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解析CD81-CD19的-cryo-EM結構

2021-02-08 科學網

研究解析CD81-CD19的-cryo-EM結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7 16:36:56

美國哈佛醫學院Stephen C. Blacklow和Andrew C. Kruse研究組合作在研究中取得進展。他們解析了與四跨膜蛋白CD81結合的B細胞共受體CD19的冷凍電鏡(cryo-EM)結構。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1年1月15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他們報導了一個3.8埃CD19-CD81複合物與治療性抗原結合片段的結合的cryo-EM結構。 該結構既包括複合物的細胞外結構域,又包括跨膜螺旋,揭示了驅動複合物形成的胞外域之間的接觸界面。與CD19結合後,CD81打開其胞外域以暴露疏水性CD19結合表面,並重新組織其跨膜螺旋,以封閉載脂蛋白中存在的膽固醇結合口袋。

他們的數據揭示了CD19-CD81複合物裝配的結構基礎,為合理設計B細胞功能障礙的療法提供了基礎。

研究人員表示,通過CD19-CD81共受體複合物與B細胞受體的信號傳遞,是B細胞發育和激活的關鍵決定因素。尚不知道CD81如何與CD19結合以實現共受體功能。

附:英文原文

Title: Cryo-EM structure of the B cell co-receptor CD19 bound to the tetraspanin CD81

Author: Katherine J. Susa, Shaun Rawson, Andrew C. Kruse, Stephen C. Blacklow

Issue&Volume: 2021/01/15

Abstract: Signaling through the CD19-CD81 co-receptor complex,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 cell receptor, is a critical determinant of B cell development and activation. It is unknown how CD81 engages CD19 to enable co-receptor function. Here, we report a 3.8-angstrom structure of the CD19-CD81 complex bound to a therapeutic antigen-binding fragment, determined by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 The structure includes both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s and the transmembrane helices of the complex, revealing a contact interface between the ectodomains that drives complex formation. Upon binding to CD19, CD81 opens its ectodomain to expose a hydrophobic CD19-binding surface and reorganizes its transmembrane helices to occlude a cholesterol binding pocket present in the apoprotein. Our data reveal the structural basis for CD19-CD81 complex assembly, providing a foundation for rational design of therapies for B cell dysfunction.

DOI: 10.1126/science.abd9836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1/6526/300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Cryo-EM 初學者入門資料集錦(一)
    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入門 by 加州理工學院 Grant J.Jensen 連結:https://www.coursera.org/learn/cryo-emCCPEM symposium:連結:https://sas.stfc.ac.uk/vportal/Advances in Cryo-EM related books:Cryo-EM Part A-C & Recent advances in cryo-EM
  • 【重磅】冷凍電鏡Cryo-EM解析出新冠病毒首個S蛋白的近原子解析度...
    McLellan教授團隊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聯合在預印版網站bioRxiv上發表了首篇使用冷凍電鏡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的研究文章。Jason Mclellan團隊通過冷凍電鏡Cryo-EM技術,解析了新冠病毒S蛋白三聚體的3.5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從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的角度加深了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
  • 結構生物學的下一個突破:cryo-ET
    這一算法成功地將細胞切片的cryo-ET數據中的核糖體解析到了3.7Å的解析度,並清晰地展示了其中的抗生素電子密度。這一令人震驚的結果預示著cryo-ET和STA的高分辨時代也許即將到來。在不久的將來,也許我們可以將原位的蛋白結構廣泛地解析到近原子解析度,使用cryo-ET來獲得蛋白質的原子模型將成為可能。
  • 結構生物學的下一個突破:cryo-ET
    隨著直接探測電子相機(DDD camera)的出現和新算法的開發,冷凍電鏡在2013年迎來一場解析度革命(resolution revolusion),並逐漸成為結構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七年過去了,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解析的高解析度蛋白質結構如雨後春筍般顯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蛋白質微觀結構與功能的認知。
  • cryo-EM挖掘分子數據揭示了隱藏的生物學秘密
    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最小的規模觀察自然界的活動。此類研究對於繪製重要的大分子的行為並了解其在活生物體中的重要作用至關重要。應用結構發現生物設計中心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分子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新的方法來研究生命分子,不僅以高解析度檢查了它們的靜態結構
  • 冷凍電鏡實現蛋白結構的原子水平解析
    冷凍電鏡實現蛋白結構的原子水平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5 22:25:16 近日,德國馬普研究所Holger Stark及其課題利用冷凍電鏡實現蛋白結構的原子水平解析
  • 解析病毒蛋白結構的三種方法
    一個是cryo,cryogenic,表示冷凍;另一個是EM,electric microscope,電子顯微鏡。cryo-EM解析S蛋白可以概括為三步:提純並冷凍→電鏡拍照→算法重構三維模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這兩篇文章:;雖然cryo-EM現在有著廣泛應用,但是,這個技術真正成為結構生物學家眼裡炙手可熱的寶貝是近幾年的事兒。上世紀cryo-EM的圖像解析度極度糟糕,蛋白結構解析出來就像塊麵團一樣。
  • 施一公團隊深入解析核孔複合體結構
    非洲爪蟾NPC細胞質環整體結構近日,西湖大學施一公團隊及合作者在bioRxiv接連發布兩篇預印本,解析了來自非洲爪蟾核孔複合體的胞質環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以及環繞其的腔環結構。解析NPC結構有助於科學家了解蛋白和核酸進出細胞的分子機制。非洲爪蟾是一種重要的模式生物。研究人員利用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cryo-ET),分析了來自非洲爪蟾卵母細胞的NPC腔環的結構。而且,所觀察到的腔環關鍵結構特徵,又通過單粒子冷凍電鏡技術(cryo-EM)分析得到了獨立驗證。論文於3月29日發布。結果顯示,腔環包括8個蝶形亞基,每個包含兩個對稱翼。
  • 什麼可能改變cryo-EM本身?——冷凍電子顯微鏡學新技術、新方法...
    研討會現場  作為結構測定技術,X射線晶體學和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互為補充,隨著晶體學和冷凍電子顯微鏡解析度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大分子複合物的cryo-EM圖可以作為解決高解析度結構晶體衍射相位問題的初始模型。
  • 《Nature》:Cryo-EM技術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OHSU科學家領導的研究開闢了治療成癮藥物的新途徑,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研究解析腫瘤皰疹病毒結構
    研究解析腫瘤皰疹病毒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3 15:03:06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Z.
  • 結構生物學重要進展:兩個新工具助力冷凍電鏡結構解析
    研究人員報導了軟體工具 M,可為冷凍電鏡(cryo-EM)數據建立基於參照的多顆粒優化框架,並將綜合的空間變形模型與電子光學像差的計算機校正相結合。M 為幀系列和斷層掃描傾斜系列數據提供了統一的優化框架。
  • 首次解析出人突觸GABAA受體的三維結構,有望開發...
    解析出這種受體的三維結構有朝一日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更好地治療這些疾病的方法。GABAA受體與γ-氨基丁酸(GABA)結合,其中GABA是成年大腦中主要的抑制性或鎮靜性神經遞質。為了正常地發揮作用,大腦需要平衡刺激性信號和鎮靜性信號。GABAA受體功能障礙在以大腦中過度興奮為特徵的疾病(如癲癇)中發現到。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X-ray crystallography)即將成為歷史,低溫電子顯微技術(cryo-electron microscopy, 也稱作electron cryomicroscopy, cryo-EM)引發結構生物學變革。低溫電子顯微鏡適用於研究大的、穩定的分子,這些分子能夠承受電子的轟擊,而不發生變形——由多個蛋白組成的分子機器是最好的樣本。
  • 解析出三種離子通道的三維結構
    2017年2月5日/生物谷BIOON/---利用一種最新的對分子進行深度冷凍的成像技術,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Roderick MacKinnon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以史無前例的細節構建出三種離子通道的三維結構。這三種離子通道為特定的離子跨越細胞的保護膜提供通路。
  • Nature:人類核糖體結構終於被解析!
    目前,許多研究已經對多種生物的核糖體結構進行了原子水平的結構解析,但獲得人核糖體結構一直存在很大挑戰,這一問題的解決對於人類疾病的深入了解以及治療手段和策略的開發都有重要意義。 近日,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法國科學家關於人類核糖體結構解析的最新研究進展。
  • 2019-nCoV突刺蛋白冷凍電鏡結構獲解析
    2019-nCoV突刺蛋白冷凍電鏡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1 11:00:08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Jason S.
  • 結構生物學的下一個突破
    斷層成像:與其他結構生物學手段互補隨著直接探測電子相機(DDD camera)的出現和新算法的開發,冷凍電鏡在2013年迎來一場解析度革命(resolution revolusion),並逐漸成為結構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七年過去了,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解析的高解析度蛋白質結構如雨後春筍般顯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蛋白質微觀結構與功能的認知。
  • 《細胞》: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儘管在SARS-CoV-2蛋白的結構闡明方面取得了最新進展,但完整病毒的詳細結構仍有待揭示。2020年9月14日,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清華大學生科院李賽研究員共同通訊刊Cell 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使用冷凍電子斷層掃描(cryo-ET)和子斷層掃描圖平均化(STA),解析了真實SARS-CoV-2病毒的分子組裝。
  • Science:首次解析出史上解析度最高的β澱粉樣蛋白纖維結構
    2017年9月1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和荷蘭的研究人員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固態核磁共振光譜技術和X射線衍射技術,解析出有史以來解析度最高的β澱粉樣蛋白纖維(amyloid-beta fibril, Aβ蛋白纖維)結構。人體自身的Aβ蛋白纖維是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聯的大腦蛋白沉積物的主要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