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原角龍幼獸的化石

2021-01-09 科學網

最新考古挖掘發現的15隻原角龍幼獸化石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11月17日報導,考古學家近日在蒙古一個巢穴中發現了15隻原角龍幼獸的化石,據稱可藉此進一步研究該物種的生活習性。

 

這個巢穴在戈壁沙漠的中心位置,裡面的幼獸大約4到6英寸(約10到15釐米)長,年齡不超過1歲。經驗證,這些幼獸屬於安氏原角龍,大約生活在7000萬年以前,是一種以頭部後面有褶邊而聞名的食草動物。

 

這一發現表明,在原角龍早期發育階段,幼獸仍在巢穴中成長,並可能需要父母的照料。同時,由於原角龍屬於恐龍時代早期成員,類似三角龍等其他後來的角龍亞目可能也存在這種巢穴和需要父母照顧等生活特徵。

 

「證據顯示,這些幼獸可能是被沙塵暴引發的移動沙丘所淹沒,」美國羅得島州大學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戴維 法斯託夫斯基介紹說,「看上去,它們似乎被照顧得很好,但是由於生活環境比較惡劣,死亡率也會高一些。」

 

目前,這一考古成就被刊登在11月份的《古生物學期刊》上,這是科學家首次就發現原角龍巢穴做出的最具權威的說明。在20世紀20年代,考古學家曾發現類似原角龍巢穴,但最終證實巢穴乃是屬於竊蛋龍。科學家表示,他們將會重建原角龍的居住生活環境,以便更好的研究其生活習性。

 

據悉,蒙古最新發掘的相關考古遺址具有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此前,考古學家還曾在這裡發現「龍鬥」的案例:一隻伶盜龍和一隻原角龍的屍體糾結著埋葬在一起,這暗示它們生前曾經歷了一場激烈的打鬥。(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考古學家在蒙古發現原角龍巢穴 內有若干幼獸化石
    最新考古挖掘發現的15隻原角龍幼獸化石據美國生活科學網11月17日報導,考古學家近日在蒙古一個巢穴中發現了15隻原角龍幼獸的化石,據稱可藉此進一步研究該物種的生活習性。這個巢穴在戈壁沙漠的中心位置,裡面的幼獸大約4到6英寸(約10到15釐米)長,年齡不超過1歲。經驗證,這些幼獸屬於安氏原角龍,大約生活在7000萬年以前,是一種以頭部後面有褶邊而聞名的食草動物。 這一發現表明,在原角龍早期發育階段,幼獸仍在巢穴中成長,並可能需要父母的照料。
  • 內蒙古發現17件恐龍化石 包括原角龍、恐龍蛋
    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21日電 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保護區,日前新發掘出17件恐龍化石,包括原角龍、甲龍、恐龍蛋等珍貴化石。此次發掘的恐龍化石,對於研究古代地質演變和生態環境更迭有著重要價值。據巴淖爾市文物站介紹,巴彥淖爾市境內的古生物化石蘊藏量之豐富,分布面積之廣,種類之多歷來受世人矚目。
  • 原角龍為什麼與敵人同歸於盡?科學家研究發現,其戰鬥力值僅有5
    其實,科學家們是通過原角龍的化石發現,恐龍並不是胎生動物,而是卵生動物。那麼,原角龍又是何方神聖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原角龍是存活在白堊紀晚期的蒙古的食草型恐龍。因為存在亞種的緣故,不同原角龍的體長差異很大,小僅有50釐米長,而大則有4米長。不過大多數原角龍的體長約為3米,體重約為200千克。
  • 原角龍、尖角龍、戟龍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小可健談,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原角龍、尖角龍、戟龍。原角龍原角龍是我們人類最了解的恐龍之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亞洲。目前,在發現的恐龍化石中,能達到數十件之多的只有幾種,而原角龍就是其中的一種。
  • 恐龍|神話中的「獅鷲」——原角龍
    然而,就像中國的「龍」是由真實存在的動物——蛇、鹿、鷹、龜這些動物的一部分組成的一樣,很多研究民俗和神話的專家們也認為獅鷲應該也有個原型,但這個原型是誰呢?      獅鷲主要由獅子和鷹組成,可是什麼動物會讓當時的人將這兩者組合在一起呢?
  • 「恐龍大明星」角龍家族中的老前輩——原角龍
    但今天要介紹的則是角龍家族中較早出現的一位——原角龍!原來,原角龍屬於角龍科,它們不像晚期的角龍類恐龍那樣都長有明顯的角,而且缺乏發展良好的角狀物,但它擁有一些原始特徵,加上原角龍在希臘文中意為「第一個有角的臉」,因而就給它起名為「原角龍」。
  • 化石卵的發現和南極洲的發現,顯示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新發現的化石卵顯示,早期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就像海龜、蛇和蜥蜴的卵,而不是今天鳥類卵的硬殼。根據周三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恐龍很可能會生硬殼蛋。自然。但是,某些類型恐龍化石記錄中缺少卵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們是軟殼的。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恐龍早期歷史上沒有明確的硬殼恐龍蛋。
  • 贛州一建築工地發現恐龍化石
    贛州又添恐龍化石新成員!12月4日,記者獲悉,贛州市章貢區一建築工地近日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一具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的恐龍化石骨骼。據初步判斷,該化石是生活在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  在贛州發現新種恐龍並非首次。據了解,贛南地區是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此前還多次以江西地名命名新種恐龍,分別是中國贛南龍和贛州江西龍。
  • 原角龍,鸚鵡嘴龍,弱角龍,纖角龍,安德薩角龍,隱龍,鷹角龍簡筆畫
    原角龍化石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idae ,生存早白堊紀的亞洲,約1億3000萬年前到1億年前。鸚鵡嘴龍因為是擁有最多種的恐龍而著名,其中有9到11個種被認為是有效種,化石發現於中國、蒙古、俄羅斯,以及一個在泰國發現的可能種。
  • 雲南科學團隊研究發現和現代鳥類一致
    近日,雲南大學畢順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對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進行了研究報導: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含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其中還包括正在孵化中的胚胎。 竊蛋龍類屬於獸腳類恐龍,生活在距今1.25億年到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
  • 江西6600萬年前恐龍化石或為竊蛋龍 特徵與鳥類相似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王鶴瑾)據中新社消息,江西贛州市章貢區一建築工地近日發現一具恐龍化石骨骼。據測量,該化石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初步判斷為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但它的年齡大小、是否具有科研價值等詳細信息還需進一步鑑定。目前,整塊化石由贛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局進行保護、鑑定。
  • 盤點20個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奇怪化石
    其中一塊化石捕捉到了一隻正在捕食原角龍的迅猛龍的瞬間。迅猛龍用它巨大的趾爪刺穿了原角龍,但原角龍設法用它有力的喙咬斷了迅猛龍的手臂。這兩個動物在一起的原因,可能是由於一個沙丘的意外崩塌。一隻恐龍在孵化巢穴時,被保存了下來
  • 風化千年的歷史 化石:從遠古神話到當代科學圖
    人類接觸古生物化石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但是直到300年前,化石的定義才算是步入科學的正軌。在此之前,那些奇形怪狀的化石就成了無數神話、民間傳說的起源,被誤認為「守護黃金的怪獸」、「天使的財富」或是「遠古巨蛇」。古希臘人關於獨眼巨人Cyclops的神話就是基於猛瑪骨骼化石的發現。頭蓋骨中的洞被解釋為眼眶,而其他骨骼則被拼接成一個男人的形狀,而非其本來的大象形狀。
  • 蒙古把銀幣做成恐龍化石的樣子
    把銀幣做成恐龍化石的模樣。讓銀幣不僅看上去有化石的感覺,而且觸感也是石質的。下面我們欣賞一下2018年到2020年之間的化石銀幣。2018年:伶盜龍,20202000,蒙古2018年恐龍化石系列1伶盜龍高浮雕3盎司銀幣,伶盜龍(學名:Velociraptor)又譯迅猛龍、速龍、快盜龍,屬名在拉丁文意為「敏捷的盜賊」,是蜥臀目獸腳亞目馳龍科恐龍的一屬,大約生活於8,300萬至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坎潘階。伶盜龍的模式種為蒙古伶盜龍,化石發現於蒙古國及中國內蒙古等地。
  • 《自然》最新論文: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軟殼蛋演化確鑿證據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兩項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科學家們通過對包括鳥類、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羊膜動物的蛋的演化進行闡述,已研究發現關於軟殼蛋演化的確鑿證據。其中,一項研究認為最初的恐龍所產的蛋可能是軟殼蛋,這與一般的流行觀點——恐龍產的是硬殼蛋相左;另一項研究描述了一個來自約6600萬年前南極洲白堊紀沉積物的大號軟殼蛋,也是迄今在南極洲發現的第一個化石蛋。該研究論文介紹,羊膜動物所產的蛋包含一塊內膜或羊膜,可以幫助防止胚胎變幹。
  • 10個史前的恐龍化石發現,震驚了無數科學家,揭秘了數億年前的真相!
    恐龍糞便化石在20世紀早期首次被發現。 從歷史上講,這種化石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近乎)完整的恐龍化石,並且很可能是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發現的完整化石。現代研究表明,它們以直立的姿勢行走。
  • 10個瘋狂的化石 證明了地球曾經的瘋狂!-化石,地球,考古,歷史...
    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蹟。它讓我們了解數百萬年前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生物。這些化石是古生物學家挖掘出來的。但最主要的是,從化石發現到,地球確實是一個非常瘋狂的地方。1)1億歲的蜘蛛獵食:這隻蜘蛛攻擊獵物時,被困在琥珀中,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保存完好的蜘蛛獵食化石。這隻蜘蛛生活在9700萬到1.1億年前白堊紀早期的緬甸胡康河谷裡。
  • 巴西研究人員在恐龍化石中發現寄生蟲化石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10月21日電(記者趙焱 陳威華)巴西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白堊紀研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了一種血液寄生蟲的微小化石。  此前,科學界僅在琥珀中的昆蟲身上或者動物糞便化石中發現過史前寄生蟲化石,這是首次在宿主體內發現。