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瑞士、美國、澳大利亞和奧地利的研究人員破解了一個分子網絡,這在未來可能為治療器官瘢痕提供一種新的方法。這些結果表明蛋白PU.1導致結締組織的病理性沉積。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1月30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U.1 controls fibroblast polarization and tissue fibrosis」。論文通訊作者為德國紐倫堡大學的Andreas Ramming博士。
圖片來自Nature, 2019, doi:10.1038/s41586-019-0896-x。
在諸如系統性硬化病之類的結締組織疾病(統稱為纖維化疾病)中,結締組織細胞的過度激活導致組織硬化和受影響器官內的瘢痕形成。原則上,這些疾病可以影響任何器官系統,並且經常導致器官功能的破壞。結締組織細胞在健康個體的正常傷口癒合中起關鍵作用。然而,如果結締組織細胞的激活不能被關閉,那麼纖維化疾病就會發生,在這類疾病中,大量的基質在組織中沉積,從而導致受影響組織形成瘢痕和遭受功能障礙。迄今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充分理解為何修復過程在纖維化疾病中發生故障。
這些研究人員如今能夠破解出一種負責持續激活結締組織細胞的分子機制。在實驗研究中,他們著重關注蛋白PU.1。在正常的傷口癒合中,身體抑制PU.1的形成,從而使得在正常的癒合過程結束時,這些結締組織細胞能夠返回到靜止狀態。
Ramming博士解釋道,「我們能夠證實PU.1在皮膚、肺部、肝臟和腎臟的各種結締組織疾病中被激活。PU.1結合到結締組織細胞中的DNA上,對它們進行重編程,從而導致組織成分長時間沉積。」
PU.1並不是參與纖維化的唯一因子,這是因為參與瘢痕組織沉積的因子已在過去被確定出。然而,如今發現的是,PU.1在控制這種過程的因子網絡中起著核心作用。Ramming博士解釋道,「PU.1就像管弦樂隊中的指揮。如果把它拿走,那麼整個音樂會就完蛋了。」這種方法已用一種實驗性藥物進行了測試,這使得抑制PU.1的
臨床試驗有望很快啟動,以便最終更好地治療纖維化疾病。(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Thomas Wohlfahrt et al. PU.1 controls fibroblast polarization and tissue fibrosis. Nature, 2019, doi:10.1038/s41586-019-089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