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角龍為什麼與敵人同歸於盡?科學家研究發現,其戰鬥力值僅有5

2020-12-03 科學探索說

科學家告訴我們,恐龍是卵生動物。科學家又是怎麼知道這一真理的呢?其實,科學家們是通過原角龍的化石發現,恐龍並不是胎生動物,而是卵生動物。那麼,原角龍又是何方神聖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原角龍是存活在白堊紀晚期的蒙古的食草型恐龍。因為存在亞種的緣故,不同原角龍的體長差異很大,小僅有50釐米長,而大則有4米長。不過大多數原角龍的體長約為3米,體重約為200千克。

原角龍的體形與三角龍非常相似,都是四粗腿加一個龐大臃腫的身軀。不過,原角龍的體重比三角龍要輕許多。而且,原角龍沒有三角龍那樣的長而尖的骨質尖刺,僅有頭部的盾和類似鸚鵡的尖嘴來保護自身。因此,原角龍的威脅力比起三角龍要小許多。

因受體型高度限制,原角龍主要以地面上植物的根莖為食。也許有讀者會發出疑問,那麼粗硬的根莖,原角龍怎麼能咬碎呢?這是因為原角龍擁有一張類似金剛英語的嘴巴,而且,原角龍的咬合力還比較厲害。因此,即便是很粗大的根莖,或者是嚼不爛的樹根,原角龍可以像吃口香糖一樣輕鬆地把這些植物部位吃下去。

原角龍對於肉食動物幾乎沒有威脅,那麼,原角龍又是怎樣在眾多食肉恐龍的威脅下生存下去的呢?那就是,原角龍具有大多數恐龍沒有的數量優勢。在白堊紀晚期的蒙古大漠上,四面八方都有原角龍的蹤跡。因此,即便是被食肉恐龍獵走幾隻,也不會威脅到原角龍的生存。

不過,如果這些食肉動物對原角龍的卵造成威脅的話,原角龍會為了保護卵跟這些獵人拼命。它會進行短暫的加速,用自己笨重的身體撞擊敵人,以驅趕敵人。科學家們便發現一具原角龍與過來偷蛋的伶盜龍同歸於盡的化石!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原角龍幼獸的化石
    最新考古挖掘發現的15隻原角龍幼獸化石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11月17日報導,考古學家近日在蒙古一個巢穴中發現了15隻原角龍幼獸的化石,據稱可藉此進一步研究該物種的生活習性 這一發現表明,在原角龍早期發育階段,幼獸仍在巢穴中成長,並可能需要父母的照料。同時,由於原角龍屬於恐龍時代早期成員,類似三角龍等其他後來的角龍亞目可能也存在這種巢穴和需要父母照顧等生活特徵。
  • 原角龍、尖角龍、戟龍的介紹
    原角龍的巢穴、大小骨骼化石和恐龍蛋,都向我們清楚地展示了原角龍在恐龍社會裡的生活狀態,從而讓我們清楚地了解了這一物種。由於原角龍和在北美洲發現的角龍有很多共同的特點,所以古生物學家認為北美洲的角龍類恐龍是由原角龍進化來的。原角龍是一種體形比較小但是身體十分結實的恐龍。他的體長大約1.8米,體重在180千克左右。
  • 考古學家在蒙古發現原角龍巢穴 內有若干幼獸化石
    最新考古挖掘發現的15隻原角龍幼獸化石據美國生活科學網11月17日報導,考古學家近日在蒙古一個巢穴中發現了15隻原角龍幼獸的化石,據稱可藉此進一步研究該物種的生活習性。 這一發現表明,在原角龍早期發育階段,幼獸仍在巢穴中成長,並可能需要父母的照料。同時,由於原角龍屬於恐龍時代早期成員,類似三角龍等其他後來的角龍亞目可能也存在這種巢穴和需要父母照顧等生活特徵。
  • 「恐龍大明星」角龍家族中的老前輩——原角龍
    但今天要介紹的則是角龍家族中較早出現的一位——原角龍!既然沒有角,那為什麼名字中帶有「角」字呢?   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6—10米、高2.4-2.8米、重5—10噸。他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原角龍是一種短肢四足恐龍,體長2米左右,體重1.5噸。體型跟現在的綿羊差不多大小。
  • 內蒙古發現17件恐龍化石 包括原角龍、恐龍蛋
    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21日電 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保護區,日前新發掘出17件恐龍化石,包括原角龍、甲龍、恐龍蛋等珍貴化石。此次發掘的恐龍化石,對於研究古代地質演變和生態環境更迭有著重要價值。據巴淖爾市文物站介紹,巴彥淖爾市境內的古生物化石蘊藏量之豐富,分布面積之廣,種類之多歷來受世人矚目。
  • 為保族類安全,它們與敵人同歸於盡
    那麼也有人會想到白蟻,這可是昆蟲界的建築大師,論起破壞能力也是十分強大,為此,人類還甚至和其結下死仇,那麼這種昆蟲算是十分獨特了吧?讓我們來看看,爆炸螞蟻:其原名為桑氏弓背蟻,一種存在於東南亞各國的一種螞蟻,其中其體型和一般螞蟻無異,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體色是為黃色的,同時在其尾部,它相對於其餘螞蟻而言要大很多,原因是它具有一種爆炸行為。
  • 恐龍|神話中的「獅鷲」——原角龍
    然而,就像中國的「龍」是由真實存在的動物——蛇、鹿、鷹、龜這些動物的一部分組成的一樣,很多研究民俗和神話的專家們也認為獅鷲應該也有個原型,但這個原型是誰呢?      獅鷲主要由獅子和鷹組成,可是什麼動物會讓當時的人將這兩者組合在一起呢?
  • 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完全喪失戰鬥力原因,與DNA甲基化有關
    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完全喪失戰鬥力原因,與DNA甲基化有關 在與病毒或癌細胞的長期對抗中,機體免疫細胞會陷入疲勞,其中有些細胞完全喪失戰鬥力且難以恢復。
  • 「獨膽英雄」陳樹棠隻身俘敵61人,兩次立特等功,與敵人同歸於盡
    1946年11月,為配合三排堅守通化東二道江仙人洞陣地,陳樹棠用小炮擊退敵人的連續3次衝鋒,後來炮彈打光就幫機槍班扛子彈,又搶救出3名傷員。戰後,他被評為全營第一名「戰鬥模範」,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1月,陳樹棠升任小炮班班長。
  • 俄羅斯新型蜈蚣:擁有750條腿 與蝰蛇搏鬥同歸於盡
    原標題:俄羅斯新型蜈蚣:擁有750條腿 與蝰蛇搏鬥同歸於盡 目前,科學家已發現的蜈蚣共有7842種,其中包括5種多足蜈蚣。大部分以地表的植物殘渣為食,其餘的則喜食新鮮植物。該種蜈蚣由阿爾泰生物保護區科學研究員米洛斯拉夫·薩赫涅維奇首次發現,並命名為Sibiriulusbaigazanensis。這種蜈蚣身長几毫米到20釐米不等,其顯著特點是多足。
  • 神秘骨骼發現:盤點世界上的5大神秘的骨骼發現
    在這其中,考古學家往往會通過研究一些過去的生物屍體樣本,例如骨架,來進行研究。然而,有時候他們所發現的一些骨架可能會讓他們感到很震驚。甚至讓人聯想到許多科幻小說裡的東西。而今天,小編就要和你分享,神秘骨骼發現:盤點世界上的5大神秘的骨骼發現。
  • 1連打1個團,戰士退守孤院,燒掉花名冊同歸於盡
    肖師長過了1分鐘說:"看來大家還有自知之明,大家在之前確實打了一些勝戰,我很欣慰,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有些戰鬥中,我們的損失依然很大,縱然有敵人火力的原因,但是,我們自己戰鬥力不足也是關鍵。" 說完,肖師長又就此次大練兵上級的指示和要求給戰士們說了一遍,希望能引起戰士們的重視,積極參與訓練,儘快提升自己。
  • 研究發現其戰鬥力遠超人類想像
    據人類所知,鯊魚的戰鬥力都已經很令人類害怕了,沒想到與遠古時代的巨齒鯊比起來居然都比不過,簡直就是王者級別的存在。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世界上的巨齒鯊到底有多大,戰鬥力有多恐怖吧!首先來介紹一下巨齒鯊,這種鯊魚在希臘語中翻譯為「大牙齒」,平均14米長、40噸重,是生活在1500萬年前海洋裡面的頂級掠食者,也是地球歷史上已發現的咬合力最強的生物之一,難以想像它們的咬合力都已經超越了霸王龍。同時,它們也被很多古生物學家譽為地球史上最強悍的生物。
  • 九成以上研究者或無法正確理解p值
    況且,由於p 值會因研究設計和操作的不同自然而言地有一定差異,這就意味著在不同的實驗中p值本就沒有可比性。鑑於以上種種理由,執科學發表之牛耳的自然雜誌(Nature),2018年發表了一篇800多位科學家聯合署名的反對濫用統計顯著性的評論文章。
  • 科學家發現第一個恐龍蛋原來是軟的
    科學家發現第一個恐龍蛋原來是軟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8 22:20:32 美國自然博物館Mark A.Norell、耶魯大學Jasmina Wiemann、Matteo Fabbr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第一個恐龍蛋原來是軟的。2020年6月17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通過礦物學、有機化學和超微結構的證據,研究人員證明了保存良好鳥臀目恐龍原角龍和蜥腳類鼠龍的蛋殼具有非生物礦化的軟殼性質。
  • 原角龍,鸚鵡嘴龍,弱角龍,纖角龍,安德薩角龍,隱龍,鷹角龍簡筆畫
    原角龍的體型較小,缺乏發展良好的角狀物,且擁有一些原始特徵。原角龍身長1.5到2米,體型接近綿羊。它們有大型頭盾,可能用來保護頸部、使頜部肌肉附著、用來辨認同種類動物,或綜合以上功能。肩膀高度0.6米。成年原角龍的體重約180公斤。高度集中的大批標本,顯示原角龍是群居動物。
  • 美上將親口承認:全球戰鬥力最強的國家僅有3個,其餘不值一提
    美軍一位退役的四星上將直言,全球戰鬥力最強的國家僅有3個,其餘國家都不值一提。美上將給出的答案無法反駁由於經濟水平以及科學技術的差距,各國軍隊戰鬥力發展也拉開了很大的距離,一位曾經在戰場上與我們較量過的美軍上將馬修·李奇微被問到全球戰力最強的國家是誰這一問題時親口承認,全球戰力最強的國家僅有3個,分別是,美國、俄羅斯以及中國,其餘國家根本不值一提,美國上將給出的這個答案根本無法反駁。
  • 化石卵的發現和南極洲的發現,顯示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
    在周三發表的另一項研究中,另一組研究人員報告了2011年在南極洲發現的第一批卵子化石,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現已滅絕的巨型海洋爬行動物。奇怪的,充氣足球的形狀顯示,它也是軟炮擊。這兩項研究表明,化石記錄中的卵子的發現改變了研究人員對恐龍和古代爬行動物生育後代的看法。
  •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新研究顯示恐龍之所以體型驚人是因為其骨骼特質
    研究人員詳細掃描骨骼組織,並結合一種名為「有限元分析」的工程技術,發現恐龍的骨小梁組織結構與哺乳動物不同,這樣就能在不犧牲骨骼強度的前提下降低密度。多納休說:「恐龍如何支撐這樣龐大的體型,為什麼今天的動物不能?我認為這一發現確實會影響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分析認為,如果需要設計質量輕、強度大的東西,比如橋梁或太空梭,不妨從恐龍骨骼中尋找靈感。
  • 厲害,中國發現僅有30噸的金屬,卻讓科學家們為之沸騰!
    厲害,中國發現僅有30噸的金屬,卻讓科學家們為之沸騰!多年來,由於我們國家在各方面不斷努力和探索的毅力,我們早就能從許多領域依賴其他國家提供的情況出發,慢慢地自己掌握其資源和技術。但是,它並沒有達到完美的水平, 因為在一些領域,比如在航空領域的研究和發展,我們依然不完全自主,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在長期的專業研究中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技術,其中最大的限制其實是因為所有的核心資源都不足,我們總是處於被動的狀態,特別是太空梭發動機,多年來,我國一直從歐美各國高價購買,與此同時,我們也以擁有自己的技術為目標,但在許多科學家不斷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