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間,美國科技公司都做了什麼

2021-01-20 投資界

美國已經進入抗疫關鍵時期,未來15天內必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

根據CDC最新數據顯示,3月23日美國最新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增至33,404例。

美國白宮針對愈演愈烈的新冠疫情發布了全國範圍的緊急防疫新規定:

建議所有美國人,包括年輕、健康的上班族,儘可能在家工作或學習,避免10人以上的聚會,避免隨意旅行,避免在酒吧、餐館和公共美食街用餐。

白宮表示,未來的15天將是美國抗疫的關鍵時期,總統川普強調「如果每個人都作出這些關鍵的改變和犧牲,我們將戰勝病毒」,「通過幾個星期的集中行動,我們可以迅速扭轉局面」。

自疫情在美國全面爆發以來,我們開始每天生活在各式各樣的壞消息中:

股市史無前例的10天內4次熔斷

川普在特殊時期「口不擇言」,直呼新冠肺炎「中國病毒」,引得種族歧視事件頻發,華人日日擔憂

封城、斷航、感染人數3天內1萬變3萬...

而美國在防疫上的遲滯、前期對疫情的掉以輕心、總統在新聞發布會上充滿偏見的言論以及一些政治家在關鍵時刻還在為自己利益爭鬥的行為... 更是讓人失望不已。

這是我們做夢也想不到的黑暗時刻。

什麼時候會結束?

我們此刻也找不到答案。

今天的文章,矽兔君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正能量。

在這個特殊時期,作為佔GDP總量10%、2018年產生21000億美金經濟貢獻的美國科技公司,正在積極行動,出錢、出技術、出物資... 匯聚成了一股重要的抗疫力量。

1.上億美金捐款,打響抗疫第一槍

早在3月6日,疫情剛顯現出惡化苗頭,谷歌非盈利組織和員工向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幫助的機構和組織捐款100萬美金。

緊跟著,蘋果也拿出1500萬美金,作為疫情專項救助資金。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基金會與惠康(Wellcome)和萬事達(Mastercard)合作,成立了COVID-19 Therapeutics Accelerator,該項目耗資1.25億美元,匯集世界衛生組織、製藥公司、生物技術公司、政府和其他慈善團體,共同開發針對新冠狀病毒患者的療法和有效藥物。

在這之前,比爾•蓋茨的基金會就在跟華盛頓大學合作,爭取為西雅圖地區的居民提供新型冠狀病毒的家庭檢測套件,並資助了「Seattle Flu Study」這一項目,旨在向美國受新型冠狀病毒最嚴重的地區提供檢測資源。

亞馬遜和微軟還在上周一16號分別捐款100萬美元,與西雅圖地區的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合作成立了新的冠狀病毒救助基金,旨在幫助自己所在公司本地的美國民眾。

亞馬遜還向西雅圖總部附近的小型企業捐贈500萬美元,希望補貼數千名因COVID-19疫情爆發而遠程辦公的科技工作者的損失。

又於18號宣布將捐贈2500萬美元,以幫助送貨司機、亞馬遜Flex員工應對此次COVID-19危機。

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和妻子共同管理的兩個慈善組織, 也宣布將為灣區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提供資金,同時表示正在採購兩臺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可用於檢測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疾病的診斷機器,預計能將灣區的檢測以及診斷能力提高到現有能力的四倍。

小扎表示,他們也在和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臨床實驗室之間建立聯繫,希望能夠幫助將檢測統籌分配到整個區域。

在美的中國科技公司也沒缺席。TikTok抖音美國公司捐贈300萬美元與「After-School All-Stars」合作,幫助那些因新冠疫情導致學校關閉,而無法獲得免費或低價學校餐食的家庭渡過難關。

捐款將為美國60個城市的家庭提供重要支持,特別是洛杉磯、紐約、舊金山、西雅圖、華盛頓特區等疫情重災區,減輕這些父母需要照顧每天不再上學的孩子的經濟壓力,並給這些有需要的人提供食物。

美國版的大眾點評Yelp,也在美國時間20號早上宣布,針對COVID-19危機將提供2500萬美元的資金援助,幫助那些因為疫情原因無法正常營業的餐廳和酒吧。

根據Yelp的數據顯示,疫情導致餐館的消費者下降了54%,酒吧類娛樂場所的消費下降了60%。屆時也會通過「免除廣告費,免費廣告,產品和服務」的形式,幫助企業吸引顧客。

2. 清除謠言,穩定軍心

謠言傳遞的錯誤信息,誤導人們採取錯誤行動,引發的後果會令人頭疼不已。

美國科技巨頭們在政府的號召下,聯合起來成立抗疫小組,包括Facebook,Google,LinkedIn,Microsoft,Reddit,Twitter和YouTube之內的七家公司,在上周一晚上發表了聯合聲明宣布:

「我們將在COVID-19抗疫工作上緊密合作」。

「我們正在共同打擊有關COVID-19的欺詐和錯誤信息,提升我們平臺上的權威內容,並與世界各地的政府醫療機構協調共享重要疫情信息。」

抗疫會議之後,YouTube在16個國家/地區的主頁上開發了COVID-19專門新聞通道,以使人們能夠獲得有關此次危機的更可靠信息。

蘋果通過在Apple News應用程式中添加一個部分來提供對全球醫療緊急情況的特別報導,從而幫助其用戶跟蹤冠狀疫情。

Hulu聯手ABC News Live也在其點播應用中添加了免費的實時疫情新聞直播。

各大平臺保證真實即時的信息和通訊,打擊了虛假謠言,規範欺詐行為,一定程度地穩定了民心。

3. 穩定後方:讓人們在家吃好喝好

除了捐贈物資,參與美國人衣食住行各大行業的科技大佬們也紛紛伸出援手,幫助人們更好的過渡到非常時期的生活,為被迫改變生活軌跡的人們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幫助。

Uber Eats在本周一表示,隨著COVID-19危機導致美國各大城市關閉所有非必要餐廳和酒吧,將免除APP上所有餐廳所有訂單的送貨費,保障美國民眾就算在「Stay At Home」的禁令下也能「想吃什麼吃什麼」的願望。

並在APP上線了「EAT LOCAL」板塊,最大程度的支持了那些在COVID-19危機期間消費需求下降的本地餐館。

Uber Eats還採取預防措施來最大程度上預防病毒的傳播,包括選擇非接觸式交付,並且表示正在努力為外賣送貨員提供口罩、消毒液、手套等衛生防護措施。

同時表示,會提供30萬多份免費餐點,發放給那些有需要的,奮鬥在前線的醫護人員和急救人員。

Instagram聯合創始人Mike Krieger和他的妻子還創建了「SaveOurFaves」網上平臺,呼籲人們購買那些本地受到疫情嚴重打擊的餐飲店的禮品卡,幫助他們能夠度過這次的難關。

目前,該平臺列出了700家加州灣區周圍的餐廳和咖啡店,每天持續收到50份申請。

SnapChat推出「 Here For You」新冠病毒相關的心理健康舒緩工具,以幫助可能對冠狀病毒大流行感到焦慮或壓力的用戶。

當他們搜索冠狀病毒相關的焦慮症等內容和關鍵詞時,就能夠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心理健康專家提供的專業疏導和相對的「安全資源」。

在COVID-19危機爆發期間,鄰裡社交軟體Nextdoor為疫情引入了「幫助地圖」和「群組」兩個新的功能,讓社區中的人們可以更好地相互扶持。

特別是那些老人,也是此次疫情中的高危人群,以及那些可能已經處於病情危急的人,能夠有機會獲得各種形式的幫助,例如跑腿或者提供急需的物品等等,即時發布和接受求助功能的上線,在危急的時刻真的可以挽救生命。

4.診斷檢測、捐贈口罩、生產呼吸機...補上防疫物資缺口

洛杉磯的一家公司一直在使用紅外線非接觸式溫度計檢查門口的溫度,休斯頓德克薩斯醫療中心附近的一家酒店利用細菌清除機器人對客房和公共區域進行消毒。

在對抗冠狀病毒傳播的戰疫中,科技產品和遠程醫療服務正迅速走上前線。

3月15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生命科學子公司Verely上線了新冠病毒在線預約網站,包括篩查調查,以收集有關一個人的年齡和症狀的信息,並指導合格的受訪者前往免費的檢測測試點。

在這之前的報導中,谷歌就表示在為美國人民開發與新冠病毒相關的門戶網站稱,該網站將不僅追蹤最新的新冠疫情,還將包括關於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的信息,與疾病相關的風險,以及當地檢測中心的信息。

亞馬遜的雲計算部門撥放2000萬美元初期投資,啟動了AWS診斷開發計劃(AWS Diagnostic Development Initiative),旨在幫助和鼓勵致力於研究新冠病毒診斷問題的客戶團隊,用以開發更好的病毒診斷工具,將更準確的診斷解決方案儘早推向市場,從而有助於加速治療過程並減輕未來新冠病毒全美傳染病的爆發風險。

Everlywell成為第一家直接向消費者提供COVID-19測試的公司,該公司將從3月23日開放訂購服務。

圖片來源:everlywell.com

首先需要在網站上回答有關他們的基本健康、冠狀病毒疾病的症狀的問題後,就可以進行線上訂購。由於目前在美國COVID-19測試數量不多,因此Everlywell提供的COVID-19家庭測試,可以極大程度上的緩解了醫療資源緊張,減少那些需要檢測的人們擁堵醫院引起交叉感染的風險。

西雅圖的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AI2)CEO和美國大學華盛頓計算機科學教授,表示在政府扶持下成立了COVID-19開放研究數據項目,將使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分析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科學論文,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分析和理解越來越多的有關新冠病毒的學術文章。

3月19日,美國生物技術公司Distributed Bio的創始人兼董事長Jacob Glanville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的實驗室正通過曾經的SARS抗體研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

3月19號,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推特表示,如果有需要可以用特斯拉現有的流水線,配合疫情需要生產呼吸機。20日,美國知名醫療設備公司 Medtronic(美敦力)表示已經和馬斯克進行了會面,並且對接了工程團隊,協商如何利用 Tesla 現有的生產線,改造成為呼吸機的生產線。預計將在本周內完成大約1200臺呼吸機的分發,從而迅速支援美國醫療前線。

這周末,就在美國副總理彭斯宣布工業用N95可用於抗擊疫情後,蘋果CEO 庫克發布推特:將向美國和歐洲醫護人員捐贈數百萬口罩。

目前全球都在加緊研發對應COVID-19新冠病毒的藥物及疫苗,為了加快藥物研發,美國啟用了目前全球最強的超算Summit用它來模擬新冠病毒與不同化合物的反應。

每次危機的發生,都會對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造成影響。大到國家和公司企業,小到個人和家庭。

就像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上周在《金融時報》發表的長文裡提到的一樣「人類正在面臨全球危機,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危機。各國政府在未來幾周內做出的決定,可能會在未來數年內改變世界。它們不僅將影響我們的醫療保健系統,還將影響我們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我們必須迅速果斷地採取行動,但還應考慮到這些行動的長期後果。在不同方案之間做選擇時,我們不僅要問自己,如何克服眼前的威脅,而且還要問問自己,風暴過後我們將居住在什麼樣的世界上。」

可靠的信心共享和全球的團結一直,是這場戰疫的關鍵。

不僅是美國科技巨頭們的這些溫暖迅速的舉動,也希望全世界能有更多的企業家、學者、科學家在這場全球性緊急事件中,聯手共享疫情信息和疾病研究。

而我們每一個人也共同配合、不斷努力、常懷希望,相信在這場戰疫會很快結束,我們一定會贏!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投資界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

相關焦點

  • 抗疫期間,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都做了什麼?
    但網絡流傳的「新冠病毒源於人工合成」「病毒是從實驗室洩漏的」等謠言,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  為全面呈現武漢病毒所科研人員所做的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工作,講述他們在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一線的故事,科技日報獨家專訪了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副所長關武祥。
  • 抗疫期間,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做了什麼
    為全面呈現武漢病毒所科研人員所做的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工作,講述他們在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一線的故事,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副所長關武祥接受了科技日報獨家專訪。去年12月30日開始全力攻關科技日報記者:武漢病毒所的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接到的第一項任務是什麼?
  • 抗疫期間,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做了什麼?「轉」
    去年12月30日開始全力攻關科技日報記者:武漢病毒所的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接到的第一項任務是什麼?關武祥:武漢病毒所的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始於2019年12月30日。收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送來的不明原因肺炎相關樣品後,研究所連夜組織優勢隊伍進行病原檢測和鑑定工作,獲得結果後迅速向有關部門做了匯報。科技日報記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武漢病毒所承擔了哪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任務?這些任務的進展如何?
  •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聊「科技抗疫」 鍾南山、張勇、沈南鵬……大咖們都...
    在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勇等發表了演講。在當前疫情嚴峻的形勢下,鍾南山強調,要堅持全世界開放合作、攜手抗疫,「病毒沒有國界,疫情沒有種族、不分種族,面對全人類的共同危機,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他倡導要進一步利用信息化手段來解決預警的響應機制,在疫苗的研發、5G醫療數據共享等領域開展更緊密更全面的合作。
  • 開發抗疫納米纖維新產品 助力抗疫科技攻堅譜新篇
    2月14日,江西先材納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和長春高琦聚醯亞胺材料有限公司兩家企業被北京市國資委以文件形式,列為北京市國家重大疫情科技攻關項目協作企業,並於疫情期間開工加大生產力度,完成此項目。開發抗疫納米纖維新產品,通過多家科技企業不懈努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聚醯亞胺納米氣凝膠就源源不斷輸送到了聚醯亞胺口罩生產企業的生產線上。
  • 深圳「智慧未檢」,科技無感抗疫
    深圳「智慧未檢」,科技無感抗疫 2020-03-03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巴士集團同國外同行分享抗疫經驗:外國人很驚訝我們的「黑科技」
    然而隨著疫情在國外多地蔓延,深圳巴士集團將該公司應對疫情的經驗翻譯成外語,並自20日以來召開了多次線上經驗分享會,將中國公交公司的抗疫經驗分享給國外同行。廖茗鈺表示,國外同行很驚訝於中國公交應對疫情使用的一些黑科技,未來深圳巴士集團還計劃將抗疫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同行。
  • 國外十大科技抗疫新玩法:網課實時字幕、餐廳地圖和在線日記療法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 | 儲信儀 導語:生活用品無接觸配送,網上諮詢緩解焦慮,疫情之下,各科技公司都使出何種招數積極抗疫?
  • 抗疫期間,牙疼怎麼辦?
    今日,三愛口腔為您分享抗疫期間幾種常見口腔急症及緊急處理方法,希望大家都用!不!上!牙髓炎和根尖周炎都是齲齒(蛀牙)引起的。牙髓炎是細菌或毒素侵入位於牙齒中心的牙髓引起的炎症。 典型症狀 牙髓炎通常牙齒上有明顯的牙洞,伴發劇烈的陣發性、自發性疼痛,疼痛夜間加重並且不能定位,溫度刺激可加重疼痛。
  • 在美國做博後的中國學者,居然發郵件給全校師生,就疫情道歉!
    近期一位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做博後研究的中國學者奇葩的向全校的美國教師和同學發了一封郵件,郵件中居然以肯定的語氣認為「新冠病毒源於中國,並因此代表中國向美國的老師和同學道歉」!有微博大V進行發布:該人名字音譯應當為「買文鼎」,無線電物理學博士學位,2007、2010、2019年分別在中國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獲得電磁與微波技術專業學位。2007年,他是成都聯想研究院的學生研究員。2010年至2012年,他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德州儀器公司擔任市場營銷工程師。
  • 陳凱先:科技抗疫亟待加強
    在大會對話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科協前主席陳凱先表示,科技在此次抗疫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同時也看到科技支撐抗疫鬥爭仍有一些薄弱和短板。  「我覺得在藥物研究領域使我們深刻認識到這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上海的科技工作者在抗新冠藥物研究當中發現一些新藥,推動臨床前研究,正在進入臨床,這些研究成果在Nature上也發表了很多篇論文;但是另一方面也看到長期以來我們在藥物研究領域,針對重大突發傳染病,我們的技術儲備、成果儲備還顯得比較薄弱。
  • 中國戰「疫」時,美國在做什麼?!
    中國戰「疫」時,美國在做什麼?!而美國本來有選擇,但他們選擇責備中國——「你做的每件事都是錯的」。自新冠病毒暴發以來,中國定期向國內外通報疫情。但美國卻說中國分享的最初資料十分欠缺。當武漢封城時,《紐約時報》刊文稱,「這種極端的措施可能適得其反。」當我們中國民眾開始群防群控時,美國有線電視臺在節目中指責中國用極端措施監控公民。
  • 「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論壇嘉賓暢談數字經濟無限潛力——用好...
    數位技術,助力全球抗疫;數字經濟,助推全球經濟復甦。  11月23日上午,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舉行「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論壇,來自科技企業、大學、醫院和政府部門的十餘位嘉賓以「線上+線下」的方式發表演講,從不同角度詮釋了數字經濟的無限潛力和數位技術的巨大動能。
  • 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郭凱天:做年輕人的梯子、磁鐵和窗口
    郭凱天說:「騰訊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我們在2018年時提出來關注用戶、科技向善。我們提出『科技向善』理念做了非常深刻的思考,是基於對於未來數字社會、數字世界的發展,我們也看到網際網路在中國作為一個產業發展20年的時候,人們對未來既充滿期待,又充滿憂慮。可以說對數字未來的發展是既有愛又有恨,非常多的焦慮。
  • 冷凍電鏡圖解病毒進入細胞的「鑰匙」|科技抗疫
    中國科技網聯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推出和疫情有關的熱度新聞,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將戰勝疫情的力量傳遞下去,中國科技網與您一起抗擊疫情。科技抗疫台州全面推廣應用「健康碼」 ←入榜理由隨著台州企業陸續復工,外來人員返程加快,人員流動性加大,防輸入的管控壓力也在不斷增強。
  • 「曼哈頓計劃2.0」:美國抗疫和地緣政治
    為什麼美國需要「曼哈頓計劃2.0」?「曲率極速行動」似乎是新版的「曼哈頓計劃」,原版的「曼哈頓計劃」是美國在二戰期間發明原子彈計劃的秘密代號。由於反對人士抨擊川普政府在疫情爆發之前「無所作為」,特別是在測試與防護物資儲備上的缺失,以至於造成疫情接近「不可收拾」,川普必須「振作」,給美國人具體的希望。
  • 雷科技年度十佳抗疫科技評選啟動!
    在抗疫一線,我們看到了醫護人員的英勇、基層人員的辛勞,但他們背後的抗疫科技同樣不容我們忽視,正因為這些技術的存在,我們才能夠更加迅速地撲滅疫情。在2020年度十佳抗疫科技評選中,雷科技編輯部提名了年內最具有代表性的抗疫科技,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技術是怎樣幫我們戰勝疫情的吧。
  • 來自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一線職工的抗疫心聲
    這個假期,比以往都長,卻比以往都沉重。我們在焦急的等待中,一面為感染疫情的同胞祈願康復,為逆向前行的英雄們祝福平安;一面祈禱疫情早日過去,期盼春暖花開一切如昨。超級航天年,重疫之下,我們依然信心滿滿,戰疫情保生產,一樣都不能少,一起來聽基層一線工作者的抗疫心聲。
  • 智能體溫檢測紅外熱像儀——為抗疫而生
    武漢格物優信成立於2016年,是疫情期間武漢東湖高新區防疫物資生產企業之一。人體測溫紅外熱像儀,正是格物優信的優勢產品,其紅外熱成像測溫技術目前已擁有12項專利。面對極其容易被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還有大量體溫檢測紅外熱像儀的訂單需求,格物優信選擇了堅守。疫情爆發初期,格物優信負責人張子月當機立斷,主動召集在武漢的員工,回公司工廠生產體溫檢測紅外熱像儀。
  • 世界頭號強國為何抗疫演成「災難片」?美國「鍾南山」:美國朝錯誤...
    美國考砸抗疫「開卷考」 面對位居全球首位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美國一些政客依舊大言不慚地自誇抗疫成果,淡化疫情影響。 如一些白宮官員近期表示,美國不存在「第二波疫情」,且抗疫已「成功推平病例增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