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小兒患上神經母細胞瘤 杭州「湖一刀」神奇一刀去瘤保腎

2021-01-09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4月17日訊 神母者,兒腫之王,稀病也。王者,重也,有生死相隔之危。稀者,罕也,有經驗寡薄之憾。故能以此為醫者,非技高情深細心,不能為也。

  當世醫者門派,北有北兒,由曾騏、王煥民、馬曉莉、秦紅主持,因其天子腳下,匾額顯赫,內地以此為準,時人謂之:國標醫。

  京南又有同仁張偉令醫,因女子男名,故行為敢言,常有危重遭棄之患兒,亦不較愈後,接診收容,人皆謂之:善醫也。

  更北者,冰寒之地,有盛京張錦華醫,年近八旬,精力有限,然兢兢業業,一片慈心。病患有言,幼兒眾多,張醫仍能各記其名,便秘不出,親以手助。人謂之,奶奶醫。

  有滬上兒院,由湯靜燕、潘慈醫主持,繁華相聚,熱鬧之居,徽蘇病患,多從往之。人謂之:東方醫。

  羊城有中腫孫曉非醫,以一己之力,聚子俊、素英、朱佳、王娟一眾少年英才,南方馳名。有人言:君之醫室,愈率似弱?眾人哂曰:孫醫之室,不拘輕重複發,不推不貶,接者如常,此為醫德至上。良醫豈為數據所汙?又有病患言:外邦之藥,能否用之?孫醫言:應可行之。人曰:此似違章。孫曰:此為美夷之良藥,吾實知之。人曰:果有南粵開荒改革之力。又曰:若非如此,何能以一院之科室,齊名燕滬之大家。故謂之:強醫也。

  另有港島陳志峰、李志光,星洲徐震漢,皆為華人醫界之一流。因有水陸之便,多行往返夷邦,常有新進之療法,時鮮之藥方。人謂之:先進醫。

  除此老派大家,尚有少壯躍起,各有千秋,不遑多讓。

  有津門王景福君,坐診於津腫兒科,常見兩眼熊貓。見者笑曰:王君,昨夜又新婚燕爾?王君急匆而行:昨夜三幼兒重病稍歇,不敢輕懈,雖周六周日不敢松也。繃繃往年,心神皆耗,形銷骨立,皆嘆其實。某日,城牆貼一文,乃王生所撰:幼兒之疾,治於連貫,吾一人獨往魯地,尋全程徹療之方,何苦何苦!人皆動容,曰:燕趙之地,果有俠醫也。

  有錢塘王金湖君,留學之後,歸於浙兒,自號:湖一刀。人謂:西湖一刀,果能一刀病除?王君自辯:此刀為名詞,非動詞也。眾人笑曰:若如此論,天下一眾執刀者,皆可稱一刀乎?王生赧顏不語,置食不顧,徑向術臺。

  半晌而出,眾人聚前,詢:病人安否?答:安。又詢:器官保否?答:保。再詢:瘤去否?答:去。眾人驚謂,此生果有手段。再觀飯碗,麻辣燙尤未涼也。因其喜食張亮簡餐,人皆以鄉鄰魯迅之白牛相媲,故稱之為牛醫也。

  又有女子歌伶,容貌俏麗,番邦為居。自承其力,聯東西之醫術,刊診治之藥方。時人異之,詢:汝非患非醫,如此熱情為何?此女不言,忽爾不見。人謂之,奇矣,奇矣,人眠她醒,人醒她眠,晝伏夜出,行蹤難尋,奇人也。

  問:若錢糧皆毀,悔乎?

  父母答:不悔,有萬一之望 ,亦當從之。

  問:若家人失和,悔乎?

  父母答:一人即一樹,亦可護甘苗。

  問:若結局不良,悔乎?

  父母答:命若如此,其又奈何。但能傾盡全力,亦人生無悔矣。

  噫,宇宙之大,良莠不齊。眾生萬物,行智有分。然父母護兒之心,猶如一體。惟願天地垂憐、政務優扶、醫者賢達、病者提神,合心同力,挽生靈於傾虐,救幼兒於水火。

  三月的凌晨,東方欲曉,天氣微涼。朱先生(化名)在書房伏案疾書,四周只有水筆划過紙張發出的輕微摩擦聲。兩個小時後,一篇一千三百餘字的文言文出爐。

  這篇文章講述了兒子患上神經母細胞瘤後的求醫之路。朱先生用文言文介紹了這個疾病,並歷數了全國治療該病的各大「門派」。其中,最重要的篇幅留給了為兒子做手術的醫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腫瘤外科副主任王金湖。

  小兒患病,求醫北上廣

  2017年6月,朱先生一家人從深圳回老家探親,3歲不到的兒子康康(化名)突發高燒,最後被省城的醫院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神經內分泌性腫瘤,被稱為「兒童實體腫瘤之王」,最常發生的部位是腎上腺。

  除了列舉北、上、廣、港等地治療神母細胞瘤的各大名醫門派。

  醫生確定了「先化療,後手術」的治療方案。化療期間,朱先生尋遍了多地醫院的專家名醫,希望找一個最可靠、最細緻的外科醫生為兒子做手術。但幾乎所有專家看了片子後都說,必須切除一個腎臟。

  朱先生甚至動了去國外手術的念頭,哪怕要花費五六十萬的手術費。而且,為了後續給孩子更充裕的治療,他賣掉了深圳的一套房子。

  意外尋得杭州名醫,也是金庸迷

  後來,一個醫生向他推薦了浙大兒院的王金湖。

  湖一刀?朱先生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覺得這個醫生蠻狂的,敢稱呼自己為「西湖第一把刀」,所以沒太當回事。直到另一個醫生再次提起,他這才聯繫上王金湖。

  王金湖告訴他,雖然神經母細胞瘤在兒童實體腫瘤中算是比較兇險的,但隨著醫學技術進步,生存率已經有所上升。在浙大兒院,低危組近幾年沒有一個死亡病例;高危組的3年無事件生存率也能達到30%以上,如果綜合免疫治療等技術,還可以更高。「而且,小孩的腎臟應該可以保住。」

  「我聽到之後,眼淚一下子就掉下來了。我那段時間壓力很大,王主任一直安撫我,讓我放心了很多。」朱先生說。

  朱先生從小就喜歡讀古文,家中不少古文書籍,還是個武俠小說愛好者,看過金庸所有的武俠小說。治療結束後,他一直希望能給「湖一刀」寫點什麼,但每每提筆又無從下手。

  巧的是,王金湖也是一個金庸迷,當初取名「湖一刀」就是覺得這個名字多少帶點大俠之風,「希望自己能『斬妖除魔』,在自己的領域有所建樹,幫助更多的孩子。」

  幾句話點評手術全過程

  2017年11月,康康在浙大兒院接受了腫瘤切除手術。朱先生記得很清楚,當天王金湖早上8點開始手術,先是一臺10小時的手術,緊接著又給兒子做了7個小時,忙完已經是凌晨。

  「湖一刀」為兒子手術的經過,短短200字不到,一個技術精湛、膽大心細的醫生形象躍然紙上,王金湖仿佛真的變成了一個行俠仗義的大俠。

  「湖一刀」遵守了自己的諾言,腫瘤切除乾淨了,兩個腎臟安然無恙。術後,朱先生帶著兒子在香港複查過幾次,各項指標都很正常。預計,康康今年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樣上幼兒園了。

  文章的末尾,寄託了朱先生作為一個患兒父親最大的期盼。

相關焦點

  • 腎母細胞瘤相關基因有望再生受損腎臟
    最近,根據波士頓兒童醫院的一項研究表明,近1/3的小兒腎母細胞瘤與一個叫做Lin28
  • 南充4歲可愛女童患上神經母細胞瘤
    昨(27)日,家住蓬安縣平頭鄉的祝小軍打進本報新聞熱線2225777稱, 在自己四歲的兒女患上神經母細胞瘤後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鼓勵和幫助,他想對這些好心人表示感謝,同時也希望能夠尋找到更好的醫院為孩子進行治療。高燒不退 四歲小女孩突發重病「我爸爸媽媽和醫院的護士阿姨一定是弄錯了,我沒有生病,我想早點回家和哥哥一起去上幼兒園。」
  • 3歲兒子患上神經母細胞瘤,請給他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3歲兒子患上神經母細胞瘤,請給他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2019-12-04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警惕腎母細胞瘤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錢群華 記者 陸文杰)3 歲的毛毛(化名)童真可愛,活潑好動,父母怎麼也沒想到一向活潑好動的孩子竟會與惡性腫瘤沾邊。2020 年元旦,毛毛偶爾出現血尿和肚子不舒服,謹慎的父母將他帶到常州市兒童醫院就診。
  • 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趙強談小兒神經母細胞瘤
    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趙強談小兒神經母細胞瘤 健康臺 央視網 2014年12月05日 10:50 A-A+ 趙強:神經母細胞瘤其實是一種兒童常見的,跟先天因素有關係的一種惡性腫瘤,這是神經母細胞瘤基本的概念。主持人:是跟兒童有關的,一般發病主要是集中在幾歲?趙強:一般這個病的發病在3歲左右應該是比例最高的,有50%的孩子,應該在3歲左右發病,到了6歲有80%的孩子在6歲以下發病,到了9歲,90%病例就是在9歲以下發病,是這個疾病發病年齡的特點。
  • 10歲男孩患上神經母細胞瘤 師生捐助十餘萬
    10歲男孩患上神經母細胞瘤 師生捐助十餘萬隨著年關臨近,大街小巷都充滿了年的味道。
  • 腎母細胞瘤專盯嬰幼兒!17科名專家聯袂挽救小生命
    在給他洗澡時,媽媽突然在他的肚子上摸到了一個「鼓包」。到醫院檢查的結果讓全家人如聞晴天霹靂:小良被診斷為腎母細胞瘤。 腎母細胞瘤是嬰兒與幼童常見的腹部惡性腫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一歲前發病,同時也是一至三歲的幼兒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 3歲女童患眼母細胞瘤離世 眼母細胞瘤能治癒嗎?
    原標題:3歲女童患眼母細胞瘤離世 眼母細胞瘤能治癒嗎? 近日,一篇名為「王鳳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在網上熱傳,文中稱河南省太康縣一2歲半女童被診斷出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其母在獲得15萬捐款後卻未救治眼球已脫出眼眶的女兒,反而去北京高端民營醫院為兒子治療兔唇。5月4日,不到3歲的女童離開人世。
  • 六安3歲娃患神經母細胞瘤 發病率僅十萬分之一
    12月18日,在市區天盈星城小區裡,記者見到了三歲的小馨怡和她的家人。今年5月份,小馨怡被確診患上神經母細胞瘤,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一。「前期的手術醫療費用已經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還向親戚朋友借了很多錢。下一步,只能打算把家裡的房子給賣了。」小馨怡的母親鮑忠娟看起來非常憔悴,她告訴記者,再過一段時間,小馨怡就要去做幹細胞移植手術,費用高達30萬元。
  • 3歲男童確診兩種癌症頑強求生,患神經母細胞瘤還有救嗎?
    福州3歲男童兩年先後確診兩種癌症,2018年確診神經母細胞瘤,一年後又確診白血病,家裡為了給孩子治病目前已花費300萬,欠債約130萬。 「很多人說要花這麼多錢,還不如放棄治療。那麼困難孩子都能挺過來,拼了我的全部我都要去給他治。」
  • 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最惡性!
    核心提示:神經母細胞瘤之所以被稱為「兒童癌症之王」,是因為這種腫瘤在過去療效極差,而且神經母細胞瘤起源於交感神經系統,多發於腎上腺或腹膜後,位置很深,早期不易發現。而這種腫瘤惡性度高,進展快,易發生骨髓、骨及器官轉移。
  • 【科普】小兒母細胞瘤 悄悄生長的痛
    「我孩子這麼小怎麼會得母細胞腫瘤」「母細胞瘤是什麼腫瘤」「能治好嗎」,這是很多被告知小孩已確診為惡性腫瘤的第一反應。 小兒母細胞瘤是一系列疾病,是常見的小兒惡性腫瘤,多為胚胎性腫瘤,包括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
  • 女童抗癌3年又患腦膜炎 神經母細胞瘤是怎麼回事
    小欣今年只有6歲,可是在她三歲的時候就患上了神經母細胞瘤,這是一種癌症,而不幸的是小欣三年來一直和癌症做鬥爭,最近又有一種新的疾病找上了她,是結核性腦膜炎,這種疾病導致了這個小姑娘陷入了昏迷的狀態,目前還沒有甦醒過來,我們只能預祝她早日康復。
  • 甘肅省年齡最小神經母細胞瘤患兒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成功
    原標題:我省年齡最小神經母細胞瘤患兒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成功  中國甘肅網8月31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記者 劉曉芳)  近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一名年僅3歲的神經母細胞瘤患兒。
  • 兒童母細胞瘤有哪些特徵,看專家怎麼說,未完待續
    兒童母細胞瘤是怎麼形成的 兒童母細胞瘤部分為先天性,出生時即可發生,染色體異常較為常見,且多集中分布在11~15號染色體。起源於臟器和神經組織的母細胞瘤幾乎均為惡性,70%的母細胞瘤發生在5歲以下,90%發生在10歲以下,只有10%的病例發生在青年和成年人,男性略多。
  • 六歲女童患神經母細胞瘤 家人盼治癒良方
    13日訊(分站記者 田望舒)神經母細胞瘤這種病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很陌生,但今年才六歲的郝奕婷卻已經與它「鬥爭」了兩年多。在乖乖五歲時,被確診為「右側腎上腺神經母細胞瘤」,打破這個原本平靜溫馨的家庭。  因「腿疼」查出腫瘤  3月12日上午,記者在嶽塘區湖湘西路的家中,見到了乖乖和她的母親姜牡丹。活潑的乖乖看起來並不像身患重病,但厚厚的病歷資料和腹部長長的傷口是她經歷了九次化療和一次手術的印記。
  • 兒童腫瘤之「五最」 神經母細胞瘤罪惡性
    天津市腫瘤醫院兒童腫瘤科主任 閆傑   療效最佳—— 腎母細胞瘤  天天今年5歲。在一次洗澡中,奶奶無意中發現孩子的腹部鼓起來一小塊。爸爸忙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天天患的是腎母細胞瘤。不過,醫生還說,腎母細胞瘤的治療效果是所有兒童惡性腫瘤中最好的。  腎母細胞瘤是最常見兒童腹部腫瘤。腫瘤生長快,常見症狀為快速增大的向一側肋部突出的腹部包塊,有的患兒有血尿、高血壓等症狀。大部分患兒可首先進行手術治療,病理分型、分期和手術後的化療方案的選擇對治療和預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是晚期腎母細胞瘤治癒率也可以達到90%。
  • ...小兒膠質瘤|神經膠質瘤|星形細胞瘤|DIPG|策略|手術|兒童|腦幹|...
    常見類型與臨床表現兒童最常見的腦瘤是良性低級別膠質瘤(低級別膠質瘤),包括毛細胞星形細胞瘤(PA)和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二者均為WHO I級)和瀰漫性星形細胞瘤(WHO II級)。WHO III級(例如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和IV級(多形膠質母細胞瘤)的高級別神經膠質瘤(高級別膠質瘤)在兒童中少見。
  • 5小時接診4位癌症小患者,最小才1歲…華西兒外主任向波:本該早做...
    最小的,只有1歲零3個月,不幸的是,這個小患者在送診時病情已經發展到了腹膜後神經母細胞瘤第四期,即便積極治療,也只剩下不到30%的生存率。  洗澡時發現肚子有包塊  1歲幼兒被查出肝母細胞瘤    肝母細胞瘤起病隱匿,早期症狀不明顯,80%-90%發生在3歲以內,表達能力不如成人的兒童身上,往往早期不易被發現,約20%的患兒在診斷時已發生遠處轉移。
  • 兒童惡性腫瘤 3歲5歲是高發期 建議每年做一次體檢
    早期治癒率可達七成 最好每年都帶孩子做體檢新華社圖  記者 黎靜  3歲的男孩鑫鑫(化名)肚子鼓得如皮球大,父母帶他到醫院檢查,發現他竟然患了神經母細胞瘤,腫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