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陳小斌 於婧媛
四百多萬人口,一千多個姓氏,在廈門,不少稀有姓氏僅幾人使用,您知道嗎?指不定您身邊就有全市獨一無二的姓氏使用者。
晨報記者了解到,原本為「陳林半天下、蘇吳佔一半」的廈門姓氏格局,現已悄然發生變化。其中,陳姓仍然是廈門最多的,而主父、愛新覺羅等稀有姓氏廈門僅有一人使用。廈門市姓氏源流研究會會長陳淑娥表示,現今廈門姓氏如此豐富,恰恰折射出廈門這座城市的魅力值、開放程度和受歡迎程度的提升。
姓氏:主父
廈門僅一人使用
談及廈門稀少的姓氏,就可以談談晨報之前的一名記者———主父真真。
2012年7月,主父真真來到晨報工作,她的姓氏就開始被廣大讀者所關注。因為她的姓氏在廈門很少見,之前就有人因此「人肉」她。
主父真真來自山東省臨沂市,「本來也沒覺得我這個姓氏有什麼特別。以前在老家讀書時,身邊就有很多同學是姓主父」。隨後,她來廈門讀研究生,情況就來了個180°的大轉彎,「身邊的人沒有姓主父的,當時有同學就好奇我的姓氏。其實我也是漢族人,一個普通人而已。」
據了解,自主父真真來廈門讀研究生後,廈門才有了主父姓氏的使用者。時至今日,晨報記者從廈門警方了解到,廈門的戶籍人口中,「主父」姓氏使用者依然還是僅此一個。
此外,目前在廈門,姓氏「愛新覺羅」的使用者也僅有一個。
□ 溯源
主父是中國一個罕見的複姓,在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讓位給小兒子惠文王,自號主父,其地位有如後來所說的太上皇。後因二子爭王位,趙武靈王被困餓死於沙丘宮。相傳姓主父者就是他的後人。目前主父姓氏多分布在山東臨沂,陝西省也有這個複姓使用者。
姓氏:揭
常被人問怎麼讀
除了主父真真外,有一名剛來廈門畢業實習的女大學生,她的姓氏也引起了身邊人的好奇。她姓揭,名可人。「嘿,這是你的筆名吧!」她這些天常被這句話調侃。
揭可人告訴晨報記者,她來自南平市浦城縣。「我爸爸姓揭,我媽媽姓何。當年我爸媽幫我取名時,就索性把『何』字拆成『可』和『人』。於是,一個讓身邊人都好奇的名字從此誕生。」
「走出老家到外地讀大學時,才發現身邊沒有和我同姓的人,我的姓氏突然變得很稀有。」揭可人說。「你這姓是怎麼讀來著?」在北方城市上大學的揭可人,一進學校就經常被同學這樣問起。「就是揭開的揭啦,讀第一聲。」還有人問她是不是少數民族,揭可人表示自己就是漢族人。
揭可人說,正是因為她的姓氏比較少見,很多人一下子就記住了她的名字。晨報記者從廈門警方了解到,目前廈門的戶籍人口中有172人姓揭,也算是少有的姓氏。
□ 溯源
揭氏始祖揭猛原名史定,曾任漢武帝的護駕將軍。公元前135年,因閩越王王郢發兵進攻南越,漢武帝派王恢、史定興師平亂,後收平南越,東越歸漢。史定因平亂有功,於公元前111年被武帝封為安道候,並以史定任職的揭邑為姓,賜姓「揭」,改名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揭氏後裔已達五六十萬之眾,遍布廣東、江西、福建、廣西、浙江、湖北等地。
「陳姓」人數高居榜首多年
據悉,截至2014統計年度,廈門全市總人口425.52萬人,截至2014年6月份,廈門常住人口全市共有1109個姓。
在這1109個姓氏中,排名前10位的為:陳、林、黃、王、李、張、吳、葉、洪、楊。其中,姓氏「陳」已經高居榜首多年。柳、恭、仙、恩、意、慶、朝、從、臺等姓氏,成為廈門比較稀少的姓氏。
(記者 陳小斌)
姓氏豐富折射廈門魅力
廈門市姓氏源流研究會會長陳淑娥告訴晨報記者,很久以前,廈門以村落為聚集地,開放程度也比較有限,基本是一個村落一個單姓。「改革開放後,有不少人嫁到廈門、移民廈門、來廈門工作,這就開始改變廈門原本較為單一的姓氏格局,廈門的姓氏格局也開始逐漸豐富。」
「來廈的河南、山東、陝西等地的人,為廈門姓氏的豐富性貢獻不小。」陳淑娥說,「現今廈門姓氏的豐富,恰能折射出廈門這座城市的魅力值在上升,有不少新廈門人融入廈門,反映出廈門的開放程度和受歡迎程度,以及不斷增強的活力。」
(海西晨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