第一推動叢書」後,很快掀起銷售熱潮,在一些大型書店長期位於科技圖書暢銷榜的前列,據出版社統計,其銷售量達數十萬冊,市場上的盜版不下7、8種。在國內的科普圖書市場上,《時間簡史》無論銷售量,還是影響力,都是獨一無二的。
  • 1953年,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神秘來賓
    1953年2月23日,正月初十,南京依舊天寒地凍。 大約上午10點,在紫金山天文臺(下稱「紫臺」)擔任臺務秘書的李元突然被副臺長孫克定叫去,布置接待任務。
  • 重慶市第二屆青少年創新教育大會舉行
    12月28日,在重慶市第二屆青少年創新教育大會上,三位獲獎學生與現場觀眾分享創新的經驗。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訊 (記者 匡麗娜)12月28日,為期2天的重慶市第二屆青少年創新教育大會在南開兩江中學校舉行,來自市內外的教育專家學者,圍繞如何培養和提升青少年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 重慶市企業醫院協會神經科學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重慶市...
    12月27日,由重慶市企業醫院協會主辦、重慶市企業醫院協會神經科學專業委員會、重慶市東南醫院承辦的重慶市企業醫院協會神經科學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重慶市東南醫院成功舉行。重慶市東南醫院業務副院長何素芬主持開幕式,院長侯洪致歡迎辭,學會主任委員王忠平及協會監事長陳和平發表講話。
  • 2020年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
    啟動儀式上,10名「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獲得表彰。主持國家自然基金3項、省部級5項,獲重慶市及重慶市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疫情期間堅持60餘天未休息,每天工作14小時,為我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突出貢獻。
  • 揭示生命的奧秘——DNA 雙螺旋結構 1953年2月28 日
    1869 年,瑞士生物學家約翰·弗萊德裡奇·米希爾首先通過顯微鏡從粘著膿血的繃帶上發現「核酸」。它是開啟生命奧秘的第一把鑰匙。1902 年,科學家確定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是由核酸及蛋白質組成。到了1910 年,德國生理學家柯塞爾和他的學生一起,發現核酸是一個生物大分子,後來又發現核酸有兩種,即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 安全簡史:從隱私保護到量子密碼|入圍2017中國好書
    《安全簡史》出自信息安全領域知名專家、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楊義先之手,本書歷時數載精心製作,積澱安全知識之精華,不僅要「為百姓明心,為專家見性」,而且還要「外行不覺深,內行不覺淺」。全書語言詼諧幽默,結合有趣、生動、豐富的時事評說及事例,讓你輕鬆愉快地獲取信息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同時,本書被科技部評為「2017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2017年中國好書入圍好書。
  • 2020年重慶市棒壘球精英賽開賽
    中新網重慶新聞12月25日電(記者 肖江川)近日,2020年重慶市棒壘球精英賽在合川舉行,合川區南屏中學棒球隊獲得棒球乙組第一名。圖為選手在比賽中。劉農榮 攝  本次賽事分為棒球、壘球兩個大項,共設5個組別,吸引了來自重慶市各區縣學校和社會俱樂部的21支隊伍300餘人參加。
  • 《時間簡史》走過27年 電子書國內首次上線
    > (6月18日,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時間簡史  紅網長沙6月18日訊(時刻新聞見習記者 秦芳 通訊員 楊波)6月18日,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霍金《時間簡史》電子版在國內首次上線。    史蒂芬·霍金《時間簡史》於1988年問世,1992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在國內率先推出該書中文版。在過去的20多年裡,該書在國內一直只有紙質版圖書可供讀者閱讀。
  • 1953年2月15日 中共中央正式通過《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
    首頁>網上展廳>文章1953年2月15日 中共中央正式通過《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門戶網站 www.scio.gov.cn | 發布:2011-02-15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    1953年2月15日 中共中央把曾以草案形式發給各級黨委試行的《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
  • 重慶市2019年淨初級生產力逐月數據
    重慶市位於中國內地西南部、長江上遊地區,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重慶市2019年淨初級生產力逐月數據是在MODIS相關系列產品的基礎上進行數據的預處理和計算得到的,單位為g/m ,數據格式為柵格類型,空間解析度為500米,空間範圍覆蓋全重慶市。
  • 漏洞百出的"簡史",為什麼也能暢銷?
    在圖書市場,以「簡史」命名、並以此作為後綴的圖書與日俱增。「簡史」無疑已經成為一種出版現象。20世紀90年代,論最暢銷的「簡史」,必然少不了霍金的《時間簡史》,但那時並未引起效仿。這些年則正在發生變化。2014年,以色列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此後另有《未來簡史》《今日簡史》)中譯本出版,至今高居國內各大網店前列。
  • 2020年重慶市棒壘球精英賽人氣冠軍-張原子
    熱烈祝賀張原子獲得2020年重慶市棒壘球精英賽人氣冠軍2020年12月18-20號重慶市棒壘球精英賽於合川實驗中學、重慶市合川南屏中學、合川師範附屬小學運動場順利舉行。本次賽事分為棒球、壘球兩大項目、5個組別,參賽隊伍分別來自重慶市各區縣學校和社會俱樂部,共21支隊伍、300餘名運動員參賽。本次比賽由六直播平臺全程直播,選手的親朋好友同學家長都能通過直播看到選手的精彩表現。現場的比賽十分激烈,從比賽開始的一刻起,每一絲空氣都瀰漫著緊張的氣息,每場比賽的比分都緊緊相追。年輕的棒球隊員們個個都是敢打敢拼,每支隊伍都展現出了各自的風採!
  • 史蒂芬·霍金、《時間簡史》與拓寬我們認知的1988年
    而這一切的起點,就是他在1988年出版的那本書:《時間簡史》。昨天,就連BBC都報導了霍金的去世在中國社交網絡上所產生的巨大反響。1988年12月,當時的《時間簡史》雄踞《星期日泰晤士報》和《紐約時報》最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已久。霍金在英國《獨立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之簡史》,後來這篇文章也作為序被收錄在新版本的《時間簡史》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