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從邊陲小漁村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特區」到「先行示範區」,深圳始終肩負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先行探路的使命。在特區40年乘風破浪的路上,深圳先進院堅定選擇與深圳這座城市同呼吸、共發展、創未來。慶祝特區成立40周年,深圳先進院推出「我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做貢獻」系列人物報導,展現科研人員開拓、創新、團結、貢獻的特區精神。
近年來,以石墨烯為代表的新材料蓬勃發展,二維黑磷作為一種直接帶隙半導體迅速成為其中的一匹黑馬。四年前,對剛剛從武漢大學博士畢業的王佳宏而言,黑磷這匹「黑馬」還顯得十分陌生。在加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團隊後,這匹黑馬漸漸被馴服。2016年以來,黑磷晶體產量實現了單管四個數量級的增長,王佳宏本人也從博士後快速成長為副研究員。對黑磷相關新材料的未來發展,王佳宏期望能夠發展更多的硬核技術,開發更多的「殺手鐧」應用。
[caption id="attachment_56276" align="alignnone" width="1000"]
△ 材料所(籌)研究員王佳宏[/caption]
01
規模化製備實現量級突破
要想黑磷替代傳統磷資源成為工業中的「主角」,規模化製備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據王佳宏回憶,早期重複前人的製備方法,單次產量還不到0.5克。
「氣壓太大,投料量大了容易炸管」王佳宏介紹,黑磷的規模化製備難點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溫度高,最高生長溫度超過600度;二是壓力大,當原料充分揮發時產生的壓力超過十兆帕甚至更多;三是腐蝕性強,反應過程中產生的蒸汽容易導致器壁損壞。
從2016年到深圳先進院工作的四年裡,王佳宏帶領團隊解析化學氣相傳輸機制,發掘新的反應機理,持續優化工藝參數,成功解決了系列科學問題和工程問題,產量單管單次實現了四個數量級的增長。目前工藝流程基本走通,這意味著黑磷晶體規模化製備的實驗室部分將告一段落,下一步將進入和產業結合更密切的中試階段。然而,對這樣的成績王佳宏並不滿意,「我們還是很期待能有更理想的工藝,比如磷礦石被還原成磷蒸汽後,我們能將磷蒸汽直接轉化成黑磷。」
02
按住躁動的「磷原子」
轉化二維黑磷缺陷
二維黑磷具有大比表面積、帶隙調控等優勢,但是黑磷上面的孤對電子和缺陷使其在水氧條件下容易發生分解、性能下降,極大地限制了黑磷的發展和應用。
「我們發現二維黑磷的邊緣缺陷比較多,容易被氧化,一旦氧化後會進一步加劇它的不穩定性,」王佳宏介紹稱,「黑磷邊緣之所以容易被破壞,正是由於孤對電子和懸掛鍵太活潑。」
針對該問題,王佳宏採用構造「異質結」的方法,將黑磷破損的邊緣「補」起來。具體而言,利用邊緣或缺陷處磷原子的還原性,將其原位轉化為較穩定的金屬磷化物。進行了系列元素和反應條件的嘗試以後,王佳宏發現鈷和磷的作用較強,而且該異質結同時兼具很好的電催化全分解水的性能。
「補齊破損的邊緣和缺陷後,材料的電化學穩定性與電化學活性均大幅提升,有效地拓展了黑磷在能源化學轉化相關領域的應用。」該成果發表於材料化學領域的頂級刊物《德國應用化學》。
[caption id="attachment_56277"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00"]
△ 團隊製備的黑磷晶體[/caption]
03
「不只上書架,還要上貨架」
除了不斷調控材料結構、提升材料性能外,王佳宏也從應用端出發,探索黑磷在光電催化與光電器件中的新應用。他將材料研發形容為電源,功能應用比喻為燈泡,在他看來,電源是基礎,而燈泡的發光發熱才能將電源的能量釋放出來。
黑磷在新能源中的應用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以工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化學原料「氨」為例,傳統的哈伯法合成氨不僅耗能高,且伴隨著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採用黑磷作為催化劑,人工構造無機仿生固氮酶,直接將氮氣和水轉化為氨。他同時還在探索其他類黑磷材料、具有二維單元結構材料在氫能、環境治理中的應用。
由於在黑磷材料領域的前瞻布局,王佳宏所在團隊於2016年獲得湖北興發集團2500萬元投資,合作開發磷化工的高端產業應用。目前雙方已進入中試平臺搭建,相信很快能夠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為科研人員,我始終希望自己的工作不只能上書架,還可以上貨架。」王佳宏表示,開放的學術氛圍、靈活的機制、與產業界密切的結合是他選擇深圳先進院深造發展的重要原因;也期望未來繼續發展更「硬核」的技術,為黑磷等新材料找到不可替代的「殺手鐧」應用。
[caption id="attachment_56278"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00"]
△ 王佳宏團隊成員[/caption]
來源:中科院深圳先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