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的男寶小良(化名)活潑好動,最近幾周來,他卻變得「文靜」了,胃口不好,四肢漸漸消瘦。在給他洗澡時,媽媽突然在他的肚子上摸到了一個「鼓包」。到醫院檢查的結果讓全家人如聞晴天霹靂:小良被診斷為腎母細胞瘤。
腎母細胞瘤是嬰兒與幼童常見的腹部惡性腫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一歲前發病,同時也是一至三歲的幼兒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小良爸媽帶著他慕名找到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以下簡稱「中腫」)兒童腫瘤科創科主任、首席專家孫曉非教授,隨即接受了兒童腫瘤多學科診療(MDT)團隊的治療。孩子最終幸運獲救,一個家庭也重獲新生。
腎母細胞瘤的主要治療方法是通過外科手術,把腫瘤侵犯的腎臟切除。如果腫瘤已經很大,或者擴散至臨近的重要組織器官,便要先通過化療使腫瘤縮小,再爭取手術將腫瘤切除。
即使腫瘤已出現遠處轉移,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仍然有機會接受為期3-6個月的化療、手術及放療,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筆者獲悉,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腎母細胞瘤的標準治療5年總生存率可達85%以上,這意味著約85%的患兒可以痊癒。即使腫瘤已擴散至腎臟以外的部位,仍有70%的治癒機會。如此出色的療效,得益於該院大力推動兒童腫瘤MDT團隊的建設,集合全院名醫之力,為每一例兒童腫瘤患者提供最先進、最有效的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努力救治更多腫瘤患兒。
全國首設兒童腫瘤化療專業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是國內首家設立兒童腫瘤化療專業的腫瘤專科醫院。1989年7月該院在腫瘤內科開設兒童腫瘤化療專業,2002年擴展為兒童腫瘤化療病區。2010年1月7日,兒童腫瘤科正式成立,現任科主任為著名兒童血液腫瘤專家張翼鷟教授。
兒童腫瘤科現為中國抗癌協會小兒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單位。該科主要收治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惡性腫瘤患者,主要病種包括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骨和軟組織肉瘤、尤文氏肉瘤/原始神經外胚葉腫瘤、腎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生殖系統腫瘤、郎罕氏組織細胞增生症和視網膜母細胞瘤等惡性腫瘤。採用化療為主、並與相關外科和放療科等學科聯合,對患兒進行多學科綜合診治。
這種兒童腫瘤生存率達九成以上
近10多年來,在該院治療的兒童青少年惡性腫瘤患者生存率獲得明顯提高。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達90%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生存率從1998年前30%-40%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它兒童實體腫瘤通過多學科綜合治療,生存率也獲得較大改善。
中腫兒童腫瘤MDT團隊大力推動國內兒童腫瘤MDT建設,他們牽頭制定了《髓母細胞瘤多學科診療專家共識》、《兒童原發中樞神經系統生殖細胞腫瘤多學科診療專家共識》,還牽頭制定了首版CSCO中國兒童和青少年淋巴瘤診療指南,並在國內率先開展兒童腫瘤靶向新藥的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
通過醫聯體建設,中腫兒童腫瘤MDT團隊還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致力於推動區域內兒童腫瘤診療水平的同質化。2019年5月,該院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合作建設的兒童腫瘤病區,作為泛中南地區腫瘤專科聯盟的共建項目順利投入運營,截止目前已收治患兒1037人次。這一合作病區通過為患兒提供高水平同質化的診療服務和熱情周到的生活配套服務,顯著緩解了腫瘤患兒看病難、住院難的問題,除了得到患兒家長的一致好評外,還獲得2019年度國家衛健委「改善醫療服務典型案例」的表彰,打造了醫聯體深入合作的典範。
中腫兒童腫瘤MDT團隊的歷史可追朔到2010年,在孫曉非教授倡導下,聯合了放射治療科高遠紅教授和泌尿外科劉卓煒教授,在腫瘤外科、放療科、影像診斷科和病理科的大力支持下,兒童腫瘤單病種管理小組正式成立,以「疑難病例會診」的形式,開始了每周一次固定於周三下午的多學科聯合病例討論會。
2019年起,利用中腫牽頭成立的「泛中南地區腫瘤專科(單病種)聯盟」遠程會診平臺,根據聯盟醫院的需要為兒童腫瘤疑難病例進行會診,讓遠在千裡之外的患兒,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提高了聯盟成員單位的兒童腫瘤診治水平。
名醫閃耀 他們聯袂挽救患兒
中腫兒童腫瘤MDT團隊實行首席專家領導下的核心小組管理制度,團隊成員堪稱「名醫閃耀」:
單病種(神經母細胞瘤)首席專家:
孫曉非教授,負責總體方案制定,協調、指導兒童腫瘤研究的實施。
多學科團隊(MDT)成員:
化療:孫曉非教授、張翼鷟教授(兒童腫瘤科現任科主任,血液腫瘤專家)、甄子俊副主任醫師,朱佳、王娟、路素英、孫斐斐、黃俊廷主治醫師
泌尿外科:劉卓煒教授(中腫副院長);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小兒外科:劉鈞澄教授、周李教授、徐哲教授
放療:高遠紅教授(放療科副主任)、蔡玲教授、盧麗霞教授、劉慧(大)主治醫師
自體幹細胞移植:黃慧強教授(內科副主任,淋巴瘤首席專家)
生物治療:夏建川教授
影像診斷:李卉、曾斯慧主治醫師
核醫學科:樊衛教授(核醫學科主任)、肖子正主治醫師
病理診斷:雲徑平教授、張玉副主任醫師
骨髓診斷:陳躍瓊主治醫師
實驗研究部:朱孝峰研究員、貝錦新研究員
分子診斷科:王芳副主任醫師
神經外科:王翦副主任醫師
骨軟組織腫瘤科:王晉教授(骨與軟組織腫瘤科主任)
微創介入科:趙明教授、張天奇主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馬俊教授
護理:蔡瑞卿護師、劉美玲護師
學術秘書:甄子俊、王娟
文/通訊員陳鋆、文朝陽、韋瑋
供圖: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資訊)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