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也是夏季的第一天最短的天文現象。夏至是許多古代社會的一項重要文化活動,至今仍是一些當代群體的重要文化活動。
2019年北半球夏至將於美國東部時間6月21日上午11:54開始。
夏至的天文基礎是什麼?
地球的自轉軸——穿過地球中心和地理南北極的假想線——與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並不完全垂直相交。它的傾斜角約為23.5度——可能是數十億年前太陽系形成時與另一個行星大小的物體碰撞的結果。
夏至的定義。
地球每年圍繞太陽公轉一周並且自轉軸在太空中總不改變指向。這意味著北半球有半年的時間是朝向太陽的,另一半時間則是遠離太陽的。
北極最接近太陽的時刻叫做夏至;一年中北極離太陽最遠的時刻叫做冬至。
南半球的至日時間是相反的。冬至在六月底,夏至在十二月底。至日的確切日期有一兩天的變動。
夏至如何影響地球?
當北半球向太陽傾斜時,陽光以更陡的角度照射北半球,造成炎熱的夏季。越向北方,夏至前後的白晝時間越長。在北極圈內——北極大約25度範圍內的區域——太陽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從不落下。
相關信息
天文學家把夏至定為夏季的第一天。雖然夏至前後的白晝時間最長,但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在後面。在充足的陽光照射下,北半球的氣候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變暖——這種現象叫做季節遲後。
世界各地的夏至慶祝活動
至日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太陽靜止不動」,指在夏至的正午,太陽似乎徘徊在全年的最高點。
這一現象早在古代就被觀測到,可能是人類史前最早的天文觀測之一。了解每年的季節循環對古人的生存至關重要,夏至和冬至都是日曆上的重要日期。
「古代的人們對這種事情一清二楚,」洛杉磯格裡菲斯天文臺主任埃德·克虜伯說道。「它與季節密切相關,而季節又與人類行為、活動和資源直接相關。」
圖:玻利維亞的艾馬拉土著社區慶祝安第斯山脈附近的新發現和南半球的冬至。胡安·卡裡塔/美聯社
世界各地的一些古蹟被認為是為配合夏至的日出或日落而設計的。包括在懷俄明州洛弗爾附近的大角牛醫學輪和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有5000年歷史的巨石陣。
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仲夏節使古代夏至儀式的記憶保持鮮活。其它的現代觀測包括由天文學家提供的關於夏至的話題,比如在格裡菲斯天文臺的日落展示。成千上萬的人將參加在巨石陣舉行的夏至日落儀式,該儀式近年來有了戶外音樂節的感覺。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nbcnews- Warkov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