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視覺實驗,一張二維的繪畫作品,小球直接滾到樓梯下面去了

2021-01-11 愛探索的小魚

俗話說得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大部分人都是親眼看到一件事情才會相信。然而一些大神經常會做出一些欺騙人類感官的物品,明明是平面,看起來卻像立體一樣。

比如在一張白紙上面畫出一個立體的大寫字母A,或者是在白紙上畫出一把筆直的梯子,一把彎曲的梯子。將紙張對摺以後,你會發現梯子就好像是現實世界中的物品一樣。

隨後老外拿來了幾輛玩具小車,讓它們依次穿過梯子,這一種立體感就更加強烈了。

接下來的作品就有一定的難度了,老外在紙上勾勒出一個立體的大寫M字母,仔細的處理好陰影和輪廓,將多餘的部分剪掉,一個看起來十分逼真的立體字就出現了。將紙張不停地變換方位,立體字也會像現實世界中的物品那樣展現出不同的透視效果。

上面的作品雖然神奇,但只是利用了人眼的視覺誤差,並沒有實質的立體效應,下面這位大神的立體畫就有點不可思議了。

這位大神首先在白紙上利用筆和尺子畫出一個矩形,將矩形長邊等分以後,大神又按照比例等分出一座樓梯。隨後大神用油筆畫出樓梯的暗部區域,用鉛筆描繪出樓梯的陰影區域,一座看起來十分有立體感的樓梯就誕生了。

好戲還在後面,大神將繪畫樓梯平放在桌子上,隨後拿來一個小剛珠,小鋼珠滾向樓梯的時候竟然直接掉下去了。接下來大神又重複了幾遍,小球看起來是真的滾到樓梯下面去了。

明明是一張二維的繪畫,讓人出現立體感錯覺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出現空間的穿越就不正常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不知道大家看明白了沒有,歡迎留下寶貴的意見。

相關焦點

  • 視覺怪圈:眼睛也會騙人?
    是不是很神奇呢這到底是個啥?當然,不只是眼睛會騙人那些你以為真實存在的東西其實也「都是假的」或者說是一種假象,就例如冷軍的超寫實繪畫它用逼真的繪畫技法營造真實感而二維繪畫打造3d的視覺效果簡直讓人驚嘆分分鐘騙你沒商量兩份熱狗
  • 攝影漫談,攝影藝術的本質與特點,米利《走下樓梯》對繪畫的啟示
    同樣作為圖像藝術一視覺藝術的繪畫與攝影,都是由靜止的兩維空間平面形式,以客觀具體實實在在的、直觀形象的瞬間畫面,再現在人們面前的視覺表現,並且都是以光線、色彩(影調)、構圖為基本造型語言,以具體可視的畫面再現客觀現實。
  • 視覺怪圈:眼睛也會騙人?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是不是很神奇呢這到底是個啥?當然,不只是眼睛會騙人那些你以為真實存在的東西其實也「都是假的」或者說是一種假象,就例如冷軍的超寫實繪畫它用逼真的繪畫技法營造真實感而二維繪畫打造3d的視覺效果簡直讓人驚嘆分分鐘騙你沒商量兩份熱狗
  • 從滷蛋到小球:梳理相對性原理與協變性的關係
    但是請注意,我們的實驗目標並沒有達到,重申一下我們的目的,希望找到機械能在變換參考系後不守恆的情況。雖如此,但所謂失敗是成功的媽媽,先把這個例子留著吧,說不定對接下來的分析有幫助吶。4.2 「小球滾一滾」實驗接下來我們改變策略。設計下面這個"小球滾一滾"實驗,看看目標能否實現。
  • 10張引起人們視覺錯誤的神奇圖片,讓你的眼前欺騙了大腦
    10張引起人們視覺錯誤的神奇圖片,讓你的眼前欺騙了大腦眼睛使人們能看見周邊事物的真實情況,但也有畫家,利用空間感、或特殊的表現手法,讓人們的視覺產生錯誤或者幻覺,無法判斷圖片的真實表現1.圖片格子中是白點還是黑點?
  • 遇上無限循環的樓梯該怎麼破
    電影《盜夢空間》劇照 (圖片來自於網絡)也許大家都在某些探險小說裡看到過這樣的情節,無論如何都走不出去的樓梯,只要閉上眼睛就能走出去了,無限循環就這樣被破解。那到底是為什麼呢?在利用視覺感官獲得信息之後,知覺能夠運用過往的經驗,對物體的遠近、形狀、明暗進行判斷,從而整理出一幅清晰的視覺空間,讓我們可以在一瞬間就理解到眼前看到的一切。
  • 為什麼孩子會走路,但上下樓梯總是手腳並用?家長需了解視崖實驗
    美國BBC曾進行一項心理學 實驗——"視崖"實驗。實驗者是一個六個月大的寶寶。在實驗中設置一張玻璃桌子上,玻璃桌面一邊貼上紅白格子的圖案,使其看起來是實心的很結實,另一邊呢,把圖案貼在透明玻璃的下面,這樣看起來仿佛桌面的另一半是懸空的,這樣的裝置,給人一種很不結實懸空的效果。
  • 2020年最強視覺欺騙:真假鏡子、循環樓梯、閃現瓢蟲
    只見他拿起可樂,竟然將它直接扔到了鏡子裡,順便砸翻了鏡子中的可樂??這是次元壁破了?事實上也差不多,更貼切的說,是所謂的「鏡子」破了。當背景板倒塌後,真相顯露,原來根本不存在什麼鏡子,這只是一個空框架,而「鏡子」中的可樂也是另一個罐,只不過是擺放的恰到好處: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戲法」的謎底了,那麼繼續看下面這張圖,你覺得「鏡子」這次存在嗎?誒嘿,依然不存在,感覺像是自己的視覺出了故障。
  • 視錯覺與不可能幾何體的詭異世界,他製作的視覺騙局你懂嗎?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他的主要作品。《觀景樓》奇怪的人物,交織的樓梯,你以為這只是個高樓建築,但是注意了,每一根柱子並不具備我們幾何意義上的對應關係,相反,他們是交錯的,而男孩手上的玩具,也同樣印證了這一點,看上去合理,實際上不存在,你的研究欺騙了你。
  • 科學小實驗:神奇的水
    那水有什麼神奇之處呢?今天我們的科學小實驗就和大家一起來探索水給我們帶來的神奇的視覺體驗。第一步,材料準備一盒水彩筆、一張畫紙、一個透明的空杯。,比較便於大家觀察,大家在做小實驗時,也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方向性的其他事物來繪畫。
  • 永遠走不完的樓梯真的存在嘛?
    1958年2月,他們把這個作品發表在《英國心理學雜誌》上。自此,後續的學者將其命名為彭羅斯階梯(Penrose Stairs)。據悉,彭羅斯階梯的創作也受到了荷蘭畫家埃舍爾(Escher)的一些「不可能存在的畫作」的啟發。
  • 神奇寶貝:海洋生物的藝術世界繪畫比賽獲獎作品展來啦!
    總讓人充滿好奇與嚮往12月15日神奇寶貝:海洋生物的藝術世界繪畫比賽獲獎作品展在港博正式開幕讓我們一起從孩子們的視角領略神奇的水下世界!>繪畫比賽獲獎作品展展覽時間2020年12月15日 — 2021年1月10日展覽地點中國港口博物館陽光大廳
  • 繪畫本身的二維空間,是現實聯想與藝術聯想之間的基礎
    、色塊「就是」他們每天生活在其中的三維的視覺世界。這種幻覺如此強烈,以至於「除非我們或是觸摸它或是移動自己的位置來進行運動檢驗」,否則就「不能否認一幅幻覺主義的作品『』真實的」。畫面線索愈完備,愈易產生空間幻覺,也就是說,愈增加線索,愈排除多義性釋讀,人們就愈是把畫面看成統一的三維空間,而不去注意它本身的二維性。因此可以說,幻覺主義藝術即是藝術家增加線索、排除或刻意隱藏多義性的結果。
  • 人類文明衍生出可愛理論,無盡旋轉樓梯,揭露那些無法理解的悖論
    不知道有沒有看過《盜夢空間》,由小李子主演的一個關於夢與夢境的重疊的樓梯,小編看見的時候簡直驚呆了 ,本來以為沒有這樣神奇的事物,但是上網查了一下果然有很多關於這類事物的調查。還有很多比這有意思的偽科學,今天小編就做一下整理,希望大家可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有多麼有趣,也算是給大家介紹一些神奇的事物,這幾個事物都是禁不起推敲的科學悖論,偽科學的存在是用來證明科學存在的正確性,有些悖論雖然滑稽,但是有存在的意義,小編就準備了幾個給大家講講。
  • 這8種錯視創意手法瞬間提升作品的視覺感染力和衝擊力
    視覺的恆常是是指人們對某種事物的主觀感受,這種感受是一種固定的,不因環境變化而改變的。比如我們將一張白紙放在紅色的燈光下,白紙呈現出紅色,但是我們知道這仍然是一張白紙,這是一種主觀性的對熟悉事物的更正,這種能力也被叫做「完形」。在平面設計中,視覺恆常性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理解設計的含義,同時設計師也可以運用視覺恆常性的特徵達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設計效果。
  • 王詩齡繪畫太厲害,用英文講解繪畫過程,專業程度不輸繪畫大師
    每一個人對於繪畫的理解其實各有不同,很多人喜歡繪畫是因為看到了別人的繪畫作品非常的漂亮,而且從視覺上來講也是一種享受,所以他們喜歡繪畫作品。但有一些人是從骨子裡喜歡繪畫,他們則是享受那一種繪畫的過程,從無到有,從單一到豐富色彩變化的一個過程。
  • 現代派繪畫實踐,打破了繪畫視覺,讓科學和藝術更加完整
    現代派繪畫的理論和實踐,千奇百怪、雜亂不堪。而唯獨在打破繪畫的視覺形象特徵這一點上,卻表現了很大的一致性。他們把過往和現在的一切現實主義的繪畫一律稱為「學院派」,把透視、造型和經過千自年摸索探求,作為人類的寶貴藝術經驗積累起來的所有繪畫規律統統推翻,把一切生動具體地描繪對象的作品斥為低能的「模仿」,一步一步地把繪畫變成了所謂「純繪畫」。
  • 會走路的寶寶下樓梯,為何總是手腳並用倒著爬?視崖實驗了解一下
    面對比自己身高更高的阻礙,擔心撞到頭,他們也會趴到地上爬過去;或者寬度足夠的入口,孩子也猶猶豫豫不敢動;下樓梯時媽媽抱著、牽著、扶著扶手,也覺得害怕,定要大哭一場。因此,常見的畫面是明明已經學會走路的寶寶,下樓梯還總是手腳並用、倒著爬。
  • 29張神奇的錯覺圖片,你能看懂嗎?
    這是一系列的視覺錯覺圖片,其中一些圖片是畫家、哲學家、心理學家創作的,並且這些圖片都有它們的專有名稱。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1.貝塞爾效應:德國氣象學家Wilhelm von Bezold發現了這種效應,即同一種紅色不同的對比之下,呈現出淺或暗的錯覺。
  • 神奇的設計,數學障眼法!-日本數學家杉原厚吉的作品
    看到後面才發現,原來這都是利用了反射,透視和視角的巧妙結合,產生了這種驚人的幻覺。這個放上來自己動的紅色小球。其實跟之前那些作品一樣,這也是利用了一個視覺差。這個裝置雖然是斜坡,但並不是上坡,而是四條軌道都向同一個方向:向下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